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3006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般反应,有人称为正常反应。

认为没有反应,就没有效果;

反应愈大,效果愈好,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接种疫苗后,有些反应可能是建立免疫应答必须发生的条件,或者是免疫应答本身的过程,这类反应可能是不可能避免的。

但过重的反应毕竟会给受种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并且可能带来危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质量的不断改进,一般反应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

五、发生预防接种局部一般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预防接种,如注射、划痕本身可造成简单而轻微的疼痛和局部组织损伤。

在损伤组织中,由于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原成分的刺激而引起炎症反应。

普通疫苗、类毒素、血清等引起的局部反应均属简单的浆液性炎症,合并为血管反应、血液变化和细胞浸润的一种综合现象。

灭活疫苗或多或少保留有某种程度的毒性反应,如百白破联合疫苗,其中百日咳疫苗的某些成分,注射后局部红肿反应较严重。

接种减毒活疫苗,活的细菌或病毒在接种部位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如接种卡介苗后局部出现红、肿、脓疱或溃疡等反应,即是这种感染所造成的结果。

由于机体对疫苗的附加物(如防腐剂、培养基、吸附剂等)及其酸碱度的刺激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红肿反应,如吸附疫苗能引起注射部位的硬结。

六、接种疫苗后的局部一般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

如何处理?

接种疫苗后的局部一般反应和全身一般反应绝非孤立发生,全身反应总是伴随着局部反应发生,而局部反应实际上是全身反应的一种局部表现。

因而一切反应都有相互联系的全身和局部的变化,不过往往从表面上不易觉察。

局部一般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部分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

一般红晕平均直径在0.5-2.5厘米称弱反应,在2.6-5.0厘米称中反应,在5.0厘米以上称强反应。

个别受种者除有红晕浸润外,可能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虽然红晕平均直径不超过5.0厘米但伴有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也属强反应。

此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很少持续3-4天者。

如有些疫苗含有微量残余甲醇,则红晕面积偏大,出现较早,但大多数在24小时消退。

接种某些减毒活疫苗可表现为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约4-5周出现直径0.5厘米以下的浅表溃疡及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0厘米以下,一般在2个月左右结痂。

少数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5-7天可出现散在皮疹。

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在急性炎症过后,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成分逐渐增加而进入修复期,由于吸附剂难以吸收,炎症持续的时间较长,能在2-4内出现局部硬结反应。

局部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是:

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经过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

较重的局部炎症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消肿,减少疼痛。

但是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日2-3次,连续1-2日即可。

七、发生接种疫苗后全身一般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异性蛋白的刺激引起,如菌体蛋白、血清蛋白等异性蛋白,接种后可引起机体发热。

接种减毒活疫苗,实际上是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可以发生与该微生物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的临床症状。

由于疫苗毒株在体内增殖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出现体温上升,因而发热一般出现较迟,如麻疹疫苗接种后6-12日才出现发热,有时还可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皮疹,但程度较轻。

热原质引起的发热反应。

许多革兰阴性细菌如伤寒杆菌、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等制备的疫苗,因含残存的内毒素成分,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

疫苗本身某种程度的毒性引起的毒性反应。

用以制备疫苗的疑团细菌和病毒,或多或少保留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如内毒素引起通常所见的头晕、怕冷、乏力和周身不适等,还有是某些疫苗所具有的特异毒性反应,如流感的发热、畏寒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等。

疫苗中的某些化学药品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地引起胃肠道症状;

发热也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

八、全身一般反应的临床表现?

部分受种者于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日,很少有3日以上者。

体温在37.1-37.5℃称弱反应,37.6-38.5℃称中反应,38.6以上称强反应。

但个别人在注射含内毒素的疫苗时,发热可能提前,往往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发热,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

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接种麻疹疫苗或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5-7天会出现短暂的发热,但消失很快。

除体温上升外,部分受种者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毒性反应,一般持续1-2天。

个别受种者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

全身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是:

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全身反应严重的可作对症处理。

高热、头痛可给解热镇痛药,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成人0.5g,儿童10-15mg/kg,必要时4-6小时1次,1天不超过4次。

恶心、呕吐给予维生素B6;

腹痛者服颠茄制剂;

腹泻可服吸附与收敛药硅碳银(矽炭银)或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每日2-3次。

硫酸阿托品对呕吐、腹泻、腹痛均有效,但需慎用。

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九、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炎症?

红肿是炎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预防接种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机体对各种具有操作刺激物的应答性反应。

表现为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和增生。

接种疫苗时,多采用注射方法,其本身就能刺激人体造成轻微的创伤而引起炎症;

同时,疫苗本身是一种异物,且有一定的毒性,疫苗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所含的防腐剂,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另外,接种活疫苗实质是引发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除能引起与该微生物毒力相似的轻度感染过程外,也可伴有炎症反应。

接种不同的疫苗可有不同的炎症表现,如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等。

多数疫苗引起的局部反应都属于简单的浆液性炎症,减毒不当或灭活不全的疫苗可引起出血性炎症,操作不当或消毒不严可引起化脓性炎症,注射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可发生硬结或无菌性化脓,接种卡介苗的脓疱则纯属生物学特异性炎症。

从免疫学角度看,炎症反应是由于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细胞释放各种炎症介质,或激活血浆或组织液中的炎症介质所致。

接种疫苗引起的炎症固然可能会对受种者造成损害,但它也有利于血液中的特异性补体、抗体等产生,加强防御作用。

十、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在注射局部出现硬结?

硬结反应是急性炎症发展后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等含有吸附剂疫苗时常易发生,数月后才慢慢消失。

其病理学特点是,渗出的细胞中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占优势,并向异物集中吞噬清除小块异物,而对难以清除的大块异物则在其周围出现“异物巨噬细胞”。

如果异物存在较久,其周围则形成肉芽组织,并逐渐瘢痕化而成为1个坚硬的结缔组织性包囊(硬结)。

十一、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

发热是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反应,主要原因是由于致热原而引起。

致热原是一种高分子的磷脂、多糖和蛋白质复合物,以脂多糖为主,其中的类脂A具有毒性。

致热原主要存在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壁中,当菌体自溶或以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方能释放出来,故称为内毒素。

它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热;

也可作用于机体的网状内皮细胞、皮核细胞,特别是中性料细胞,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再改变体温中枢的功能状态,使产热和散热失去相对的平衡,即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而引起发热。

除致热原外,疫苗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及其接种后的炎症反应,也会引起发热。

活疫苗接种相当于一次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少数人也会有发热反应。

发热的本质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防御反应。

一定限度的发热,由于代谢增强,白细胞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包括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和肝脏的解毒功能都相应增强,从而有助于消除病原,对人体有利。

但发热持续过久或过高,则引起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如因消化吸收不良,体内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机体抵抗力也降低以至衰竭,体温过高可发生惊厥和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对这些不利方面要引起重视。

十二、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后,家长应该怎么办?

无论是局部反应还是全身反应,一般都无需特殊处理,只需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就可以了。

对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帮助消肿,减少疼痛,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如有高热、头痛,可适当给予退热药。

十三、什么是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称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也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其发生率极低,但反应相对较重,需要临床处置。

绝大多数的异常反应经过临床治疗后不留永久性损害。

诊断为预防接种异常应必须符合以下4个条件:

必须使用合格的疫苗:

所使用的疫苗应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式批准注册;

通过国家药品检定机构批质量检验,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

流通渠道符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

疫苗冷藏储运符合要求;

在有效期内使用。

必须实施规范性操作:

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论证;

按照卫生部下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实施接种,并做到安全注射。

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及行为异常等。

相关的各方均无过错: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明确诊断前,涉及到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接种单位和受种者几个方面。

真正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一种无过错的反应,如涉及到有关部门存在过错则不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如疫苗生产、批发企业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属于产品质量事故;

如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给受种者造成损害属于医疗事故;

如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也不属于异常反应。

十四、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有些原因已搞清楚,有些尚不清楚;

有些可能是单一因素引起的,有些则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概括起来有以下2个方面:

疫苗及疫苗中的附加物:

疫苗生产过程中,常添加一些必不可少的物质,如细胞生长因子(小牛血清、鸡胚细胞),细胞(原代细胞、传代细胞)、培养基异种蛋白、抗生素和疫苗稳定剂(明胶等),在制造后期如去除不尽,可引起反应。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使用地鼠肾细胞培养制备,因为培养液含有小牛血清,假如在生产过程中去除不尽,即使含有极微量的残余小牛血清,若再次进行注射,也可发生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

百日咳杆菌,不仅其内毒素具有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而且有多种可能的致病因子,如组胺致敏因子(HSF)、促淋巴细胞增多因子(LPF)、不耐热毒素联合疫苗,有时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合并症。

疫苗中的石炭酸(苯酚)、硫柳汞等防腐剂和氨氧化铝剂等,也可能引起异常反应。

苯酚与菌体蛋白结合不牢固而容易析出,注射后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胃肠道痉挛而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硫柳汞用于疫苗的防腐剂已有数十年,20世纪90年代国外有人发现健康人接种疫苗后,有15%-25%受种者对硫柳汞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其原因是由于反复皮下注射含有硫柳汞防腐剂的结核菌素引起的。

铝佐剂能使人体增加1gE抗体的产生,从而可以增加人体致敏程度。

个体因素:

在接种疫苗后,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病史,对患有某种禁忌症的人接种疫苗后,常可引起反应。

凡属过敏性体质的人,当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或多次刺激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有癫痫及脑病的人注射百日咳疫苗容易发生神经并发症;

给心血管系统疾患或高血压者接种疫苗易发生晕厥;

给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人接种,容易引起肝昏迷或大出血;

有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人接种减毒活疫苗能激发该病的复发;

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者,或因为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免疫功能衰退者,在接种某些活疫苗后,容易发生异常反应。

十五、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

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200多种期刊上刊登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案例统计,90%以上的异常反应均为过敏反应,包括局部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此外还有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等,比较少见的有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等,接种卡介苗后的异常反应有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十六、什么是无菌性脓肿?

接种疫苗引起的无菌性脓肿有什么临床表现?

接种含有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吸附剂的疫苗(如百日破联合疫苗等),如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或使用疫苗前未加充分摇匀,流入的疫苗可在局部滞留数月,导致局部组织发炎而逐渐坏死、液化,最后形成无菌性脓疡。

临床表现有:

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肿胀、疼痛。

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轻者可在原注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

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

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

轻者经数周至数月可自行吸收。

严重者破溃排脓,创口和创面长期不能使命,有时表面虽然愈合,但深夜仍在溃烂,形成脓腔,甚至经久不愈。

十七如何治疗无菌性脓疡?

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流放器抽取脓液,并可流入适量抗生素。

不宜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

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进行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有继发感染时,先根据以往经验选用抗生素,然后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按照药敏培养实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换药时用3%硼酸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引流通畅。

十八、预防接种引起的热性惊厥有哪些临床症状?

如何治疗?

热性惊厥指先发热,后有惊厥,通常称高热惊厥,体温一般在39℃以上,体温骤升之时。

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开始24小时之内。

预防接种引起的惊厥常见于具有某些先天性发育障碍,或某些原因不明的脑退化性疾病者,如结节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等。

婴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兴奋易于扩散,因而也易于发生惊厥,尤其是有个人或家庭惊厥史的儿童。

接种后疫苗引起高热,过敏性反应等均可诱发惊厥。

其临床表现为:

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沬,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

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很少有超过15分钟者。

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

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惊厥应与脑炎,脑膜炎,败血症、重症肺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水肿,癫痫,癔症发作,颅脑损伤等疾病鉴别。

对惊厥的治疗原则是:

将患者平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列之间以防咬伤舌头。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和吸入窒息,必要时给氧。

止痉,如苯巴妥钠每次5-8mg/kg肌肉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公斤每次0.5ml,灌肠。

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刺人中。

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毛巾、冰袋额、颈部湿敷,75%酒精对半稀释后擦浴等和药物治疗退热(同前)。

十九、发生过敏性休克有哪些临床表现?

如何抢救?

过敏性休克是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在接种疫苗数分钟至30分钟内发生(个别可达1-2小时)。

首先出现眩晕、全身发痒,随之出现局部或全身广泛性的红疹或荨麻疹、水肿等皮肤症状。

以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并导致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如救治不当可致死亡。

发现过敏性休克病人后应以下方法进行抢救:

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针刺人中、十宣穴。

立即皮下注射1:

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g/kg/次,最大量0.33(1/3支)ml。

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625ml(1/6支);

2-5岁0.125ml(1/8支);

5-11岁0.25ml(1/4支);

11岁以上0.33ml(1/3-1/2支)(注意:

如受种者有心脏病史,应请专科医生会诊处理。

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每次0.3-0.5mg/kg(不超过5mg每次)稀释于10%葡萄糖水10mg后静注,每日1-2次,并补充血溶量;

儿童可用阿托品每次0.03mg/kg,或654-2每次0.3-1mg/kg稀释于5-10ml10%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注,必要时每隔15-30分钟后重复应用至病情稳定。

为阻止组胺释放,可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首次每300-500mg,后再用100-200mg维持静滴;

儿童每日4-8mg/kg,或分次稀释于5%-10%葡萄糖静滴。

如经上述处理仍不缓解时,成人可加用重酒酸去甲肾上腺素1.0mg加于5%葡萄糖盐水200-300ml作静脉滴注(要严格注意不能注入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浓度及滴入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2-13kpa(90-100mmHg)。

待血压稳定后可逐渐减量,于10小时左右停药。

儿童用量酌减。

发生呼吸衰竭,有条件时予插管给氧,或肌肉注射盐酸洛贝林(山梗菜碱)10mg,儿童1-5mg/次,或尼可刹米(可拉明)250mg,儿童83-125mg/每次,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

心跳停止心室内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1.0mg,儿童<1岁0.25mg,1-4岁0.5mg,5-8岁0.75mg,≥9岁同成人;

喉头水肿阻碍呼吸应吸氧,并作气管插管。

烦躁不安者可肌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鲁米那),小儿5-7mg/kg,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1g,儿童不超过50mg。

基层单位作上述处理后,待病情稍有好转立即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二十、如何诊断过敏性皮疹?

接种各种疫苗均可在个别受种者中发生各种类型的过敏性皮疹。

接种疫苗后无其它原因而出现的皮疹,并出现以下症状者可诊断为过敏性皮疹。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

最为多见,在接种后数小时以至数天发生。

发生在体表者,一般先有瘙痒,随后发生水肿性红斑、团块皮疹。

皮疹大小不等,色淡红或深红,皮疹周围呈苍白色,压之褪色,边缘不整齐。

皮疹反复或成批出现,此起彼伏,速起速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严重者融合成片,有奇痒。

麻疹或猩红样皮疹:

常见于接种后3-7天。

色鲜红或暗红。

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斑丘疹,可见于耳后、面部四肢及躯干,多少不均,可散在发生或融合成片。

大疱型多形红斑:

接种疫苗后6-8小时或24小时内注射局部及附近皮肤发生1至数个丘疹、并伴发热,3-5天后发疹处出现水疱,疱液淡黄清晰不浑浊是其特点。

有些可伴同侧淋巴结肿大。

经治疗均可痊愈,预后良好。

除皮疹的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眼痒;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二十一、发生过敏性皮疹病人后如何处理?

过敏性皮疹大多预后良好,用抗过敏药多能治愈。

轻症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盐酸西替利嗪(仙特敏)等即可。

盐酸苯海拉明(可他敏),成人每次25-50mg,儿童每次0.5-1mg/kg,每日2-3次。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成人每次4mg,儿童每次0.1-0.2mg/kg,每次2-3次。

盐酸异丙嗪,成人每次12.5-25mg;

儿童每次0.5-1mg/kg,每日1-3次。

也可用仙特敏,成人每次10mg,儿童2-6岁每次5mg,6-12岁每次10mg,每日1次或氯雷他定(开瑞特)成人每次10mg,儿童<30kg,每次5mg,>30kg,每次10mg,每日1次治疗。

局部奇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

重症给予1:

1000肾上腺素,剂量同过敏性休克,静脉输液急救,吸氧。

也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静滴注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日100-200mg,儿童每日按4-8mg/kg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儿童<250ml,7-10天为1疗程,以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成人每次5-10mg,每次3-4次,儿童每天1-2mg/kg分2-3次,同时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必要时用10%葡萄糖酸钙成人10-20ml,加于2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儿童5-10ml,同前稀释,每日1次。

出现以下情况应给予特殊处理:

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即喷入或雾化吸入1:

1000肾上腺素(将总量稀释至1-2ml),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抽搐者尽快用适当药物镇静。

病情稍有好转立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二十二、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Ⅱ型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出血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多种抗原均可引起本病,如食物、药物、微生物、虫咬等,接种疫苗是常见的因素之一。

主要临床表现为:

一般在接种某些疫苗1-7天在接种部位发生紫癜。

皮肤紫癜多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双膝关节以下为多,也可见于双上肢、臀部。

呈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荨麻疹样丘疹,初起时可为淡红色,压之褪色,数小时即成为深紫色,红斑中心点状出血或融成片状,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少数病例可见出血性疱疹。

紫癜分批出现,多于1-4周自然消退。

部分病例于数日内,甚至数年内反复出现。

有时可伴面部、手足皮肤血管性水肿。

也可表现为腹部症状,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