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4519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地点初中化学知识与教学能力Word格式.docx

具备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的教学设计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步骤,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

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

创设生动的教学场景,关注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了解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初中生构建化学知识和获取技能的过程;

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方法;

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

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

具备初步的教学评估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及要求

(一)学科知识的运用

1.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与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特殊方法,以及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法;

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2.化学课程知识

(1)了解初中化学课程的性质、基本概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规定的学科内容的标准和要求。

(3)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和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3.化学教学知识

(1)了解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一般知识。

(2)了解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掌握元素化合物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

(2)了解化学教学内容、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与化学教学目标的关系,可以合理选择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

(3)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现有知识库的分析,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阐述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2.确定化学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

(2)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可以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达。

3.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化学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明确界定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化学资源的多样性,根据选择的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4.设计化学教学计划

(1)了解化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2)通过学习典型的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掌握教学设计方法,评价教学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选定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三)教学的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能力

(1)了解创设化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掌握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掌握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基本特点,可以根据化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课堂组织和控制能力

(1)掌握化学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备解决化学教学中各种冲突的能力。

(2)了解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的调控方法。

3.实施有效教学能力

(1)根据化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

(2)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适当选择教学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化学学习评价

(1)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有正确的评价观,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可以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化学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化学教学评价

(1)按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可以发挥教学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鼓励、甄别等功能。

(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反思和评价教学过程,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试卷结构

模块化比例样本学科知识使用30%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设计30%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30%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教学评价10%单项选择题诊断与诊断100%单项选择题:

40%左右非选择题:

60%左右IV。

问题类型示例

1.单选题

(1)氯化钯可用于检测环境中一氧化碳造成的空气污染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应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

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它使学生逐渐了解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相关的社会现象。

根据以上材料,简单回答以下问题。

(1)请列出初中化学最基础的三个化学知识。

(2)请列举初中化学的两个基本化学技能。

(3)请列举三种中学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

3.诊断学

(1)一次实验结束,小明忘了盖上酒精灯的灯头,第二天再点的时候,就点不着了。

怎么回事?

小明想搞清楚,于是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

(1)检查灯内是否有足够的酒精,发现有足够的酒精;

2在酒精灯中倒出少量酒精点燃,可以很好的燃烧;

(3)挤压灯座处的灯芯,使液体难以挤出,引燃一滴被挤压的液体,不能燃烧;

将酒精灯盖好,放置几个小时,或者直接在灯座上滴几滴酒精,然后点燃,酒精灯就能正常燃烧。

小明还去学校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记录了以下信息:

酒精(学名: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的香味。

它是挥发性的,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并能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

酒精易燃烧,金属钠能与酒精发生置换反应,酒精能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实验室酒精灯中使用的酒精一般为95%的工业酒精.

酒精的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就写两点。

小明设计实验。

实验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萧最终得出结论。

某初三学生上述问题的测试结果显示(3)(4)两题评分率低,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某老师在过程测试中设计了以下试题,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右图为两根燃烧的蜡烛,高度不同。

当两根燃烧的蜡烛用一根大透明玻璃管倒扣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

【测试结果】70.5%的学生回答:

(现象)从下往上,两根蜡烛依次逐渐熄灭;

CO2比空气密度大,既不燃烧也不助燃。

(1)你认为正确答案是:

现象是,原因是。

尝试分析诊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4.案例分析问题

以下是两位初中化学老师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记录。

【张老师教学记录】

【提问】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解析、原子重组),引出问题:

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

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有变化吗?

【假设】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假设:

(1)增加;

(2)还原;

(3)不变。

[设计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择可行的方案。

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测定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2]点燃蜡烛,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实测实验数据。

【报告实验结果】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

反应前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质量没有变化。

[分析结果]

学生对上述现象有以下看法:

“蜡烛燃烧后的质量损失是由于产生的气体没有称重。

为了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参与反应的氧气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一起称重。

“如果你把蜡烛放在气体容器里点燃,插上塞子称重,质量可能不会变。

……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

[结论]化学反应后,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提问】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说明】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类型没有变化,原子的数量没有增加或减少。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须等于反应后所有产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教学记录】

【问题介绍】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发生了变化。

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变化吗?

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它。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测量。

【数据记录,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

【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进步。

化学实验室有了更精密的实验仪器,使得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简单的定性研究到更精确的定量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

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决定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

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

为了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我们需要非常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后来有人不断改进实验技术等。

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进行了精度很高的实验,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小于1/10万,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略)

[问题]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同类原子的性质和质量是一样的。

根据这个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类型没有变化,原子的数量没有增加或减少。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它认为物质只能相互转化,不能随意破坏或创造。

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的高贵品质时,往往会说:

“照亮别人,毁灭自己。

”你是说在这里通过毁灭自己来任意毁灭物质吗?

怎么解释?

【说明及总结】略。

请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记录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两位教师教学内容的异同,说明各自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2)这两位老师组织的化学教学内容是什么样的形式?

请判断这两位老师的教案是否体现了科学探究思想,为什么?

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什么作用?

尽量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