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4091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训练人教版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Word下载.docx

5.图示信息反映

A.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

B.该地区净迁入率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

C.净迁入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

D.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4.C5.C

4.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二者之和为人口增长,当人口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数量会持续增长,若人口增长率为负时,人口数量将会减少。

读图可知,从1992至1995年人口增长率小于零,在该时间段内人口数量持续减少,A错。

根据图示曲线判断,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的时间段较短,主要是机械增长,B错。

1995年至2013年该地区人口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故1995年是人口数量最少的年份,C对。

图示阶段,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D错。

5.该地区人口净迁入率由负值转变为正值,且净迁入率不断增加。

这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大量人口迁入,A错。

导致净迁入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错。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说明出生率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

迁入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大量人口迁入使老年人口比重降低,减缓了人口老龄化速度,C对。

导致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净迁入率增长不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D错。

近年来,每年农历新年过后,都会形成农民离乡外出打工大潮,与往年不同的是2011年春节后,浙江、江苏、广东等传统用工大省出现了“用工荒”。

而在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农民工。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导致“用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A.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民工的流动

B.沿海省份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量大幅上升

C.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工资待遇

D.劳务输出省份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增大

7.关于“用工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为沿海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推力B.导致沿海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

C.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制约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6.D7.A

6.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在当地就业,不是限制民工的流动;

沿海省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若提供相对更好的工资待遇,则会吸引外来务工人员;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地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增大,农民工可就近就业,离家近,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减少。

选D正确。

7.沿海传统用工大省出现的“用工荒”,促使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

促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

选A正确。

8.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灾害因素

8.B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故选B。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表中反映出的现象可导致()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C、加速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0影响该地区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文化因素B、自然因素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9C10D

9从上表的人口迁移统计资源中可知,该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迁入-迁出)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表中数据无法体现性别比例,A错。

表中没有提供当地人口数量,无法判断移民与本地人口数量多少,B错。

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C对。

大量年轻人口迁入,老年人口比例下降,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D错。

故选C。

10由材料可知,该地迁入人口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为地区间经济收入的差异,为了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导致大量人口迁入,主要为经济因素,故选D。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移动,根本区别在于居住地是否发生长期改变。

2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3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以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随着大庆油田、攀枝花铁矿、金昌镍矿等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人,主要受矿产资源的影响;

近代山东、河北大量人口闯关东,主要受土地条件的影响。

2)生态环境变化:

受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局部地区、特殊时期往往成为引起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例如:

12坟川大地震后,北川县部分人口外迁山东;

三峡工程建设使大量库区人口外迁;

西北地区随着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

3)政治因素:

在特殊时期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例如,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东部部分人口到西部地区工作;

海湾战争期间,大量伊拉克居民迁往其他国家。

4)社会因素:

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

文化教育和婚姻往往成为青年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迁移常起重要作用。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路。

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等四个城市“空城指数”位列前五。

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空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A.环境人口容量提高B.环境质量改善

C.城市化水平降低D.企业用工成本提高

12.江西省成为最“拼”省份是因为当地

①人地矛盾加剧②人口老龄化严峻③气候条件差④就业压力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3.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政策因素D.科技因素

11.D12.C13.B

11.“空城”造成劳动力短缺,因此劳动力工资提升,企业用工成本提高。

D正确。

13.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春节的来临,传统佳节举家团圆属于社会文化因素。

B正确。

【点睛】组合选项试题宜采用排除法。

截止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6.1%,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9.9%。

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

14.农民工进城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条件的改善B.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C.产业转移的影响D.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15.解决“两栖”群体问题最有效措施是(  )

A.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B.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

C.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D.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14.B15.A

14.从材料中可知,“两栖”群体是指“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群体”,而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造成,城市比农村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质量好等因素吸引农民工进入城市,答案选B。

15.从材料可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9.9%,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6.1%,其主要原因是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不能成为城市户籍人口,所以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答案选A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B.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17.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16.B17.B

16.读图结合选项分析,该省常住人口数量由2000年的8235万,减少到2010年的8042万,人口密度减小,但幅度不大,A对。

图中显示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增加,而自然增长率减小,断定城市人口增加并非依靠人口自然增长,B错。

该省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符合出生率低、死亡率低,C对。

依据城市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数×

城市人口比重,计算可得D错误。

17.人口数量变化,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是人口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迁移。

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虽降低,但仍为正值,人口数量应增加。

因此导致该省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应为人口迁移。

由于大量人口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导致人口数量减少,故选B。

【名师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

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

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影响。

根据下表,回答18~20题。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5位人口流出地排序

全国前5位人口流入省

第1位人口流出地

第2位人口流出地

第3位人口流出地

第4位人口流出地

第5位人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浙江

河南

贵州

M省

黑龙江

吉林

重庆

云南

新疆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

19.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福建B.海南C.山东D.广西

20.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B.就业机会

18.B19.C20.B

二、综合题

2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面表格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21.

(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

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

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有利影响:

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

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

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

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

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2)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

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

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解析: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东部沿海地区户籍人口小于常住人口。

说明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

从有利方面来说,这种人口迁移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

从不利方面来讲,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

(2)表格当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

这种老龄化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同造成的人口迁移,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

22.2012年的热播大剧《叶落长安》,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灾荒战乱,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主人公郝玉兰一家三代50年间融入西安这座城市的艰难过程。

剧情跌宕起伏,人物空间流动较大,大女儿莲花因工作,十多年奔波于西安和成阳之间,历尽周折,才把工作调到西安;

二女儿荷花因上大学,从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

儿子东京在农村做了十几年知青,后来全家调动进了城,最终因创业,又回到了农村。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上世纪40年代郝玉兰一家从河南迁移到陕西,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从西安到北京是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的。

(2)和剧中人物东京一样,历史上“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后来从农村返回城市,这是受______因素影响。

而现在我国大量农民从农村涌向城市,则是受______因素影响。

分析后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人口迁移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又分为从城市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

材料中体现剧中情节显示了______种人口迁移类型。

(4)现在我国河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较多,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22.

(1)自然环境因素和政治因素 文化教育

(2)政策 经济 有利影响:

为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建设;

繁荣城市市场等。

给城市交通、居住、就业、社会治安等带来压力

(3)4(4)经济发展不均衡

(1)由材料可知“上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适逢战乱灾荒,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属于自然环境和政治因素。

而荷花是为了求学从西安到北京,是文化教育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2)历史上“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后来从农村返回城市,是受政策的影响。

现在我国大量农民从农村涌向城市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是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影响要从不利和有利影响角度分析。

有利影响包括,为城市提供劳动力,有利于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同时,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会对城市的交通、居住就业等带来巨大压力。

(3)国内人口迁移又分为从城市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材料中包括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及城市到农村4种人口迁移。

(4)河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这种迁移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

有利的:

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不利的:

造成了人才外流.

迁入地: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市1978—2012年人口数量变化图

材料二2013年上海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表(人口数:

万人)

省份

安徽省

江苏省

河南省

四川省

江西省

浙江省

湖北省

山东省

福建省

湖南省

其他

人口数

260.22

150.35

78.26

62.45

48.72

45.08

40.77

39.02

25.38

22.85

125.79

比例

28.9%

16.73%

8.71%

6.95%

5.42%

5.02%

4.54%

4.34%

2.82%

2.54%

14.0%

(1)据材料一归纳1990—2012年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特征,并分析户籍人口变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上海外来人口来源的特点,并分析外来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l)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

严格的户籍制度

(2)外来人口来源的特点:

临近省份(周边和周围省份);

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

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积极影响:

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

②增加了社会治安、人口流动等管理的难度。

整体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

(1)题读材料一即可总结出答案,第

(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点睛】

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使北京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下图是2010年北京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说出进京人口的来源地特点。

(2)分析人口大量涌入北京等大城市,对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3)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4.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

人口大省(河北、河南、山东等);

(2)有利:

促进流出地与外界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不利:

造成人才外流和当地劳动力不足。

(3)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

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1)从图中可知,北京人口主要来自北京邻近地区,且多为省会城市,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等。

(2)人口迁出带来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随着人口的迁入,可以促进流出地与外界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但同时也造成人才外流河劳动力不足现象。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同意限制应该从人口的迁入带来的各种压力(如交通、就业、居住等)分析。

不同意限制应从人口迁入对北京的有利影响分析,如可以为北京地区提供大量劳动力,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