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9540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docx

东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第四次实验祥解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信息通信网络概论

第4次实验

实验名称:

设计协议

院(系):

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

姓名:

学号:

实验室:

金智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2013年12月23日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3

二.实验原理………………………………………………………3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4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5

五.实验记录………………………………………………………5

六.实验总结………………………………………………………9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9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

1.设计简单的应用层协议,

2.开发基于TCP/IP或UDP/IP的网络通信程序,实现数据传送和文件传输。

要求:

1.正确理解应用层协议的概念;

2.更深入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网络程序设计。

二.实验原理

1.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包括如下内容:

(1)交换的报文类型,如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2)各种报文类型的语法,如报文中的各个字段公共详细描述;

(3)字段的语义,即包含在字段中信息的含义;

(4)进程何时、如何发送报文及对报文进行响应。

有些应用层协议是由RFC文档定义的,因此它们位于公共领域。

例如,web的应用层的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FC2616)就作为一个RFC供大家使用。

如果浏览器开发者遵从HTTPRFC规则,所开发出的浏览器就能访问任何遵从该文档标准的web,服务器并获取相应的web页面。

还有很多别的应用层协议是专用的.不能随意应用于公共领域。

例如,很多现有的P2P文件共享系统使用的是专用应用层协议。

目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种。

2)SOCKET编程

服务器要创建一个用于侦听的套接字,为该套接字分配地址之后,调用listen()函数使它处于侦听状态;客户机在创建套接字完毕后,为套接字分配地址,然后调用connect()函数,请求与服务器套接字连接;服务器套接字在收到客户机的连接请示后,调用accept()函数,该函数创建一个用于连接的套接字。

应用该套接字和客户机上的连接套接字,用户就可以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了。

在结束传输之后,客户机调用closesocket()函数关闭套接字,服务器也调用该函数关闭用于侦听和连接的套接字。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1.基于TCP的socket编程

1)服务端

1)建立Socket初始化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后,需要在服务器端建立一个监听的Socket,为此可以调用Socket()函数用来建立这个监听的Socket,并定义此Socket所使用的通信协议。

此函数调用成功返回Socket对象,失败则返回INVALID_SOCKET(调用WSAGetLastError()可得知原因,所有WinSocket的函数都可以使用这个函数来获取失败的原因)。

2)绑定端口接下来要为服务器端定义的这个监听的Socket指定一个地址及端口(Port),这样客户端才知道待会要连接哪一个地址的哪个端口,为此我们要调用bind()函数,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3)监听当服务器端的Socket对象绑定完成之后,服务器端必须建立一个监听的队列来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listen()函数使服务器端的Socket进入监听状态,并设定可以建立的最大连接数(目前最大值限制为5,最小值为1)。

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服务器端的Socket调用完listen()后,如果此时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提出连接申请的话,Server端必须再调用accept()函数,这样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才算正式完成通信程序的连接动作。

为了知道什么时候客户端提出连接要求,从而服务器端的Socket在恰当的时候调用accept()函数完成连接的建立,我们就要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让系统主动来通知我们有客户端提出连接请求了。

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4)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当Client提出连接请求时,Server端hwnd视窗会收到WinsockStack送来我们自定义的一个消息,这时,我们可以分析lParam,然后调用相关的函数来处理此事件。

为了使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就要使用accept()函数,该函数新建一Socket与客户端的Socket相通,原先监听之Socket继续进入监听状态,等待他人的连接要求。

该函数调用成功返回一个新产生的Socket对象,否则返回INVALID_SOCKET。

5)结束socket连接结束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信连接是很简单的,这一过程可以由服务器或客户机的任一端启动,只要调用closesocket()就可以了,而要关闭Server端监听状态的socket,同样也是利用此函数。

2)客户端

1)建立客户端的Socket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也是调用WSAStartup()函数来与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建立关系,然后同样调用socket()来建立一个TCP或UDPsocket(相同协定的sockets才能相通,TCP对TCP,UDP对UDP)。

与服务器端的socket不同的是,客户端的socket可以调用bind()函数,由自己来指定IP地址及port号码;但是也可以不调用bind(),而由Winsock来自动设定IP地址及port号码。

2)提出连接申请客户端的Socket使用connect()函数来提出与服务器端的Socket建立连接的申请,函数调用成功返回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

3)数据的传送虽然基于TCP/IP连接协议(流套接字)的服务是设计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时的主流标准,但有些服务也是可以通过无连接协议(数据报套接字)提供的。

2.基于UDP的socket编程

服务器端

1:

创建套接字(create)

2:

将套接字绑定到一个本地地址和端口上(bind)

3:

等待接收数据(recvfrom)

4:

关闭套接字

客户端

1:

创建套接字(create)

2:

向服务器发送数据(sendto)

3:

关闭套接字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计算机一台、软件MicrosoftVisualStudio6.0

五.实验记录

打开两个应用程序,一个选择“服务器”,并且点击“侦听”;另外一个选择“客户端”,并且点击“连接”,此时两个程序的消息发送窗口的信息框变为可写,输入消息可以进行客户端-服务器之间的发送和接收,发送和接收的消息可以存储在信息框内。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可以互发信息:

输入框输入/n和/p,接收到的为指定的图像:

主要代码如下:

voidCProject2Dlg:

:

OnSelchangeComboCs()

{

//TODO:

Addyourcontrolnotificationhandlercodehere

intset=m_cs_set.GetCurSel();

if(set==1)

{

m_server=FALSE;

this->GetDlgItem(IDC_SET_IPADDR)->EnableWindow(TRUE);

m_set_ip="127.0.0.1";

UpdateData(false);

this->SetDlgItemText(IDC_CONNECT,"连接");

this->SetWindowText("TCP/IP通信-客户端");

}

elseif(set==0)

{

m_server=TRUE;

m_set_ip="";

this->GetDlgItem(IDC_SET_IPADDR)->EnableWindow(FALSE);

UpdateData(FALSE);

this->SetDlgItemText(IDC_CONNECT,"侦听");

this->SetWindowText("TCP/IP通信-服务器端");

}

}

voidCProject2Dlg:

:

OnConnect()

{

//TODO:

Addyourcontrolnotificationhandlercodehere

UpdateData(TRUE);

intretb,ret,retc;

SOCKADDR_INaddr;

BOOLnret;

CStringServerIP;

ServerIP=m_set_ip;

if(m_active==TRUE)

return;

if(m_server==TRUE)

{

if(((m_set_port)<=1024)||((m_set_port)>4096))

{

AfxMessageBox("请输入合理的端口号!

");

}

ret=m_listensocket.Create(m_set_port,SOCK_STREAM);

if(ret==false)

{

m_static_state="无法建立服务器!

";

UpdateData(FALSE);

m_listensocket.Close();

}

retb=m_listensocket.Listen(5);

if(retb==false)

{

m_static_state="无法侦听!

!

!

";

UpdateData(FALSE);

}

m_static_state="服务器建立成功!

正在侦听……";

m_list_msg.ResetContent();

m_list_msg.AddString("====>服务器正在侦听……");

this->GetDlgItem(IDC_CONNECT)->EnableWindow(FALSE);

this->GetDlgItem(IDC_COMBO_CS)->EnableWindow(FALSE);

UpdateData(FALSE);

m_active=TRUE;

}

else

{

ServerIP.TrimLeft();

ServerIP.TrimRight();

if(inet_addr(ServerIP)==INADDR_NONE)

{

AfxMessageBox("请输入正确的服务器IP地址!

");

}

if(((m_set_port)<=1024)||((m_set_port)>4096))

{

AfxMessageBox("请输入合理的端口号!

");

}

retc=m_connectsocket.Create(0,SOCK_STREAM);

if(retc==false)

{

m_static_state="无法建立客户端!

";

UpdateData(FALSE);

m_connectsocket.Close();

}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