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Word格式.docx
《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
“十五期间,我国教师教育与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
到2005年初步形成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是教师职业朝着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和师资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
专业化通常是指一个半专业性职业不断地满足一个完全专业性职业的标准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纬度:
地位的改善与实践的改进。
前者作为满足一个专业性职业的制度,从地位方面要求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职业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获得专业性职业的地位问题。
后者作为通过改善实践者的知识和能力来改进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的过程,关注的是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使用了多少专业知识的问题。
任何一种职业,如果没有专业性,便没有不可替代性,就必然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
当前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其所作出的社会贡献是不相符合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人们对从事教师职业所需要的专业化知识与技能还没有达成应有的共识。
目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还存在许多分歧,但其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专业分为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它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任何事物一旦将之推广到“化”的程度时,便需要一个标准来加以衡量。
同样,教师的专业化也应当有自己的标准,但目前各国围绕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产生了多种议论和方案。
英国教育家霍勒教授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六条要求:
①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②需要持之以恒的理论与实践训练;
③系统的知识训练;
④高度的自主性;
⑤经常性的在职进修;
⑥团体的理论规范。
伯而布斯等人则以分类方法将教师职业化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
职业上的自主权;
知识基础界限明确,高深博大,专业性强,深具理论性;
对新到者的培训、证书和执照有控制权;
有自我管理和自由制定政策的权威;
忠实于公共服务等。
目前最明确地正式表达了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是美国卡内基金会的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的《教师专业标准大纲》(1989),它包含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
第二,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做出建议的责任;
第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
第五,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根据各国对教师专业化的不同理解及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认为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②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需要经过“临床”实习;
③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④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⑤教师有权根据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自主地处理教育教学工作,自主地提出教师资格的要求,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⑥要有职业的专门组织,即行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
三、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处于举步维艰阶段,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化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不少教师还没有形成“教师职业专业化”意识,没有把教师职业当作是一个实现自我的职业。
不少教师从事教师工作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当一部分教师将教师职业仅仅当作是一种谋生手段,把教学工作当作是一种枯燥的、重复性的劳动,工作缺乏主动、创造精神,更有甚者是得过且过。
2.专业化能力薄弱:
部分教师教育基本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
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对于作为教师应提高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班级偶发事件的能力等不能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甚至将其理解为会给自己的工作增添负担。
3.专业化知识陈旧: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师范院校的培养,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划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从事教学工作后,只关心本专业的知识,对于教师所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既不愿去学也不愿去用。
新教师如何从事教学工作、如何能够做好教学工作,主要是从老教师那里汲取经验。
对于那些已步入正轨的教师来说由于日常繁忙的教学工作,巨大的教学压力,使他们只能凭以往经验开展教学,对于自己专业化知识的更新和研究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关注不够,导致教学中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空前高涨,因此这种通过经验的传授逐步掌握专业化知识的做法显然已跟不上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伪要求。
4.专业化研究不足:
大部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弱、教育科研能力较差,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育科研,甚至把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
不少教师每学期的教学总结流于形式,质量低下,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论文的写作也是敷衍了事。
对于那些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再教育与培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或避免、或勉强应付,根本没有将其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机遇看待。
上述现状的存在带来的后果就是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重滞后。
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而教育需求又异常庞大的情况下,不少地区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几代人的情形仍然会不时地出现在提倡教育现代化的今天。
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欠缺已严重影响到教师职业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必须提到我们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否则将影响到教育乃至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
四、我国应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建议
1.微观层面:
明确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的自主发展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承担者,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最根本还是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广大教师在明确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后,需要将专业化发展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重点。
(1)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育科学 理论 学习,使自身原有知识、观念、技能,与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尽可能缩小。
如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等。
(2)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技能的自我训练。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智能结构,提高教学能力。
这既需要教师的思考,更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加强教育教学技能的自我训练。
这种自我训练,既需要通过开展教学交流、互相听课等活动,借鉴别人的经验完善自己,更需要在对自身做出明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后自我教学实践的创新。
(3)教师应培养实践反思能力,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形象。
只有在教学实际行动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才能使教师的专业性地位得以不断地巩固和加强。
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做出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思想意识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后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探讨的过程。
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包括自我反省,也包括学生的反馈、家长的反映、同事的提醒、领导的督促等。
(4)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中去,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教育。
教学实践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要积极地参加教学实践研究,从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中找出研究的课题,也可以从自己的成功经验中找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并对选出的课题进行必要的论证,制定出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积极进行探索。
2.宏观层面:
相关配套措施及政策制定
教师专业化不仅关系到教师整体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既需要教师个人层面的努力,也需要国家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帮助。
(1)政策和制度的保证
从《教师法》到《教师资格条例》以及教师的聘任制、教师职务制、教育职员制等法律、制度,在政策上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但还需加强和完。
善。
当前,一是政府应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通过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教师专业化从观念走向制度;
三是从政策上为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供尽可能的方便。
(2)建立开放的培养体系
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体系是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在专业方面的并轨,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分离,有利于提高准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并通过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训练,促进师资培养的专业化、多元化、开放化和综合化。
随着师范院校的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师资岗位竞争的加剧,教师教育将趋向于“4+x”模式,形成更加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
(3)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一体化的教育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
二是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
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
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概念进入我国师范教育界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师范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种“终结性”教育,职前与职后脱节,多块分割,机制机构分离,课程体系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等不足和滞后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终身发展。
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需要把职前与在职教师教育连接成一个整体,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制度条件与物质条件。
(4)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在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动机从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资格证书教育后,师范院校由以往单纯的学历教育机构趋向于转变为学历教育和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与此同时相应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也应随之产生。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缺乏信度和效度。
建立学历与能力结合、专业与综合并重、职前与职后共抓的教育评价机制,是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需。
教师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