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40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docx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4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善于用人,他在位时重用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故①②③④⑤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2.贞观元年,唐太宗说:

“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这说明唐太宗()

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②认可皇权有限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④重视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即不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就应当按照法律办,由可以看出唐太宗重视法治建设,尊重法律的独立性、认可皇权有限,但没有主张法权高于皇权,这也不符合古代中国的史实,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

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引文主要强调了法律不是我(太宗)一个人的法律,而是天下所有人都应当遵守的(法律)。

3.唐朝时期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文化政策的是()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开明、兼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反映的是唐朝时期中国贵族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不能反映唐朝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唐朝文化政策的准确理解。

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核心信息、

4.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①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②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

③设鸿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④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这一题属于唐朝民族关系的史实,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对各个民族平等的态度,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反映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同等对待的史实,符合唐太宗的主张,所以选A。

点评: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较为宽松,采取和亲等方式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有效的进行中央集权统治。

5.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

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

B.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位可以世袭

C.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

D.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项正确,唐太宗在东突厥归附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由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可以世袭,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因此ABC项均正确。

D项错误,是康熙帝时期采取的措施。

点评: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

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唐朝的民族政策在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6.《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①,皆来朝贡;九夷重译②,相望于道。

”(①绝域君长:

指各个国家。

②九夷重译:

指各国翻译人员。

)《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①国势强盛②成为世界中心③对外开放④国际影响深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唐太宗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策

中外交往概况

影响

①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并复信答礼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外来宗教传入(佛教经典、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

③玄奘取经

④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③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辐射)

因此选D,②说法过于夸大。

点评: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7.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管辖()

A.西藏地区B.西域地区C.陕西地区D.西亚地区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唐太宗时期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因此选B。

点评:

唐太宗时的民族政策

8.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

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

答案:

C

解析:

分析:

①不是唐太宗的主张;④属于唐太宗政治方面的主张,与强调民生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排除。

选C

点评:

“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表现):

⑴政治方面:

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虚怀纳谏(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⑵经济方面:

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

⑶法律方面:

慎用刑法,《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⑷文化方面: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人才济济。

(5)民族关系:

开明(6)对外关系:

开放

9.唐太宗治国的思想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材料中不能体现出他的“民本”思想的是()

A.“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失以不时为本”

B.“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戎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C.“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

D.“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常守富贵”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民本思想是唐太宗治国的核心。

A主张“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B强调不失农时;C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这三项都是唐太宗“民本”思想的体现。

故选D。

点评: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能够审时度势,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治国方案,能够对历史遗留的各种问题进行大胆改革整顿,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民本思想是唐太宗治国的核心思想,对贞观之治起到了推动作用。

10.下图是电视剧——《贞观长歌》,下列各项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B.唐玄奘西行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ABC三项都是出现或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的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可以出现在剧中,而D项出现于清代符合题意要求。

点评:

唐太宗因“贞观之治”而彪炳史册,在以往的史料中对唐太宗的评价往往过于夸大,而忽略了其本质属性,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正确进行历史人物评价的前提条件。

11.《新唐书·魏征传》记载:

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阴劝太子(李建成)早为计。

太子败,王责谓曰:

“尔阋(争吵)吾兄弟,奈何?

”答曰:

“太子早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王器其直,无恨意。

材料反映了()

①唐太宗任人唯贤②魏征为人刚直,敢于说实话

③唐太宗尊重魏征的意见④魏征在唐太宗夺取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材料的意思是:

之前隐太子李建成召魏征为洗马,魏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劝李建成早日除掉他。

后来玄武门之变太子失败了,李世民责备魏征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从容答道:

“太子早听我的的话,就不会造成今天这样了。

”李世民器重他的胆识才能,没有怪罪于他。

故答案选择C项。

材料中没有说明唐太宗尊重魏征的意见和魏征在唐太宗夺取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故③④不选。

点评: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1)开启“贞观之治”的书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

(2)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的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3)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文化增添了开放多元的色彩。

总之,尽管唐太宗贤明、审慎难以贯彻始终,但其文治武功为大唐盛世书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2.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B.民族政策开明

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唐太宗时期在民族政策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A项是推行开明民族政策的结果,CD两项是民族开明政策的重要表现,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

点评:

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它以清明的政治,开放的文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其时代特征的显著标志,再加上较之前代更为繁荣的经济使唐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而本题所考察的民族政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3.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的“水”和“舟”是指()

A.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B.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

C.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来源于荀子的“君舟民水”理论,含义是民众像水一样既是政权的基础,同时也是推翻政权的主要力量。

据此分析,舟指封建君主,水指广大民众,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是“君舟民水”理论的内涵。

点评: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时期,首先是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孟子创立民本思想奠定了基础,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是这一思想的正式形成时期,到荀子时期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主张,这主张得到了完善,但随着百家争鸣的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该思想日益淡化。

而唐太宗能接受此思想体现了其作为封建君主难能可贵的一面。

14.唐朝诗人胡曾有诗: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该诗中所说的“胡”主要指:

()

A.西突厥B.东突厥C.匈奴D.蒙古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的“胡”是指少数民族,结合教材知识可知,AB两少数民族主要出现在唐代,曾对唐朝的统治构成了一定的威胁,D项蒙古曾对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最终灭宋,统一中国,只有C项匈奴在秦汉时期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秦始皇筑造长城,主要是为了防范匈奴的入侵,因此答案为C项。

点评: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15.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主要活动有:

()

①对佛教等外来宗教“示存异方之教”②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用突厥首领③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④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唐太宗时期推行的民族融合的开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②③符合题意要求,①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