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917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

种猪场。

所有制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

财务状况:

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

2005年底资产总计759.37万元,资产负债率13.43%;2006年底,资产总计755.97万元,资产负债率7.15%。

公司至今无银行贷款。

1.1.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

吉林省2008年梨树县2600头种猪养殖扩建项目。

建设性质:

扩建。

建设地点:

梨树县刘家馆子镇。

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投产后,年产原种猪2660头,商品猪1140头,产肥料700吨。

扩建有窗式封闭猪舍10栋,5000m2;辅助设施900m2及公用工程,引进种母猪200头,种公猪20头。

1.1.3项目建设方案

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种猪是从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茶棚杜洛克种猪场引进的法系长白、英系大白,新台系杜洛克。

进度安排:

1年。

市场营销方案:

采用建立品牌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发展顾客关系,提高顾客“忠诚度”模式。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为本省及辽宁、黑龙江、内蒙等省(区)提供优良种猪。

组织管理方案:

公司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实行经理领导下的逐级分工责任制。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537.66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496.34万元,建设期利息6.60万元,流动资金34.72万元。

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20万元,其中:

有偿资金165万元,无偿资金55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10万元,其中:

省级配套资金88万元,市县配套资金22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207.66万元。

有偿资金占用费率按年息2.4%计。

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全项见其他附表1)

序号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投资(含全部流动资金)

万元

537.66

2

建设投资

万元

496.34

3

流动资金

万元

34.72

4

营业收入(含税)

万元

486.79

生产期平均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376.50

生产期平均

6

利润总额

万元

110.28

生产期平均

7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

25.04

8

所得税后净现值(税后)

万元

530.63

ic=8%

9

投资回收期(动态税后)

5.76

10

总投资收益率

%

21.01

11

最大还款期

2.00

12

盈亏平衡点

%

52.97

生产期平均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吉农发[2007]19号;

1.2.2国计办投资[2002]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2.3吉林省计心《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文件汇编》1996.5;

1.3综合评价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项目通过引进优良种猪,繁育推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养猪业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保证吉林省“粮变肉”工程中生猪产业建设任务的完成,能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后企业可年创利润110.28万元,农民增收366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因此项目可行。

1.3.2风险评估、带动作用、问题与解决方案

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户”的订单模式,负责原种猪提供、技术服务、优惠价回收的一条龙服务,可辐射带动2000户中小型猪场及养殖户,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起到龙头企业作用,降低了市场风险。

种猪繁育基地建设是关系本项目成败的关键,希望得到政府资金方面的支持;养殖户缺乏科学养猪技术,须加大科技投入。

1.3.3结论与建议

项目实施,一方面可以保证梨树县的生猪产业能够有稳定的优质种源,通过实现种猪的生产性能的提高和巩固,进而实现商品猪的高品质,增加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梨树生猪在全国生猪市场中的知名度,打造出我们吉林省的生猪品牌。

本项目选项正确可行,建议尽快落实资金,及早实施。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养猪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猪肉占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的60%。

不论今后形势如何发展,猪肉仍将是我国人民肉类消费的主体,这种国情特点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所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的基础。

近年来,吉林省在发展畜牧业方面成果显著,一是由于吉林省相对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一些废弃地可用于建设养殖场所,而且饲料原料的来源充足,且质优价廉,发展畜牧业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独特;二是省政府倡导下的良种繁育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种畜生产供应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但就养猪业而言,同国内养猪业发达的省份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具体表现在饲养总量小、种猪生产性能偏低,对优良品种及综合配套技术的需求异常强烈。

国内市场,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对优良种猪的需求潜力巨大。

该项目产品符合市场发展趋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提高了养猪业主的经济收入,而且在提高饲料利用率、环保、以及普及优质猪等方面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推动养猪业产业化、规范化、专业化进程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吉林省“粮变肉”工程实施方案》中,省委省政府把梨树县确定为全省5个生猪发展500万头以上的大县(市)之一,要求形成以三元杂交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特征的良种猪生产隆起带。

在《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牧业经济的意见》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划,“进一步搞好畜禽良种培育、引进、扩繁良种覆盖面。

从2007年起,逐年加大公共财政对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的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的引进、保护、扩繁和推广”。

梨树县作为吉林省的养猪大县,多年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猪,尤其是随着“三元杂交猪”比重的不断提高,其市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现商品猪销往全国17个省(市)。

2007年4月,四平红嘴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梨树县开工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精深加工项目和年出栏300万头生猪饲养项目,预计2007年末建成投产。

该项目的建成,一是会推动梨树县的生猪产业迅猛发展。

二是需要有高品质的商品猪为保证。

在梨树县建设原种猪场项目,正好能与200万头生猪屠宰精深加工项目和年出栏300万头生猪饲养项目配套,形成种源龙头,加工龙头,推动梨树的生猪产业发展。

2.2项目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梨树县是全国重点生猪产地,2006年,全县生猪发展到294.80万头,其中存栏111.80万头、出栏183万头。

在存栏中,能繁母猪为17.56万头、后备母猪1.68万头。

在出栏中,累计销往省外134.80万头。

梨树县的生猪发展起源由“七五”期间,在全省率先推广了“四良四项”养猪技术,促进了养猪技术的普及。

“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对相继以“三元杂交”养猪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多项养猪技术,使生猪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梨树的生猪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尽管梨树县的生猪发展起源于品种技术的应用,发展于品种技术的普及。

但由于受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的影响,梨树县在种猪生产上不仅没有实现质的突破,而且已经成为影响生猪产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的“瓶颈”。

梨树县在70年代至80年代,曾经建了一个郭家店种猪场,作为吉林省长白猪的种源基地。

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郭家店种猪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种猪种群萎缩,育种技术人员锐减。

目前已解体,已不能担负向社会提供优良种源的任务。

因此,项目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在梨树县这个全国重要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一个种猪场既符合我省生猪产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加大支农扶持政策的需求,更是梨树县生猪产业发展最现实的需要,其战略意义重大而深远。

同时,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产品健康有序发展,使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国家、地方财政收入。

因此,本项目建设时间适宜、理由充分、措施得当、势在必行。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东辽河流经梨树县东北大半个县境。

地理坐标东经123°45′-124°53′,北纬42°49′-43°46′之间。

东北与公主岭和双辽市相望,西南与辽宁省昌图、开原、西丰三县和四平铁东、铁西两区毗邻。

土地肥沃平坦,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

全县幅员面积4209平方公里,下辖21个乡镇、1个开发区,313个村,人口80.20万,其中,农业人口63万。

总户数25万,其中农业户17.20万。

3.1.2自然资源状况

梨树县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5.80℃,活动积温3207℃,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698.50小时,无霜期152天,年降水量平均为577.2毫米,主要集中在6、7、8月份,雨热同季。

全县生猪发展到294.80万头,其中存栏111.80万头、出栏183万头。

在存栏中,能繁育母猪为17.56万头、后备母猪1.68万头。

在出栏中,累计销往省外134.80万头。

全县玉米产量19亿公斤,每年有10亿公斤进入销售市场或深加工,保证我县生猪业的发展。

3.1.3社会经济状况

梨树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有丰富的粮食资源,粮食单产和粮食商品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梨树县畜牧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商品率高,畜牧业发展水平位居东北之首。

梨树县矿藏硅灰石、石灰石、膨润土、天燃汽等资源非常丰富,硅灰石、石灰石、膨润土的储量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硅灰石为世界之最。

天燃汽储量在110亿立方米以上,可开采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

梨树县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现已形成机械、建材、食品、轻纺化工五大支柱产业。

全县劳动力17万人以上,劳务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梨树县交通四通八达。

“京哈”、“四梅”、“哈大”铁路,“长大”高速公路、102国道从境内通过。

境内有火车站4处,年吞吐货物量在300万吨以上。

县城距东北交通枢纽仅10公里,距省城长春100公里,距大连港560公里。

邮电通讯设备先进。

万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公众传真、特快传递广泛应用。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利设施齐全,境内有东辽河等多条河流,水资源充足。

电力资源丰富,设施配套,保证供给。

3.1.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本项目属扩建项目,地势平坦,公用工程条件较好,项目区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项目的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拟建的祖代种猪场位于梨树县刘家馆子镇,距村屯距离在2公里以上,周边无河流和工厂污染区。

距三江口、郑家屯火车站仅30公里,距四乾公路25公里,交通便利。

2、建设项目不会对项目区造成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3、项目选址周围无敏感点。

本项目所在地基础设施齐全,供应有可靠的保证。

因此,该项目在此建设可以节约资金,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3.1.5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

梨树县土地使用面积631.3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1万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15亿公斤,每年有10亿多公斤粮食进入销售市场或深加工。

梨树县是吉林省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250万亩,年产玉米140万吨。

梨树县也是畜牧大县,全县肉牛、白猪饲养量位居全国前列。

肉牛年饲养量达到50万头、羊30万只、禽4000万只,梨树白猪闻名全国,年饲养量220万头。

畜产品远销北京、河北、无津、辽宁等地,畜产品年销售量为150万吨。

梨树县已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项目区7个乡镇已通过环境测平,被定为国家和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30多个蔬菜品种被定为无公害蔬菜。

梨树县制订了无公害蔬菜发展规划,对无公害食用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部署。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政策环境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是我省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展养猪业是农民致富的最好途径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