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9496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

《《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地层学》第六章Word文档格式.docx

二、主控因素

三、不整合

四、沉积体系域

五、准层序及准层序组

六、密集段

七、平衡点

八、平衡剖面

第三节体系域演化模式

一、四元主控

二、演化过程及体系域类型

高——低——海侵——高——边缘

三、两类层序边界

第四节准层序及准层序组

一、准层序

二、准层序组类型

第五节三陆相盆地层序及体系域模式具体特性

一、控制因素

二、盆地类型

第六节应用

一、岩相解释

二、小层对比

三、生储盖组合预测

四、圈闭预测

五、油气分布预测

 

第七章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第一节海平面变化周期的测井曲线特征

Vail的可容沉积空间的模式建立了一套带有预测性的沉积体系域,这些沉积体系域是在一个单独的海平面变化周期中的海平面连续速度变化的响应。

体系域的概念使人们能根据测井资料分析所得的地层的厚度、粘土成分含量及孔隙度,去预测向上沉积环境变浅还是变深,海岸线位置是海退还是阶状后退,以及盆地的沉积相类型。

一、陆棚、陆坡、深海盆的测井曲线总体响应

1、C.S.——缓慢沉积段(高水位期)

2、TST——海侵体系域

3、PGC——前积复合体

4、SF——斜坡扇

5、Bf——盆底扇

6、HST——高水位期沉积体系域

7、S.B.——层序边界

二、高水位期体系域测井曲线特征

1、层序边界

(1)陆棚上的低水位期剥蚀

(2)陆棚上的下切河谷

(3)陆坡上部的峡谷切割

(4)边界下边的截削或顶超

2、层序内(高水位期)

(1)向上变粗和变浅

(2)接近顶部是河流或三角洲砂

(3)侧向前积进入浅海页岩

(4)海盆部分是远洋页岩

3、最大洪水面

(1)最低电阻率——最高伽马值

(2)最富含粘土的页岩

(3)浮游生物分布高峰

(4)边界上方为下超面

三、海侵期体系域测井曲线特征

1、最大洪水面

(1)电阻最低——伽马值最高

(4)边界下为视截削

2、层序内部

(1)向上变细且砂层变薄

(2)近顶部为浅海页岩

(3)底部是滩砂和海岸相砂

(4)相当盆地部分为远洋页岩

(5)可对比性好,但向岸节节退覆的亚层序是穿时的。

3、层序边界

(1)低水位期普遍发育下切河谷

(2)边界面上为上超

图4-22亚层序对比

四、浅海(陆棚)相沉积体系域

1、高水位期HST与海侵期TST交替发育。

2、低水位期沉积体系域(硅质碎屑)(图4-24)

(1)盆底扇b(f)

(2)斜坡扇(sf)

(3)楔状前积复合体(1sw)

浊流三角洲(6)叠瓦状前端。

五、(斜坡扇)盆底扇测井曲线特征(图4-25)

1、上部边界

(1)深海页岩或水道淤塞是天然堤的水道相沉积

(2)明显的界面

(1)块状砂体

(2)上部水道砂岩相

(3)下部层状砂岩相

(4)薄层页岩状“箱状”砂层分隔

(5)朵叶状砂体呈叠瓦状。

(1)砂岩位于深海页岩之上

(2)界线明显

(3)中部朵叶体下超

(4)底部层状相,没有剥蚀痕迹

六、斜坡扇复合体测井曲线特征(图4-26)

1、上部界面

(1)自深海页岩变为薄层状砂,页岩界面之下测井曲线呈摇摆不定特征。

(2)界面之上为巨厚层粘土—页岩。

(3)浮游生物分布高峰

(1)单层天然堤水道单元,呈新月形。

(2)在天然堤水道单元内,漫滩砂层增厚,然后向上又变薄。

(3)近源相在近物源处可为极高的富砂沉积。

(4)自底部向上,单个水道砂层明显变薄,河曲处的决口扇可能为块状砂。

3、下部界面

(1)底部常有水道面。

(2)生物富集的深海页岩,可能出现在底部。

(3)位于层序边界之上或盆底扇之上。

图4-28:

低电阻的上新世砂岩

图4-30:

路易斯安娜海上上新世斜坡扇岩相

七、前积复合体测井曲线特征(图4-32)

1、海侵面(上部界面)

(1)由向上变浅转为向上变深。

(2)界面下为顶超

(3)在陆棚上受剥蚀的海侵面

(1)接近顶部通常是厚层块状砂岩

(2)河流或三角洲砂体通常侧向前积到半深海页岩。

(3)PGC在陆棚边缘的坡折点处尖灭。

3、下部边界

(1)巨厚粘土——页岩点

(2)次级生物分布高峰

图4-33深湖和三角洲页岩地层

图4-34水道层序边界

第二节岩心的海平面变化周期分析

图5-4澳大利亚悉尼盆地晚二叠世旋回

第三节海平面升降控制的体系域在地震剖面中的特征

一、低水位期河道(图6-3,图9-29,图9-31)

河道下切海相页岩,图9-19,海底扇

二、低水位期三角洲(楔状前积复合体)

图6-4陆棚边缘三角洲

三、海侵体系域上超图7-2

上超层序边界开始在左边2.25秒,结束在右边约1.4秒。

第四节生储盖条件预测

一般方法:

图6-7周期亚周期包含的加积前积。

海侵期产生生油岩和海岸砂岩(加积),局部的海退产生前积砂体。

交替变化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一、海侵期生储盖条件

海侵沉积体系域的底砂岩是最好的勘探目标。

因为:

1、砂体经海岸作用被重新搬运,分选相当好。

2、海岸作用往往把高质量的储集砂重新分布在广大范围内,平行于古海岸线。

3、海侵沉积后退的特性容易在陆相碎屑沉积环境里产生砂岩和页岩的互层;

在碳酸盐岩环境中产生泥粒灰岩和泥岩的互层。

在这两种条件下,都可以形成多种有利储集体。

4、如果高度的沉积物供应伴随中速的海相上超,在低水位期以及海侵期早期的辫状河流沉积可以覆盖全部或部分被剥蚀的陆棚上,可以提供极好的席状储集砂体。

5、如果海相上超在陆棚上延伸很高,因而侵占了高水位期形成的冲积扇的地区,则冲积扇中细粒碎屑通过波浪和海浪的作用被筛洗干净,只剩下粗屑砂岩——有利的储集体。

6、上倾尖灭砂体本身可以产生地层圈闭。

7、海侵体系域沉积物往往受连续的页岩盖层所覆盖,这个盖层可以是油源岩——缓慢堆积段。

二、高水位期生储盖条件

1、在碎屑岩环境中河道砂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最常见的储集类型。

2、在碳酸盐岩环境,高水位期体系域发育陆棚灰岩和白云岩,但典型的是泥粒灰岩沉积物,它们可以是储集体,其颗粒是骨骼碎片,鲕粒和小球或豆粒。

3、油气圈闭是个问题,因为运移路径似乎是朝上倾的沉积物,在油气逸出到露头之前,通常需要构造圈闭去堵住油气。

4、当高水位期体系域前积物穿过外陆棚和陆棚边缘时,它们可产生自身的构造圈闭,如同沉积背斜(滚动背斜)和刺穿隆起等。

5、高水位期河流和三角洲沉积的储层特征变化很大,并且储层的连续性和成岩胶结作用通常也是一个问题。

三、低水位期生储盖条件

(一)扇体体系域

1、盆底扇砂体为透镜状,内部连续性好。

渗透性和孔隙度极好。

顶部和侧翼密集段页岩为油源。

远洋页岩是极好的盖层,但如果上覆斜坡扇,盖层危险。

生油层不确定,多在深部。

2、斜坡扇是非常富砂的;

但分选最好的砂体局限在河道充填物里;

天然堤河道通常是细颗粒的且分选不很好的沉积。

盖层:

内部页岩盖层,顶部密集段盖层。

3、异常厚的河流,三角洲及海滩砂的叠合体,并且砂岩向下递变到薄层,三角洲前缘砂,具有良好的储集层。

前积砂层与海相页岩互层,构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4、低水位后期的海侵作用,为低水位期的砂岩储层提供区域性的盖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