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92178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末期:

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比较如下:

4.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B.遗传物质不需要复制

C.没有出现纺锤丝D.没有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A正确;

无丝分裂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也要复制,以便进行平均分配,B错误;

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CD正确。

5.图示能正确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

A.a→cB.b→dC.b→cD.e→f

【解析】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则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bc+cd或de+ef,即b→d或d→f,故B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周期的判断,分裂期与分裂间期的特点,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细胞周期的概念可以推断,一个细胞周期一定是分裂间期+分裂期,而不能倒过来。

6.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有积极意义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调亡完成的

【解析】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凋亡,A错误;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

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细胞凋亡对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有积极意义,C正确;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凋亡的含义及其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7.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不包括

A.紫外线B.纤维素C.黄曲霉素D.Rous肉瘤病毒

【解析】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Rous肉瘤属于病毒致癌因子,纤维素不是导致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故选B。

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D.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故选D。

【考点定位】细胞的全能性

9.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B.狗的长毛与卷毛

C.豌豆的耐旱与水稻的不耐旱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身高与体重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狗的长毛与卷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豌豆与水稻是两种生物,因此豌豆的耐旱与水稻的不耐旱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0.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C.性状分离D.遗传规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显性和隐性是指杂种后代出现的表现型,A错误;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错误;

遗传学上,将杂种后代中显现出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C正确;

分离定律就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性状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1.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自交B.测交C.检查染色体D.观察性状

【解析】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自交)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最简便,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常用”选出正确的答案。

12.下列基因型中,表示纯合子的是

A.DdEeB.ddeeC.DDEeD.ddEe

【解析】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

杂合子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

DdEe中两对基因都杂合,所以是杂合子,A错误;

ddee中两对基因都纯合,所以是纯合子,B正确;

DDEe中一对基因纯合一对杂合,所以是杂合子,C错误;

ddEe中一对基因纯合一对杂合,所以是杂合子,D错误。

1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接连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组合的概率是

A.0B.1/4C.l/2D.1

【解析】由于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个小桶内D:

d=1:

1,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为Dd的可能性有两种:

从第一桶内抓取D的概率为1/2,从第二个桶内抓取d的概率为1/2,因此组合为Dd的可能性为1/2×

1/2=1/4;

从第一桶内抓取d的概率为1/2,从第二个桶内抓取D的概率为1/2,因此组合为Dd的可能性为1/2×

1/2=1/4。

所以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为Dd的可能性为1/4+1/4=1/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

14.在下列遗传系谱中,一定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遗传系谱是(图中阴影者表示患者)

A.

B.

C.

D.

【解析】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B错误;

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该病的致病基因如果是伴X隐性基因,则父亲一定患病,因此该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

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是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人类遗传病类型的一般步骤是:

先判断显、隐性,双亲不患病生有患病的孩子是隐性遗传病,双亲患病生有不患病的孩子是显性遗传病;

再判断基因的位置,隐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儿子)正常是常染色体因此遗传,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女儿)正常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5.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对均患有该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则此夫妇的基因型为

A.XDXd×

XdYB.XDXD×

XDYC.XDXd×

XDYD.XDXD×

XdY

【解析】由于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夫妇都患有该病,因此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DX×

XDY,由于该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dY,Xd基因来自于母亲,该男的母亲基因型为XDXd,故选C。

16.向日葵种子粒大(A)对粒小(a)为显性,含油少(B)对含油多(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一组杂交亲本AaBb×

aaBb,则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数分别为

A.26B.49C.24D.46

【解析】求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可以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Aa×

aa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和aa,2种,表现型2种。

Bb×

B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BB、Bb和bb,共3种,表现型2种。

因此AaBb×

aaBb杂交,子代基因型种类为2×

3=6种,表现型种类为2×

2=4种,故选D。

17.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图示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是含有等位基因的杂合子Dd,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D、d两种配子,故选C。

18.下列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B.实验结果表明每一块琼脂小块上Na0H扩散的速率相同

C.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中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D.实验中测量到不同大小的琼脂小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不同

【解析】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正确;

该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因此表明每一块琼脂小块上NaOH扩散的速率相同,B正确,D错误;

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C正确。

19.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

3。

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7:

6:

3B.5:

2:

1C.3:

1D.1:

1

【解析】自然状态下豌豆只能自花传粉(即自交),根据题意,种植基因型为AA:

Aa=1:

3的豌豆,则自然状态下子代中基因型为AA占1/4x1+3/4x1/4=7/16,Aa占3/4x1/2=3/8,aa占3/4x1/4=3/16,所以三者的数量之比为7:

6:

3,A正确,BC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20.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

AAbb=1:

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

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5/8B.3/5C.1/4D.3/4

【解析】依题意可知,在该种群中,雌雄个体各自均可产生两种类型配子:

3/4Ab、1/4ab。

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所产生的子代中,存活的个体占1-1/4×

1/4aabb=15/16,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占3/4×

3/4AAbb=9/16,所以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9/16÷

15/16=3/5,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1.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

A.有丝分裂的过程中B.无丝分裂的过程中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

【解析】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故选C。

22.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ddRR,1/8B.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D.ddRR,1/8和ddRr,1/16

【解析】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让F1子代自交,其后代产生性状分离比例为高秆抗稻瘟病(D-R-):

高秆易感稻瘟病(D-rr):

矮秆抗稻瘟病(ddR-):

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9:

3:

1。

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得比例为3÷

(9+3+3+1)=3/16,在这之中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个体的表现型都是既抗病又抗倒伏,他们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

1/4=1/16、1/4×

1/2=1/8,故选C。

23.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对后代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

yyRrB.YYRr×

yyRr

C.YyRr×

yyRRD.YyRr×

Yyrr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

皱粒=3:

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

黄色:

绿色=1:

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

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故选A。

24.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通常不会发生的是

A.需要经过变形阶段

B.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C.细胞质均等分裂

D.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精细胞

【解析】减数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精细胞通过变形形成精子,A错误;

精子形成过程中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B错误;

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C错误;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细胞,D正确。

25.关于哺乳动物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B.一个卵细胞-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C.受精卵中的DNA—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体前后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A正确;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B正确;

受精卵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

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D正确。

26.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其研究方法是

A.假说—演绎法B.模型构建法C.类比推理法D.对照实验法

【解析】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行为进行类比,发现两者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由此可见,萨顿采用了类比推理法,故选C。

27.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交叉遗传是红绿色盲遗传特点之一

C.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D.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解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女性而言要两个致病基因同时存在时才发病,而对于男性而言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会发病,因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正确;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交叉遗传,B正确;

父亲色盲(如XbY),则女儿一定有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是色盲患者,还要看其母亲的基因型,C错误;

母亲色盲(如XbXb),其儿子的基因型为XbY,肯定是色盲患者,D正确。

28.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视野内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B.视野内可以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C.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染色质中的蛋白质和DNA相互分离

D.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解析】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因此看到分生区细胞大多具有完整的细胞核,A正确;

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B错误;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错误;

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

29.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

【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A正确;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平行关系,B错误;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这体现了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C错误;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这体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D错误。

30.下列最适合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材料是

A.果蝇的受精卵B.马蛔虫的卵巢C.蚕豆的根尖D.蝗虫的精巢

【解析】果蝇的受精卵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属于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A错误;

马蛔虫的卵巢内卵原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但是卵原细胞不易获取,不便于观察,B错误;

蚕豆的根尖不能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

蝗虫的精巢是雄性生殖器官,该器官进行旺盛的减数分裂过程,而且产生的精子数量较多,适宜作为观察材料,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由于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多,因此一般选择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如蝗虫的精巢、小鼠的睾丸等。

3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

A.蓝藻B.豌豆C.乳酸菌D.艾滋病病毒

【解析】由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随染色体变化而变化的,只有真核生物才具有染色体,因此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真核生物,蓝藻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艾滋病病毒不含有细胞结构,都没有染色体,而豌豆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因而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掌握遗传规律的使用范围,明确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32.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分析的是

A.“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基础上的

B.“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孟德尔假说内容之一

C.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1:

1”属于演绎推理

【解析】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正确;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B正确;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

“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性状比接近1:

1”属于“演绎推理”,D正确。

3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①B.②C.③D.④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A正确。

②代表雌雄配子随机组合,B错。

③表示配子随机组合形成9种基因型,C错。

④表示9种基因型形成4种表现型,D错。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已知控制鸡芦花羽毛的基因B位于Z染色体上,对非芦花基因b为显性,为了根据羽毛的特征尽早区分雏鸡的性别,应选用的亲本组合是

A.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B.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

C.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D.非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

【解析】母鸡基因型有ZBW,ZbW两种,表现型分别是芦花鸡和非芦花鸡;

公鸡基因型有ZBZB、ZBZb、ZbZb三种,表现型分别是芦花鸡、芦花鸡和非芦花鸡。

用芦花母鸡(ZBW)与非芦花公鸡(ZbZb)交配,后代中凡属芦花羽毛(ZBZb)的都是公鸡,而非芦花羽毛(ZbW)的全为母鸡,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尽早鉴别出公母,从而选留所需的小鸡,故选C。

35.下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

1:

1

B.甲、丁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

3:

C.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D.甲植株中基因A与a的分开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甲(AaBb)×

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

1:

1,A正确;

甲(AaBb)×

丁(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比例为3:

1,B正确;

四株豌豆细胞中都含Ab基因,都能产生含Ab的配子,所以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C正确;

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36.豌豆的高茎(D)和矮茎(d)是一对相对性状,下表是关于这对相对性状的三个杂交组合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并回答: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高茎

矮茎

高茎×

408

412

1230

410

矮茎×

811

(1)根据组合___________能判断出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组合二中F1高茎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