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128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与比较教学设计青岛版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

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在“我学会了吗?

”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⑴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和自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⑵会用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的习惯。

■教学建议本单元主要涉及了分类和比较两个知识点,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引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操作活动,得到充分的体验。

除了利用课后的练习题之外,还可以借助学具和身边的物品,联系分类和比较。

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拓展练习,实际应用的思路来教学。

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观察,会编数学小故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⑵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并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⑷在分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能正确的进行表达和交流。

⑸密切联系生活,能把学到的分类与比较的思想与方法应用于生活之中。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分类1比较1综合练习11分类■教学内容:

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页,信息窗1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提示: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老师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经历按人物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以及衣服穿在身体的不同地位的不同的分类过程。

通过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从中体会并掌握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标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妈妈的小帮手”这一故事小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标准教学难点:

掌握分类的标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自主练习的图片学生准备:

练习本�~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谈话导入,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

你们做了吗?

(生:

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借此机会教育学生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家做一个妈妈的小帮手,在学校要做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

)设计意图:

用零乱的场景激发学生产生分类整理的需要。

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1、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

“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

“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

“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

“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

“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妈妈我上衣裤子冬季夏季……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并初步感知对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2、教师:

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帮小明整理衣服一共有几种分法。

师: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

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

(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

”(揭示课题)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

“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

“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师板书:

男女)师:

“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

注意:

请男同学站起来。

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

请坐下。

”“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

“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

东路队西路队)师:

“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

注意:

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

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

(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生:

“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

“说得太好了。

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生:

“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生:

“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师: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教师可这样引导:

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新知:

师:

“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

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

”(学生看图说一说)教师读要求:

哪些是鸟类?

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师:

“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

你们是怎么去的?

(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

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4、第4题:

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5、第5题,布置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指名说一说是按什么标准整理的。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一、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2、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3、给会飞的动物涂上红色,给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涂上绿色。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既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

我学会了生活中怎么分类。

生:

我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

生:

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1.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2.把每行中不同类的用○画出来。

答案提示:

1.2.�~板书设计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方法不一样�~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

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包智力乐园:

猜一猜小兔子家有几名家庭成员?

每名家庭成员吃3个蘑菇,有9个蘑菇正好。

参考答案:

小白兔家有3名家庭成员。

资料链接智力乐园:

有两堆积木:

(1).第一堆()个,第二堆()个,第一堆比第二堆少()个.

(2).要使两堆积木一样多,可以从第()堆拿出()个放到第()堆。

(3).7+()=11-()第一堆第二堆参考答案:

(1).第一堆(7)个,第二堆(11)个,第一堆比第二堆少(4)个.

(2).要使两堆积木一样多,可以从第

(2)堆拿出

(2)个放到第

(2)堆。

(3).7+

(2)=11-

(2)

说课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表面的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情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初步的概括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会分类,对学生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面的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妈妈的小帮手”这一故事小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分类的方法,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两位小朋友、两个装满文具的展柜及学生的学具等。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部分的多媒体进行演示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我将采用启发性教学将整体设计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深化知识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二、说教学过程环节设计、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法)

(一)“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