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8866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面向全班介绍、交流、评价。

先说说自己想去的地方。

再分组准备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并商量一个向大家介绍的思路。

每组推选一个导游,组内互相补充修正。

各小组导游按序介绍,其他游客们专心听。

总结,并评出“最佳导游”“最佳解说员”“最佳游客”。

对资料搜集最多的同学授予“小博士奖”,给进步明显的同学授予“进步奖”。

教师

流程:

完成情况

心情:

好()一般()坏()

情绪:

高()一般()低()

参与面;

估计()%

错题记录

语文园地六(习作训练)

1能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培养学生对周围事务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3通话学习例文,要求学生掌握生动、具体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初步课文内容。

 一、回顾例文,学习要领。

回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海水的?

教师相机小结:

有顺序:

按照“颜色形状成因”的顺序写。

写具体:

颜色:

五光十色,奇美无比;

形状: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用比方:

打比方拟人联想想象

二、展示作品,指导练说。

1激发兴趣。

2指导积累。

三、给图配文,写下见闻。

给自己的作品写上一段文字详细介绍这处景物。

四、交流评析,指导修改。

展示两三幅作品。

五、展示赏析,写下后记

经过认真修改,你的习作一定有许多成功的方面,请你读几个精彩的片断给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

六、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把今天的照片带回去,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景物。

学生讨论过程。

小组交流:

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介绍给大家,互相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推荐作品。

出示谁的照片,谁就读自己配写的文字。

学生分组修改自己的习作。

互相交流赏析习作,重点说出自己的写得好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按自己的方法,回家选择一张照片,向同学们介绍。

语文园地六(积累与运用)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方式,并能在平时积累词语。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方式。

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课件

我的发现

一、听听说说

1师:

某财主有个呆儿子,长到七八岁时,财主请了家庭教师教他念书。

一天,刚吃过早饭,呆子歪着脑袋得意地对财主说:

“都学会了。

我想出去玩。

”财主不信,就出了个题,让他会房写篇文章。

眼看到了中午,还不见儿子出来交卷。

财主走进他的房间,只见房里满是撕破的书,呆儿子还在直眉瞪眼地撕着,累得满头大汗,财主焦急地问:

“你在干什么?

”呆子噘嘴嘟囔起来:

“老师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才撕破了百把本,真是累死人了。

二、读读议议

一个词语多种意思是我们祖国语言中的常见现象。

现在请你们读读课本中句子,想想加点字的意思。

引导学生查字典。

师生共同正义。

三、想想练练

1设置语言训练情境。

我们的祖国语言丰富多彩,象“封”“深”这样一词多义的字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进行一场“大比拼”吧。

2呈现比赛内容。

读读背背

一、读读诗句,做到流畅。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古诗蕴涵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

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的风采吧!

二、说说诗句,了解大意。

三、背背诗句,积累语言。

四、交流诗句,丰富积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描写景物的诗句,过去我们学过一些这样的古诗,平时在报刊,书籍上也读过,你还记得哪些优美的诗句呢?

听后,回答问题:

这个笑话可笑在哪里?

“读书破万卷”的意思是:

只有多读书,写文章,写文章才能运用自如。

读后提问。

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明确比赛要求。

1比赛分组进行。

2比赛过程中,可以查字典,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3比赛分三轮进行。

4每组答题记分由大家评判。

自读。

指名读。

小组赛读。

集体齐读。

1查2说3演

自由背,互相背,集体背。

跟大家一起交流。

根据自己的兴趣,把自己喜欢的诗句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指导学生熟读,记住,了解一些语言现象。

一、故事引入学习内容。

师述故事《马马虎虎》。

二、自读自悟词语特点。

三、延伸拓展语言训练。

1提供场景,画出叠词。

2提供场景,写出叠词。

例:

()代代()虎虎

()右右()单单

()闹闹()通通

()哈哈()楚楚

3提出要求,自写叠词。

按格式写词语,看谁写得多。

4提供叠词,自选写句。

四、激情总结延伸学习。

同学们,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词语叫“叠词”,也就是相同的词叠在一起。

如果我们在习作中多用一些,你的头脑的语言一定会更丰富。

宽带网

一、指导搜集资料。

二、指导资料分类。

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照片类。

三、指导运用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自选一些写一段话。

可以从一组中选。

召开一个以可爱的祖国为主题的资料展示会,博览会,故事会,班级读物等。

课时教学计划

25矛和盾的结合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你知道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指导提问。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看图。

齐读:

矛和盾的集合。

学生轻读课文。

学生开火车读。

读课文。

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学生写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③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齐读这段话。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6科利亚的木匣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认识生字新词。

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多媒体课件。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

(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

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

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

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

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

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2.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

”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

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3)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

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指导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

五岁。

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

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找出关键词:

木匣

1.默读课文。

读完后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分段归纳。

第一段: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

(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

(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

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

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学生可能提出:

(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抄写词语。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

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

(什么时间埋的?

怎么埋的?

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

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

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

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

学生接读:

“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挖的结果怎样?

“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

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

是敌人挖走了吗?

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问:

科利亚的想法对吗?

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6)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

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

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5.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

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

“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4)小结:

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交流问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

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

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

“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

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5)讨论用词。

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学生读:

“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

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

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

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   )步,很快(   )。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木匣。

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

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

这是因为(   )。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一)指导复习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

人在变化?

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2.小结:

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

    

(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4)妈妈高兴地说:

“算术真有用。

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      

   2.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

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

”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

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