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9685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要点Word下载.docx

最近我和我的一个博士后刚刚出版了一本书,标题就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其中就有四个核心观点:

迎接绿色革命;

实现绿色发展;

促进呢绿色合作;

做出绿色贡献。

实际上从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气温就在不断上升。

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报告中给出了一条很明确的曲线(见图1),从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之前的一千年里全球的气候基本没有太大的波动变化。

然而从1750年开始,全球的气温就开始上升,到目前为止已经上升了超过1℃。

在未来的100年里,也就是2000年到2100年的这一个世纪中,有可能进一步上升2-5℃。

如果我们从现在起开始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乐观估计温度的上升有可能是2℃;

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走下去,就有可能上升5℃。

全球气温上升5℃是什么概念?

世界银行等各个机构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将其称之为“世界最大的生态灾难”。

生态安全对人类而言是最重要的安全,也可以称之为是全球性公共产品。

没有这个安全,所有人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计算,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有70%到80%将由发展中国家承担。

因此,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受害者,当然也就包括中国。

气候变化和环境的恶化是人类共同的挑战,我们需要一个全球协议、或者叫“全球契约”来应对这一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是朝着这一全球契约的一次努力。

如果这个契约能够实现的话,下一步就应该进入到所谓的全球行动。

气候变化的挑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在挑战面前我们能不能达成这样的共同的契约和共同的行动。

所以说从中国政府立场上,从一开始就已经明确提出来要积极地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

第一这与我们“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核心利益中还包括了生态安全,当然也就包括环境保;

第二个来看,就是我们应该提出中国的节能减排路线图,节能减排本身是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

大家都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有一句话,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后来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猫论”。

然而我自己在几年前就意识到,可能我们需要第二代“猫论”,就是猫的颜色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从“黑猫”变成“绿猫”。

因为“黑猫”发展模式对自己不利,对全球也是有威胁的。

只有当我们节能减排,成为一只“绿猫”的时候,才能够对自己有利,对全世界也有利的。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天能够实现的,然而既然我们在过去的一代人时间里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奇迹,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下面一代人完全可能实现绿色的奇迹。

本次讨论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这个题目本身也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分析框架:

应对气候变化,一方面是挑战,另一方面是应战。

当今人类最大挑战,或者说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们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那么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应战呢,就是中国应该转变发展模式,从黑色发展模式转向绿色发展模式。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围绕着这样的一个基本观点来进行阐述。

气候变化的国内外背景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实际上已经影响到整个人类在二十一世纪的基本生存,而且它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仅从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看,就是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8年,全世界平均每年因气候变化而直接受灾害的人口在不断上升,平均每年达到2~3亿人。

并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很有可能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按照国际上的相关比较来看,我们的受灾人口平均每年大体在1亿多,占了全世界总量比重的约52%。

而我国的人口总量占世界比重却已经降到20%以下了,不到五分之一,但是我们的直接受灾的人口却占了世界总量的52%。

这是按国际上的自然灾害受灾人口定义计算得到的数据,如果按照我国政府对受灾人口的统计标准来计算的话,受灾的人口将会更多。

因此可以说,从长远来看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气候变化问题实际上也是从1750年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传统发展模式的一个弊端,或者说一个巨大的代价,因为这些国家占据了全球历史碳排放的绝大部分。

同样我们也看到,在其发展过程中,中国也碰到同样的问题,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世界头号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而这在十几年前,甚至在几年前都是我们所想不到的。

199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体是22亿吨,占世界总量比重是10.7%;

到了2007年,排放量就已经达到了60.7亿吨,占全世界的比重上升为21.1%,已经超过我们总人口的比重。

而美国则是从1990年的48亿吨,提高到2007年的57亿吨,也就是说2007年我们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从未来的趋势看,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中国可能在2020年达到95亿吨碳排放,这相当于世界总量的比重将达到27.8%,超过四分之一。

到2030年,中国会超过116亿吨碳排放,相当于世界总量的将近30%左右。

那么可以说,现在中国也已经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的“众矢之的”。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和我们的发展模式有关。

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

其中一种道路我们称之为“黑色发展道路”,就是继续沿着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达国家走过的传统工业化国家的路径走下去。

具体来说,就是经济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不断增加。

那么这样一条道路的结果就是,可能到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超过400亿吨,这对全球其后来说将是难以接受的。

第二种呢我们就称之为“绿色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从1750年到202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高峰。

在2020年之前,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出现“脱钩”现象,也就是说二氧化碳排放的速度慢于经济增长,并且进而出现排放绝对量的下降。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就称之为“绿色发展”。

可以说,绿色发展和黑色发展的本质区分,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发展”、以什么样的模式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看到全世界实际上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就是1750年以后的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电力工业革命,这次革命中,石油、天然气、钢铁、煤炭、铁路、电力等工业都迅速发展起来。

实际上很多西方国家都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将经济做大的,特别是美国。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我们在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下半期所看到的信息革命。

那么进入二十一世纪,实际上人类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是由于人类面对共同的最大的挑战——气候变化,而采取的一种自觉的选择、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而就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之前的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中国都或多或少地失去了机会,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

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小平同志带领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我们才从这场科技革命的边缘化者逐渐成为ICT技术的采用者、积极采用者、进而现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实用者、生产者,进而也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者、甚至创新者,从而赶上了这一次机会。

如今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同样可以和西方国家一起,来参与和发动这场绿色工业革命。

因此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尽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个机遇就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抓住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完成从黑色发展向绿色发展的一个转变,

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从1995年开始,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政府已经提出转变增长方式的目标。

可以说在“九五”时期,这一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或者说明显的效果。

如表1所示,在“九五”时期,也就是1996年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8.6%,但是能源消耗的年增长率降到1.1%,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低的。

并且随着这个能源消费下降,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系数也就明显下降,可以说是最低的,大体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长0.11个百分点。

同时也可以看到,煤炭消费是负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出现了负增长,大约是-2.85%。

当然这一段时间很短就过去了,而在“十五”时期,或者说从2000年以后,特别是过去八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确实是从8.6%提高到10.2%,其实只比“九五”时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是我们的能源增长率、发电量的增长率、煤炭的增长率和二氧化碳的增长率都比“九五”时期大幅度上升(见表1)。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八年我国的高经济增长率实际上生态代价是极大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我们也计算了一下我国煤炭的消费情况,如表2所示,2000年到2008年我们消费了煤炭总量是175亿吨,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是183亿吨标准煤,那么煤炭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达到了308亿吨碳当量了,总的能源消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了450亿吨。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一个模式继续发展下去的话,不仅我们自己承受不了,全世界也承受不了。

这也就迫使我们必须在“十二五”、“十三五”、乃至今后不断地去转变我们的发展的模式,我们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中国的减排路线图

可以说,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并制定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

特别是今年的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明确表示了中国的目标。

例如,胡主席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明显地下降。

这就等于中国政府首次向全世界承诺,我们要减排。

当然具体下降多少,胡主席当时尚未说明。

从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完全可能在“十二五”的五年时期下降20%,那么“十三五”时期,如果能够进一步再下降20%的话,确实可能在未来十多年中明显地减缓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那么也就可以进一步争取在2020年达到排放的高峰,而后开始下降。

为什么中国需要提出自己的减排路线?

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阻止气候的进一步恶化,世界上已经提出多个全球减排路线图。

例如,根据国际能源署所提出的全球减排路线,2007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288亿吨,到2020年争取达到307亿吨,也就是说只增加不到20亿吨,而后开始下降。

到2030年下降到263亿吨,而后争取到2050年进一步下降到100亿吨。

实际上这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排放空间”,这个“排放空间”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是带有强制性或者说约束性的。

因此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就要提出自己的路线图来指导我们的减排行动。

所以我们认为,特别是根据胡主席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这样的一个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应该争取达到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的最高峰,这个最高峰最好是不要超过80亿吨了,而后再进一步下降。

我们把中国的这个发展模式,称为“新的发展模式”。

这个“新发展模式”是与我国的新“五化”加速过程同时进行的。

哪“五化”呢?

第一是新型工业化,第二是新型城市化,第三是知识和信息化,第四呢是基础设施现代化,第五就是国际化。

中国正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我们希望在这个阶段的发展能够更绿、更优质,并以此来避免过高的碳排放。

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呢,就是希望我国能够走出一条“绿色现代化之路”,也就是说,当2020年我们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些目标时,我国的碳排放量也同时达到最高峰,而后开始逐步下降;

第二步就是到2030年,碳排放开始大规模下降;

那么第三步,也就是从2030年到2050年,开始全面去实现我国的绿色现代化,这个绿色现代化不仅包括HDI(人类发展指标)、城市化率、服务业比重等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重要的是使得我们的碳排放大幅度减少,与全球的减排行动相一致。

 

“十二五”规划:

绿色发展机制

最近我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也在参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研究,主要的研究问题集中在到2015年中国应该做什么?

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定位可以说就是“绿色发展规划”,就是以绿色发展指标为核心,进一步淡化经济指标,特别是GDP增长率指标和人均GDP指标。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尽管这些指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市场来驱动,而政府的目标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尤其是绿色发展的公共服务。

因为“十二五”规划本身是政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主要是用于约束自己的行动,因此需要凸显这些主要需要靠政府来推动实现的绿色发展指标,并建立与之相一致的政绩考核体系,以此来促进中国向这个绿色的方向转变。

其中有三个比较核心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绿色发展指标。

第一个就是在“十二五”时期,应该继续像“十一五”时期那样,使得单位GDP能耗下降20%。

这个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减排行动、也包括利用市场的机制来做到这一点的。

第二个重要的指标是使得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到2008年我们这一比例已经达到8.9%,估计今年可能会达到10%,那么到2015年可以争取达到13%,将来到2020年,会进一步超过15%以上。

第三个重要指标,就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

因为如果前两个指标都实现,即单位GDP能耗能够下降20%,并且清洁能源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从而单位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也会下降,那么这两个指标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就会导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以上。

如果能够实现这些关键性的绿色指标,中国我们就可以说开始从原来传统的加快发展模式,转向了科学发展模式和绿色发展模式,这也是我们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志。

此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的绿色指标了,比如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争取能够到2015年达到22%;

林木蓄积量能够净增5亿立方米,并进一步提高碳汇作用,等。

而且林业的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能吸纳大量的就业,并且现在已经吸纳了将近四千多万人口。

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时它给林农以不断增长的收入。

并且林业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中国现在的人工林,已经相当于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计算,从1990年到2005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森林面积总量略有上升,几乎所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森林面积都是负增长,而只有中国在过去十五年中不仅森林面积在扩大,而且林木蓄积量也在不断上升。

实际上每一立方米林木蓄积量的上升都会同时排放一吨多的氧气并且吸收固定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产业。

我们相信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革命中的领先者、创新者、以及推动者,因此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刚刚十年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巨大的挑战是气候变化,但另一方面由此带给人类的巨大机遇,是绿色工业革命,可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并且机遇大于挑战。

同样,我们如果能够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的话,也可以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因此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的主题仍然是现代化,但是我们要进一步去认识和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

今天我们的回答就是“绿色现代化”。

到2050年,中国应该全面实现绿色现代化,并且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即绿色贡献。

在我最近刚刚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有四句重要的话,也是全书的主要观点:

促进绿色合作;

在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夕,我本人于1999年写的一篇报告中认为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失业和创造就业问题。

但现在看来,这些当时看来非常严峻的问题都在不断的解决。

特别是今年我们会创造一千多万个就业岗位,明年如果再创造一千多万个的新增就业岗位的话,可能这次在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创造就业是最多的。

因为去年20国集团开会的时候,讲的就是全世界看能不能创造1800万就业岗位,但事实上仅中国就创造了一千万。

实际上人类最大的挑战并不是金融危机,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气候变化。

这次哥本哈根会议无论如何已经达成共识,就是我们要使得全球到2050年温度比工业化之前上升的幅度限制在两度以内。

绿色发展:

中国需要创新之路

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1750年以来的发展模式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也仍然遵循了经济增长、碳排放上升的轨迹。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未来我们能否率先或者和全世界一起闯出一条新路,我们称之为“绿色发展之路”?

按照传统的环境发展的库茨捏滋曲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碳排放会一直上升并且在经济发展达到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后才能达到高峰,这是传统路径,并且发达国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但作为中国来看,就是要参与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之中,走一条创新之路,我们把它称之为“创新隧道路线”。

这意味着什么呢?

如图2所示,第一我们争取在人均GDP相对较低的时候达到高峰点;

第二我们希望的二氧排放高峰值远远低于传统路线的高峰值,即E点的值远远低于D点的值;

第三就是累计的排放量明显少于传统路线。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中国实现了“绿色创新”。

那么中国有没有实现这一创新的可能性和时机?

我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就是最好的时期。

从06年“十一五”规划开始,虽然最初没有考虑全球气候变化,但已经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使得我们有可能用三个五年规划花上十五年时间,也就是说从2006年到2020年,大大地减缓我们的碳排放增长率,进而也有可能在2020年前后进入最高峰,实现到刚才我们所说的E点,而不是传统道路到2030年、2040年再达到高峰。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第一就有赖于创新了,包括绿色发展理念的创新。

因此我们需要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从原来的“加快发展”转向“科学发展”,从原来的“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

其实邓小平改变中国就是八个字,“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第二就是要创新绿色消费市场,鼓励绿色消费,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是创新我们的国家治理,也就是说国家治理需要政府转型,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就是一个重大的标志,“十二五”、“十三五”我国将继续强化政府职能转变。

最后是绿色技术的创新。

总结

以上的论述归纳为四个核心观点,就是:

第一,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

第二就是我们应该在新的世纪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

第三,应该在国际上乃至全球促进绿色合作。

最后一点,我们作为十几亿的中国人民,应该在二十一世纪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绿色贡献。

图1世界温度变化情况(公元1000-2100年)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2010:

气候变化与发展》

表1中国能源、电力和煤炭消费增长率和弹性系数(1996-2008)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表2中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趋势(2000-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9》。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按照国家发改委提供的1吨标准煤排放2.46吨二氧化碳计算。

图2绿色创新“隧道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