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94851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7.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B.

D.

8.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x

y

A

NaOH溶液

稀HCl(过量)

B

稀H2SO4

BaCl2溶液(少量)

C

Ca(OH)2

CO2(适量)

D

稀NaOH

H2O

A.AB.BC.CD.D

9.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SO42﹣B.可能有SO42﹣或Ag+

C.一定无Ag+D.还可能有CO32﹣

10.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AgNO3、Cu(NO3)2、Fe(NO3)2B.Cu(NO3)2、Fe(NO3)2

C.Fe(NO3)2D.Fe(NO3)3

二、填空题

11.化学与生活.

(1)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应用非常广泛.

①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_____,在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其干燥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②在农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栏舍的消毒.畜禽出栏后,将生石灰用水调成20%的石灰乳,涂刷墙面和地面.某农户误将生石灰直接撒在猪圈中消毒,一段时间后发现猪的蹄部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伤、溃疡,原因是_____.

③上述用于消毒的浆状物要现配现用,放置过久,就没有消毒作用了,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2)制豆腐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至今,豆腐在全球已成为颇受欢迎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_____变化.

②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质量分数/%

89.3

4.7

1.3

2.8

0.24

0.064

1.4

0.00006

0.00003

由表可知,除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豆腐中还含有的有机营养物质有_____(填一种),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填一种).

③除大豆外,很多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以下几种食物中,_____和_____(填字母)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A萝卜B鸡蛋C大米D奶粉E花生油F苹果

12.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①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将适量食盐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

②食用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乳浊液.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筷是利用_____原理.

③面粉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悬浊液.除去悬浊液中难溶性的面粉可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

(2)溶液的性质。

①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标号).

A盐酸是纯净物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的酸碱度可用石蕊溶液测定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有些固体物质溶解形成溶液后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品红溶液是红色的,放入活性炭可使红色褪去,这利用活性炭的_____作用.

③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a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将a溶液从t2℃时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Ct1℃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3)溶液的变化。

将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通电(反应原理为:

2NaCl+2H2O═2NaOH+H2↑+C12↑)

A溶液的pH逐渐减小B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增大

C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D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如图2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

②操作A中托盘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_____.

③操作B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

④操作C过滤时倒入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填字母).

A过滤速度慢B滤纸破损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⑤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_____.

三、推断题

13.小昊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其中C溶液的颜色为蓝色,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已知:

碳酸钡不溶于水)

(1)C物质是______;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B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D物质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①银②氯化铁③氢氧化钾④氧化铜

四、科学探究题

14.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

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

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

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

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

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

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

他们的方法是:

__________。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理上给予了否定:

__________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

请你写出其中一种。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应结果或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五、计算题

15.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段加入,溶液液的pH的变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3)计算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合金: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

玻璃、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考点:

合金的概念

2.B

【解析】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酸性物质。

A.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涂抹的皮肤;

B.食醋(pH=3),溶液呈酸性,且没有腐蚀性,能用于除掉碱性物质;

C.食盐水(pH=7)不与碱反应;

D.苏打或肥皂水(pH=9-10)溶液呈碱性;

选B

3.D

【分析】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烧碱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溶液质量减小,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氯化钾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溶液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烧碱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溶液质量增大,故C不正确;

D、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D

试题分析:

A中瓶塞要倒放,错误;

B中氯化钠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错误;

C中胶头滴管不能伸入量筒内,错误;

D中溶解氯化钠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正确。

实验基本操作

5.C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以利用溶液温度变化可以鉴别两者,不符合题意;

B、依据紫色石蕊通入二氧化碳能够变红,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用紫色石蕊溶液可以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由于盐酸能够与铁反应但不会与铜反应,所以用盐酸不但不能除掉铜反而除掉了铁粉,符合题意;

D、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特点,所以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6.A

A、制取气体时,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效果,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否则称量不准确,故B正确;

C、实验室用CO与Fe2O3反应制取铁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否则浓硫酸溅出伤人,故D正确。

故选A。

7.B

A、C、D中少量的NaOH浓溶液与CO2气体反应都会产生较明显的现象,A中鸡蛋被“吞”入瓶中,C中气球会鼓起,D中塑料瓶会变瘪;

B中在取下橡皮塞后试管内液面会上升,但CO2能溶于水,CO2与水反应也会产生类似的实验现象,因而B中液面上升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8.C

A、向氢氧化钠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则酸碱中和,盐酸过量,最后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x为硫酸则开始时溶液的pH不会大于7,起点不对,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钙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溶液的pH会减小,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时,溶液的pH等于7,故C正确。

D、稀释氢氧化钠最后溶液的pH接近于7,不会等于7,故D错误。

故选:

C。

9.B

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则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或Ag+。

A、这种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A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或Ag+中的一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或Ag+中的一种,可能含Ag+,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这种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不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因为碳酸根离子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稀硝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

10.C

【解析】Fe与Ag之间金属活动性差距较大,故先发生反应:

Fe+2AgNO3=Fe(NO3)2+2Ag,待AgNO3溶液反应完后,发生第二个反应:

Fe+Cu(NO3)2=Fe(NO3)2+Cu。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滤渣中有铁,即铁剩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Fe(NO3)2,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能力。

11.CaOCaO+H2O=Ca(OH)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Ca(OH)2+CO2═CaCO3↓+H2O物理糖类铁BD

(1)①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能吸收水生成氢氧化钙,故可做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

CaO;

CaO+H2O=Ca(OH)2。

②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而导致猪的蹄部干燥开裂,有的甚至出现灼伤、溃疡,故填: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

③氢氧化钙容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不具有消毒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故填:

Ca(OH)2+CO2═CaCO3↓+H2O。

(2)①磨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

物理。

②除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豆腐中还含有的有机营养物质有水、蛋白质、脂肪、糖类;

钙、磷、铁,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铁,故填:

糖类;

铁。

③鸡蛋、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填:

B;

D。

12.离子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过滤BD吸附CD铁架台防止药品腐蚀托盘,同时起到平衡作用胶头滴管C蒸发过程中没有搅拌,会导致部分液体因受热不均而外溅,从而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

(1)①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填:

离子。

②食用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乳浊液。

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筷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

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③面粉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悬浊液.除去悬浊液中难溶性的面粉可用的操作方法是过滤,故填:

过滤。

(2)①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的酸碱度不能用石蕊溶液测定,应该用pH试纸测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D。

②品红溶液是红色的,放入活性炭可使红色褪去,这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吸附。

③A、a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例如温度小于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a溶液从t2℃时降温到t1℃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例如t2℃时a是不饱和溶液时,降温到t1℃时不一定析出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t2℃时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这是因为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3)A、反应过程中生成氢氧化钠,因此溶液的pH逐渐升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钠元素一直存在于溶液中,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不断减小,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过程中氯化钠质量不断减小,因此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4)①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

铁架台。

②操作A中托盘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防止药品腐蚀托盘,同时起到平衡作用,故填:

防止药品腐蚀托盘,同时起到平衡作用。

③操作B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填:

胶头滴管。

④操作C过滤时倒入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故填:

⑤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例如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时,视线没有和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蒸发过程中没有搅拌,其中蒸发过程中没有搅拌,会导致部分液体因受热不均而外溅,从而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故填:

D中的错误之处,蒸发过程中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部分液体因受热不均而外溅,从而导致部分氯化钠损失。

13.硫酸铜(或CuSO4)Na2CO3+H2SO4=Na2SO4+H2O+CO2↑复分解反应③

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则C是硫酸铜;

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则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硫酸和碳酸钠,故A和E是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

B既能和碳酸钠也能与硫酸反应,故B是氢氧化钡;

D是铁,铁能与硫酸反应,故E是硫酸,A是碳酸钠。

(1)由分析可知,C是:

硫酸铜(或CuSO4);

(2)A与E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3)通过推导可知B是氢氧化钡,E是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所以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通过推导可知,C是硫酸铜,E是硫酸,分析所给选项,只有氢氧化钾既会与硫酸反应,也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能替代D物质的是:

③。

14.做重复实验固体氢氧化镁中没有自由移动的OH一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隔绝空气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无关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

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关

(1)可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排除偶然现象,即通过做重复实验就可排除。

(2)从电离的角度分析:

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OH-离子的原因,而固体氢氧化镁在水中不能电离,也就是说固体氢氧化镁中没有自由移动的OH-离子,溶液不呈碱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滴加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空气,证明红色消失与氧气和二氧化碳无关。

(4)根据小红的猜想:

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

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所以可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证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从而说明酚酞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

实验方法是: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

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

相应结果或结论是: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关。

15.

(1)Na+、H+、SO42-

(2)0.8

(3)9.8%

a点溶液仍呈酸性,说明此时溶液中仍然含有硫酸,所以此时的溶质有两种即硫酸钠和硫酸;

当溶液的PH=7时,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硫酸刚好完全反应,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一共用了16克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5%,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这也是题中第三问计算稀硫酸中所含的溶质的已知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相应答案。

解:

设10g稀硫酸样品中含H2SO4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9880

x0.8g

X=0.98g

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

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