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教案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幼儿园优秀教案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优秀教案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是满心欢喜戴着帽子跑开了,中途他发现自己帽子戴反了,调整了一下。
跑到了自己最开始搭建的地方。
但是最后,那个帽子老是喜欢掉,他最终放弃了戴帽子。
跑到了别人组进行搭建......
案例分析
行为一:
游戏的一开始,他就去挑选了一件施工穿的衣服,可以看出来他很在意自己在游戏中有没有进入游戏的情境。
行为二:
当他搬来很多积木,准备搭建的时候,陈宣池说了句:
这些是我的。
他没有去争辩,而是转头又去拿积木。
可以看出来,他很善良没有跟别人计较。
行为三:
再接下来,他的搭建没有完成,就跑去材料箱没有目的的翻找东西,可见他在建构游戏中是没有明确目标的。
行为四:
在果果给小宸一个施工帽,小宸不要的同时,他没有立即拿过来。
而是把帽子戴在小宸的头上确认问他:
“你不要吗?
”在得到别人肯定后他才自己戴上,可见他是一个很尊重别人的孩子。
案例措施
一、加强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在搭建中有计划,有目的。
大班幼儿在社会交往上已经初步体验并懂得合作带来的重要性、快乐性、以及一些技巧性。
在下一次的搭建游戏前,同伴间可以多一些交流,在建构游戏中,很多时候,孩子不懂的同伴的想法,所以自顾自地在一旁搭建的比较多,就是先搭了再说。
老师下一次就可以在游戏前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互相讨论,加深共识,如果共识比较多的话,建构的合作就会发生较好的合作行为。
二、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还是以旁观为主,可以在一旁观察孩子们遇到问题的反应。
比如在案例中肖楷泽在整个游戏中,不断地找帽子、发现帽子、再找帽子。
那么游戏的时间也被耽搁了,也会影响到他所在小组其他人。
在游戏快结束了,结果他又跑到其他组进行搭建了,这个过程中,老师就需要进行引导了。
三、游戏前材料的准备。
建构游戏中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了解幼儿建构情况和随时出现的问题。
通过观察判断孩子的需求,材料的选择与准备直接关系着建构活动的开展以及建构的成果。
案例总结
在此次活动中,我记录了一个小朋友的建构过程,但是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还要持续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反应,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提高游戏质量。
注重幼儿作品的展示欣赏和多元评价在游戏结束之后,可以选取部分幼儿的作品布置到班级的环境中去,还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拍照的方式来保存。
幼儿通过和自己搭建的成果进行拍照合影,会体验到成就感。
将照片贴在结构区中,供其他的幼儿欣赏,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学习,拓展建构思路,吸引更多幼儿到结构区进行游戏。
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
作为老师也可以对幼儿的建构情况和最后的建构成果进行系统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幼儿引导他们充分讲述自己的结构过程,并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幼儿进行评价,如教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小结评价;
还可以将部分孩子的结构作品保留一段时间让其他人观摩评价等。
这是我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区域活动中的游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的游戏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材料的使用也更加有创造性,与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也越来越强。
近期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数字游戏很感兴趣,于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以及年龄发展特点,在各个区域投放、增添了新材料供幼儿操作与练习。
区域活动开始了,益智区里坐满了小朋友,他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
草莓选择夹夹乐。
她坐在桌前将材料摆放好,用右手捏住筷子的上半部分,夹第一个毛球时掉落,她继续尝试夹第二个,仍然没有夹起来,这时她紧紧的皱着眉头有点失落,只见她把筷子放在桌上重新进行整理,她再次尝试夹起毛球,任然没有夹起来。
接着她继续调整筷子,用手将筷子的两端对齐后捏在筷子的中间部分用(大拇指、中指、食指)相互支撑,这一次她成功了,脸上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继续夹第一个、第二个……中间会多次停下来整理筷子,最后她用毛球将鸡蛋托中的30个洞洞全部填满,这时她开心的扭动着身体,再次重复游戏。
游戏玩法:
区域活动开始了,羊羔走进益智区选择“数数乐”材料进行游戏。
他拿出一根冰棒棍,用手指着圆点从左往右数数,1、2、3、4、5一共有5个圆点,然后将冰棒棍、棍插进相对应的数字5;
再次拿起一根有9个圆点的冰棒棍,用手指着圆点从上往下数数,1、2、3、4、5、6、7、8、9、数完后将冰棒棍插进相对应的数字9.
创新玩法:
羊糕将彩色木棍插入1、2、3、4、5、的洞洞内对我说:
“这是还没有开启的数字哟,是不能插进去的。
”于是他面对我说:
“李老师,你快来试试,这个真的好好玩。
”这时我从纸杯中抽出冰棒棍数字3,他哈哈大笑说“你这个数字还没开启呢不能插进去”。
注:
(如抽出数字1、2、3、4、5、视为无效,如抽出数字6、7、8、9、10则可以插进鸡蛋托的洞内)
有了新的玩法后他迫不及待的喊坐在她对面的草莓:
“草莓,你想要玩我的新玩具吗?
快来和我一起玩吧!
这里有彩色的木棍在里面,真的好好玩。
”草莓回应说:
“好的,我马上过来”,草莓将夹夹乐玩具摆放整齐后来到了羊羔身边。
羊羔对草莓说:
“我来告诉你怎么玩,这个插了彩色木棍的是还没有开启的数字,是不能插进去的,其他的可以插进去。
”边说边用手指给草莓看,这时草莓从纸杯中抽出冰棒棍数字4,他笑着说“这个数字还没开启呢不能插进去”。
“那我再抽一个吧”草莓说道。
她抽出了数字9,插进相应的洞洞中,继续抽出数字5,没有开启,直到6、7、8、9、10都被插满了,草莓高兴的说:
“没有洞洞咯”,羊羔脸上也带着笑容正准备收拾材料。
一直在旁静静观察的我上前去询问:
“那其他被彩色木棍插住的数字需要怎样做才能被开启呢?
只见羊羔低着头挠挠脑袋回答说:
“这个我还没想好呢”。
草莓转了转她那圆溜溜的大眼睛说:
“要不我们剪刀石头布,谁赢了谁就可以开启数字”,羊羔连忙点头表示赞同草莓的想法,接着他们开始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最后将1、2、3、4、5数字全部开启。
(总时长20分钟左右)
案例分析:
1、从草莓玩夹毛球(中间会多次停下来整理筷子)中可以看出中班幼儿小肌肉及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够完善。
2、从草莓收拾整理材料的行为可以看出,在游戏中她的游戏常规较好,能够及时的归还并整理好游戏材料。
3、草莓开始在夹毛球时,她尝试了三次都没有成功,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多次尝试调整捏筷子的位置来解决困难,在活动中表现出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
4、羊羔手口一致的点数10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能初步感知和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
5、能运用点数方法(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进行有序的点数。
6、从羊羔的语言中“草莓,你想要玩我的新玩具吗?
快来和我一起玩吧,这里有彩色的木棍在里面,真的好好玩”,能够看出他想要草莓参与游戏时,不仅能够友好的向同伴发出请求,还通过语言解说吸引同伴来参加游戏,可以看出他在人际交往已掌握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7、从羊羔的表情“哈哈大笑”、语言“快来一起玩吧吧,这个真的好好玩”和草莓的动作“开心的扭动着身体”,可以看出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成功的情感体验。
8、羊羔、草莓在游戏中敢于探究、自主发现并创新玩法(“哇时刻”),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
9、从时长20分钟左右可以看出幼儿在游戏中专注力发展较好,能够较长时间认真、专注的进行活动。
指导策略:
幼儿分享“数数乐”的新玩法,为其他幼儿提供参考经验。
教师及时记录下幼儿的“哇时刻”,利用餐前等待时间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创新玩法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自信心,也可以利用榜样示范法鼓励其余幼儿向其学习,从而激发其他幼儿产生更多创新游戏的灵感,拓宽幼儿的思路,增强其思维的灵活性。
在区域内投放“编织类”材料,增强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编织是一项手部技艺活动,正符合中班幼儿发展的需要,材料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强弱,投放多种层次的编织材料。
教育反思:
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我还缺乏指导的艺术性,当幼儿在游戏时会存在不恰当的干扰,从而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权力。
为了让幼儿更自主的进行游戏,我应大胆放手,把握好指导尺度,让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我相信只要我多观察、细思考,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幼儿创设自主游戏的空间与环境,提供适宜性、层次性的活动材料,给与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一定会使幼儿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教育感悟: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女儿,曾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
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告诫学生:
“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教师如果不学会观察,就永远当不了好老师,更甭说教育家了。
作为一名新手教师一路走来成为现在的青年教师,更能理解和体会其中的说法,想当初我总是在说:
“我每天都在看他们啊,无论是游戏、还是生活我一刻都没有错过,可怎么也没看出什么呢?
”,后来通过经验的慢慢累积,懂得了观察不等于只是简单的看看,教师需要从很多方面下功夫。
了解是理解的基础,了解幼儿是教育幼儿的基础,是教师儿童观、教育观建构的基础。
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幼儿,可以帮助教师们真实地了解幼儿,了解他们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让教师们看到儿童的存在、儿童的价值。
无论是观察还是记录涉及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教师则需要根据观察到的信息资料调整环境、课程以及自己与幼儿互动的模式等。
可以说,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尊重,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素养,也体现了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专业工作者的独特视角。
当然,观察也是审视教育环境、教育行为适宜性的主要依据。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判断投放的游戏材料、创设的游戏环境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应该做怎样的调整;
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如何把握介人的具体时机,选择怎样的介人方式是恰当的,等等。
同时,观察可以为教师评价幼儿的发展提供具体、详细的资料,帮助教师发现幼儿游戏与幼儿成长中的闪光点和问题,并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反馈,以引领与支持幼儿的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游戏是孩子主要的学习活动,我班处于小班下学期,他们能够在游戏中自主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
可是最近我发现看似热闹的游戏场景,其实很多孩子只是拿着玩具高兴的摆弄或者打闹,游戏的发展停滞不前。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新老师,怎样推动幼儿和游戏的发展,让我一筹莫展。
小医院——老师的导演影响游戏发展
在一次创游活动中,娇娇、球球、小胖三人兴致勃勃地来到小医院,只见他们穿上了白大褂,拿出医生道具,然后就开始等待“病人”的光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明明假装着咳嗽走进医院,一边咳还一边说:
“哎呦,我好难受,医生块给我看看吧!
”只见三个小医生分别拿着听诊器、针筒、小锤子笑嘻嘻地向明明走来。
拿针的医生娇娇就趁明明不备给明明打了一针,明明假装很疼的样子说:
“医生,你还没有问我哪里不舒服,还没有看病就打针啊!
”三个孩子大笑起来!
另一个小病人挂号后直接去诊疗室等待就诊,而候诊室空无一人,三个医生拿着医生的用具你打我一针、我敲你一下,玩得不亦乐乎……看到了这种情境,我立马参与到了其中,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进行角色扮演。
就这样,游戏按照我的要求有秩序地进行着……
游戏结束了,我累得一身大汗,不禁对今天的游戏指导进行了反思:
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对于医生给病人听诊、护士打针的场景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就进行了模仿。
而看病前的挂号、付费、拿药等程序一般都是大人做的,医生沟通也是和家长进行的,所以他们对具体的看病流程、病症的表现和诊治方法是不知道的,这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的表现。
而我这个新老师,在游戏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而是直接上前去干预,这中行为是不正确的。
老师直接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并没有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也没有引导幼儿去运用他们的生活经验,不但打乱了孩子们正在进行的游戏,而且让孩子们在继续游戏时,一直看着老师的眼色,从而失去了游戏的乐趣。
如果当发现幼儿游戏时碰到了困难,我应该先想一想游戏不能推进的原因,再以病人的身份走入小医院,帮助幼儿恢复“挂号处”、“拿药房”等地方的设立,用语言和行动暗示唤起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从而帮助孩子有相应的游戏行为。
这样既不会打乱正在进行的游戏,为孩子的游戏打开了新的局面,也会对自身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提升。
小厨房——老师的参与帮助游戏发展
一次游戏活动中,薇儿和野野在娃娃家的小厨房扮演厨师,刚开始两个孩子还认真地用材料炒饭,没过一会儿两人就开始拿着小铲、小勺等玩具互相逗了起来。
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我来到了小厨房,扮演一名客人坐到他们身旁说:
“听说今天你们做了好多的饭,你们真能干啊。
可是我的肚子好饿啊,我可以点菜吗?
我想吃辣椒炒肉和回锅肉”,“好的,请稍等。
”两个孩子高兴地说。
于是接下来的游戏中,薇儿和野野又开始忙活着做饭了。
过了一会儿,小厨房里又来了几位小朋友扮演客人,整个小厨房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野野和薇儿的注意力被其他东西吸引过后,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
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或其他事物吸引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
所以才会出现两个孩子互相打闹的现象。
当两个小朋友的注意力已经完全偏离时,我选择了交叉介入(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小厨房)和孩子一起游戏。
而后使用“我可以点菜吗”这一自然化的提示性语言,帮助孩子明确想法,引导他们重新回到厨师的岗位上。
后来其他孩子进入小厨房后,我就隐退到一旁继续观察游戏。
因此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应保持一颗童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介入方式,和孩子一起游戏,了解他们的想法,把自己也当做幼儿,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
小银行——老师的鼓励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角色游戏扮演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皮皮选择了到“银行”扮演工作人员。
大家都过来取钱,皮皮会一个一个的问:
“你需要取多少钱?
”但是游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小天就过来告诉我:
“老师,皮皮不给我钱。
”我说;
“那你问他为什么不给你钱?
”小天说:
“我不敢,你先教教我怎么做。
”我说:
“小天,你现在是取钱的人,而皮皮是银行工作者,你自己想想应该怎么给他说。
老师相信你,去吧。
”
当小天遇到了问题时,他第一时间来寻求我的帮助,并表示让我先教他怎么说、怎么做。
这充分说明小天对老师是十分依赖的,他内心胆小,不敢去找皮皮理论。
所以当有人侵犯了他的利益时,不愿意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而是求助他人。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
小班幼儿已具有可以提出或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的能力。
可对比皮皮,他表达能力很弱(向我表述时,说话磕磕巴巴、说不清楚),因此他选择寻求帮助。
我当时并没有直接参与到皮皮和小天的游戏中,而是单方面鼓励小天主动去找皮皮沟通商量,用语言和眼神去激励皮皮。
因为皮皮相对于同龄的其他孩子来说,性格太过害羞。
于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去帮助皮皮与同伴交流表达。
果不其然,皮皮在我的鼓励下,勇敢向小天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拿到了钱。
看着皮皮开心的笑容,我也觉得十分的欣慰。
所以当孩子们遇到什么矛盾时,首先老师不要急着去解决摩擦,应当蹲下来,耐心听幼儿把话说完,避免对幼儿的反应直接做出判断,然后调动孩子自身的力量去解决,这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也是对他们进行了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思考: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在发现问题、观察幼儿、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当中,成长颇多。
从一开始看似对幼儿负责,其实无意中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到现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失误或当前效果不高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调整,获得了以下启示:
1、新教师在指导前不要急于向前,先分析思考,再进行指导。
很多新老师在遇到不能掌握或控制的事情时,很希望事情按照预设进行下去,于是会出现严重的“主导”意识。
因此这种时候,更应该冷静,先思考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再着手去解决。
2、新教师在指导中,保持一颗童心,和孩子一起游戏,想孩子所想,才能和孩子走得更近。
当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产生成人难以理解的观点时,很多新老师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如何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呢?
其实只需从幼儿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就能和他们成为游戏伙伴。
3、不要急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先给予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帮助。
大多数的孩子一遇到问题就会告诉老师,而对于新老师来说,就会非常乐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从而获取幼儿的喜爱,可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并且主动性就会减弱。
因此当这个问题幼儿是可以自己解决时,老师就需大胆放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自己去处理。
《超市“坏”了》
当创造性游戏开始之后,烐烐和小九月同时选择了超市的游戏,可是该游戏只需要一个收银员的角色,于是,故事就发生了……
故事一
案例描述:
突然“嘭”的一声,正在游戏的小朋友们都看向了超市区域。
原来是超市的收银台全部垮掉了,小九月两只手使劲抱住收银台:
“这是我先来到的!
”烐烐的小脚一直抵住收银台的下面架子,两只眼睛一直盯着小九月,说:
“我也想玩。
收银台倒了之后,吓了一跳的烐烐赶紧朝我走了过来。
烐烐着急地说:
“老师,你看,小九月把超市弄坏了,全部倒了!
小九月两个小脸蛋也急的通红:
“我没有,是他自己倒的,才不是我!
炿炿:
“就是你,你不能玩游戏啦,你取消!
小九月嘟着小嘴巴,也很委屈的望着我。
我看了一下收银台,又看了看他们俩,其实两个哥哥都很棒,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愿意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所以我决定将这个问题继续抛给他们。
老师:
“这样吧,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就当收银员!
小九月摸了摸自己的小脑袋,然后伸出了自己的小手,嘟着嘴的炿炿也伸出了小手看着我:
“石头剪刀布!
”最后小九月的剪刀赢了炿炿的布。
炿炿变得更生气了:
“讨厌,讨厌,我不喜欢你们,我不要和你做好朋友了!
说着便四肢趴在了地上,开始打滚,一直大哭说讨厌,讨厌!
案例分析及案例措施: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独立平行性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不愿意和同伴分享合作游戏。
情绪化也较为严重,当出现的角色自己不喜欢或自己喜欢的角色被选走的时候,他们就会出现大哭大闹等现象。
对于超市的游戏,提供的游戏材料只有一份,两个小朋友都想玩,这个时候,矛盾就出现啦。
老师给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石头剪刀布”,并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让炿炿很难接受。
在孩子的天性面前,这种老师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
如果此时老师分散孩子的关注点,把“谁来玩”的问题转化成“一起来修坏了的收银台”,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故事二
老师:
“炿炿,我们可能需要你的帮忙,你可以帮帮我们吗?
炿炿还沉浸在自己生气的情绪里,犹豫了一下,并没有接纳老师的建议。
另一旁的小九月并没有闲着,一直敲敲打打,终于修好了收银台,耷拉着脑袋说:
“老师,你看,我把超市修好啦,我可以玩了吧。
“当然啦可以啦。
”就这样,超市的游戏在九月哥哥一个人的服务下开始啦。
此时的烐烐也没闲着,一个人躲在门口悄悄观察着超市的游戏。
客人甲“老板,我也想要那个薯片。
可是被我前面的人拿了,还有吗?
聪明的小九月没有停顿,连忙说:
“缺货了,你先买其他的吧!
”超市的人越来越多,客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客人乙:
“老板,我需要两个袋子。
客人丙:
“老板,货架上没有商品了。
小九月皱着眉头,十分着急:
“你们先稍等一下,老师,超市太忙了,好多人,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啊!
我需要人来帮助我!
“当然可以啊,那你想邀请谁呢,你们都是当收银员吗?
小九月底气十足:
“当然不是啦,可以有人当服务员啊,烐烐呢,我想让他和我一起玩。
要不,我先去问一问他吧,你可以帮我看一下超市吗?
说完小九月便冲的飞快,跑去找烐烐了。
让我很惊讶的是,过了一会,烐烐跟在小九月后面一起出来啦!
超市游戏逐渐有序,并且换成了烐烐是“收银员”——负责收钱,而小九月变成了“理货员”——负责整理货物,收整商品。
游戏结束后的评议环境,老师将今天超市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游戏只有大家合作一起玩儿,才能让所有来超市的收银员、服务员和小客人都满意。
当孩子的情绪处于激动状态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冷静和思考的时间,当烐烐逐渐冷静了,又被精彩的游戏吸引住,而正好小九月在游戏中忙不过来,需要有人帮助,教育的契机就出现在了老师的眼前。
这个时候,老师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引导小九月去寻找好朋友烐烐帮忙,于是游戏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两人也愿意分享游戏材料和角色,都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
结合游戏中孩子愉快的体验,老师再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让孩子从游戏体验中切实体验到了“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活动,当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不应该急于去干涉、去帮助,而是应该给予孩子和自己冷静思考的时间,在思考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也是在思考和给与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后,再视幼儿自己解决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给与帮助,这样,幼儿才能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在这次超市游戏中,教师能够及时退一步思考,在幼儿寻求同伴帮助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去感受分享和合作的好处,这种亲身的体验比教师单一的说教更有效。
游戏结束后的点评环节,是教师帮助幼儿梳理零散的游戏经验,将零散的经验总结、内化成自己经验的重要时机。
如果在这次游戏结束后,老师没有把今天超市游戏中的故事给大家分享的话,九月和烐烐可能不会意识到今天游戏的快乐就是来自于后半部分游戏时两人的分工合作,而正是因为教师应及时对超市游戏进行了讲评,才让孩子意识到了分享和合作的价值。
孩子的这种体验是真实的、是自己体会到的,比老师反复讲的效果更有效,这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