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92098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重点归纳Word文档格式.docx

碳酸氢钠也叫做“重碱”,“重”音CHó

Ng,重庆的“重”。

对于K2Cr2O7、H2Cr2O7,见1955年《化学通报》12期757页,《无机化学物质的命名原则》一文指出:

“由两个简单含氧酸缩去一分子水的同多酸,甚为常见,一般均习惯用焦字作词头来命名,也有用重(音虫)字作字头命名的,如H2Cr2O7,就命名为“重铬酸”。

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强氧化剂,用它可以装配检验司机是否酒后违章开车的装置(用C2H5OH表示酒精成份)。

3、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前天在上课讲评练习时发现同一张试卷对托盘天平的描述存在问题(因为大家觉得这个问题简单,所以也就不会太在意):

把分度盘说成是标尺,标尺说成刻度尺,没有统一按照托盘天平的构造去描述。

在网上查了一下,描述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主要有底座、托盘架、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构成。

称重为500克的托盘,一般感应量是五分之一克,它的标尺有25个格,游码在标尺上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相当于在右托盘中增加了五分之一克的砝码。

还可以根据游码在一格的中间位置估计到十分之一克。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2、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记得放称量用纸或玻璃器皿),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此时所称的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刻度所指的质量之和。

3、天平应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称重物体不能超过天平最大量程。

称量时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

长期不用要在盘架下面加上物体固定。

四、化学专业汉字读音大全

氨(āN)、铵(ǎN)、胺(à

N);

 

酯(zHǐ)、脂(zHī);

羟(qiǎNg);

腈(jiNg)。

109种化学元素汉字读音表

H

@

qīNg

He

i

Li

Be

硼Bpé

Ng

C

N

'

氮Ndà

氧OyǎNg

氟Ffú

Ne

Nǎi

Na

|

Mg

měi

*

铝Allǚ

Si

guī

磷Plí

硫Sliú

Cl

Ar

钾Kjiǎ

Ca

SC

;

Ti

V

Cr

MN

měNg

Fe

tiě

CO

&

Ni

Niè

铜CutONg

锌ZnxīN

Ga

jiā

Ge

zHě

As

SHēN

Se

Br

xiù

氪KrKè

/

Rb

Sr

钇Yyǐ

Zr

O

Nb

MO

锝TCdé

Ru

liǎO

RH

lǎO

Pd

银Agyí

镉Cdgé

铟INyīN

SN

Sb

Te

碘IdiǎN

Xe

xiāN

CS

Ba

镧系La-Lu

Hf

Ta

tǎN

W

Re

OS

é

Ir

Pt

金AujīN

汞HggǒNg

铊Tltā

Pb

qiāN

铋Bibì

PO

\

At

à

RN

dōNg

Fr

fāNg

-

Ra

锕系AC-Lr

钅卢

Rf

钅杜

Db

钅喜

Sg

钅波

BH

钅黑

HS

Hēi

钅麦

Mt

UuN

Uuu

Uub

镧系

La

Ce

SHì

Pr

钕NdNǚ

Pm

钐SmSHāN

铕Euyǒu

]

Gd

Tb

Dy

钬HOHuǒ

铒Erěr

铥Tmdiū

镱Ybyì

Lu

锕系

AC

ā

TH

Pa

铀Uyó

u

Np

钚Pubù

Am

Cm

BK

锎CfKāi

锿ESāi

Fm

钔Mdmé

锘NONuò

铹Lrlá

五、分液漏斗的种类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分液漏斗分为:

球形分液漏斗(如图1)、梨形分液漏斗(如图2)、梨形刻度分液漏斗(如图3)(一般:

上面的塞子称为活塞,下面颈脖子上的塞子称为旋塞)。

图1图2图3

(二)、分液漏斗用于气体发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于互不相溶的几种液体的分离。

梨形分液漏斗多用于分液操作使用,球形分液漏斗多用于滴加反应液使用。

(三)、使用注意事项

1、球形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玻璃活塞应涂薄层凡士林,但不可大多,以免阻塞流液孔。

使用时,左手虎口顶住漏斗球,用姆指食指转动活塞控制加液。

此时玻璃活塞的小槽要与漏斗口侧面小孔对齐相通,才便加液顺利进行。

2)作加液器时,漏斗下端不能浸入液面下。

2、梨形分液漏斗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注意:

若用梨形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

振荡时,活塞的小槽应与漏斗口侧面小孔错位封闭塞紧。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颈流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口倾出。

分液漏斗洗干净后把塞子拿出来,不要插在分液漏斗里面,尤其是要进烘箱前;

长期不用分液漏斗时,应在活塞面加夹一纸条防止粘连。

并用一橡筋套住活塞,以免失落。

附:

萃取操作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操作要点

简要说明

现象

注意事项

准备

选择较萃取剂和被萃取溶液总体积大一倍以上的分液漏斗。

检查分液漏斗的盖子和旋塞是否严密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泄漏的方法,通常先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看是否泄漏

①不可使用有泄漏的分液斗,以保证操作安全②盖子不能涂油

加料

将被萃取溶液和萃取剂分别由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盖好盖子

萃取剂的选择要根据被萃取物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于和溶质分离开,最好用低沸点溶剂。

一般水溶性较小的物质可用石油醚萃取;

水溶性较大的可

用苯或乙醚而水溶性极大的用乙酸乙酯

液体分为两相

必要时要使用玻璃漏斗加料

振荡

振荡分液漏斗,使两相液层充分接触

振荡操作一般是把分液漏斗倾斜,使漏斗的上口略朝下

液体混为乳浊液

振荡时用力要大,同时要绝对防止液体泄漏

放气

振荡后。

让分液漏斗仍保持倾斜状态,旋开旋塞,放出

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使内外压力平衡

气体放出

切记放气时分液漏斗的上口要倾斜朝下,而下口处不要有液体

重复

<

再振荡和放气数次

操作和现象均与振荡和放气相同

"

静置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环中,静置

静置的目的是使不稳定的乳浊液分层。

一般情况须静置10miN左右,较难分层者须更长时间静置

液体分为清晰的两层

在萃取时,特别是当溶液呈碱性时,常常会产生乳化现象,影响分离。

破坏乳化的方法有:

①较长时间静置②轻轻地旋摇漏斗,加速分层⑧若因两种溶剂(水与有机溶剂)部分互溶而发生乳化,可以加入少量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作用加以破坏。

若因两相密度差小发生乳化,也可以加入电解质,以增大水相的密度④若因溶液呈碱性而产生乳化,常可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或采用过滤等方法消除根据不同情况,还可以加入乙醇、磺化蓖麻油等消除乳化

分离

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后,就可进行分离。

分离液层时,下层液体应经旋塞放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如果上层液体也从旋塞放出,则漏斗旋塞下面颈都所附着的残液就会把上层液体沾污

液体分为两部分

合并萃

取液

分离出的被萃取溶液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萃取,一般为3~5次。

将所有萃取液合并,加入适量的干燥剂进行干燥

萃取次数多少,取决于分配系数的大小

萃取不可能一次就萃取完全,故须较多次地重复上述操作。

第一次萃取时使用溶剂量常较以后几次多一些,主要是为了补足由于它稍溶于水而引起的损失

蒸馏

将干燥了的萃取液加到蒸馏瓶中,蒸去溶剂,即得到萃取产物

分别得到萃取溶剂和产物

对易于热分解的产物,应进行减压蒸馏

六、化学用图

.

[

七、各种水的标准与制备

天然水中通常含有五种杂质:

1、电解质,包括带电粒子,常见的阳离子有H+、Na+、K+、NH4+、Mg2+、Ca2+、Fe3+、Cu2+、mN2+、Al3+等;

阴离子有f-、Cl-、NO3-、HCO3-、SO42-、pO43-、H2pO4-、HSiO3-等。

2、有机物质,如:

有机酸、农药、烃类、醇类和酯类等。

3、颗粒物。

4、微生物。

5、溶解气体,包括:

N2、O2、Cl2、H2S、CO、CO2、CH4等。

所谓水的纯化,就是要去掉这些杂质。

杂质去的越彻底,水质也就越纯净。

1.蒸馏水:

就是将水蒸馏、冷凝的水,蒸二次的叫重蒸水,三次的叫三蒸水。

有时候为了特殊目的,在蒸前会加入适当试剂,如为了无氨水,会在水中加酸;

低耗氧量的水,加入高锰酸钾与酸等。

工业蒸馏水是采用蒸馏水方法取得的纯水,一般普通蒸馏取得的水纯度不高,经过多级蒸馏水,出水才可达到很纯,成本相对比较高。

(蒸馏水:

以去除电解质及与水沸点相差较大的非电解质为主,无法去除与水沸点相当的非电解质。

2.去离子水就是将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常用的为苯乙烯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则水中的阳离子被树脂所吸收,树脂上的阳离子H+被置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阳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

含此种无机酸的水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常用的为苯乙烯型强碱性阴离子)OH-被置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H+结合成水,此即去离子水。

去离子水在现代工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使用去离子水,是我国很多行业提高产品质量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去离子水中的离子数可以被人为的控制,从而,使它的电阻率、溶解度、腐蚀性、病毒细菌等物理、化学及病理等指标均得到良好的控制。

在工业生产及实验室的实验中,如果涉及到使用水的工艺都被使用了去离子水,那么,许多参数会更接近设计或理想数据,产品质量将变得易于控制。

(去离子水:

经过阴、阳离子交换柱以后的水,杂质阴、阳离子均已除去,故称为去离子水.去离子水除掉的是离子化合物,没有离子化的有机物或微生物则不能被清除。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机物,可以污染离子交换柱从而降低其功效,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

从自来水到去离子水一般要经过几步处理先通过石英砂过滤颗粒较粗的杂质再分别依次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柱去除离子,然后加压通过反渗透膜,最后一般还要经过一步紫外杀菌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假如此时电阻率还没有达到要求的话,可以再进行一次离子交换和反渗透过程,而蒸馏水只是先气化再冷凝,纯度一般不如去离子水,实际半导体工业中用的大多数是去离子水。

3.纯水:

纯水就是去掉了水中的全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也可以说是去掉了水中的全部非水物质。

基本都用反渗透法制得。

由于在反渗透预处理中绝大多数都先用活性碳去除了部分非电解质,并且电导率非常容易测量,所以纯水纯度往往也用电导率衡量。

但如果要获得极高纯度的高纯水,还是需通过去除电解质的混床、edi方法。

4.高纯水:

是高纯度水的统称了,不管你是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或edi(eleCtrOdeiONizatiON)连续电除盐技术,或电渗透,或反渗透,或膜分离或其组合工艺等各种工艺制得高纯度水,都可称为高纯水。

也有的说高纯水专门是指经过混床处理的除盐水,其纯度要高于蒸馏水,高纯水电导率<

,而蒸馏水电导率<

(μC/Cm2)。

5.超纯水:

ultrapure水(超纯水),既将水中的导电介质几乎完全去除,又将水中不离解的胶体物质、气体及有机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

电阻率大于18mω·

Cm,或接近ω·

Cm极限值,是一般工艺很难达到的程度。

关键是看你用水的纯度及各项征性指标,如电导率或电阻率,pH值,钠,重金属,二氧化硅,溶解有机物,微粒子,以及微生物指标等。

试验用水可分为去离子水,蒸馏水(双蒸水)、超纯水三个级别,一般的试验器皿器具的洗净用去离子水即可,一般试剂配置可用双蒸馏水,而重要的精细试验应用超纯水。

8、高中化学答疑精选

(一)

1、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可以用钢瓶储存,但为什么碘不能用铁罐储存或者不能使用铁盖子呢

解析:

因为碘易吸潮,铁在水的催化下发生反应而使铁腐蚀。

2、将少量含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装于试管,滴加适量新制氯气,红色溶液褪色。

(1)针对红色溶液褪色的原因,请你提出猜想:

①;

②;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提出的猜想:

本题以氯水为载体设计探究实验。

(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氢氧化钠消耗了;

二是酚酞结构消耗了。

(2)取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原因是氢氧化钠消耗了;

若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说明酚酞结构破坏了。

答案:

(1)①氯水中盐酸中和了氢氧化钠;

②氯水中次氯酸氧化漂白了酚酞试剂。

(2)方案i、取原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猜想①正确,否则猜想②正确。

方案ii、取原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说明猜想②正确,否则猜想①正确。

类似的题目还有:

3、过氧化氢使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变红后退色,都可以采用上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标准状况下有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一密闭容器中使其充分反应。

冷却后将此气体与1l1mol/lNaOH溶液充分反应,最后此溶液()

a.一定显酸性

b.一定显碱性

C.可能显酸性,可能显碱性,也可能中性

d.以上无正确答案

全为H2,碱性;

H2和Cl2各一半,H2+Cl2=2HCl,HCl+NaOH=NaCl+H2O,中性;

全为Cl2,2NaOH+Cl2=NaCl+NaClO+H20,Cl2有剩余,Cl2+H2O=HCl+HClO,HCl+NaClO=NaCl+HClO,酸性。

4、C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但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中使溶液显酸性,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使SO2氧化为SO42-,与钡离子形成白色沉淀。

(二)

1、化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的反应符合下列关系图,图中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

对于上图的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当a是正盐、x是强酸时,d是酸性氧化物

b.当x是强碱溶液时,b一定是NH3

C.b可能是单质

d.d可能是一种酸

a项,如a为Na2S,x是强酸,可以是硫酸,b为H2S,C为SO2,d为SO3,故a符合题意;

b项,若a为CH3CH2C1,x是NaOH,b为CH3CH2OH,C为CH3CHO,d为CH3COOH,故b不正确,则d项正确;

C项,若a为H2S,x为C12,则b为S,C为SO2,d为SO3,故C正确。

2、现有a、b两种饱和链状饱和一元醇的混合物mol,其质量为g。

已知a和b碳原子数均不大于4,且a<

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分子式是CH4O

b.若N(a)=N(b),a、b只有1种分子组合

C.若N(a)≠N(b),a、b有4种分子组合

d.N(a)∶N(b)=1∶1或2:

1

Cd

先求得a、b的平均摩尔质量m==46g/mol,则a、b的摩尔质量:

一个大于46,一个小于46,a<

b,所以a小于46,小于46的饱和一元醇只有甲醇,b大于46且碳原子数不大于4的只有丙醇和丁醇;

又知:

丙醇有两种同分异构体,丁醇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若是甲醇与丙醇混合,物质的量之比为1:

1,a、b只有2种分子组合;

若是甲醇与丁醇混合,物质的量之比为2:

1,a、b只有4种分子组合,故Cd正确

3、HCO3-+AlO2-+H2O=Al(OH)3(沉淀)+CO32-

(三)

1、某温度下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向溶液中加入mmol五水碳酸钠或Nmol无水碳酸钠,可析出相同质量的十水碳酸钠晶体。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为40;

m>

N

b.a可能为40;

m<

C.a可能为30;

d.a可能为30;

第一、溶液既然可以析出晶体,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第二、由于开始的溶液就是饱和的,加入晶体析出晶体以后,溶液的饱和程度没变(温度没有改变),加入的碳酸钠带出部分水。

十水碳酸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3*2+12+18*3)/(18*10+23*2+12+18*3)=,说明溶质的最大质量分数才,不能达到,排除ab,由于加入不同的溶质,但是最后的结果一样,说明最后剩下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加入五水碳酸钠和无水碳酸钠析出的都是相同质量的十水碳酸钠,由于五水碳酸钠自身带水,故需要更多的五水碳酸钠才能析出相同质量的十水碳酸钠,故m>

2、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ml2mol/l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生成l

NO(标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最少是()

a、450mlb、500mlC、400mld、不能确定

}

本题通过分析最终溶液中溶质成分即可求出。

硝酸除了一部分做氧化剂、一部分做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最终生成的溶质是硝酸钠,所以钠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做酸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N(Na+)=N(NO3-)=2*-=mol

a

3、下列说法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盐溶液与弱酸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产物既没有水,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④两种酸式盐的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此题很多学生容易选择b,因为对第二种说法不太熟悉,在学生脑海中只记得强酸制备弱酸、较强的酸制备较弱的酸。

实际上弱酸也可以制得强酸,例如:

CuSO4+H2S=CuS(黑色沉淀)+H2SO4

~

d

4、向某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测得溶液中C(Br—)=3C(Cl—)=l。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溶液的浓度为lb、反应后溶液中C(Fe3+)=l

C、反应后溶液中C(Fe3+)=C(Fe2+)d、原溶液中C(Br—)=l

此题主要考察Fe2+、Br-的还原性大小顺序,它们的还原性大小顺序为:

Fe2+>

Br-,氯气全部反应完,若氯气恰好将亚铁离子氧化,所得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溴化亚铁中溴离子的物质的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