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4896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

《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道路运输企业双控机制建设指导手册Word下载.docx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图

(3)建立责任体系

企业应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根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其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将“双控”职责纳入岗位安全责任制中。

通过责任体系的建立,确保“双控”工作落实到位。

例如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

对本单位负有以下安全生产职责:

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全面负责本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新纳入)。

(4)健全制度:

企业应建立《风险因素辨识管控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根据“双控”机制建设要求及时修订完善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5)动员部署:

组织召开“双控”机制建设动员部署会议,明确工作要求,将相关标准、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一线,营造全员参与“双控”机制建设良好工作氛围。

(6)开展培训:

企业应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风险因素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方法的培训,人人掌握风险因素辨识及隐患排查技能。

培训工作可自行组织(培训讲师必须熟悉本行业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并能熟练运用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方法熟悉本行业安全生产特点),也可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7)组织实施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a)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方式:

可以按因素分别辨识(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也可以按岗位分别辨识,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辨识;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用的方式,参考《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进行风险辨识。

明确辨识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详见附件1标准重点条款解读“辨识方法”举例说明。

根据以上方式、方法,对全公司各部门、各岗位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分别列出《风险因素清单》。

b)风险评估分级:

企业应组织评估小组对辨识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级,评估小组成员应由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组成。

参与风险评估的人员应是各岗位工作3年以上,风险意识较强,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员工。

风险评估方法:

常用的有经验判断法、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详见附件1标准重点条款解读“评估法”举例说明)等。

采用经验判断法时,评估小组根据已有经验对各风险因素进行AB、C、D等级判断。

风险评估要从风险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c)制定防范措施:

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参考《河北省“两客

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针对辨识出的风险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首先由专业人员分别组织各部门、岗位员工针对《风险因素清单》,讨论制定防范措施,汇总形成部门、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登记表》上报公司;

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各业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针对各部门岗位上报的《安全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登记表》一起分析,汇总形成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在存在B级以上(含B级)风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张贴岗位风险提示卡(参照《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给出的样式),编制《岗位应知应会》,由公司进行重点督导。

对存在C、D级风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可以由部门、班组和岗位进行管控。

d)动态管理:

风险辨识应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鼓励全员参与,

使各岗位员工随时发现身边的风险随时提出,随时解决,对于不能立即消除的风险应讨论确定防范措施补充到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中。

(8)组织实施隐息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分别明确公司、部门、班组、

岗位等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根据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登记表》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内部隐患排查标准,建立企业各层级、各岗位隐患排查表单并组织实施。

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内容,隐患排查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日常安全检查或安全巡视,隐患排查必须做到有组织体系、有排查标准、有排查记录、有排查整改方案、有整改效果验证等“五有”要求,二者互为补充。

a)制定年度隐患排查工作计划:

明确隐患排查的目的、范围、

频次、责任人等。

b)编制完善隐患排查检查表单:

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制日常检查表、综合性检查表、专项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季节性检查表等。

c)隐患排查方法:

按照检查层级,可划分为:

公司级安全检查、部门级安全检查、班组级安全检查等。

按照时间,可划分为:

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

按照专业,可划分为:

消防检查、电气检查、车辆检查等。

根据隐患排查标准开展各项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

d)隐患治理:

企业应对事故隐患分级治理。

不同层级负责的隐患治理由治理所需的资源配置、权限、管理及技术能力等因素来确定。

每一级均应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台账,对隐患清单、隐患治理过程以及隐患治理效果验证均应保持完整记录。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对限期整改的一般隐患应下发《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对重大隐患应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

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e)验收与评估:

隐患排查治理应符合“闭环管理”。

对于一般隐患,应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跟踪。

对于重大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同时上报属地行管部门和职工代表大会,整改完毕应进行效果评估。

对未按期和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并进行处罚。

(9)监督考核:

企业应加大“双控”机制建设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并将其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奖惩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实现考核方式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防控转变,强化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监督和考核。

鼓励对发现、报告和消除风险因素和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或表彰;

对瞒报风险或事故隐患的人员予以相应处理。

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营造全员重视“双控”管理体系的良好氛围,不断改进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0)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评审结果和日常安全生产排查情况,客观分析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质量,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过程管控,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绩效。

附件1.标准重点条款解读

2.相关表单目录

附件1:

标准重点条款解读

(以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专业为主)

1.术语和定义

“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的关系:

风险源包含风险因素,如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风险源,驾驶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驾驶过程中玩游戏等是风险因素。

运行中的车辆是风险源,车辆轮胎磨损严重、刹车失灵、转向失灵等为风险因素。

“第一类风险源”是根源风险源,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运行中的车辆。

“第二类风险源”是状态风险源,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驾驶员超速驾驶、违规载货等)、物的不良状态(如车辆带病运行等)

环境的不良状态(如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冰雪路面等)。

2.核心要求:

①标准5.2.1“法律法规识别”是指企业必须收集适用于本企业的法律法规,并应识别违法违规的风险。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那么实际风险源辨识时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方面“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就是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就是交通事故、罚款等经济损失。

法律法规识别记录及清单同安全标准化第四章内容。

②标准5.2.2“辨识范围”中三种状态:

“正常”是指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就存在着危险危害(如运转中的机械设备存在动能可能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异常”是指设备维修、检修状态存在的危险危害;

“紧急”是指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事故时的情况下没有安全联锁或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导致的风险(比如客车发生火灾,安全锤找不到或逃生门打不开)。

③标准5.2.3“辨识方法”可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等,具体方法如下: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风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的特点:

方法简单易行。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

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风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

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R=L*S

R风险度;

L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事件发生后果严重性。

安全检查表法即:

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

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

注意:

使用安全检查表法识别风险源,首先应制定风险点内设备设施清单,在统计过程中注意相同或类似性能、功能的设备设施可以合并,但不同设施确保不能遗漏。

检查标准制定主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其他要求等。

亦可借鉴、引用本行业(或本单位)的设备安全检查表。

根据设备安全检查表导出可能存在的偏差(即违背安全检查表中相关检查标准、要求的内容,此即为不安全状态),即为风险源。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逐项讨论,识别存在的风险源。

风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应采用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的运行机制,鼓励全员参与,使各岗位员工随时发现身边的风险、隐患随时提出,随时解决,对于不能立即消除的风险应讨论确定防范措施补充到企业《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指南》中;

对于暂时不能治理的、重大隐患应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落实。

每月对各岗位、各部门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以对企业安全形势进行预警分析,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辨识实施是指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风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规定的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风险源辨识,应保留辨识实施的过程记录。

如企业各岗位《风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登记表》应体现岗位员工参与并签字确认,辨识的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应注意“全员参与”是指每个部门的风险辨识必须有各岗位的员工参与,而下一张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必须签字确认。

比如某车队共80名驾驶员风险源辨识时有20名驾驶员参与,则参与的20名驾驶员应在登记表中签字而不是80人。

④标准5.2.5“辨识实施”对于道路运输企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a)“人的行为”应从人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行为方面(如

驾驶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行为)来分析,人包括驾驶员、乘车人、安全管理人员、机务人员、调度人员等;

b)“物的状态”是指设备设施、建筑物等的不良状态,如车辆设计不良(设计缺陷如重心偏上);

防护不良(如未配备安全防护设施);

维修不良(如未定期进行二级维护、车辆轮胎磨损严重未更换)等;

c)“环境因素”是指道路环境因素(如陡坡路面、涉水路面等)天气因素(如夜间行车光线不良、雷雨、冰雪、雾霾天气等)、特殊时期(“春运”、“两会”、“五一”、“十”)等;

d)“管理缺陷”是指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缺陷,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安全生产保障:

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

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违反法规、标准。

作用与职责:

职责划分不清:

职责分配相矛盾;

授权不清或不

妥;

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

培训与指导:

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

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

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

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

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

缺乏技术指导。

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

人员选择不当(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

生理、体力有问题;

心理、精神有问题)。

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

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

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人力不足;

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

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全,不实际等);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

设备(道路运输车辆):

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

未验收或验收不当;

保养不当(未按计划落实二级维护、年检等);

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

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造成);

无车辆技术档案或不完全。

应急准备与响应:

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

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

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

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

相关方管理:

对承包经营者未进行资格预审;

对承包经营者未进行统一管理。

监控机制:

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等的缺陷;

安全检查

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

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

沟通与协商: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

下级之间);

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承包人、站内加油站、站内超市、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

(上两条的“信息”包括:

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风险

控制和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的结果等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

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

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到充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缺乏。

⑤标准5.3.1评估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风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

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取值分数

L

取值分数

完全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意外,很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E取值:

E

分值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2

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事故的可能后果C取值:

现象

可能后果

大灾难多

人死亡

100

灾难

数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15

严重

严重致残

7

重大

手足伤残

较大

受伤较重

引人注目

轻伤

危险指数D取值:

D

评价

危险源等级

>

320

极危险

160-320

高度危险

70-159

很危险

20-69

可能危险

<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不定级

⑥标准5.5.4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是指部分旅客运输企业自有加油加气站的情况,按照GB18218规定,储存油、气量超过临界量时应视为有重大危险源(液化石油气临界量:

50T;

汽油临界量:

200T;

天然气临界量:

50T),应制定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在属地负有安全监管责任的部门备案。

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控。

⑦标准5.5.5相关方管理: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相关方包括客运站、加油加气站、车辆维修厂、承包经营合作者等,企业应与相关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协议。

⑧标准5.5.2“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遵循“消除”“替代”“工程技术措施”“管理(行政)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工程技术措施是指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等的设计来实施;

密闭一—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管理(行政)措施是指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警报和警示信号;

安全互助体系;

培训;

风险转移(共担——保险)。

个体防护措施是指个体防护用品包括:

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应急控制措施是指对自身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进行事前的分析和应急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目的重在“防”;

确认和提高应急事件所在位人员的应急能力。

附件2相关表单目录

1.《风险因素清单》

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3.《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登记表》

4.《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指南》

5.《岗位风险提示卡》

6.《日常安全检查表》

7.《一季度安全检查表》

8.《二季度安全检查表》

9.《三季度安全检查表》

10.《四季度安全检查表》

11.《节假日安全检查表》

12.《特殊时期安全检查表》

13.《消防专项检查表》

14.《电气专项检查表》

15.《综合性安全检查表》

16.《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台账》

17.《隐患排查与治理情况月度统计分析表》

18.《隐患排查与治理情况季度统计分析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