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9279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2结构独特 

2分

17.要点:

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4分

1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1分

2根据中国传统学说,成功的表达了古人的认识和愿望。

③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

④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生态环境的实物。

02 

[2014西城一模] 

(二)阅读《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完成第17-18题。

(共7分)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

①1943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夺去了400余人的生命,洛杉矶市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治理雾霾历程,而这一历程的艰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②首先是对治理对象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艰难过程。

洛杉矶市三面依山,一面临海,处于盆地之中,大气状态以下沉气流为主,地理环境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且该市常年高温少雨,日照强烈,这也给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下,工厂、家庭焚化炉、机动车等多种污染源同时排放出的大量烟雾,长期聚集在城市上空,发生化学反应,就会造成光化学烟雾。

最初洛杉矶政府严格限制油田、炼油厂等企业的废气排放,但收效并不明显。

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城市雾霾的最大“元凶”其实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于是又将治理的主要对象转向了汽车。

颁布禁止排放烟雾的法令,成立机动车污染控制局,强制汽车生产商研发废气控制装置,通过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鼓励人们尝试使用清洁燃料汽车,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雾霾治理工作有了一些起色。

③这之后,又一难题摆在了洛杉矶市政府面前。

汽车是洛杉矶市民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上世纪60年代初,该市汽车保有量就已超过250万辆,如此多的车必然会造成更多的污染。

既要有效控制污染,又要让公众享有现代文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益处,这一双重挑战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

洛杉矶市一方面制定法规,鼓励人们最大限度地提高私家车出行时的载人数,满载私家车可使用公交专用车道,由此减少拥堵和排污;

另一方面,在研发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监管上,继续加大力度。

比如,要求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一旦车辆废气超标,就可以被监测到,可让其及时脱离排污状态和接受维修。

又如,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堵车和机动车污染。

④最终,从1947年洛杉矶成立统一的空气污染控制部门到2007年达到法律规定的清洁空气标准,足足经历了60年之久的治理,洛杉矶才真正摆脱了“烟雾城”的耻辱,重新获得了蓝天白云,完成了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

17.从全文看,洛杉矶治理雾霾历程的艰难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分)

18.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伦敦和洛杉矶在空气污染成因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他们在整治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该城历史上最黑色的记忆,短短5天至少造成了1.2万人死亡。

家庭燃煤取暖和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叠加,使得冬季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剧增,加之地处盆地,废气难以扩散,整个城市俨然变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

为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先后出台《环境法》等一系列法案,发展科学技术,减少煤炭使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采用新型技术来清洁空气,整治汽车尾气超标排放,严格限制私家车和公务用车。

最终,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17.示例:

(1)对治理对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艰难过程。

(2)要面对有效控制污染和让公众享有现代文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益处的双重挑战。

(3)治理经历了60年之久。

(共3分。

每点1分)

18.相似之处:

多种污染源排放叠加,地理环境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不同之处:

伦敦是严格限制私家车和公务用车,而洛杉矶则是在合理使用私家车和研发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监管上下功夫。

(共4分。

相同之处2分,每点1分;

不同之处2分,每点1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9-20题。

(共6分)

陶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产生和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古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而此时人类已知道土壤加水后会具有可塑性,并在用火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陶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又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所以陶器的起源必然还与人类定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人推测,定居后的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为其涂上黏土,后来发现经过火烧后,黏土部分变得十分坚硬,进而直接用黏土烧制成器,于是发明出原始的陶器。

可以说,陶器是反映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19.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促成人类发明陶器的条件有哪些。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家对江西仙人洞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其中的陶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由于当时考古界普遍认为陶器应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当时人们认为仙人洞陶器最早产生的时间不会早于距今1万年。

2009年,中美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重新清理出地层剖面,并在剖面上采集了一系列碳-14测年样本和地层微结构样本,确定了碳-14测年样本跟以往出土过陶器的地层的关系。

最终,他们采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准确地测出了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的年代应为距今2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

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20.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出中美考古学家判定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年代依据的方法,以及这一判定的价值。

①方法:

②价值:

19.示例:

(1)生产生活中需要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

(2)了解了土壤加水后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在用火上具备了足够丰富的经验。

(3)已经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20.①方法:

放射性碳素测年法

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共3分。

方法1分,价值2分)

03 

[2014海淀一模] 

(二)阅读下面有关“中国大运河”的文字,回答第17-20题。

(共11分)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为便于北上伐齐,开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邗沟,用来运兵运粮。

此后,秦、汉等朝都政整治改造过运河。

因魏晋时期长期南北对峙,人民在思想、文化上差异极大,粮、煤等物资南北分布也极不均衡。

所以,隋统一全国后,为调和南北差异,同时解决调兵速度缓慢的问题,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

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000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别,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水位高度差的问题。

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形成了达 

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进的动力不够,无法直接通过。

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工们摒弃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设计,而将运河修成“之”字形的弯道。

因为弯曲的河道可以拉长船只航行的距离,减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船只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

这种科学的设计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段三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

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

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

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

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所以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

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

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

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7.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夫差与隋炀帝开凿运河有哪些相同的目的。

(2分)

18.现代人在修建公路时,遇到山丘,经常采用环绕式的盘山公路。

借助文段二中的相关知识,解释建筑师这样设计的原因。

19.由胡曾与皮日休的诗可知,自唐时起,人们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看法就有“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说。

阅读文段三,请写出支持这种看法的依据。

(1)“罪在当代”:

(2)“功在千秋”:

20.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大运河具有 

① 

、 

② 

、里程世界第一、 

③ 

和作用巨大等方面的特点。

17.便于南北物资运输;

满足军事需要(共2分)

18.答案示例:

盘山公路可以拉长车辆行驶的距离,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车辆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从而解决车辆因动力不足而无法直接翻越山丘的问题。

(共2分)

19.

(1)赶工期,对待河工严酷;

乘龙舟游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

(2)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

20.历史悠久,沟通五大水系,科技含量高(共3分)

04 

[2014朝阳一模]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第17-19题。

①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还要早。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

据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就出现了在地上用线划、简单符号表示地物的原始地图。

现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在陶片上的地图。

②每一幅地图,都是利用点、线、面组成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对这些点、线、面组成的符号的解释,叫做图例;

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叫做注记。

符号系统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独有的语言。

地图是运用地图语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这比其他的语言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③传统意义上,地图是表示真实世界的平面图,它不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再现,而且更多地反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空间、对自然的认知水平,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思想意识等。

可以这么说,地图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影子。

17.文段一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与地图有关的信息,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每个信息不超过20字)(3分)

主要信息: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判断它与文段一的哪个段落的内容联系紧密,并简要陈述理由。

古希腊人赫加斯特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他把希腊作为世界的中心,周围是一片海洋和小块的陆地。

在海岸边,画着一个手持路牌的巨人,路牌上写着:

“到此止步,勿再前进。

”在那时的人看来,大海是神秘莫测的。

①电子地图,也叫数字地图,它是通过使用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对地图信息以数字方式进行查阅和存储的一种地图。

②传统地图,通常是通过符号的结构、大小、色彩等来显示地理信息。

例如,它用线的形状、宽度、颜色等不同符号表示公路的等级及其他信息。

电子地图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储信息。

同样表示公路信息,电子地图可以记录公路等级、名称、路面材料、起止点名称、路宽、长度、交通流量等大量信息。

此外,电子地图中除了可以看到具体目标的地理位置,还可以知道餐饮、住宿、天气等其他的服务信息。

同时,电子地图能将多幅地图进行拼接,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放大、缩小甚至旋转,并且提供了多种搜索功能。

19.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说与传统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的优势是什么。

①历史悠久。

②用地图语言直观地描述地理事物。

③反映时代特点。

每个要点1分)

18.示例:

赫加斯特绘制的这幅地图,把希腊作为世界的中心,地图上路牌的文字反映出人们对大海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意识。

这与第③段所说“地图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影子”相符,所以与第③段内容联系密切。

判断1分,理由3分)

19.要点:

①存储的信息量大 

②使用更为方便快捷。

每个要点2分)

05 

[2014丰台一模] 

(二)阅读《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完成第17-18题。

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

①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60%的人口都属于酸性体质”这一说法的影响下,“恐酸”的情绪在弥漫。

人们纷纷购买含碱的保健品,每个人都希望能通过中和身体的酸碱度来找回健康。

但是,事情真是这样吗?

②在今天,我们通常用pH值来衡量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其实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酸碱度不光不能决定我们的健康,甚至很难被改变。

③人体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

就拿最先参与酸碱平衡调节的器官小肠来说,它可以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胰液中碱的再吸收。

无论摄入的是酸性还是碱性食物,到了胃里被强胃酸的胃液混合后,都会变成酸性,到了肠道又被碱性的胆汁、胰液、肠液混合,变成了碱性,从而来调节血液中酸碱的浓度。

④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

因为我们的血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使酸和碱无法兴风作浪引起血液pH值的急剧变化。

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脏会像一个泵一样将酸性物质排出体外,并回收碱性物质,同时还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

⑤另外,我们体内代谢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最多的酸性物质。

但我们的肺也没闲着,不断地排出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

⑥我们大可不必“恐酸”,事实上,酸不但不可怕,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

第一个就是胃,大量的胃酸排出体外,反倒会引起轻度碱中毒。

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的pH值保持在5.5~7.5之间,多呈酸性。

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

17.阅读文章,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18.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相关知识,分析医生为什么这样劝说小李。

(5分)

目前有不少专家纷纷表示,60%的中国人的身体正在变酸。

小李听闻后赶紧到医院做了一个有关体液pH值的检查,结果显示小李血液的pH值是7.37,尿液的pH值是6.1。

小李认为自己是严重的酸性体质,需要补碱。

可是医生却劝说小李:

“不用补,并且补也没有用。

17.(2分)要点:

用生活中人们“恐酸”的现象引出下文对人体酸碱度说明。

(评分说明:

交代现象1分,引出酸碱度说明1分。

18.(5分)要点:

因为小李的血液和尿液的pH都在正常范围值之内,所以不用补碱。

因为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人类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

并且人正常的尿液的pH多呈酸性,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所以补碱也没用。

分析“不用补”2分,分析“补了也没用”3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北京的庙会始于辽代,兴起于明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庙会上不但有北京传统风味小吃爆肚、豆汁、灌肠、驴打滚等,还有民间技艺表演舞狮子、踩高跷、耍中幡、拉洋片等:

这些都是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

随着时间推移,各寺院庙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隆福寺与护国寺庙会以“百货俱陈而闻名”,白云观道教庙会上的宗教娱乐活动大多由神话故事衍生而出,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的庙会则以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至二月初一的“跳布扎”(俗称打鬼,是藏传佛教驱魔除祟的法事活动)为主要活动。

19.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北京庙会的特点。

①十至十一世纪,北京地区的佛道二教由兴而盛,上自皇室下至平民,皆热衷于宗教活动,佛寺道观“冠于北方”。

每逢宗教节日,往寺内酬神敬神的信众或乘香车宝马或徒步而行,车流、人流充塞于途。

北京的庙会即于此时应运而生。

②在都市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近代北京庙会总体规模趋向衰落。

地处繁华闹市的庙会,商业贸易功能逐渐显现。

庙会上货物多、品种全,贵重的有金玉绸缎,廉价的有粗碗废铁,高雅的有字画图书,日常的有小吃土产。

民众云集的庙会集市,还为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庙会上摊棚栉比,百戏竞陈,无奇不有。

③1985年,停办近20年的北京庙会开始恢复,庙会一般在春节举行。

其中,最具文化特色的有地坛庙会、龙潭庙会、白云观庙会和大观园庙会。

现在的庙会有许多不同于旧庙会的地方。

在春节,人们会以庙会为中心,朋友相聚、全家同游、同事相随,增进感情。

20.根据文段二的内容,概述北京庙会功能的变化过程。

19.(共3分)要点:

历史悠久;

代表了老北京民俗文化;

各具特色。

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

20.(3分)要点:

起初是为了满足宗教活动需要,到近代商业贸易和娱乐功能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今又具备了增进情感的交际功能。

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06 

[2014石景山一模] 

(二)阅读下面文章和材料,完成第16-18题。

(共10分)

北京地名的雅化

一般来讲,北京的地名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理据的,即有新事物或事件作为命名或改名的依据。

比如被老舍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条街”的文津街,原为明清皇城西安门内重要通道,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保存的《四库全书》收藏进馆,故大街改称文津街。

另一类是无理据的,即因民俗、语言等原因而引起的地名错误变化,这种变化后的地名我们很难看出命名的根据与理由。

这两类地名的变化均与北京的山川地形、民族接触、移民现象、世俗文化、宗教观念、思想观念等有关。

与这两类地名变化相连的是地名的雅化现象。

地名的雅化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新地名取雅名。

张燕来在《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中,通过对比明代和现代地名用词特点认为:

现代北京地名注重避俗趋雅,一些具有书面色彩的语词大量出现在地名里。

比如,明代地名单音节儿尾词较多,如安儿胡同、观儿胡同、罗儿胡同等;

地理专名亦直接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如沙锅刘胡同、馓子王胡同、苏萝卜胡同等。

与此相反,现代地名中儿尾词减少,地名使用雅词越来越多、俗词越来越少。

二是把俗名或无分雅俗名改为雅名。

最常见的是谐音改名,即由具象命名至抽象寓意。

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忌讳字、俗白字、日常俗用字、含有不敬义的字、无分雅俗的普通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

比如:

把忌讳字的棺材胡同、臭水街、苦水井,改为光彩胡同、秀水街、福绥境;

把俗白字的母猪胡同、猪市口、狗尾巴胡同,改为梅竹胡同、珠市口、高义伯胡同;

把日常俗用字的驴市胡同、绳匠胡同、干鱼胡同,改为礼士胡同、丞相胡同、甘雨胡同;

把有不敬义字的哑巴胡同、张秃子胡同、罗锅巷,改为雅宝胡同、长图治胡同、锣鼓巷;

把无分雅俗的普通字的豆腐巷、佟府夹道、柏树胡同,改为多福巷、同福夹道、百顺胡同。

还有因避俗而客观上起到雅化作用的,如豹房胡同改为报房胡同,“报房”一词不知何义,但因避免了“豹”字而显得雅化了。

另外也有因重命名而雅化的现象,如改靶儿胡同为文丞相胡同,噶噶胡同改为协作胡同等,但重新命名的雅化地名不是太多。

(摘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材料一】

老北京大部分胡同名和巷子名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取名唯求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好称说,易区别。

如扁担胡同、耳朵眼儿胡同是形容胡同的地形,羊肉胡同、劈柴胡同是来源于胡同内的产业,臭胡同、蝇子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则反映了小街窄巷的居住条件。

这些地名代表着一段时期内市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映了老百姓生存境况和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心态,有很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价值,为北京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意趣。

在地名雅化的大趋势下,这些地名随之变更,这虽与寻常人家的自尊心及图吉利的心态有关,但也使原来地名中的乡土风味随之消失,一些地名变成了不知何义的代号。

诗人朱湘在散文《胡同》中写道:

“那富于暗示力的劈柴胡同,被改作辟才胡同了;

那有传说作背景的烂面胡同,被改作烂漫胡同了;

那地方色彩浓厚的蝎子庙,被改作协资庙了。

没有一个不是由新奇降为平庸,由优美流为劣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惋惜。

【材料二】

当代北京的地名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文革”时期地名变更达到了高潮,很多有上百年历史的地名一夜之间被更改,大大小小的红旗大道、团结大院充斥北京城,让人晕头转向。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地名又开始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竞标,三环路、四环路上都有以大企业名称命名的立交桥,严肃的地名成了“免费广告”。

如今,新小区越来越多,小区名称也追求标新立异,“花苑”“山庄”令人目不暇接。

市人大代表钱渊调查后表示,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一些富有京味文化特色的地名、胡同名正在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豪庭”“至尊官邸”之类奢华炫目的名称,还有一些社区冠以“加州”“格林”等洋名,使人不知身处何地。

16.《北京地名的雅化》一文先分类介绍 

,再概括说明 

,最后具体说明 

17.结合文章和材料一,举例说明老北京地名雅化的方式及原因。

18.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北京在地名命名和变更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其不良影响。

参考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