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失败的重要性远超过成功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研究失败的重要性远超过成功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失败的重要性远超过成功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价值型信托基金的投资者过去一年共损失了58%,比标普500指数跌幅高20个百分点。
这些损失让米勒的价值型基金多年来好于大盘的表现被一笔勾销。
据晨星的数据,该基金目前在同类基金的最近1年、3年、5年和10年期业绩表上均排在最末档。
管理顾问及风险资本投资人、持有该基金的科恩(Peter
Cohan)说,我当初怎么不索性将钱扔出窗外,然后点火烧掉呢?
他说,米勒的投资策略一向奏效,但这次失灵。
米勒的选股清单就像是这次股市的“烈士榜”,上面有:
华盛顿互助银行(Washington
MutualInc.)、全国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ountrywideFinancialCorp.)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等。
米勒在Legg总部大楼里一家私人俱乐部吃午餐时说,“每一个买进股票的决定都是错的”。
在位于16楼的餐厅里,米勒背靠墙坐着。
他说,这是他七十年代在美国陆军情报部门工作时养成的习惯。
“真是可怕,”他说。
米勒是LeggMason
Capital
Management的董事长,该部门旗下有6只共同基金。
他本人负责其中的价值型信托基金和规模较小的机会信托基金(Opportunity
Trust)。
虽然米勒所在部门管理的资产额在LeggMason的8,400亿美元中仅占约280亿美元,但Legg
Mason的声誉跟它的这位金牌大明星紧密相联。
Legg的股票今年下跌了75%。
它的困境对股权投资公司KohlbergKravis
Roberts&
amp;
Co.造成了影响,后者今年早些时候购买了Legg价值12.5亿美元的股份。
现在的问题是,米勒是否会离开Legg或被别人取代。
他说,他所在部门的董事会将决定他是去是留,但他还没想要洗手不干。
Legg首席执行长、在监管米勒所在基金的董事会担任董事长的菲廷(Mark
Fetting)说,他支持米勒和他的业绩改善计划。
在佛罗里达长大的米勒很早就对市场产生了兴趣。
他说,六十年代末还在上高中时,他就将做棒球比赛裁判挣到的钱投资了RCA等股票,从股票上赚到的钱足够他买一辆破旧的福特车。
七十年代中期,他在陆军服役时在德国呆过,当时他曾到慕尼黑一家经纪公司买过英特尔(Intel
Corp.)的股票。
他在研究院时读的是哲学,但离开那里后他进了宾夕法尼亚一家制造企业,最后在那里负责投资业务。
八十年代初,米勒当时的妻子在Legg
Mason工作。
通过她,米勒结识了LeggMason创始人梅森(Raymond'
Chip'
Mason)。
梅森跟他说,正在考虑发起几家基金。
米勒欣然表示愿意加盟。
1981年米勒进入Legg
Mason。
他现在所在的这家价值型信托基金成立于1982年,米勒是其联席经理人。
1984年,米勒拜访了Fidelity
Investments深具影响力的基金经理彼得·
林奇(PeterLynch),后者建议米勒关注房利美(Fannie
Mae)。
当时这家抵押贷款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持有的全是问题贷款,同如今的情况很相似。
交易员断定房利美将会倒闭。
米勒发现房利美的情况很值得关注:
他回忆说,不良贷款很快会从其账面上消失,这家有政府背景的公司能够以优惠利率获得贷款,其低成本的结构将带来巨大利润。
米勒记得在之后打给林奇的电话中问道,这家公司基于未来三到四年盈利的市盈率真的只有两倍吗?
米勒称,到他2005年卖出房利美时,他的投资增长了50倍。
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显示出米勒的投资风格。
他同一时期通常持有三、四十只股票,而一般的共同基金投资组合中大多拥有约100只股票。
他喜欢看到对一些公司的负面看法,这可以让他在股价下跌时买进,从而拉低平均买进价格。
这种策略会让他持有大量股份,这一点在股价上涨时让人羡慕,而需要脱手时就比较麻烦。
当有人问道他是怎么知道错误地买进了还要下跌的股票时,米勒曾回应道,当我们不再能获得报价时。
换言之,他不愿意加码买进的唯一价格就是零。
米勒这种不成功则成仁的做法甚至令其他价值型投资者也感到畏惧。
米勒的朋友、Davis
Funds基金经理克里斯托弗·
戴维斯(Christopher
Davis)回忆说,曾在90年代初同米勒讨论过他的投资策略。
当时他告诉米勒:
我的一个目标是正确的次数超过犯错的次数。
据戴维斯回忆,米勒回击说,这样很愚蠢。
米勒称,真正有意义的是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
如果你10次错了9次,股票变得一钱不值,但只要第十次上涨了20倍,你就够了。
戴维斯说,我可做不到这点。
在1990和1991年的储蓄及房屋贷款危机中,米勒大量买进了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rp.)、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和陷入困境的银行及经纪公司的股票。
金融类股最终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占到了40%以上。
那次他似乎首次出现了失误。
但这些股票最终推动价值型信托基金跃居业绩榜的首位。
1996年,该基金增值38%,比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
那时,米勒又买进了美国在线(AOL)、电脑生产商和其它失宠的科技类股。
他判断正确所获得的收益超过了失误带来的损失。
在1998年至2002年,价值型信托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有10只股票的跌幅超过75%。
包括安然(Enron)和WorldCom在内的三家公司则破产了。
随着成功投资案例的不断增多,米勒在媒体报导中常被冠以“传奇人物”。
人们常常将他与Fidelity的林奇等人相提并论。
与此同时,Legg
Mason则从一家地区性经纪机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1999年,他同Legg
Mason达成了一项利润格外丰厚的交易,取得了新基金机会信托基金的控股权。
这只基金的管理费归米勒持有一半股份的一家机构所得。
从2005年到2007年,机会信托基金向该机构支付了1.37亿美元。
2006年,他购买了235英尺长的游艇“乌托邦”号(Utopia)。
朋友们说,米勒对投资非常痴迷。
当来到曼哈顿时,他召集首席执行长、股票分析师和其他基金经理在一起吃牛排,讨论投资创意。
这些朋友说,除了他的游艇外,米勒对财富的象征并不在意:
他上班时总穿着在Nordstrom购买的一双已经换了好几次鞋底的黑皮鞋。
2006年,由于错过了能源类股的飙升,米勒一向强于同行的业绩最终终结。
由于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危险征兆后买进房屋建筑类股造成的亏损,他2007年初的表现依然不好。
2007年夏初,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两只大量投资劣质抵押贷款的对冲基金爆发了内部危机。
由于投资者担心房屋市场的麻烦会进一步扩散,股市在7、8月份大幅下挫。
米勒认为投资者对房屋和信贷市场过于悲观了。
三季度,他买进了贝尔斯登。
到四季度,随着金融类股的下跌,他又买进了美林(Merrill
Lynch&
Co.)、华盛顿互助银行、Wachovia和房地美。
四季度向股东解释他的举动时,米勒认为情况同1989-90年时类似。
当时他也买进了大幅下挫的银行类股。
他写道,有时市场会重现你认为在以前见过的模式。
金融类股看来已经触底。
2008年,米勒继续增持贝尔斯登。
在3月14日(周五)的一次会议上,他宣称当天上午刚以非常划算的价格买进了该股,每股只有30多美元,低于154美元的近期高点。
但那个周末贝尔斯登就破产了。
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撮合的交易中,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
Co.)收购了这家知名的投资公司,最初的报价仅为每股2美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米勒和他的团队日夜奋战想弄明白哪里出了错。
同时持有摩根大通股份的米勒说,他打电话给摩根大通的首席执行长戴蒙(Jamie
Dimon),跟他讲了自己对贝尔斯登的估值,并且征询了他的意见。
米勒说,与贝尔斯登新东家的谈话让他很满意,因为这证实了他对该公司的问题抵押贷款资产的估值是合理的。
不过,他的团队却漏算了贝尔斯登因银行挤兑而崩溃的可能:
这家负债累累的公司大量借钱用来维持日常运营,当放贷商走开之后,它也就崩溃了。
米勒说,他对美联储会促成一桩令股东损失惨重的买卖也颇感意外。
米勒担心,Wachovia和华盛顿互助银行也可能发生类似的资金紧张局面。
所以他把手中这两家公司的股票都卖掉了。
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放弃金融类股。
第二季度,他增持了房地美和保险巨头AIG。
在4月份发给股东的一封信中,他写道,股市和债市反弹显示形势已经是柳暗花明了。
他写道,信贷恐慌随着贝尔斯登的崩溃而结束了;
如今,我们已经渡过了最糟糕的时候。
截至6月底,米勒的团队持有5,300万股房地美股票,约占该公司总股份的8%.春夏两季,金融类股都在持续下跌。
很多价值投资者都卖掉,或者至少是停止买进金融类股了,比如Ariel
Investments的约翰·
罗杰斯(JohnRogers)。
由于房地美和房利美的压力尤其大,Legg
MasonCapitalManagement的一些人担心,群体思维开始露头了。
米勒团队中的一位基金经理山姆·
彼得斯(Sam
Peters)说,有些对冲基金经理称房利美和房地美会变得一钱不值。
彼得斯的基金也持有房地美的股份,他建议将Legg的研究分析师们召集起来组成一个小组,讨论房地美的问题。
在8月初有关房地美的会议上,所谓的“红队”说,房地美可能需要筹措大量资金,进而严重稀释现有股东的股份。
彼得斯停止增持房地美股份。
而米勒还在继续为他的机会信托投资组合买进该股。
米勒认为,风险只是住房市场可能比他预期的表现更差。
不过他没有理会政府可能会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说法。
他从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7月中旬发表的讲话中找到了安慰,鲍尔森表示政府正专注于以现有形式支持“两房”。
他认为,随着私营领域竞争者的倒闭,房地美只可能赢回更多的市场份额。
截至8月底,AIG和房地美股价的下滑使价值信托基金较去年同期缩水33%,比同期标普500指数下降幅度高21个百分点。
Legg的创始人梅森收到了经纪商对米勒的投诉。
还有人向该公司首席执行长菲廷提出过米勒是否会被替换的问题。
在9月6日和7日这个周末,传来的消息更加糟糕了。
财政部宣布将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令私人股东的持股几乎一文不值。
周一,房地美股票的跌至不足1美元。
该股年初时的股价为34美元,周末前的价格为5美元。
政府的接管是米勒未曾料到的一个结果。
随后他意识到,他的传统强项让他遭遇了滑铁卢。
他开始救助AIG——该公司承保了许多陷入困境的金融公司的债券。
彼得斯记得米勒曾说,如果我们不了解规则,他公司的经理怎么能投资金融类股呢。
9月份,巴尔的摩警察及消防人员退休基金董事会宣布解聘米勒对其22亿美元基金的管理。
该董事会的代表没有回复要求置评的电话。
米勒和手下的员工也感到了痛苦。
他们也都同股东一道投资了公司的基金。
米勒的公司也首次开始解雇员工,他称这是“灾难性”的经历。
米勒没有披露他的个人盈亏。
米勒说,他调整了他的选股系统以迎接新世界的到来,他预计投资者在几年内都会倾向于规避风险。
他正重新阅读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John
Maynard
2017-02-0823:
56◎作者丨蔡文胜(知名天使投资人、美图公司董事长)
◎来源丨港股那点事(hkstocks)已获授权大家早上好!
今天很荣幸能来和大家分享下投资感悟、谈谈投资中的人性。
我发现大部分做投资的人,买股票的人本来不关心政治大事,一买了股票,他就会对世界大事、经济形势全部了如指掌了,这真的是好事情,所以个人想要了解世界大事,就去买股票,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01
关注世界大事,重要也不重要比如说,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被枪杀了,德国柏林圣诞集市发生恐怖袭击案,好几个人遇难了,这些事情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不过,这里我要建议的是,如果你是做基金行业的,如果是手里有上亿的钱在做投资,的确可以关注这些新闻,而且也必须关注。
但如果只是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你做股票也许没有那么复杂,就找到一个好公司,买了然后放着它,自然就赚钱了。
如果天天关心这些国家大事,你自己的心情也会跟着这些事情牵动。
我发现最近几乎所有的股市都走得不太好,什么原因,复杂的事情太多。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乱,我认为并没有,只是因为我们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强大了。
在20年前,我们看一个报纸,就比如厦门日报,就报道厦门一些不痛不痒的信息,而且大部分报道都是正面的。
因为今天有了互联网,所有的消息都在快速的传播,而且我们人类有一个特点,不喜欢传播好消息,喜欢传播坏消息,具有八卦性质的消息,所以网络上充斥着太多负面情绪的信息,这些其实都是在影响我们的判断,其实,我认为这才是为什么股市好不起来的原因。
02
卖掉赚钱的,留着亏钱的,并不明智回到我说的投资与人性。
那些刚入手做股票的人,一般会买很多的股票,买的时候满怀信心,因为买的时候一定认为会涨,买完了以后,那个时候他一定特别兴奋,觉得可以发财了,慢慢等着。
其实,真正在股票投资中,大部分股票是不会让你赚钱的,而且我们会犯一个错误,当你买的十个股票,好不容易有一个赚钱了,三个平的,七个亏欠的,你往往把赚钱的卖掉,然后留着那些亏钱的,最终越亏越多,直到有一天忍不住了,就割肉了。
我觉得用割肉这个词来形容斩仓实在是太有道理了,因为你卖赚钱的股票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爽的,但是你卖亏钱股票的时候,真的就像割肉一样,发誓再也不回来了。
然后再过一段时间你发现身边的人进来了发财了,所以你又进来了,然后又割肉又出去了。
这几乎也是所有人的模式,你说是不是。
其实做投资,应该刚好相反,如果你买了这些股票,亏钱了,说明你的判断是错误的,你要把那些亏损的卖掉,反而压仓到赚钱的股票里。
而且当大势不好时,你买了某个股票亏了以后,你就心里暗暗想能不能回到本钱,所以,很多人等股票回到本钱的时候,就立马卖掉了。
但很多时候,你又会看着它一路涨上去。
出现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你之前买的时候,由于市场原因或者大盘原因,所以下跌了,而后面,市场稍好点,这个股票回到本钱了,这说明市场已经证明这个股票是好的,但那个时候你等不了,你又把它出掉了,这也是另一种人性。
03
能让你发达的股票,并不多那么对投资来讲,因为我真的是挺崇拜巴菲特的。
不仅只是对他的投资策略,他对人性,看的很透。
巴菲特从1955年从纽约回到奥马哈,到今天差不多60年,有谁知道他买过多少股票吗?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一个统计,从1955年到今天为止,巴菲特买过的股票,一共只有78只。
那么牛逼的人,管了几千亿美金,一辈子也就买了78只股票,你们想想你们自己,就那么几百万,有的还只有几十万,一年就能买几十个股票,甚至上百个股票。
巴菲特现在的仓位大概只有38只股票,他一共买了78个股票,到今天只有38只股票,但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它们都是世界500强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富国银行、石油公司等。
同样的,我们应该明白,能让你发财的,也许在你的投资生涯中,就那么一两个公司,能让你发达的也就那么一两个股票,这就足够了,不用那么多。
这也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探讨。
04
投资的20%定律另外一个是关于20%的定律。
其实股票也好,房子也好,以及选举也好,他们都遵循20%定律。
比如说房子,我们在厦门假如有100套房子要卖,当有110个人要买的时候,这个时候,房子其实可以涨的很离谱,因为有10个人买不到,我们就可以拼命的抬价格,然后房价就可以涨到很高。
而当发生房价下跌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全部人卖出来?
不用,只要20%,就是说100套房子只有90人要买,另外20个人不买了,这个房子就可以无限的下跌。
就像日本的房子从九一年跌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还在跌。
股票也一样,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这个市场上股票是跟资金有关的,这个市场卖出的股票是1个亿,只要有1.1亿的资金去进去买的时候,这个股票会涨到你不可相信。
但是同样,1亿的股票要卖出来,只有9千万要买入,这个股票就可以跌到一毛钱,这其实就是20%定律。
所以,每个股票,每个房子都始终有一些长期持有的资金,但是呢,当另外20%是摇摆的时候,往往就是摇摆的这20%在决定。
选举也是这样,我们看美国总统选举,有一些是坚决支持希拉里,有一些是坚决支持特朗普,最关键是那摇摆的20%来决定他们最后是胜利还是失败。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所以这是20%的定律。
05
怎么选好股票和好公司?
我个人的看法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这个公司的方向跟趋势是不是对的?
他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未来可以持续发展的。
我们不用想十几年或三十年后的情况,但最少是三到五年,它是可发展的。
比如2000年的时候,买入互联网的股票,当时的网易8毛钱,搜狐也才7毛钱,那个时候,闭着眼睛买都是几百倍的回报。
五年前,我们进入移动智能手机的阶段,你买苹果、Facebook、腾讯一定都会赚很多钱。
这就是趋势。
未来是什么趋势?
大数据、人工智能包括高尖端的医疗,这些就是趋势,所以你要选好趋势。
第二,要看这个公司的用户规模和用户口碑。
传统产业一样,互联网也是一样。
用户规模是什么?
比如十年前看安踏,安踏有多少店面,市占率是多少,多少人在穿安踏,这就叫用户规模。
用户口碑是什么?
你去做一项调查,比如把安踏,李宁或者特步三家公司进行对比一下,用户买到哪个公司的产品会比较开心,哪个公司就更有前途。
互联网领域也是一样,五年前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在用,你去问问周边的人是不是离不开,是不是用着微信很爽,是不是能够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这就是规模够大,口碑又好。
同样,美图,判断美图好不好,问问周边用美图的女孩子是不是离不开,她们是不是都很喜欢,这就是用户口碑。
第三,创始人。
一个公司未来如何,所有的逻辑最后都会回到是谁在干这个事,所以管理团队和创始人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来讲,创始人还在干活的这家公司,会更加牛逼。
比如像国外IBM、富国银行、可口可乐,现在不是创始人在干了,这些公司还会稳定上升,但是不会带来超预期的成长。
如果要找成长型的公司,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创始人在干的。
腾讯、阿里、谷歌、Facebook这些公司现在都是创始人自己在干,苹果前面几年为什么那么厉害,是因为乔布斯自己在干,现在的库克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所以苹果这两年的股票也不怎么涨了。
所以再重复一下,三个重要的原因,第一,这个公司是不是未来几年可发展的趋势。
第二,这个公司的用户规模跟用户口碑好不好。
第三管理团队是不是优秀,创始人是不是还在管理团队。
这是三个很重要的点。
以上也就是我跟大家所分享的关于“投资与人性”的心得。
来源|
期乐会,ID:
qlhclub编辑|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扑克导读
交易市场是人性的集中体现,这个市场里轻易浮现的“纸面财富”机会,总是给人太多的想象和诱惑。
于是,众多的人们想象着那些“唾手可得”的财富,纷纷投身其中,其中,包含了我们的利佛摩尔。
他当然是一个高明的交易员、作手、丰碑式的人物。
纵然他的结局在普通人看来有些惨淡,他始终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他将自己身经百战、三起三落的经验几乎毫无保留且公平地分享给了我们。
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人,无不受启于他的智慧。
作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时常温故利弗莫尔,也是一种及格的表现啊。
尽管杰西·
利弗莫尔先生没有做到善始善终,身后落得个极其悲惨的下场,但作为华尔街20世纪最大的神话,无论是他的追随者还是劲敌都承认——杰西·
利弗莫尔是最杰出的股市操盘手之一。
他以独到的创见,发掘在股票市场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为无数交易人指出一条明路。
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个人的操作和纪录从不对外泄漏。
他为人所不敢为,率先买进价格屡创新高和突破阻力点的股票。
反观一般人则相信,买得愈低、愈便宜愈好。
利弗莫尔常言:
每次违背自己的守则,他一定赔钱;
遵循守则,就一定赚钱。
他投入无数的心力分析市场和研究投机理论;
生活上,则律己甚严,要求时时都能有登峰造极的表现。
他犯过大部分人在市场都会犯的所有错误,但是他不但从中学习,更埋首阅读报价行情和研究市场,持续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
利弗莫尔相信,股市是最难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这里牵涉到许多人和人性。
这也是很难一展所长的地方,因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难。
利弗莫尔对市场的心理层面非常感兴趣,曾经去上心理学课程,所花心血不亚于研究证券。
他十分热中于了解市场的每一个层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认为那些领域和证券业搭得上边,而他却愿意掌握每一个机会,去改善操作技巧。
从1892年到1940年,利弗莫尔积极参与股票操作长达48年,度过了无数次的兴衰起伏、破产和惊人的财富。
最后,他发展出几套操作获利的策略。
第一,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操作股票。
愚蠢、懒惰、情绪有欠平衡、尤其是想一夕致富的人,不适合从事这一行。
冷静的头脑是操作成功的关键素质,唯其如此才能维持健全的精神平衡状态——不被希望或恐惧牵着鼻子走。
利弗莫尔认为以下三样特质不可或缺。
1、控制情绪(控制影响每一位交易人的心理层面)
2、拥有经济学和景气状况基本面的知识(这是了解若干事件对市场和股价可能造成什么影响的必要智慧)
3、保持耐性(愿意放手让利润愈滚愈大,是杰出交易人不同于平庸交易人的特质)另外,他认为以下四种关键技能和特质也是必备的。
1、观察──只看事实资料。
2、记忆──记住关键事件,以免重蹈覆辙。
3、数学──了解数字和基本面。
这是利弗莫尔天赋异禀的才能。
4、经验──从你的经验和错误中学习。
第二,频繁交易(每天或者每个星期操作),是失败者的玩法,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功。
操作股票获利的时机有许多,但有些时候,应该缩手不动,绝不操作。
当市场缺乏大好机会,经常休息和度假是很明智的选择。
因为在纷纭的市场中,有时退居场边当个旁观者,可以比日复一日不断观察小波动,更能看清重大的变化。
第三,集中全力操作新多头市场中的领先股,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