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曹杨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普陀区曹杨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陀区曹杨公园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件:
1、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沪绿【2008】176号关于普陀区曹杨公园改造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2、上海市普陀区沪房地普字(2003)第049125号房地产权证(绿化用地)
3、上海市普陀区绿化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4、上海市普陀区绿化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5、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沪绿许【2008】354号文关于曹杨公园规划布局调整方案的行政许可决定书
6、市政配套征询意见复函(暂缺)
⑴供电
⑵供水
⑶供气
7、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暂缺)
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普陀区绿化管理局
1.2主要编制依据
1.2.1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沪绿【2008】176号关于普陀区曹杨公园改造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1.2.2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1.2.3中心城公共绿地实施规划
1.2.4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针】
1.2.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2.6公园设计规范
1.2.7上海市植物造林绿化管理条例
1.3项目概况
1.3.1建设地点
曹杨公园位于普陀区西部,梅岭北路以西、曹杨四村以北,枫桥路以南,西侧以风景秀丽的曹杨环滨为界。
园正门在枫桥路50号。
1954年5月落成开放,以曹杨新村名命名。
现占地22512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4848平方米,水体面积1743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5189平方米。
年游客量70万人次。
1.3.2建设规模和内容
曹杨公园总体设计主要分为入口景区、南草坪区、健身游乐区、休闲垂钓区等四个区域。
入口景区位于公园北部,总占地面积5553平方米,是游客主要的出入区,正门进入是北草坪,背景为一道以高大松柏为主体的树坛,草坪西侧有长廊,是游人纳凉、弈棋、谈笑之佳处。
南草坪区总占地6053平方米,绿草如茵,视域辽阔。
东北侧有六角形琉璃瓦攒尖顶翘角亭。
东南侧是大型紫藤廊架,廊柱用红石板垒叠,颇有特色。
如今已成为唯一保留下来的建国初期建筑小品。
健身游艺区总占地面积48平方米,主要的设施有儿童乐园、篮球场、舞池、锻炼场地。
休闲垂钓区总占地面积6123平方米,主要设施有茶室、四角亭、平桥、曲池。
改造方案实施后,建筑面积由728平方米减少到707平方米,拆除了活动板房和船码头售票房,对地形、道路、水体、建筑、小品等进行整理,调整种植的植物。
在坚持以植物绿化造景为主的基础上,将多重功能叠加于一体。
具有景观观赏、健身休闲、文化展示、社区服务等内容
1.3.3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针对中心城区人均绿化面积较小,居住密度高、居住环境较差等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设大型对社会公众开放的集中绿地,使其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1.3.4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约为9个月,暂定从2008年12月开始申请立项、筹措资金,至2009年8月底改造完成、验收,对外开放。
1.3.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估算,项目总投资为353.92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为263.58万元,其他建设费用为64.12万元,项目预备费为26.22万元。
本项目建设资金由普陀区人民政府参照集中绿地建设方式筹措。
2.1本项目的建设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需要
世界各国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地的发展,把绿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部分。
近十年,上海市经济一直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早日实现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确立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的宏伟目标。
上海市政府提出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大都市圈相匹配的绿化格局和生态环境体系,并将“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工作指导方针之一。
近年来,上海城市绿化实现了跨越发展。
2008年上海全年计划新建各类绿地100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00公顷;
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
但这仍与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提出的“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人均60平方米/人为最佳居住环境”标准相差甚远。
因此,调整绿地布局结构,完善绿地类型,提高绿地配置和养护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效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上海的绿化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相匹配。
项目所在地普陀区,由于是老城区,绿化盲区较多。
全区公共绿地面积、人均拥有公共绿地、全区绿化覆盖率在上海市建成区中是较低的。
本项目在市中心改造地区级公共绿地,是上海绿化系统近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完善上海市绿化“环、楔、廊、园、林”基本构架,在中心城区内逐步消除500米公共绿地服务盲区,建立大都市开放型绿化网络体系作出贡献。
2.2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地区规划
本项目原本即属于绿化用地,本次改造利用原有的土地,对陈旧老化的建筑、绿化、水体等进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人民安享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上海市提高中心城区总体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
2.3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绿化与城市投资环境、城市管理水准、现代文明程度紧密结合,作为自然的、生态的重要标志直接进入了人们的生存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城市绿化功能、作用的认识,从单纯追求城市绿化的美化、玩赏功能,演进为以足够的数量、科学合理的布局,发挥改善城市环境、协调和平衡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作用。
2.4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中心的热岛效应
上海城市规模与负荷过大,生态负效应较为严重。
根据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园林绿化委员会组织的对上海生态环境方面研究,上海城市高热辐射区面积不断扩展,强度增高了3℃以上,原有的3个热中心已扩散为8个;
上海城区暴雨量和暴雨强度比郊县高出65%至一倍,一些热中心区更高达3倍以上,暴雨分布与高层、高热,少水,少绿区域分布密切相关。
而普陀区近年来迁入人口较多,人口密集度增加,热岛效应也相当突出。
在夏季高温季节,其绿岛效应还不能和产生高热量的热源抗衡。
根据多因子综合分析,夏季高温季节普陀区高温覆盖面积比最大,该地区为上海市夏季高温季节较炎热地区之一。
因此,本项目的有利于加强和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提高绿化分布面积,以减少和削弱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3.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前缘,长江入海口,北纬3042-3148,东经12052-12145,市域面积(含沿海滩涂)7823.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340.5平方公里。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
年平均气温15.5度,偏东偏南风向为常年主导风向。
土壤以渍潜型的淋溶-淀积型水成和半水成土系列为主。
境内河流众多,为典型的多湿地地区。
全年无霜期233天,年平均降雨量1433mm,年平均降雨天数126天,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8m/s,晚秋和冬季为偏北风和西北风,7-9月经常受热带风暴侵袭,容易形成高温与暴雨同时出现的情况;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5%,蒸发量为1389.3mm,全年日照时间为2091小时。
3.2社会经济概况
普陀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区域面积54.99平方公里,户籍居民307934万户、人口84.51万人,素有上海"
西大堂"
的美誉。
普陀区是上海的陆上交通枢纽,是上海通往西北方向外省市的主要门户。
区内有沪宁、沪嘉二条高速公路和204、312二条国道;
邻近上海铁路最大的编组站和上海新客站;
并有内、外环线、明珠线横穿区境,公铁联运的条件十分优越;
普陀区到虹桥国际机场仅需8分钟车程,到张华浜集装箱码头仅需15分钟车程。
普陀区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普陀区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重点推进了绿化体系的建设和环境的综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全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1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1%。
3.3项目选址地点
现占地22512平方米,绿地面积14811平方米,水体面积1743平方米。
3.4现状分析
3.4.1地形分析
园内地形高低参差,须对原有绿化地形、路网进行整理。
同时兼顾原有大树的位置,解决道路高低不平的级差,地坪铺装风格统一、质朴。
公园入口处标高低于外面道路标高,需要加高公园入口处土方。
3.4.2道路与地坪分析
原有道路系统比较凌乱,道路分级不清晰,道路走向不顺畅,道路铺装杂乱。
道路铺装材质有水泥现浇,(园内主干道)、水泥镶嵌花岗岩、卵石铺装、透水砖、广场砖、水磨石路面,但是由于铺设的年份大久,很多道路铺装出现裂痕、下沉、残损,有些地方虽进行了修补,但新旧明显,整体性差,影响美观。
特别是主要园路是1972年修建的,历经25个春秋,出现了多处残损,打了很多补丁,色差明显,和周围环境很不协调。
3.4.3水体现状分析
水体面积1700多平方米,位于公园的南部,是公园最好的垂钓和观景场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水体PH值太高,水质太差,甚至夏天恶臭,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沿岸水体太深,平均深度1.2米左右,存在安全隐患。
水体和外界水体不通。
3.4.4建筑小品现状分析
公园内建筑风格不统一,厕所、门卫和茶室是平顶,建筑风格偏重于现代。
而公园内四角亭、六角亭、长廊和画报廊偏中国建筑风格。
公园厕所太小,女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要,出现了排长队的现象。
茶室屋顶漏水,墙壁装饰脱落,设施陈旧。
四角亭、六角亭、长廊和画报廊整体建筑结构相对完好。
但是长廊座椅缺损严重,装饰脱落。
六角亭基础下沉,座椅太硬。
儿童乐园设施陈旧,不但影响景观,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4.5植物种植现状分析
公园建园时间较长,植物基本成型,骨架树种已经形成,绿化面貌较好,但是植物配置色彩不够丰富,特色树种和新品种较少,人为地在树坛中开辟活动场地,影响了公园对植物的养护,导致植物景观面貌大打折扣。
入口草坪及南草坪地势太底,容易积水。
入口草坪背景为柏树,颜色单调,缺乏层次。
南草坪周围树坛布置过多,由于道路布置不合理,草坪践踏比较严重,草皮长势不好。
3.5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保持原有的用地规划性质,针对中心城区人均绿化面积较小,居住密度高、居住环境较差等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造大型开放式公共绿地,改善曹杨公园陈旧老化且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整治园内的建筑、绿化、水体以及主要景观,并增加健身设施,形成城市与自然共存、人与环境和谐的生态绿化环境体系,使其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本章节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建设方案进行编写。
4.1设计依据
2、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3、中心城公共绿地实施规划
4、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针】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6、公园设计规范
7、上海市植物造林绿化管理条例
4.2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曹杨公园游客对于公园改造的意见与建议,征询了公园管理部门的改造意向,确定以下设计指导思想:
1、本公园改造的设计定位:
居住区的配套公园。
主要服务对象是周边的中老年居民。
2、在保持原有布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公园进行梳理,做到风格相对统一。
3、强化功能分区,满足游客的休闲、观景、锻炼、娱乐活动等需求。
4、对于上海名木古树后续树种,需要加强保护管理。
5、完善缺乏的隐蔽工程和养护资料,解决排污和排水困难问题,厕所设施陈旧等问题。
4.3方案概述
4.3.1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作为服务于曹杨社区的公园,本公园的改造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在坚持以植物绿化造景为主的基础上,将多重功能叠加于一体。
具有景观观赏、健身休闲、文化展示、社区服务等内容。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保持公园的占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公园的港力,最大可能地满足游客对公园的功能需求。
3、系统整体性的原则:
所有的改造设计都遵循公园改造的定位。
改善公园使用几十年造成的破损,使改造后的公园满足功能和景观的统一和谐。
4.3.2总平面布置
在功能布局上分为入口景区、植物景观区、科普宣传区、体育活动区、晨练健身区、品茶休闲区、欢乐童年区、亲水观景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4.3.3经济指标对比
4.4道路系统方案
本设计中的公园道路大致分为三级:
一级主干道、二级园路和三级小步道,这三级道路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交通网络,使整个道路系统兼具交通、连接、引导、景观元素等多种功能。
4米宽道路:
从公园的北入口到公园的南部亲水观景区,纵贯于整个公园。
路面采用环保透水砖铺设。
2米宽道路:
基本贯通整个公园,作为主干道的补充。
满足公园的日常养护、管理、应急需要,路面采用压模地坪。
1.8米、1.2米宽道路:
采用透水砖花式铺装路面,充实交通网络,丰富景观的观赏面,增加游园的情趣。
4.5水体景观
改造思路:
完善硬质护岸,改善水质。
曹杨公园景观水系的硬质护岸可以根据上海目前的经验(如西郊公园、世纪公园等),在硬质护岸的底脚上,推起一面斜坡,种上品种多样的水生植物,也可以放上一些鹅卵石,创造一个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生长环境为了不减少水体的总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槽蓄量,推斜坡的泥土,可以从水体的底部取上来,也就是挖深河(湖)底。
积极做好与大水体沟通的准备。
随着水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强,大水体的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水生态逐步得到恢复。
从长远看,曹杨公园人造水景观水系需尽可能与周围大水体沟通。
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沟通准备工作。
融入大循环是水体净化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4.6植物景观
1、保持公园原有较好的植物面貌。
2、对影响布局和密度过大的植物群落进行抽稀、调整。
3、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适当增加色叶、观花的植物品种,尝试种植新品。
形成具有植物多样性特色的植物生态景观。
4、园内有一棵老桑树,是上海名木古树后续树种,需要加强保护管理。
4.7建筑、小品及主要景观
4.7.1门卫、大门
现状与问题:
公园门卫设在枫桥路上,屋顶为平顶,檐口宽而厚重,外墙面为马赛克贴面。
内外墙面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地方饰面已脱落,门窗也有损坏。
而且建筑风格和公园的其他建筑不协调,影响景观。
屋顶檐口改建成琉璃瓦,入口处地形增高,作为缓坡,用来防止雨水倒灌,门卫墙面米黄色仿石涂料,勒脚贴花岗岩碎石贴面。
利用原来围栏增设公园铭牌。
4.7.2卫生间
原有厕所设施陈旧老化影响使用。
改造思路∶槽式便池改为座便器,地坪做成无高差。
男厕小便器改为挂壁式,更容易保洁。
更新残疾人器具,翻新瓷砖、地砖。
4.7.3茶室
茶室外观为现代风格。
屋顶漏水严重,木制座椅、混凝土美人靠已损坏严重:
廊柱油漆班驳脱落。
严重影响景观和使用。
保持原有的主体结构不变。
檐口改为绿瓦;
廊道改为花架,增加绿意。
铺地由水磨石改为深灰花岗岩;
重新建造座椅和美人靠;
增加挂落等细节。
重新处理屋顶防水。
增加卫生间。
打通小庭院,贯通活动场地。
外场地增加残疾人坡道。
4.7.4四角亭
观景四角亭,绿色瓦片,柱为混凝土油漆面层,铺地为彩色水磨石。
混凝土水磨石座椅和美人靠的现状较好,但是冬季过于硬冷。
翻新绿瓦。
屋脊、亭柱、挂落喷米黄色仿石漆,座椅和美人靠改为木制。
翻新铺地水磨石。
增设残疾人坡道。
4.7.5六角亭
六角亭,绿色瓦片,柱为混凝土油性面层,铺地为彩色水磨石。
混凝土水磨石座椅和美人靠的损坏情况比较严重,且游客反映座椅在冬天太硬太冷。
亭的基础有裂缝。
屋脊、亭柱、挂落喷米黄色仿石漆,座椅和美人靠改为木制,翻新铺地水磨石。
4.7.6长廊
长廊为绿瓦暗紫柱,木制座椅、混凝土美人靠已损坏严重,廊柱油漆班驳脱落,严重影响景观和使用。
4.7.7画报廊
画报廊的现状保持比较良好,损坏比较轻。
中国传统风格,绿色瓦片,柱子为暗紫色,屋脊为水泥原色。
屋脊、亭柱喷米黄色仿石漆。
扩大铺地水磨石面积,略高于路面。
4.7.8景观桥
现状与问题:
目前为涵洞式平桥,公园水体与外界水体隔断。
平桥上有花架,花架陈旧老化,影响景观。
拆除原有的涵洞式平桥和花架,调整改为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石拱桥,增加湖面的层次感。
栏杆采用具有传统风格的造型,饰面为斩假石。
4.7.9花架
花架是公园保存比较完好的小品,但多处表面涂料脱落。
保持原有的主体结构不变,修缮花架,粉刷廊架,柱子修缮。
整理和修剪爬藤植物,重新设置座椅。
4.7.10舞池
舞池面积过小,无休息设施。
通过改造把圆形舞池改成方形并扩大面积,增加花架、座椅,为游客提供一个遮阳和休息的场所,增设残疾人坡道。
4.7.11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为新建小品,位于茶室南面,水体北岸,和南岸观景四方亭形成对景。
亲水平台采用塑木为主要材料,栏杆和扶手等采用具有传统风格造型的方管栏杆。
4.7.12服务配套设施
在原有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于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增加人性化设施。
比如:
儿童乐园增加儿童活动设施,晨炼健身区增加老年活动设施,休息地坪上适当增加座凳。
4.8电气设计
本工程属于三级负荷,需一路电源,从周边道路沿线引入。
供电电源为交流50赫兹三相四线制,电压380V/220V。
4.8.1负荷估算
用电负荷主要用于照明,无动力电。
每栋独立的建筑物都配有变电箱。
一般管理性建筑的用电量为100瓦/平方米(建筑面积),服务性建筑的用电量为80瓦/平方米(建筑面积)。
用电负荷为120KW。
4.8.2电力线路敷设
区域采用YJV22交流铠装电力电缆埋地直敷,埋深0.7米。
电缆穿越马路时,须穿镀锌钢管保护。
4.8.3照明
绿地内主要道路以点光源照明,建筑间游步道以高杆灯及点阵地灯照明;
庭院照明以庭院灯及点阵地灯为主,重点景点辅以灯光重点勾勒,中心水景以水下投射灯营造出幻化流动地美景。
4.8.4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采用TT制,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设PE专线。
4.8.5自动控制系统
区域内设四个自动控制箱,对绿地内灯光进行自动控制。
4.8.6弱电包括公园的广播音响系统。
4.9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整个公园的上下水进城市管网系统。
重新铺设,但不设置排灌设施。
4.9.1给水
考虑喷灌系统的喷灌效果,水压力将不小于0.25Mpa。
根据上海市自来水水压情况,绿化工程给水系统接自市政给水管网,直接向绿化喷灌系统、道路清扫管网、建筑及水景补充水管供水。
绿化采用地埋式洒水栓(接头连开关)人工浇灌,考虑道路清扫及绿化补充浇水,绿地内布置地埋式洒水栓(接头连开关)。
室外地埋式洒水栓间距30-50M。
据估算,绿化工程日用水量约为100立方米。
4.9.2排水
排水系统为:
室外雨、污水合流,汇集后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
本工程排水口共设3处。
排水分为两个部分:
水池周围区域排入水池,流入城市河道;
其余部分通过重新铺设的管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中。
4.9.3消防用水
消防用水来自市政管网,两路进水,水管成环状,形成小区内的消防水系统,室外消火栓10L/S,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小于150米,间距小于120米。
4.10设备选购
本项目需要的设备包括照明灯具、庭院灯、电缆线、配电箱、自动控制箱等。
5.1市政配套
本项目的改造将充分利用地块周边现有配套设施,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改造。
5.1.1给水
本项目的水源由给水管网供应。
本项目日用水量为100立方米。
进水管接自曹杨路进水管。
5.1.2排水
生活污水经收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雨水、地表水经集中收集排放至城市雨水管。
5.1.3供电
本项目需一路电源,用电负荷总量估算为120KW,从曹杨路沿线引入。
5.2动拆迁
本项目全部在现曹杨公园内实施,无动拆迁。
6.1环境保护
本项目属环境项目,它建成后带来的环境正面影响远远大于它在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6.1.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本项目在施工期内主要进行的工程为拆迁建筑物、平整土地和土方填挖、树木花卉种植、绿地地坪道路修筑、园林小品及供电、喷灌等附属设施建设。
施工期可能对环境带来的环境影响有:
⑴施工引起的扬尘
⑵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废气
⑶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
⑷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⑸施工泥浆水及建筑垃圾
⑹施工机械噪声及振动
⑺建材运输对交通的影响
这些环境影响因素随着项目的完工而消失。
6.1.2项目建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项目建成后,绿地上和绿带范围内的原有污染源将全部消失,代之以满目葱翠的绿地。
项目建成期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因素有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有:
⑴为防绿地虫害喷洒的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
⑵秋季树木枯叶对道路环境的影响
正面影响有:
⑴原有土地上的生活污染源全部消失,区域内废气、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因产生源的迁移而减少;
⑵增加中心城区的绿化面积等于安上了绿肺,调节了区域小气候,增加了滞尘和去污染物的能力;
6.1.3环保措施
⑴施工期环境保护
施工期间注意保护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