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县紫港中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其中
备注
一期
二期
一
建设用地指标
1.1
用地总面积
m2
146000
合219亩
1.2
代征城市道路及公用工程用地面积
29000
合44亩
1.3
实际用地面积
117000
合175亩
1.4
学校建筑总面积
72400
53800
18600
1.5
建筑物占地面积
19270
14640
4630
1.6
运动场面积
37000
1.7
文化广场面积
4200
1.8
绿化总面积
44694
1.9
容积率
0.62
--
1.10
建筑密度
%
16.47
1.11
绿化率
38.2
1.12
生均占地面积
m2/人
39
1.13
生均绿化面积
15
二
办学规模
2.1
班级数
个
60
48
12
2.2
在校生总人数
人
3000
2400
600
三
投资指标
3.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0805
8247
2558
3.2
固定资产投资
3.3
生均投资
万元/人
3.6
四
经济指标
4.1
项目资本金
4805
2247
4.2
项目资本金率
44.47
27.25
100
4.3
贷款偿还期
年
4.97
4.4
培养一名高中生社会需支付的费用
0.732
五
建设期
2.5
1.2.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关于基础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浙江省现代化建设纲要(2000-2020)》浙委(2002)8号
3、《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浙教督(2003)148号
4、《衢州市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2003年-2010年
5、《县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2020)》(初稿)
6、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
7、财政资金承诺书
8、银行意向书
9、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
10、环评意见
11、用地预审意见
12、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建设县紫港中学项目建议的批复
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3.1项目提出的理由
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优发展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国家在未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上处于有利地位的需要。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科技兴省”战略,要求在2010年全面普及高中段。
衢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名市建设,到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段,将全市文化基础水平底线从初中拉到高中。
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省、市发展规划的需要。
项目建设是县“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龙头项目,是县“强县”关键之举,也是县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中段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满足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的需要。
1.3.2项目提出的过程
新建县紫港高级中学,是县局根据《县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提出的。
是县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校规划布局调整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已列入县重大前期项目。
实施本项目对优化整合县普高资源,缓解日益严重的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难的矛盾,加快普及高中段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选址和资金筹措已初步落实,并进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1.3.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与建议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浙江省、衢州市的发展规划,适应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通过优化整合普高资源,对提高高中段质量,普及高中段,缓解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本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已列为县重大前期项目,项目选址在县天马镇大弄口村,建设资金已初步落实,场址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优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三校”撤离整合,师资条件基本具备,生员充足,项目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建议项目业主抓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设计,工程施工,资金筹措,学校撤并工作。
严格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加强组织管理,争取早日开工,早日建成使用,发挥作用。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用“第七篇”的篇幅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力强国战略”突出的战略位置。
要求优先发展,全民实施素质,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本强国和学习型社会。
国务院启动实施新一轮《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国民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现代化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积累后劲。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方向。
浙江省委、省政府为争取在202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入实施“科技兴省”战略,大力发展事业,加快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
《浙江省现代化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高中段,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
要求在2005年基本实现高标准“普九”,基本普及高中段。
2010年全面普及高中段。
衢州市属浙江省欠发达地区。
在积极争取2020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事业摆在重要位置。
在《衢州市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2003-2010年)明确提出:
到2010年衢州市基本普及高中,高等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
到2010年高中发展总体目标是: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现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将全市文化基础水平底线从初中拉到高中。
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求学需要。
要重点办好一批省、市级重点中学,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建设。
衢州市普通高中发展指标
目标
指标
2005年
2010年
提高初中升学率,基本普及高中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
90
98
促进普通高中与职业协调发展
普、职招生人数比
5:
5
与省同步调整
扩大高中整体规模,提供充足资源
校均规模(人)
班均规模(人)
1500
50
2000
45
提高高中办学水平,提供优质资源
省级重点高中(所)
全国示范性普高(所)
2
18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学历合格率(%)
高学历率(%)
99
2.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县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交通便利,“山海协作”工程启动较早,发展较快,引进项目较多,签约率和履约率较高。
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13%左右的增长速度。
县域总面积1099.1平方里,人口32.2万人,人口密度293.1人/平方公里。
人口压力较大,事业发展比较快。
但其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1.77%,高中(含中专)占8.85%,初中占30.03%,小学占44.48%,文盲占14.87%,其中劳动力年龄总人数平均受年限仅6.31年。
总人口平均文化水平状况不容乐观。
项目建设是调整县学校布局,改变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需要。
据2003年县局年度统计资料表明,县全县现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7所,办学规模107个班级,容纳5350名学生,而县全县共有初中学校23所,办学规模291个班级,可容纳14550名学生,相比之下高中资源严重不足,存在着初、高中办学规模失调,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的社会问题。
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势必影响省、市在2005年—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段目标的实现。
从县高级中学的分布、规模、结构上分析,存在较多的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
在四所高级中学中,县第一中学是比较规范的省级重点中学,其余三所中学一是办学规模偏小(二中13个班,四中6个班,城关中学14个班,三个学校合计只有33个班);
二是布局分散,分别分布在招贤、白石、天马三个镇;
三是初、高中混合型学校,不利于高标准九年义务的建设;
四是办学力量分散,师资匮乏。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必须按照国务院提出“以县为主”建立现代化的国民体系要求,按照省、市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撤并上述三所学校的高中部,重新选择场址建设具有60个班级规模,符合浙江省一级重点高级中学评估操作标准的县紫港中学,适应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项目建设是满足县人民对高中段的需要
县目前有人口32.22万,初中在校学生13704人,按基本普及高中段和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1:
1的招生比例,每年基本上有2284名初中毕业需要进入普通高中。
2005年度初中毕业生实际数4532人,需要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为2266人。
目前县现有的常一中、常二中,常四中和城关中学普通高中段年招生能力27个班,只可招收1350人。
目前的县普通高中的招生能力已不能满足县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的需要。
为了适应和加快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常一中争取在48个班的基础上投资扩大招生能力,达到60个班的办学规模,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高中段向县城集中的原则,再新建一个60个班级规模的普通高中势在必行。
为此,将目前的二中、四中、城关中学三个高中进行合并,按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建设一所高标准的普通高中,这样一方面使高中集中在县城所在地,便于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降低办学成本,同时合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使乡镇的九年制义务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章生源分析与建设规模
3.1生源分析
3.1.1学生生源生成环境条件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状况,县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社会不断进步,有利于事业发展。
详见下表:
十年来县国民生产总值、资金投入
变化情况统计表
单位: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万元)
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占GDB值%
1
1993年
73771
368.5
0.5
1998年
158445
2344.3
1.48
3
2003年
254197
7626
3.00
2004年
310000
9610
3.50
367000
11263
3.12
学龄人口自然变化趋势分析: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0——14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44%,1990年0——14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3.32%,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该县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约为5.4‰。
因此县学龄人口数由于计划生育宏观政策调控,基本上是一个变化不太明显的常数。
未来10年县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
设定条件:
县2002年总人口为32.22万人,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
县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44%,按1990年—2000年总体下降1.88‰推算,年均下降1.88‰。
未来10年总人口和学龄人口数预测
序
号
项目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县人口数(万人)
32.36
32.51
32.66
32.81
32.96
33.11
33.26
33.41
33.56
33.21
33.87
34.02
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25
21.06
20.88
20.67
20.50
20.31
20.12
19.94
19.75
19.56
19.37
19.18
学龄人口数(万人)
6.877
6.847
6.819
6.782
6.757
6.725
6.692
6.662
6.628
6.5594
6.561
6.525
家庭人口数和人均收入发展趋势分析:
2005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7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9%。
全县总人口32.22万人,共有98047户家庭,平均3.29人/户,与十年前的平均3.59人/户相比,日益显现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三口之家的明显特征。
这种家庭模式,非常重视子女,消费必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学生生源生成的环境条件分析,县学生生源总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将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但必将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消费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学生生源生成的环境条件将越来越好,必将出现振兴和发展事业良好时期。
3.1.2高级中学生源总量分析
按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0—14岁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21.44%,平均每年从初中升入高中段学习的毛人数约为4931人,按照普职比例5:
5测算,升入普高生源2466人。
按照县局2003-2005年度统计资料分析,2003年初中毕业生4568人,2004年初中毕业生4919人,2005年初中毕业生4532人,平均每年由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学习的生源为4673人,其中升入普高的2337人。
按照85%的升学率,每班按50人计算,应有80个班3972人的招生能力,才能满足高中段就学的要求,其中普高须40个班。
3.1.3县高中段办学能力现状分析:
县现有高中办学能力一览表
学校校名
校址
规模(班级)
平均每年
招生数
一中
天马镇
36
普通高中
二中
招贤镇
13
550
四中
白石镇
6
城关中学
14
实验中学
园区
23
400
职业高中
定阳中学
7
浙西计算机学校
9
150
8
合计
107
1800
其中普高1150人
现有招生能力每学年最多只可招收1800名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段学习,其中普高招生能力为1150人,差距很大。
3.1.4县实施发展总体规划后,高中段扩招能力预测:
根据县发展总体规划,高中段学校全部集中到县城区。
撤销二中、四中高中部,分离城关中学高中部,建设紫港中学。
对其他各学校进行扩招改造,扩大招生能力:
一中实施第三期工程,将规模扩大到60个班;
紫港中学60个班,第一期48个班;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6个班,定阳中学12个班,浙西计算机学校18个班。
扩招改造后,2007年后高中段办学能力和招生能力预测:
县扩招改造高中段招生能力预测
每学年平均
1000
紫港中学
职业中专
200
计算机学校
300
186
3100
其中普高合计
120
3.1.5县高中段学校经过整合,扩招改造后,办学能力达186个班级,每个学年招收新生能力62个班级,计3100人,其中普高办学能力120个班,招生能力2000人。
和社会需求相比,差距872人,考虑省、市等重点学校的招生名额约为200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的压力得到较大缓解,但生源还是充裕的。
3.2建设规模
3.2.1前提条件:
根据县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经过学生生源预测分析,为确保县高中段普高在2020年之前,集中在县城关区,集中在县一中和紫港中学二所省一级重点高级中学完成,确保基本普及高中段和将文化水平底线从初中段提高到高中段水平,基本与全省、全市同步完成的前提条件,设定紫港中学的建设规模和等级,确保县2004年—2020年总体规划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3.2.2建设规模
根据《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和《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结合浙江省、衢州市、县发展规划和发展需要,参照当前有关同类学校的建设情况,县紫港中学建设规模第一期建48个班,第二期建12个班。
每班额定人数50人。
建设等级标准:
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级中学。
规划用地总面积146000m2(合219亩),其中代征村镇公共道路和公共工程面积29000m2,实际规划用地117000m2(合175亩)。
总建筑面积72400m2,其中第一期建筑面积53800m2,第二期18600m2。
投资总额10805万元,其中第一期投资8247万元,二期2558万元。
设400米环形跑道,建篮(排)球场15个。
生均单位用地面积39m2/生。
容积率0.62。
学校建成后每年招收新生1000名,生源有保证。
师资队伍来源三个方面:
一是常二中、四中、城关中学撤并高中部后,全部高中部师资调入紫港;
二是向社会招聘、引进优秀教师;
三是接纳大学应聘应届毕业生。
不断对在职教师进行进修,专修和培训,形成一支240人左右的科研型、学者型的师资队伍,其中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和中、高级资质的教师比例保持在60-70%左右。
第四章项目选址和主要建设条件
4.1场址现状
1、场址地点:
县外港天马镇大弄口北侧、320国道南侧。
2、地理位置:
项目场址在县城北郊,离县城中心区3公里。
场址北侧紧靠205国道,东面和杭金衢高速公路连线邻近,南面即为通向县城的道路,既与喧闹的城市商贸区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保持了一定距离,又紧靠城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3、土地权属类别:
土地权属为乡镇集体用地。
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学校建设用地。
项目批准立项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征用。
4、场址占地面积:
146000m2(合219亩),其中代征乡镇公共道路和公用工程29000m2,项目建设用地117000m2,合175亩。
4.2场址主要建设条件
4.2.1地形地貌
县位于钱塘江上游。
地处浙江西部,与江西玉山交界、杭金衢高速公路、320和205国道穿境而过,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本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在天马镇外港大弄口村,场址地势平坦,地形规则,呈长方形,环境清幽,交通便利,场址内有二个天然水塘可作规划保留,对美化校园,美化环境,具良好的作用。
4.2.2气象水文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主要气象水文资料如下:
年平均温度:
17.8℃
年极端最高气温:
39.5℃
年极端最低气温:
-10.4℃
年平均降水量:
1661.4mm
年无霜期:
254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
79%
年主导风向:
东北风
年平均风速:
1.8米/秒
最大风压值:
0.4KN/m2
最大雪压值:
0.5KN/m2
最大地震烈度:
≤6度
场址土壤类别:
Ⅱ类
海拔高程86-87m(黄海高程)
无洪涝资料记载
4.2.3工程地质
县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程为52-64m(黄海高程),县域全境横跨北东—西南向的江山—绍兴深断裂,分属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形态多样,地层及岩浆发育良好。
项目区域属河套冲击层,地基承载力可达15-20吨/平方米,是较为理想的项目建设用地。
4.3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4.3.1供水
目前,县市政给排水管网已铺入城北,通过主干道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分别快速接县紫港中学的供水管支管和排水支管,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及项目建成后学生教师的用水需要和学校生活污水排放要求。
4.3.2供电
一中供电由城区变电所供电,由35KV供电所与10KV供电专线向学校供电,学校设变配电房,能满足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