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
《公文的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的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签收。
指履行规定的确认、清点、核对、检查、签注手续后,收到公文。
登记形式有薄式、卡片式、联单式;
外收文登记。
由外收发人员在完成签收工作后,对收文情况做简要记载;
启封。
外收文登记完成后,统一交由内收发人员,统一启封或径送有关领导亲启;
内收文登记。
由内收发人员对收文情况做详细记载;
分办。
有关人员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知办理;
摘编。
文件管理人员对部分准备投入办理过程的重要文件编写文摘、提要、综述、汇集有关数据资料。
(2)办理收文:
拟办。
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具体工作人员提出处置意见,供有关领导审核定夺。
批办。
机关领导者或部门负责人提出处置意见。
承办。
有关工作人员按意见具体处置公文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
注办。
由承办人签注公文承办情况,以备忘待查。
(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
组织传阅。
使公文有工作人员中的有效传阅活动。
催办。
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承办人对公文承办过程实施的催促检查。
查办。
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其他专门组织对重要公文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的核查协办工作。
(4)处置办毕公文:
包括:
阅卷归档、清退、暂存、销毁。
三、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1)文稿形成:
拟稿。
撰拟公文文稿;
会商。
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和协助;
核稿。
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签发或会议通过前,由专人进行全面核查;
签发。
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
按签发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序的不同,签发分为正签、代签、核签、会签等数种。
(2)公文的制作:
注发。
定稿形成后,批注缮写印发要求的活动,以使签发意见进一步具体化、技术化:
缮印。
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
用印或签署。
在印毕的公文上盖发文机关公章,或请有关领导签名。
(3)公文的对外传递:
分装。
按规定具体拣配和封装公文。
发出。
将分装完毕的公文以适当的方式发给受文者。
阅卷归档、暂存、销毁。
四、公文销毁的方式和范围
销毁的主要方式有:
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磁(磁盘、磁鼓、磁带)以各种方式销毁公文均应履行如下程序手续:
由文书部门组织对公文进行鉴定;
确认应销毁后逐文逐件核定造册;
呈请本机关或上级机关有关领导审定批准;
获准后再行销毁。
任何个人均不得私自销毁公文。
篇二: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因此,在撰拟文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特有的规律,达到特有的质量标准。
《条例》第十六条对起草公文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办法》第二十五条对起草公文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要求。
我们将这些基本要求综合为十个方面:
(-)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现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准绳,也是起草公文的依据和准绳。
制发公文的具体目的虽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使公文真正具备“法定”的执行效用,使其受到“法”的有力保障,公文自身首先必须“合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
这就要求起草公文的人员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学法、懂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党和国家的有些具体政策规定需要适时作必要的调整,但这必须经过中央或有关的上级机关作出决定,下级机关无权在自己的行文中改变中央和上级机关的政策规定。
至于涉及法律法规的修改,则只能按照法定程序由有关的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作出。
(二)符合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
我们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指导原则。
公文起草工作也必须贯彻这一原则。
各级党政机关起草的公文,都必须符合各自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而不能脱离更不能违背上级机关的指示。
一般来说,上级机关更为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更能把握全局,同时它也比较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情况,因而它的指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所以,各地区、各部门
起草公文,不但需要了解和研究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而且还需要了解和研究自己的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
要善于把上级机关的指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上级机关的指示在本地区、本部门得到贯彻落实。
(三)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有关公文可以从不同侧面作出某些规定,但它们之间应当相互配合而不能矛盾。
比如对同一事项,这件公文认为可以办,那件公文认为不能办,或者对此项经费,这件公文认为应予以解决,那件公文认为不能解决。
现实中确实有一些机关公文的规定相互“打架”,让执行者无所适从。
这些相互矛盾的情况,在起草公文时是必须避免的。
无论是本机关所发的公文之间,还是本机关公文与其他机关所发的公文之间,都应该相互呼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二是当根据新的情况需要对现行公文的有关规定作出某些调整时,新制发的公文应当对此以适当形式有所交代或者以其他方式予以说明,以便使人了解新规定与原有规定的不同之处并非相互矛盾,而是为适应新情况所作的调整。
为此,起草公文时,必须认真了解现行有关公文的情况,熟悉该公文涉及
领域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同相关部门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四)完鳖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
发文机关的意图,就是发文机关通过发文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有关设想,是发文机关领导集体的意志。
一件公文,即使以机关领导人署名发出,也不是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而是以机关代表的身份行文的,体现的仍然是发文机关领导集体的意图。
可以说,能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决定了一件公文的成败。
为此,公文起草人员必须熟悉本机关情况,学会从工作大局出发认识和分析问题,注意了解和听取机关领导的意见和要求,特别是要善于“换位思考”,悉心体会和准确把握机关主要领导人的思想脉搏,投身处地从机关领导角度,用机关领导的“脑子”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信况
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由我国公务机关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才能很好地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杜绝浮夸、生搬硬套、妄下结论、草率从事、虚以应付的腐朽作风。
起草公文,要注意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
具体要求是:
第一,保持全面性。
公文的内容要涵盖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分的情况,包括历史情况和发展趋势,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报喜不报忧。
第二,保持准确性。
公文的内容应力求体现事物的实质和规律性,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作任何夸大、缩小,更不能反映虚假情况。
第三,保持客观性。
公文反映的应当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主观臆想或故意编造的东西。
只有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才能对问题作出正确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办法。
可以说,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是公文的科学性和生命力的基础。
做到这一点,公文才会充实有力,令人信服。
一些典范公文中概述有关情况的段落,往往用字不多,但很有说服力。
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从中厂解到有关问题的基本情况和关键所在,感受到解决有关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很自然地认同公文中提出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六)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制发公文总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所以有关解决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就很自然地成为公文的主体和关键。
总的来说,具体政策和措施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属于行为规范方面的,主要是指;
什么事要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怎么办等。
另一类是属于物质条件方面的,主要是解决人、财激方面的问题。
要妥善处理问题,离开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是不行的,那就成了空谈,但是如果提出的政策。
措施要求过高,那也是不能实现的空中楼阁,于事无补。
因此,在研究确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时,“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就成了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只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
要求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必须考虑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不能凭想当
然办事,必须经过周密调查和充分论证。
(七)表述准确严密
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观点明确。
公文主题要鲜明突出,提出的各种主张、意见、要求、政策、措施等都要清楚明白,毫不含糊。
第二,条理清晰。
公文中涉及事项多、内容较复杂时,要按照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分层次、分要点进行表述,切忌交叉、重复。
第三,内容充实、公文不但要有明确的观点;
而且应当要素齐全,数据完备,以便于认识和解决问题。
第四,结构严谨。
公文开头、结尾和中间各部分的安排必须井然有序,严密紧凑,全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五,表述准确。
公文对人们行为影响的直接性、强制性,以及它特殊的物”(客观事物)——“意”(有关领导对事物的认识)——“意”(撰稿人的认识)——“言”(运用语言表达认识,形诸文字)的形成过程所带来的一系列特点,使准确无误成为公文质量标准中的重要指标。
从对实际情况和公文制发意图的反映,到每项具体内容的表达,从概念、判断、推理的运用,到每一个语言符号的书写印刷,都必须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任何欠缺、夫当或失真。
(八)文字精确简练
好的公文要开门见山,文字精练,用语简明,篇幅简短。
“开门见山”,是一种形象比喻,指的是在公文的开头处以极简单的文字表明全文的主旨或中心观点,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引导人们进一步阅看全文。
不仅全文的开头应当采取这种方式,每一部分的开头也应适当采取这种方式。
“文字精练”\“用语简明”、“篇幅简短”这几点,概括了公文语言表达的基本特点。
要尽量用最简洁的文字顺畅而有条理地表达充实丰富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切中要害,避免拖沓冗长的文风。
对撰写者而言,短小精悍的公文往往便于及时表达思想,也往往更难写;
对受文者而言,阅看和处理短公文或许比阅看和处理长篇大论更有积极性。
一般说来,不能抽象地谈论公文长好还是短好,长公文和短公文都有精品。
但是,在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而言之无物、套话连篇的长公文还在流行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写内容充实的短公文,短些、短些、再短些。
长篇未必充实,短论亦可高深。
(九)文种使用恰当
不同种类的公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文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发文机关同受文机关之间的关系。
有的文种具有指示功能;
适用于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如决议、决定、指示、批复;
有的文种具有陈述呈请的功能,适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如请示、报告;
有的文种具有周知功能,适用于公开发布或在一定范围发布事项,如公报、通报;
有的文种具有规范功能,适用于对特定范围的工作或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如条例、规定。
公文必须正确地使用文种,否则烙会影响公文效能,造成行文关系的混乱。
(+)公文结构和格式规范
公文的结构和格式是公文的外部特征。
它的作用是以庄重的特有的形式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
公文结构和格式的规范化是公文的本质要求,也是公文的生命。
要使公文能在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内实现有效沟通,不讲规范性,不坚
持规范性是不可能的。
只有规范才可以扫清沟通中的障碍,才可以使公文的写作、阅读、传递、处理更快捷,更有效。
以上十项,是公文写作一般的基本的要求。
从第一项到第六项,是有关公文内容方面的要求,总的就是要求公文具有政策的正确性、情况的真实性和措施的可行性。
第七、第八两项,是有关公文文字表达方面的要求,总的就是要求准确、严谨和精练。
第九、第十两项,是公文形式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都同公文质量密切相关,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遵守,努力做好。
篇三: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依据20xx年7月1日中办、国办颁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制定本单位的实施办法。
(一)公文基础知识
1.公文种类:
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共15种。
2.公文格式: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二)发文注意事项
1.主送机关和正文中使用规范简称或者全称:
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机构都有规范简称,参考首都之窗和国务院官网,包括单位排序。
如:
市委、市政府;
市教委、市委教育工委。
事业单位没有规范简称,建议使用全称。
公文中对同一单位的的称谓应当一致,避免前后不一。
2.正文层次标识:
第一层“一、”“二、”“三、”……使用三号黑体字。
第二层用“
(一)”“
(二)”“(三)”……使用三号楷体
字。
第三层用“1.”“2.”“3.”……使用三号仿宋字体。
第四层用“
(1)”“
(2)”“(3)”……使用三号仿宋字体。
公文中出现或者①或者a都是不规范的。
公文统一使用a4白纸,行间距(固定值28)
3.正确使用六角括号:
发文字号中的年份使用六角括号标注,即:
,使用四角括号是不对的,如“京教办[20xx]1号”。
六角括号在键盘上不能找到,应当打开word菜单栏,通过“插入——特殊符号————确定”的路径找到。
4.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数和在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成文日期也是阿拉伯数字。
5.请示等需要回复的公文要标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请示、需要对方批复或者回复的意见、函等文种,在附注(成文日期之下主题词之上)部分标注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使用圆括号括住。
例如:
(联系人:
×
;
联系方式:
)
6.签发日期和印发日期:
签发日期是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发文的日期;
如果是联合发文,签发日期以最后一个签发单位负责人的签字日期为准。
公文经机关主要负责人签
发后方可印制。
印发日期是公文实际印制的日期。
因此,印发日期可能与签发日期同日,也可能在签发日期之后。
但是,绝对不能在签发日期之前。
7.印章的使用:
以“中心”名义发文,应当使用“中心”的印章。
以“中心办公室”名义发文,应当使用“中心办公室”的印章。
公文的红头、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和印章是一一对应的,大家在盖章时一定要注意识别。
(三)正文写作要求
第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第二,要有针对性,即以事实为根据,分析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一般应一文一事,事由要集中、明确、重点突出。
第四,行文逻辑缜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第五,具体措施或意见要符合实际,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第六,语言要准确、简洁、规范。
(四)介绍常用几种应用文
1.计划与方案:
计划与方案就是工作的打算和安排,进行书面化、条理化、具体化以后形成的“工作安排”、“工
作要点”、“工作规划”、“工作方案”。
“计划或要点”是把想要做的工作具体化,“方案”是把计划进一步明细化,有完成计划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具有可直接操作的特点。
要点的要求明确,指导性强,便于执行,也有利于事后检查。
工作要点有标题、正文、署名和成文日期四部分组成,工作要点的特点是具有指导性、预见性、可行性和约束性。
2.总结:
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过去一定阶段所做的工作或开展的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从中找出成绩、问题、经验和教训,揭示规律的书面报告材料。
总结有三大类:
单位总结、个人总结、专题总结。
个人总结要抓住主要问题,突出经验、教训和个人思想上的收获体会,不可停留在工作过程的回顾或一般优缺点的检查上。
个人总结:
1、前言:
交代与中心内容有关的情况;
2、全面总结一般包括所做工作、成绩;
3、总结收获和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今后努力方向。
3.简报:
简报是反映所在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经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值得注意的新思路,或某项调查研究的成果和有价值的统计数字的内容简要的内部资料,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沟通、交流经验的作用。
常用的简报有工作简报和会议简报。
简报的写作要求:
1、新:
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2、准:
材料真实确切、问题切中要害、政策把握
准确;
3、简:
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
4、快:
迅速及时,快编快发;
5、全:
要素齐全,格式规范。
标题最重要,“题好文一半,眉清目传神”,所谓“看人先看脸、看报先看题、看书先看皮”,标题是信息的“脸面”。
4.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问题或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后,通过分析、加工,利用调查材料和研究结论整理撰写出来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主要特点,一是针对性强—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写;
二是用事实说话—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三是揭示规律性—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调查报告:
1、前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法,调查报告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等。
2、主体。
不仅反映已调查清楚的具体情况,更要反映从实际情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即成功的经验、有效的措施或做法,问题产生的原因、教训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要做到有理有据,先后成序,详略分明,主题突出。
3、结尾。
或总结全文,或表达意见和建议,或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或展望前景。
5.汇报提纲
6.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在开会过程中,由专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