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9439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

《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Word格式.docx

3、如果文章以上面三个话题之一为主,但延伸过头,又谈到别的话题,则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4、如果文章引述材料之后,直接引申到诸如“理性”、“心态”、“选择”等话题,则视为不符合题意。

考虑到许多学生对材料作文不够擅长,因此,只要引述了材料,文章观点有一定道理,得分控制在31分-35分之间;

如果连材料也没引用,原则上控制在30分。

5、如果文章只是没有直接引用材料,但全文确实是紧扣材料含意来谈的,不刻意扣分。

6、残文按照参考答案提供的字数标准执行。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

等级

50分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

10分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扣分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

重复不计。

④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

“发展等级”不给分。

⑤600字以上、不足800字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

600字以下的文章,35分以下评分;

5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

300字以下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

100字以下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评0分。

不写标题的,扣2分。

【样文评分参考】

①号文:

《进退之间,孝顺为先》得分:

24+23+9=56

本文审题准确,立论深刻,见解独到。

开篇转述材料,语言简洁明快。

主体部分围绕“什么是理智的孝顺”的问题,从两个角度来谈,思维辨证,事例较为典型。

不足之处:

一是第二个事例没有道出主人公的真实姓名,不能很好地凸显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

二是倒数第2段行文略显仓促,缺少例证。

②号文:

《活得久与活得好》得分:

23+23+9=55

本文审题准确,立论深刻,选例典型,引用恰到好处。

文章紧扣材料中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提出“活得久与活得好”的问题。

事例有反有正。

文章开头引入材料,结尾回扣材料。

但书写欠佳。

③号文:

《孝之有道》得分:

21+21+7=49

本文围绕“孝”字展开论述,结构清晰,行文条理,现实针对性较强。

文章将孝道分为三重境界,颇有道理,体现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文章语言简明,但文采略显不足。

④号文:

《对待生命的态度》得分:

20+20+7=47

这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中心符合题意,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构思独特。

作文材料被作者巧妙地化成一则电视新闻,并以此感动了一批老人。

正是从这些老人的行动中,“为了生命而活”的主旨得以升华。

文章细节描写比较到位。

但文章部分情节有模仿痕迹,文章题目如作为记叙文的标题也有待斟酌。

⑤号文:

《积极对待生命》得分:

20+19+6=45

本文抓住材料中的第二个提示,探讨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文章开篇通过两个选择自然地引出作文材料,然后提出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整篇文章紧扣材料,分析陈作兵父亲面对生命所具有的态度,提炼出三个分论点,同时补充相关事例,丰富了文章内容。

文章既有对材料的引述,又有对材料的分析,材料意识明确。

但有些字句存在使用错误,在表述的准确性上需加以改进。

⑥号文:

《谈孝顺》得分:

20+18+5=43

本文开篇就提出观点:

“孝顺也需要理性的思维”。

论点清晰、明确、紧扣题意。

正文引用材料,并加以对比分析,指出理性的孝顺让人接受,愚孝则让人痛苦,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但全篇缺乏典型事例,可见学生素材积累严重不足,等级分只能打到二类中。

⑦号文:

《良好的心态决定一切》得分:

15+16+4=35

这是一篇跑题的作文。

文章以“良好的心态”为主题,片面理解了材料的含义。

整篇文章三个分论点,没有一个体现出和材料的直接关系,只是在文章结尾处以一句话概括了陈作兵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给人以生硬的套作之感。

优秀范文及点评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三(10)班:

徐慧敏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我决不会躺在病床哀叹人生,我会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尽力奔跑,尽力呼喊,尽情拥抱这个我热爱的世界。

  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先生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封书信写道:

“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恨矣。

”这也是圣叹先生留给世人最后的幽默,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没有痛苦挣扎,没有悲情泣诉,但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完整坚韧的生命呢?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我也定会如圣叹先生般,给自己即将终结的生命添上一笔亮色。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被确诊为绝症后,果断地放弃治疗,回到家中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最终他平静、满足地离开人世。

当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再多的救护也徒劳无功时,为什么不用剩下的生命去享受世界呢?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我定然不愿让呼吸机、消毒水充斥最后的记忆。

在这个忙碌的世界,我们也许真的很少有机会让自己卸下一生的负担,去领悟和感受世界的美好。

只有当生命即将终结才回想起,原来有好多事从来不曾经历过,有好多梦想都还只是梦想。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用这三天尽情地爱吧!

也许是在绵绵的江南梅雨中聆听那一声随风入夜的细响,走在胡琴隐约的里巷,与萍水相逢的姑娘共一路红色纸伞,也许是在猎猎北风中感受那一缕因花起舞的清香,与身处异乡的老人话一段温情的家常……就用你的生命去拥抱这个世界吧,不要让这匆忙的一生留下过多的遗憾。

  由台湾艺人发起的活动“LOVELIFE”正是对用生命热爱世界最好的展现,“LOVELIFE”不是一个公益组织,它只是通过探访社会各界癌症患者,通过他们的事例告诉人们要享受生命。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放下你的工作,敞开你的胸怀,丢掉所有悲伤情绪,认真地爱恋剩下的生命吧。

躯体不过是留给世人的交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就允许自己自私那么一次,随自己的意愿去享受剩下的时间。

  假如生命只有三天,那么从今天起,喂马,劈柴,环游世界,从今天起,做一个自由的人。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应试作文。

材料命题作文的写作,审题是关键。

要透过材料本身,看生活,看社会,看人性,才能写出真正有内涵的作品。

作者正是由此出发,才选择从陈作兵父亲的角度讨论对待生命的态度,高屋建瓴,论述才水银泻地。

同时作者知识面较广,既有近人事例,又有今日新闻,名家名句也是顺手拈来。

文章语言简明流畅。

如果在文采方面加强一下就更完美了。

(惠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陈佳新)

  【非师点评】

  生命永远不是一个清晰的等式。

生命只剩三天,除非是见到阎王的牌票或是法院的通告,否则,不太可能是如此的确数。

丰子恺说过,如果个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星期,那我们必然将之安排得更好。

然而生命并不是这样,它充满不确定性。

原材料中陈作兵的父亲,也无法确知自己活着的天数。

所以,“假如生命只有三天”属于审题不确。

  在未知的有限的日子里,是随心所欲享受生活,还是谨遵医嘱垂死挣扎,这是不同的选择,但两者之间并没有价值高下之别。

作者可以表述“我”将如何选择,也可以纠正世俗偏见,将两种选择等量齐观,但切忌像文中这样,将“追寻自由”置放于“坚持医疗”之上。

生命是每个人自己的,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绝不要将自己的选择外扩为普世的价值。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杨早)

何妨长啸且徐行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

孟佳

  村上春树曾说: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久地存在。

”生命如一条漫长而奔腾的河流,左岸是生之繁花,肆意开绽;

右岸是死之烟火,傲然偱影。

而我们伫立于河流中间,何妨长啸,徐徐行去?

  漂浮于布达拉湛蓝天空的云霞,俯视几千年来人们踏着信仰之光的生死相继。

飞舞的雄鹰翱翔于灵魂的头顶之上,引领他们直至极乐之地。

曰为“天葬”的仪式,任其死去的肉体由生灵啄食。

这不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而是将灵魂送回至他最初的天堂。

与其倚靠冰冷仪器而维持心脏无谓地跳动,不如闲赏月白梨花,感受生命最原始而壮丽的轨迹。

  正如泰戈尔诗中所言:

“生命之花,其开放与颓败都闪烁这天地。

”如四月街旁所盛开的白花,开得肆无忌惮,似有一种至死方休的豪情。

繁繁密密的碎花,因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美好的彻底展示,所以迷醉了人们的双眼。

  似柳七郎,原求官场一位,却被一旨圣意而断了念想,官场之路死了,但诗意却温柔了他的红袖光阴。

面对深不可测的断崖,与其舍命探其究竟,何不回首,寻另一处佳境?

似苏东坡,遥遥仕途,重重艰辛。

名利场上的失意,却浇不灭他心中灼灼燃烧的美好。

那一尊皎洁的江月,或许为他寻了另一处桃源。

  感受生命,理解生命,遵循生命,并享受生命。

如石田衣良所言:

“离开算什么?

怎样的离开才是最重要的。

”生老病死,人生必经路途,坦然面对,必能察生命之瑰丽。

  坦然,不代表漠视,不代表任生命来去。

而是不强求,并缀生命以美好。

生命之途,其崎岖艰辛不言而喻,但没必要苦苦追求其长度,而应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或醉眠于树阴,或高歌于山巅,或傲然于浮云,或闲钓于碧溪。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勇敢地开始它,亦要勇敢地结束它。

  花开一生,绽其美好,无须苦苦不颓败;

人行一世,寻其真谛,何妨长啸且徐行?

  聂鲁达曾经说过: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时,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生命如河,谁也无法挽留它匆匆逝去的波涛。

那些无常的灾难,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本文紧扣所给材料行文,对生命的解读发人深省。

全文结构缜密,段落参差错落,轻巧别致。

语句优美,文采飞扬,引经据典,句式灵活,对仗、比喻等修辞的运用恰到好处。

(珠海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王焕胜)

  一篇作文当然可以引述张三大师如是说,李四大师如是说;

或者爷爷怎么说,父亲怎么说。

但最关键的还是“我”怎么说,作者说出个人对生与死的透彻理解与独特见识。

这个老父亲面对生死的坦然态度,这个医生儿子看似“违背”医学实则更科学的处置方式,从这个普通家庭的个案不难发掘痛切骨髓的有关生与死的真知灼见,或者今人对庄子“鼓盆而歌”的哲学思考和再认识,哪怕是浅见,却来自个体生命的真切感受。

可惜通篇过度引用名人的看法,文采斐然却有失浮华。

若朴素一些,更真性情一些,也许更有力量!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杨克)

活得久与活得好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

(1)班:

李倩婷

  如果你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天可活,你会怎么做?

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在自己确诊恶性肿瘤晚期时放弃治疗,回到老家,平静而安宁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陈老先生的选择让我们不得不思考:

我们应该选择活得久一点还是活得好一点,还是为了活得久每天焦头烂额坐立不安?

  冯骥才说:

“比赛的跑步是在有限的路程里看你跑了多久,而人生的赛跑则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看你跑了多远。

”可悲的是,不知多少人以为人生就是在比赛跑步,眼睛久盯着那个巨大的秒表,拖了一生却只是原地踏步,不曾知道何谓远方何谓享受。

历史上多少皇帝在生命的尽头迷信道教,招来了无数的道士为自己炼丹,每天把丹石当作饭菜,痛苦不已,最后还是抱着那些“灵丹妙药”化作黄土,不仅荒废了国事,民不聊生,更落下千古骂名。

回望他们的一生,纵享尽荣华富贵,却为了求生把一生赔了进去。

若有个从头再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那一天何时到来,恐怕都会活得好一些。

不是安天命,只是既然时间不变,不如跑得远一些,把这个世界看得多一些。

  古龙说:

“有时纵酒,有时纵情,有时提刀,有时提笔,生死,不过一瞬而已,生又何妨,死又何妨?

”如果每个人都有古龙这般“何妨”的气度,做到陈作兵父亲的淡泊,世间将会少了多少个汲汲而生者。

殉道者朋霍费尔在他年轻时上刑台时说:

“这个终点不过是我生命的开端。

”他面对死的坦然只是因为他注重的是生命的质量,这一生他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至死与纳粹作斗争,也不怕说“何妨”了。

徐锡麟在死前也说过“为除满人,纵身碎为万段亦不足挂齿,区区心肝又何足惜?

”这些自己愿意献出生命的人,如秋瑾、苏菲亚一般的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衡量生命的长度的标准不是时间,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生命一直未曾结束。

  尼采说: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回到现实,我们从不缺少的是贪生怕死之人,过分的极端的怕死之人。

曾有位医生说:

“现在癌症杀死了多少人,他们许多都是吓死的。

”而陈作兵的父亲很幸运,他提前看到了终点,却仍气定神闲地一路赏着风景一路走过去,他没有辜负生命,他,活得很好。

  而我们,我们都知道那一天会到来,就潇洒地说一句“死神?

让他等着吧!

”然后我们走得远一点,活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作为急就章式的考场作文,本文作者能够正确理解材料内涵,以“对待生命的态度”为论题,并将其分解为两种情况———活得久与活得好,进而围绕这两个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中心比较突出。

文章开头引述材料,结尾回扣材料,主体部分每一层开头都以名言领起,再举历史或现实的事例加以论述,结构清晰,反映出作者在考场上清醒的“规划”意识和较强的构思能力。

(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邱海林)

  这是一个富有现实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十分接近时事评论。

  人生如赛跑,有人跑的是短程,有人跑的是马拉松;

有人跑得急促,有人跑得从容。

只要不辜负生命的馈赠,无论长短,都各有各的精彩。

因此有人说:

“生命如同故事,不在于它有多长,而在于它有多好。

  作者抓住了生命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切题准确。

在课堂作文中能引用诸多的典故与名言,可见其知识的储备。

但也许正因为储备太多,作者急于展示储备,反而影响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语言的机会。

过多引证,是学生作文的通病。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何龙)

淡看生死潇洒人生中山纪念中学高三(21)班:

利利

  谈及生死,这怕是我们日常最忌讳莫深的话题。

我们对之恐惧、心惊,却不知淡看生死,才能潇洒。

  陈作兵的父亲身患绝症,在试遍众法无效后,他不作过多的挣扎,反而坦然放弃治疗。

在最后的日子里,谢绝针药,下田躬耕,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了无遗憾,却是满足,更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最为静美的一面。

我感动于他对生死的通透,也正是此让他收获了人生的潇洒。

既知死亡的不可回避,而以积极的心态去实现人生余下的愿望,实现吾志,哪怕终须放手,也因丰盈而坦然。

  因此,我不禁想到影片《入殓师》。

电影中主人公以入殓师的身份穿梭于一次次生死之间,目睹了死别时亲人的撕心裂肺,也看到离世时的安详与亲人的祝福。

而他也由对死亡的抗拒,到逐渐明了生死的无常。

正如影片中那些拼命逆流而上的鱼,却总有不堪浪击而失去生命者。

人生中也有很多的无奈,许多突如其来的打击与变故,甚至疾病死亡,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而当形势无法改变时,或许我们应做的便是平静地接受。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用积极的姿态活尽如夏花之烂漫。

不可掌控自己生命的长度,便努力扩充生命的内涵,延长生命的宽度。

由此,不辜负平生时月流光,亦是给亲人朋友最大的宽慰。

  伍尔夫曾说:

“人生,是森林中穿行而过的风。

”风来风去,忽然而已。

但风过留痕,雁过留声。

了然生死的无常,放下心头的重担,潇洒快意人生,我们也需将有限的时光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之奋斗,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更是延伸了生命。

正如鲁迅先生长年患病,仍坚持每天写作数小时,短短一生字数达几十万;

而林徽因,拖着孱弱的身体,仍不弃妙笔耕作,努力在生之尽头绽放四月天的绝美。

钱钟书、史铁生……数不清的名字无需再跃然纸上,却都已有力地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最潇洒的姿态。

“潇洒”?

对的,是潇洒。

真正的潇洒不是日日轻松,而是达吾之志,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为之无愧奉献。

由此怡情,更彰显生命的意义。

  难忘《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

受过了,活过了,写过了。

淡看生死,潇洒人生,活过了夏花的绚烂,了无遗憾;

放手时若秋叶之静美,便是最丰满的结局。

  文章娓娓道来,流畅自然,论点鲜明,论据新颖,论证严谨,尤以对《入殓师》的感悟和文章结尾言简意赅卒章显志的收结为佳。

(中山纪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韩宜奋)

  作者阅读面比较宽广,论据了然于心。

尤其是能联系到近年热门的电影题材,恰如其分地引用作为材料,显示出对生活的敏感。

  第一二段,写作非常出色,先罗列素材,然后用材料加以阐述。

不过结尾部分,显得不相称,鲁迅一生写作几十万字,若以字数论,并不算很高产的作家。

林徽因也不是一个作家,不过是知名度比较高而已,钱钟书的事例,在这个题目下面显得有点不相关,因为他比较长寿。

这一段其实应该展开讲面对不可逆改的命运前面,如何看开,如何充实,而不是再去罗列一堆勤奋的事例。

从功力看,这一段又回到了高中生的水平了,反而结尾比较完满,令人印象深刻。

(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梁基永)

2012广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的激烈争论与评分解密

一、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

“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二、关于作文评卷的激烈争论:

2012年6月8日8点30分,华南师大文学院广东高考语文阅卷的试评工作开始,一下子就进行了为期3天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讨论。

参加讨论的有部分中学教师和部分大学教师,面对上述作文题,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意见不一,争论激烈,反映了认知和体验的差别。

中学教师从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极力强调这道材料作文题在题干中特意去掉了的“全面理解材料”的传统命题要求,考生作文只要从材料出发,无论针对哪一个时代,只要写出符合“生活在任何时代都可做有趣有用的事”的内涵,其立意均可视为符合题意。

而部分大学教授提出的要综合两个材料进行立意,才算符合题意,且言之咄咄;

这样的立意要求,显然过窄了,对中学作文的导向也不好,会使学生写作文时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有所创新。

经过激烈讨论,最后陈妙云教授表态,任选材料其一进行立意,只要符合材料的整体意向就是符合题意的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作文审题的范围,终于使高考作文评分得以稳健进行。

这种争论进一步说明,高考评分细则的制定对中学作文教学影响巨大,这不仅关乎人才的选拔,而且关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思想的落实。

另外,长期以来社会舆论一直批评中学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指导过死,这种批评显然是过于偏颇的,其实,高考评分的规则,往往是大学教师制定的,这种影响不可小觑。

高考是中国社会比较真实的一面镜子。

它把全国的大多数人都直接或间接卷入其中,而且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

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实际上也是以高考为中心而向四周发散的。

而中国社会阶层的演变及人们从下层向上一层发展,高考都是最关键的枢纽。

在现阶段不注意高考的导向性的研究,既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与评分导向,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中国的语文教育,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与评分如何发挥有利于人才选拔、培养与发展的作用,依然是艰巨的责任和值得探讨的大问题,这是关乎我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岂可小觑?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

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

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

“我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