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3545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教师培训会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6.初步了解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课程开设建议

(一)模块选择

1.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三个模块分别为“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三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共6学分,108课时。

高中生物选修部分的三个模块分别为“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每个模块2学分。

对于生物课程的选修模块,学生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可以全部选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需要选择。

其中,理科倾向的学生,最少必须在选修模块上获得2个学分,建议选修“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

文科倾向的学生,建议选修“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

2.学校应当创造条件开设一些生物学的校本课程,供有兴趣和需要的学生选修。

其所用课时与高考复习课时均不能占用生物模块的修习课时。

(二)模块课时安排

1.必修模块

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三个模块分别为“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按每节课45分钟计算,课时建议汇总如下表:

模块

章节

课时数

总课时数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

3

36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5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9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机动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7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8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2.选修模块

高中生物选修部分的三个模块分别为“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每个模块2学分,按每节课45分钟计算,课时建议汇总如下表:

课时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6

专题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专题四酶的研究与应用

专题五DNA和蛋白质技术

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专题一生物科学与健康

专题二生物科学与农业

专题三生物科学与工业

专题四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一基因工程

10

专题二细胞工程

专题三胚胎工程

专题四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

专题五生态工程

三、实施建议

(一)针对内容标准的学习要求与教学建议

《生物1分子与细胞》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概述氨基酸结构特点。

概述氨基酸缩合反应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及其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列举导致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5.简述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对蛋白质的认识。

例如,“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

”“为什么日常饮食中必须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

”等等。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巧妙引入新课教学。

2.在氨基酸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展示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引导学生尝试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说出结构特点。

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可以适当补充有机化学相关知识,如借助甲烷的空间模型构建氨基酸的结构。

3.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过程教学,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动画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脱水缩合过程的直观认识。

4.在学习“核酸”时,只要求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而核酸的分子结构特点等知识的深入理解应放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进行。

5.“糖类”教学重点是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陈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糖,并根据教科书对生物体内的重要糖类进行分类。

6.在学习“脂质”时,可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减肥”来引出主题,然后分别介绍各种脂质的分布和作用。

7.在“水和无机盐”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思考水分和无机盐在生命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萌发的种子与风干种子的不同生命活动状态,来理解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8.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领悟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体验如何根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探究的过程。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说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2.列举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3.简述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简述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材料、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列举糖类的主要类别。

2.概述糖类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简述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列举脂质的主要类别。

2.举例说出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简述检测脂肪的实验原理、材料、方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描绘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2.举例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举例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2.说出水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举例说出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

4.简述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进阶要求

当完成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应当能够:

1.概述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主要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核(如染色体)等主要结构的组成成分。

2.举例说明各组织细胞功能上的差异与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关系。

3.梳理不同章节、模块的相关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理解蛋白质的合成与中心法则的关系。

1.2细胞的结构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史料,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认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理解科学家研究的思想方法,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要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借助模型清晰地展示细胞的结构。

3.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材料,或学生熟悉的事例等,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例如,引导学生分析“工厂的生产程序”类比细胞内的分工与合作。

利用教科书的插图或者模型,指导学生认识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介绍研究细胞器的过程和方法,列表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4.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应强调教学的直观性。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特别是模式图、细胞模型、影像资料等,直观的展现细胞膜、各种细胞器以及细胞核的结构,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细胞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成分与功能,领悟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5.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流动镶嵌模型,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区分选择透过性与流动性的不同。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2.辨别不同细胞的结构,说出它们结构的异同。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说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3.简述生物膜中各种组分的作用。

4.关注生物膜研究的各种前沿信息。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识别细胞器的形态。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概述细胞核的核膜、染色质、核仁等的结构和功能。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1.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体验建立真核细胞模型的过程。

1.把握生物膜系统中的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在结构和功能的联系,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熟练说出各细胞器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并能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阐述细胞器行使功能所依据的结构基础。

3.梳理不同章节、模块的相关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建立线粒体与有氧呼吸、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溶酶体与细胞凋亡、细胞膜成分与细胞癌变等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1.3细胞的代谢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

2.比较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3.阐明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4.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能解释其原因。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动画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

2.建议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的比较实验,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学习酶的作用时,联系加酶洗衣粉的例子;

学习细胞呼吸时,可以联系酿酒的例子等。

4.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不宜挖掘得过深、过难。

例如,不必要补充卡尔文循环中的各步化学反应式。

5.学习光合作用研究史时,可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历程,从而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感悟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科学家工作的思想、方法。

6.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环境因素的实验,运用多种方法,如数据、表格、图形等,描述实验结果。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说出酶的发现历程,体验科学方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概述酶的概念。

3.简述酶促反应的原理。

4.举例说明酶的特性。

5.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描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阐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3.概述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评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说出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3.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4.阐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及两个阶段的相互关系。

5.概述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2.解释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1.描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阐明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3.举例说出厌氧呼吸的类型。

4.进行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5.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具体应用。

1.尝试与同学合作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能依据实验目的设置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掌握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等基本实验手段。

2.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牢固地掌握光反应、暗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简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地位。

3.运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有关问题。

4.梳理不同章节、模块的相关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4细胞的增殖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举例说出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关系。

2.说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3.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4.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难点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特别是对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应采用一些辅助手段进行突破,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细胞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模型加深理解。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难度较大,如果观察效果不理想,教学中可考虑用洋葱根尖固定装片进行替代。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1.描述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举例说出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2.识别并描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3.概述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数目和DNA数量的变化规律。

4.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5.阐明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1.绘制动物和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简图,并能与减数分裂细胞图像进行比较与区分。

2.梳理不同章节、模块的相关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如阐明细胞有丝分裂与生殖、发育的关系。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说明细胞的分化。

1.概述细胞分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意义。

1.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例如,探究秋天树叶的凋落,人体器官会的老化等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

2.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

学习细胞分化的内容时,应当联系初中相关内容,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在举例说明细胞分化时,要兼顾植物和动物的事例。

3.关注科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这部分内容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都有紧密地联系,如干细胞的研究、克隆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凋亡机制与人的健康及寿命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突出情感教育目标。

4.在致癌因子的教学中突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1.概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举例说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3.解释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举例说出其应用。

4.关注有关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和应用。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简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2.说出细胞凋亡的含义。

3.讨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1.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简述细胞癌变的原因。

3.交流防治恶性肿瘤的知识,关注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将细胞分化与必修二的基因的转录、翻译等相关知识进行联系,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生物2遗传与进化》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的变化。

1.说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建立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3.比较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区别与联系,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态等特征,区别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4.区别减数第一次分裂与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5.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说明这些变化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1.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同源染色体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减数分裂过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染色体行为变化,对相关术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等内容,建议在学生基本了解减数分裂过程及结果后再学习。

建议循序渐进,先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建立概念模型,进而学习涉及两对、多对同源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过程。

2.合理选择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概括、抽象,构建减数分裂的概念。

建议要求学生动手绘图。

尽量创造条件,制作减数分裂模型。

3.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也可以使用马蛔虫或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永久装片。

4.以人为例讲述受精作用的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受精作用意义的认识。

5.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试管婴儿的资料,讨论其意义及伦理问题。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1.说明配子的形成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2.比较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归纳两者形成过程在遗传上的意义。

3.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1.说出受精作用的概念。

2.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大致过程。

3.举例说明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1.运用模式图、坐标图等多种方式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的规律,并能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有关问题。

2.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3.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的数目与有性生殖配子类型及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4.举例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异常与染色体变异的关系。

5.梳理不同章节、模块的相关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例,说明在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3.评价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4.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1.通过对经典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概述科学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依据实验结果推导得出结论。

2.在学习DNA结构时,可利用图示(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单链、脱氧核苷酸双链、双螺旋结构,构建DNA结构模型。

3.利用模型组装活动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引导学生尝试解释遗传物质所应具有的特点。

4.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最终获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一综合认识。

5.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和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