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212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docx

历史安徽省望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

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

”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战国晚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2.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

皇帝称号

明成祖

明仁宗

明宣宗

明英宗

明宪宗

皇帝姓名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见深

相互关系

明太祖之子

成祖之子

仁宗之子

宣宗之子

英宗之子

名中的偏旁

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③表达分封下的世世相袭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②

3.1912年2月,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英租界签订《清室优待条例》,保证了清帝退位后的相关待遇,这一协议的达成有利于()

A.南京临时政府获得列强承认B.袁世凯掌控清廷军政大权

C.革命党人排除旧官僚的干扰D.迅速结束辛亥革命后动荡局势

4.历史教科书总结说: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对此某学生提出:

“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

”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D.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5.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

6.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7.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哪部宪法的内容相近()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国1871年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

8.英国人普遍认为沃尔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11.如图,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

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

12.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在他看来()

A.自然法即可成为人为法B.人性与自然法是相违背的

C.法律的产生与契约有关D.自然法取代人为法是一种必然

13.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

“国王是世袭。

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

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2006年11月7日,美国中期选举举行。

美国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掌握两院控制权。

据此说明美国哪个职位会发生变化?

()

A、总统B、参议院议长C、众议院议长D、大法官

15.太平天国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圣库。

据此分析它对商业的态度是()

A.重农抑商B.取消商品贸易

C.杜绝私人经商D.反对投机倒把

16.《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A.按照平均主义的原则分配B.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17.有学者分析,“清政府地方势力,在洪杨战役中的变化,不外两点:

一,督抚取得军事上的实权,其势渐重;二,军队由单元体化为多元体”。

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            B.导致清政府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C.成为民国时军阀割据的诱因            D.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8.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1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20.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

“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推卸失败的责任

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21.2011年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辛亥革命100周年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辛亥革命()

A.在世界上最早实践三权分立学说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D.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22.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

“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23.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大利亚)说过:

“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示像今天这样密切。

”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24.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5.图6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

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

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

 

望江中学高二(文)历史期中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24分)选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

(3分)

 

(2)试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举例论证材料中“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在宋代的先进性。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现在流行的“选举”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3分)这一制度具体分为哪两大类型?

(4分)

 

(4)政结合所学知识,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选民获得选举权有哪些限制条件?

(6分)“选举”的变化在治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2分)

 

27.(26分)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