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406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借鉴案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04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又一个快速增长年。

在2002年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的基础上,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了35.7%。

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一万亿美元,达到11548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年度进出口增量在2002年超过1000亿美元、2003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基础上,超过了3000亿美元。

 

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年出口5934亿美元,增长35.4%。

出口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从政策层面看,中国修订了《对外贸易法》,全面放开了进出口经营权,激发了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

民营企业出口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10亿美元,增长68.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7%。

改革了出口退税机制,不仅当年发生的出口退税没有形成新的拖欠,而且还清了历年累积的欠退税,改善了出口企业的现金流量。

进口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

进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2003年和2004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进口需求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旺盛。

另外,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进口额增加;

进口关税总水平进一步下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进口需求。

2004年下半年,随着中国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逐步取得成效,进口需求受到抑制,进口增幅比上半年明显回落。

上半年进口增长43%,下半年增长30.3%,如果剔除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因素,进口回落幅度更大。

基于同样原因,从9月份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扭转了逆差的局面,全年实现了3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出口方面,机电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增长42.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54.5%;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5亿美元,增长50.2%,高于总体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7.9%。

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是集成电路、手提电脑、手机和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信息类产品。

进口方面,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明显增加,原油进口量增长了34.8%,成品油增长34.1%,煤增长73%,铁矿砂增长40.5%,棉花增长1.2倍,机械设备增长了28.2%;

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了36.7%。

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200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70%的较高水平,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松下等离子、索尼爱立信研发中心等一批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相继落户。

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亿美元,增长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1%,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进口3246亿美元,增长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57.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实现全面增长。

东扩后的欧盟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额1773亿美元,增长33.6%。

美国和日本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中美贸易额1696亿美元,增长34.3%,中日贸易额1679亿美元,增长25.7%。

美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仍然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贸易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059亿美元,增长了35.3%。

二、2005年一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和主要特点

200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2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出口1558.9亿美元,增长34.9%;

进口1393.1亿美元,增长12.2%。

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

(一)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增速明显放慢。

一季度,出口延续了2004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增幅与去年同期的34%和去年全年的35.4%基本持平。

在国内投资增速回落、部分产品国内产量增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明显放慢,增幅同比回落了30.1个百分点。

原油、食用植物油、钢材、铜材、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商品进口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配额取消和关税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由于国内产量增加、市场需求回落,汽车和汽车零件进口分别下降了48.8%和31.7%。

受出口较快增长和进口放慢的双重影响,一季度实现贸易顺差165.8亿美元,而近两年同期均为逆差。

(二)加工贸易出口稳定增长,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加快

一季度,加工贸易出口843.3亿美元,增长29.6%,其中3月当月增长了33.7%。

一般贸易出口659.3亿美元,增长42.3%,增幅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加工贸易增幅12.7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加快,主要是由于近几年国内产能扩张较快的钢铁、电解铝、煤、焦炭、水泥等产品出口大量增加。

(三)国有企业出口提速,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势强劲

一季度,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22%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6%,同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

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56.7%,但同比回落了14.5个百分点。

200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企业性质一览表(金额单位:

亿美元)

项目

出口

进口

金额

同比%

总值

1558.9

34.9

1393.1

12.2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659.3

42.3

611.0

3.8

加工贸易

843.3

29.4

560.1

21.9

其他贸易

56.3

34.3

222.0

14.3

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370.6

22.0

427.6

3.5

外商投资企业

901.7

34.0

807.1

16.4

其他企业

286.6

59.8

158.4

16.9

(四)纺织品出口平稳增长,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有所放缓。

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总体平稳。

一季度出口额224亿美元,增长19.1%,同比回落了5.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增长24.8%,服装增长15.9%,增幅均有所回落。

机电产品出口854.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37亿美元,分别增长34.4%和32.3%,均略低于总体出口增幅。

初步分析,一是由于今年IT产品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减弱,二是由于去年年初计算机、手机和集成电路等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后,一度出现了部分跨国公司转移订单和投资的现象。

2005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金额单位:

商品构成(按SITC分类)

增减%

一、初级产品

109.1

35.1

309.4

18.8

0类食品及活动物

49.2

18.2

22.2

45.3

1类饮料及烟类

2.3

-13.5

2.4

94.6

2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17.5

50.4

151.6

12.7

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39.7

61.7

126.1

27

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

0.4

48.9

7.1

-30.6

二、工业制品

1449.8

34.8

1083.8

10.4

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79.9

53.7

179.6

22.6

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278.2

53.9

180.1

0.7

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

707.7

32.4

598.8

9.7

8类杂项制品

380.4

24.1

119.8

12.3

9类未分类的商品

3.6

146.2

5.5

48.6

(五)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量增价升。

受近年来国内产能过剩、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一些商品的出口量由去年同期下降转为大幅增长,生铁及镜铁出口93万吨,增长10.8倍;

钢坯及粗锻件286万吨,增长9.7倍;

焦炭397万吨,增长70%;

成品油340万吨,增长45.7%;

纸及纸板32万吨,增长64%;

水泥260万吨,增长1.5倍。

钢材出口519万吨,增长2.2倍,而去年同期仅增长6.7%。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量分别增长34.3%和30.7%,保持了去年的快速增长态势。

上述9种商品合计出口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增加54亿美元,占出口总增量的13.4%。

不少商品出口价格与出口量同步攀升,成品油、钢坯和钢材的出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了34.3%、30.4%和20.6%。

(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较快,自美国进口小幅下滑。

一季度,中国对韩国、东盟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43.1%、41.1%和72%,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8.5、9.2和32个百分点。

自台湾省、韩国、东盟和日本的进口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渐放缓的趋势,分别增长8.4%、20.8%、16.1%和4%。

在主要逆差来源地中,对东盟和日本的逆差分别下降了19.4%和49.5%,对台湾省和韩国的逆差也仅增长了1.2%和6.3%。

中国自美国进口下降了2.1%,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自美采购的大豆、棉花、汽车等商品集中到货,抬高了基数,也与在华投资的美跨国公司扩大在华销售有关。

三、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

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5.1%,达到了近20年来的最高点。

目前全球范围内长期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利润增长。

美国内需依然强劲,亚洲和拉美经济快速发展。

预计2005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能源、基础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推动进口继续增加。

国际产业对华转移进程仍在继续。

一季度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增长9.5%,表明外商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

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

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突破每桶58美元,目前仍在50美元以上,全年将继续在高位波动。

美国过高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难以持续,美联储有可能在连续7次提高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息。

欧元和日元升值对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冲击较大。

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将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当前,中国煤炭、电力和运输供求仍然偏紧,国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

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6.1%,月环比涨幅逐月扩大。

价格上涨出现了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导的情况,特别是钢材价格上涨将对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船舶、集装箱、家电等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

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是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应该享受的权利,但是一些国家仍然试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措施。

美国频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对中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国会和一些行业协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纺织品等问题横加指责。

欧盟也可能对中国产品发起新的反倾销调查。

出口退税地方分担压力更加突出。

新的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财政负担加重。

据测算,今年地方财政负担的出口退税将是2004年的3.3倍。

为减轻财政压力,一些地方开始限制出口和出口型外资项目的引进,将对外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外贸易连续3年快速增长形成的较高基数,也将使今年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

预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增长15%左右,其中出口约6820亿美元,增长15%左右;

进口约6510亿美元,增长16%左右。

中国进出口增长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金额单位:

年份

进出口

差额

增速(%)

2001

5096.5

7.5

2661.0

6.8

2435.5

8.2

225.5

2002

6207.7

21.8

3256.0

22.4

2951.7

21.2

304.3

2003

8512.1

37.1

4383.7

34.6

4128.4

39.9

255.3

2004

11547.9

35.7

5933.7

35.4

5614.2

36.0

319.5

2005(注)

13330

15

6820

6510

16

310

注:

2005年为预测值。

专题一:

一、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背景

纺织品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美欧等发达国家对竞争力逐渐衰退的本国纺织业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从1961年开始,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范围内先后形成了《短期棉纺织品协议》、《长期棉纺织品协议》以及《多种纤维协议》(1974年),长期针对特定国家实行进口配额限制。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取代了《多种纤维协议》,为最终取消配额限制做出了过渡性安排,即在1995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的10年有效期内,逐步取消纺织品贸易限制,将长期受配额扭曲的纺织品贸易纳入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之内。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配额体制宣告结束,实现了纺织品贸易一体化。

这是所有世贸组织成员经过长期艰苦谈判所达成的共识,符合各方的根本长远利益,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推动纺织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以及建立公平竞争的自由贸易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由于在长达10年的过渡期内,美欧等主要进口方采取不合理安排和过度保护,将70%的敏感紧俏产品配额留到一体化的最后时刻取消,扭曲了全球纺织品的供求关系,对一体化后的纺织品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

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波动较大,1998至2001年,出口年度增长率分别为-6%、1%、21%和2%。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持续较快增长,2002至2004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6%、28%和21%。

中国纺织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稳步提高,2003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24.5%,比2001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比1995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

目前,纺织品仍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但近年来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降低。

“八五”时期,中国纺织品年均出口2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8%;

“九五”时期,中国纺织品年均出口44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3%。

2003年纺织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进一步降至18%,比1995年下降了7.6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品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占中国出口总额

占世界纺织品出口

占美国纺织品进口

占欧盟纺织品进口

1995

25.6

16.0

12.0

1996

24.6

15.2

13.0

1997

24.9

17.4

14.7

13.8

1998

23.3

12.9

13.6

1999

22.1

16.5

14.8

2000

20.9

18.1

13.1

15.5

20.1

19.2

15.8

19.0

21.3

18.0

24.5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和世贸组织统计整理。

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达到95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

从产品构成来看,以服装类产品为主。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35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5%;

服装出口616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5%。

其中,针织服装出口234亿美元,占服装出口的38%;

梭织服装出口267亿美元,占服装出口的43%。

从出口市场来看,前五大市场依次为香港、日本、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对这五大市场共出口纺织品611亿美元,占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4%。

从国内地区分布来看,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

前六大出口省市分别是浙江197亿美元、广东178亿美元,江苏149亿美元,上海116亿美元,山东89亿美元,福建44亿美元,上述六省市合计占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81%。

从贸易方式来看,以一般贸易为主。

一般贸易项下出口纺织品639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7%;

加工贸易出口纺织品280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29%。

三、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中国纺织品出口情况及面临的国际环境

2005年一季度,中国纺织品出口224亿美元,增长19.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6个百分点。

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84亿美元,增长24.8%,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

服装出口140亿美元,增长15.9%,增速回落8个百分点。

从纺织品出口市场来看,对美国出口35亿美元,增长70.5%;

对欧盟出口39亿美元,增长48.3%。

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中国纺织品出口在总体平稳的情况下,对美欧市场出口增加较快,主要是由于在1995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长达10年的过渡期内,美欧等主要进口方采取不合理安排和过度保护,将70%的敏感紧俏产品配额留到一体化的最后时刻取消,扭曲了全球纺织品的供求关系。

但美欧等国却不顾这些事实,以今年一季度纺织品进口的初步数据为依据,试图对中国采取新的限制措施。

2005年4月4日,美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棉制及化纤内衣等三种纺织品自主启动保障措施程序。

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对中国纺织品制定了不同程度的年增长率,实质上与配额体制无异。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土耳其在2004年底已对来自中国的42个类别的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

65个国家的115个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世贸组织关注一体化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问题。

总的来看,2005年中国纺织品贸易环境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稳定性将呈上升态势。

四、中国应对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纺织品贸易一体化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做出重大让步的前提下实现的,而且纺织业关系到中国1800万人的直接就业。

因此,中国坚决反对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通过其他手段变相延长配额体制的做法。

但是,中国不鼓励企业通过简单的出口数量增长来开拓国际市场,而是希望通过技术进步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以实现纺织品贸易的平稳过渡。

为此,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降低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

二是下调进口关税税率,提前实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承诺,2005年将纺织品关税税率降至12%,但实际税率已降至11.4%。

三是公布了对25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商品实施免关税政策的国别名单及特惠税率,其中给予免税待遇的商品涉及近200个税则。

四是积极调控纺织业投资,将28种纺织业项目列入禁止投资目录。

五是进一步推广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标准等行业标准,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水平。

六是加大包括纺织品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七是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引导中国企业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投资。

八是加强纺织品贸易领域多双边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的对话,加强沟通和理解,实现共同发展。

九是从2005年3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实施出口自动许可管理,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出口。

十是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有序出口。

专题二:

从2005年开始,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主要产业获得的过渡期大部分结束。

进入后过渡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