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文明内涵评价指标与科学标准Word格式.docx
《生态城市的文明内涵评价指标与科学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城市的文明内涵评价指标与科学标准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是我们区域性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为特征的,这种区域生态服务问题。
第三是、我们贫穷落后甚至超常消费还有复合污染,这些为诱因的人群生态健康问题,这三个问题都同样非常迫切,它的根源都在城市,城市既是受害者也是危害者,危害整个环境的。
我们说评价一个城市,不是看它的高楼大厦,看它的交通如何发达,就看一场大的雨洪来了,它经受得住还是经受不住,今年广州还有好几个城市,我们深圳好几个城市,雨洪一来了以后都非常糟糕,多少辆车、几百万的车子都给泡汤了,那么这里面的话就是一个生态的问题,生态系统演化的一个循环问题,是不是成熟,而你光是有一个结构性的建设,这么快速的增长,它不是生态的演化,生态的演化它有一个自然的、自组织的过程,所以关键是生态品质的问题。
什么是生态品质,是对城市形态或结构关系良好程度的测度,包括城市的水、土、气、生、营养循环、生物多样性等等这些,关键要培育城市的山情水系、文脉机理、标识品位和精神风貌它的和谐性和它的生态品质。
那么城市生态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的理解有四个方面的,一个是生物和环境演化的自然生态过程。
第二是生产和消费代谢的这种物流的这种经济生态过程。
第三是社会和文化行为的人类生态过程。
第四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控的系统生态过程,那么传统的生物生态认为生态学就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今天的讨论的城市生态,它是我用四个字,一个是绿韵一个是红脉,绿韵和红脉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不仅要绿野、蓝天、碧水、沃土、更要我人类的发展生存,就是人类的这个红脉,刚刚先生讲到了这个文化的遗产的问题,那个历史的文脉的问题,文脉是红的,那么和这个绿的怎么结合起来,绿韵和红脉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的城市生态。
那么城市的发展我们谈得很多,核心是什么,我们觉得是的人,它有三个子系统,水、土、气、生、矿是自然子系统。
生产、消费、流通、还原、调控是经济子系统,中间的是人,人的知识、人的体制、人的文化怎么样去更新人的观念、调节人际关系、诱导人的行为,这是我们生态建设的核心,也是我们后面要讲的我们评价的核心。
那么中央的话,中央政府提出了这个生态文明的这个理念,要在中国大力推进这个生态文明,我们认为的话,生态文明是基于传统的原始文明自身的机制,农耕文明的再生的机制,工业文明的竞生的机制,以及社会主义的共生机制,基础上的集进生、共生、再生、自生为一体的这么一种高级的文明形态。
二、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的演化
那么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的演化,生态城市我们觉得是按生态学的规律去统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文明健康过程的简称,我们觉得生态城市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最终目标,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现在是生态城市,但是有的城市做的一些事情是走向生态城市的,有的城市做了一些反面的事情是违背生态城市规律的,所以我们主要是通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和技术创新、去调节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之间的国内生态关系,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去改变三个东西,一个是生态和消费方式,一个是决策和管理方法,第三是文化和精神生活以及生态和环境意识。
那么生态文明,城市的演化过程它有个不断的从产生、发展、以及到旺盛以及到衰落这么一个过程,它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和循环再生功能渐进的完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服务功能渐进熟化的过程,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理环境的正向的演化,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功能性的转型,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管理体制的文明的进化。
关键是要形成它的开拓、适应、反馈、整合的生态的自组织的机制。
那么生态城市有三种演化,有环境的演化、产业的演化、还有文化社会的演化。
那么环境的演化为,我们把传统的工业文明以化石能源为主,化工产品为主的这么样一种的工业文明,导致了地表硬化、水体绿化、空气酸化、生物退化、这些为特征的工业景观,向着净化、绿化、和化、美化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景观演化,这是正向的演化,负面的就是生态文明的话,工业文明,它在给人类带来大量福利,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这种负面的逆向的演化,所以怎么从逆向的变为正向的,这是我们环境演化要变死水为活水,就是说我们城市里面的水要流动起来,白天为晴天,硬化地表为活性地表,灰色景观为绿色景观,促进我们城市建设,从满足居民的居住空间的需求到生活品质的需求,污染治理的需求到生态健康的需求,景观绿化的需求到生态服务的长远需求的成熟的社区去发展。
第二是产业的演化。
要在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推进资源耗竭和资源破坏型的物态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方向演化,促进传统方式从产品经济走向功能经济,面市经济走向网络经济,自然经济走向知识经济,以及厂区经济走向园区经济。
第三是社会的进化。
要推进决策方式从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管理体制从条块风格走向五个统筹,就是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社会与经济统筹、以及内涵和外延统筹这个方向去演化,那么基础设施、基础社区和产业园区,要从单功能走向多种服务功能完善的成熟的社区去演化,特别是社会风尚精神风貌,我们要从以金钱为中心的富裕生活,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和谐生活,以数量多多为目标的占有型消费,到以功效性为目标的适宜性消费,从以外线为中心的摩登消费到以内需为核心的科学消费,以及从以立体为中心的物理型关爱到以爱它为中心的生态型关爱,这方面去演化。
我们说城乡环境问题,比如说灰霾的问题,灰霾的问题不光是一个二氧化硫的问题,氮氧化物TSB或者PM的问题,它实际上更是水、土、气象、景观这种多位界面和地表的这种三围空间流传,它的多因素、多功能的符合生态的迁移、负极进化和扰动过程,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因子,水华也是,同样不光是个点源污染问题,还有面源、体源、线源、内源什么都有,怎么去结合起来,必须要用生态系统的方法,来评价、分析、研究规划和管理。
那么生态城市的系统观念,关键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秩序这五个方面,我们要找出它的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和标准
所以我今天的报告的核心是在和大家讨论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和标准,那么现在大家都感到社会上一致在谴责以GDP为目标的这种政绩考核方法,但是现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各个城市,它现在,特别是现在的体制,我们的在位的领导指示他在位的职员,一般平均是两年多,各个地级市的领导,那么他在这两年多里面,那么最多一届吧,那么他必须要完成它的政绩。
所以这一块的话现在以GDP为主的考核办法怎么样改,就是我们发展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觉得包括自然生态的健康、经济生态的繁荣和社会生态的和谐,这三个方面的这种目标。
那么其中包括的区域生态健康,它是主导着生态因子,比如水、土、生、矿,矿物质的这个地球跨越循环,生态关系和主导生态服务的功能状态。
那么产业生态健康是产品从资源开发、加工、流通、消费到废气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健康,那么这里面的话,反映这个产业生态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态经济产出的力度、速度和可持续能力,包括以硬件形式出现的经济产品的产出,就是GDP,以软件形式出现的社会和自然生态服务产出,我们叫它EDP,还有一个以及以信件(音译)形式出现的文化知识的产出,这里面的话,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是人文生态健康。
包括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管理体制的协同共生能力和精神境界的持续自生能力,对天然关系的认知,对生产经营方式的组织、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对社会经济的调控,以及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生态产品的和谐状况,实现宜居、宜业、宜行、宜民、宜久的人居生态服务功能,这是几个健康。
那么这里面就有个,符合生态品质的指数问题,我们刚才讲到几个健康,区域生态品质的健康的话,包括它的基本的五大生态要素,水、土、气、生、矿,矿指是每天我们从地下挖出来的矿产、我们的建材、化工原材料、冶金原材料这些。
它的健康状态以及其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而产业生态品质的这个指数,它是产业生态系统这么一、二、三产业,工厂和区域这些等等这些九类耦合关系,它的和谐程度和生态经济效率的高低。
人居生态品质的话,是包括人的住、行、就业、购物、休闲这五类基本活动的健康度以及他们组成的肺、肾、皮、口和脉这五大基础设施的生态的成熟度。
还有人文生态品质,现在UNDP是用人类发展指数,还有我们的体制的和谐度、文明的减持度,这四个加起来形成我们城市符合生态品质指数。
那么总的来说,我们觉得生态城市建设框架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它生态城市文明支撑体系,它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问题。
第二是文明的彰显体系,它的生态人居环境的问题。
第三是文明的运作体系,生态代谢的网络问题。
第四是文明保障体系,就是生态文明的这种能力建设的问题。
(一)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现在的话,比如给排水,我们很多管给水的就给水,管理排水的就管排水,怎么把流域的浑水系统和城市的排水系统,连在一起考虑这是非常需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不是零散的、分离的,而是要在一起的,从原到汇再汇到原的这么一个大的循环系统。
另外区域能源的供给,我们只考虑能源的供给,不考虑它的热耗散,能源最后到哪里去了,它还是变成热耗散了,导致全球就变化等等这些,怎么把原和汇结合起来,城市的土壤活力和土地剩余系统,我们现在要建设用地,就是把它硬化,让大量高楼大厦起来了,但土壤每一厘米的土壤,我们形成要100多年才能成熟,那么这些土壤白白的浪费掉了,土地也是硬化了,水肾不下去,导致了地表的富营养化,那么城市的生态服务和生物的多样性的网络,以及城市物质代谢和静循环系统,我们现在物质代谢只有动脉的,静脉的不管它,只要是运出去,高不高,大多数城市的生活垃圾,也就是拿到外面堆起来就完了,就算完成目标了,所以这里面的话,还有区域的大气流传和下地面的生态格局,我们的灰霾除了点源污染以外,还有就是这个下地面和大气流传的复合作用导致了我们的灰霾现象。
所以我们现在的话,很多城市的绿化带是很漂亮的,但绿化带是高于地面所以导致了雨下来以后,绿化带里面的脏水到路面,路面到下水沟去,那么现在的话,国际上的话,一般的话就是把这个绿地要下沉,下沉了以后水来了以后,从路面流到这个绿地,然后经过绿地的过滤,当然有一定的过滤的装置,那么下去以后它变成干净的水回到地下去,多余的水通过溢流管,溢流走,那么它起到一个不光是一个废的作用,还起到一个肾的作用,那么给排水现在我们不能光不是排水,还要治水和养水,把水要留下来,把水要养成它有活的,它是一个活的东西,另外绿化不能光是绿要净化,要起到一个净化空气、净化环境的作用,还有活化,把我们周边的生态系统活力增强。
那么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指标,我们探讨了四个方面,第一是生态蓄水的占用率,一个城市它占用了当地原来自然生态系统所需要的生态的用水,然后它就地下水下降了,湿度也下降了,它可用的水资源少了,植被就退化,植被退化以后,给人的生态服务功能就减少,人就感到不合适,所以生态蓄水占用,究竟占用多少,比如北京,我们觉得它北京的话,占用的生态用水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一半的城市农业用水、这三个加起来的总和,是相当大的。
还有生态服务用地率,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考虑是建设用地、农田、基本农田,但是没考虑到生态服务的用地,人的生活、城市的这个剩余系统需要生态服务,生态服务究竟要占用多大的地,我们认为就是城市所有的生态服务用地,应该一般不应该低于建设用地的2倍,生态用水也是,生态需水的占用率,不能超过三分之一。
还有就是生态能源的利用率,就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当然很多城市不一样,一般的话希望不要低于10%,现在地缘还是比较先进的一种技术,它是用起来的话,还是可以能够部分把一些地表和大气的温差的热资源利用起来,另外的话就是强热导效用地区,就是温差超过2度的这些城里面的这些地区,它的面积率一般不要超过10%。
另外就是生态安全保障率,一个是本地的物种比例一般不低于三分之二这样子,景观多样性要逐年上升,灾害发生频率要逐年下降,刚才讲的雨洪,还有生物灾害,比如非典这些,还有大的火灾,这些的话都是要抵抗力要比较强的,所以刚才第一是生态基础设施。
(二)生态人居环境
第二是生态人居环境,我们用了五个字就是模拟的肺、肾、皮、口和脉。
肾就是湿地,肺就是绿地包括农田,皮就是地表,包括建筑物的表面,沟渠的表面,口是各种各样的这个废气、废水、废渣垃圾这些的排放口,以及脉包括大的山形水系,那么穿过城市的交通的主动脉和主要的河流等等这些,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完好性,这一块的话是生态人居环境需要考虑的。
所以国内外的话比较强调几个东西,第一个是紧凑的空间格局,就是说我们的楼,如果低于6层,一般来说土地利用不经济,高于10层,各种综合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对还是比较低,随着人民的质量的提高,对高于10层的这种楼会渐渐的就是说不是那么太喜欢的。
另外要凸显城市的主动脉,城市为什么会摊大饼因为经济效益,摊大饼是经济效益最高,但是生态效益是最低的,所以要想办法用一个生态主动脉把它拉出去,一个轻轨或者BRT拉出去以后沿着这个轻轨主动脉,布局城市,工业园区或者产业园区或者居住区,然后每一个小城到市中心区,如果直达的轻轨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那么人们就愿意出去,那么整个城市就拉开。
那么生态交通的网络覆盖人口要超过城市人口的80%。
还有这个宽松的红绿边缘,每个社区周边的这种绿地和农田和城市农业和城市林业之间的交界,要尽可能的一个长,那么距离步行的最近的大概绿地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还有健全的肾肺生态,就是城市开旷地表,除了一些非必要的工程建设以外,都应该是可肾水,屋顶和立面要尽可能的绿化,绿地刚才讲了要下沉式的绿地,进行湿地的功能,一般要求城区人均城市生态服务面积不要低于30平米,其中人居湿地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
另外混合功能就近上班,一般要求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能就在小区内或小区附近上班,它那个,从居住地点到工作地点乘公交车,正常情况下不超过30分钟。
另外的话就是说城市任何一点步行到公交站点的话不超过10分钟,鼓励自行车或步行的这种上班,生态兴建的社区。
生态建筑应该占到70%,与传统建筑相比,生态建设节能70%,碳减排50%,化石能源消耗减少15%到30%。
另外每个城市要彰显它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它的文脉、它的机理、它的特征,生态标识的老百姓的满意度应该高于80%。
还有一个生态游憩廊道,我们现在每个城市发展的是大量的高速公路,大量的这种快速的车道,为汽车开路的,但是现在的话,要搞为汽车和轻轨交通网络以外,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无断点的出行,游览观光和生态服务的这个游栖的绿道,包括自行车道,步道,还有休闲的驿站,人文服务设施以及生物的绿篱和缓冲廊道,要求城市的人均城市游憩廊道面积应该不低于5平方米,生态游息廊道能够覆盖或连接市域内每一个乡村景点,可以从市区内骑着自行车,就可以无断点的就可以走。
现在在有些大城市,比如在深圳,我住个五星级酒店,我要出去不打的不开车不行,那根本走不通,必须要开着汽车才能走,另外的话,像传统的北京的四合院,每天早上每天晚上大家都可以交流,现在面对面,根本大家跟本就见不到,所以要求的话,未来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能够天天见面,周周交流,好这是生态人居环境。
(三)城市物质代谢网络
第三个的话,是我们的工业和生活导致的城市物质代谢网络。
那么这个代谢网络的话,包括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口流它不断的进行生产、流通、消费、还原、调控这些功能,它经历了孕育、发展、繁荣、熟化、衰落、复兴这些演化历程的自组织和自调节的系统。
那么它也有几个衡量的指标,一个是城市生态足迹,就是指维持城市的基本的消费能力水平,并能够消解,能够降解它产生的废物所需要土地面积的总量,那么这一块的话,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这个生态足迹,比如我们做一个北京的热生态足迹的发现了,北京的话它的由于大量的硬化地表,如果按照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一万人,并且绿化覆盖率是50%的话,那么它的太阳能的辐射的相当于就是说是生态影响相当100平方米相当240平方米的太阳集中在这100平方米的硬化地表上,那当然就热导效应就上去了,这个我们现在叫城市规划管理中就要想办法,把这个硬化地表减少,把这个热的生态土地减少,因为你热导效应越强你的耗能就越多,你的空调每天就要大量的用空调。
第二是城市生态服务,就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持人类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而提供的有形和无形的自然产品,其核算框架包括空间测度、时间测度、当量测度、格局测度和序理测度,生态服务功能这是一个世界上城市生态里面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
第三是生态效率,就是城市代谢过程和功能的效用和效率高低的尺度。
是产品和服务的产出它除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它的比值,所以刚才讲的包括城市的汇水和排水系统它的本身来讲的话,你要统一起来考虑,区域能源供给和碳排放效应的能源生态效率,城市的建设用地和生产潜力的土生产效率,以及城市生态服务生物多样性涵养的景观生态效率,和城市物质代谢和静脉循环的物质代谢的效率,这几个效率形成了城市代谢网络的生态效率。
第四个是城市生态物流。
就是在本地的食品生产和消费占城市总生产和消费需求的百分比,应该不低于50%,还有的话人均的生活用水,应该从世界平均来说,不高于每天100升,70%的生活垃圾要就地,就是在社区内或者就近或者说是临近社区,减量化和资源化,城市废弃物资源循环再生和静脉循环再生的最大化,我们刚才讲了静脉产业很多城市根本没有,只有动脉没有静脉产业,所以导致了我们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最后还有一个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现在我们在提倡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改变,怎么把面市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型,有一个结构性多样性的问题,功能多样性的非物态经济的比例,区域协同共生的程度,产品和工业的可替代性,以及生产性服务员工的比例,这些来衡量我们的产业是不是符合生态城市的这种产业。
(四)生态文明能力建设
最后一个生态文明的能力建设,就是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调节和能力建设带动整个城市形态的彰显和神态的升华,培育物态谐和、业态祥和、心态平和与世态亲和的生态文化。
那么这里面包括四个指标,第一个是生态认知指数,包括我们决策者、企业家、科技人员、普通民众、他的生态知识、生态意识和生态静界,他们的认知程度。
第二是生态统筹的能力。
就是城市各级管理部门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社会与经济统筹及内涵与外延统筹的一种协调与管理水平,及竞生、共生、再生、自生能力。
第三是生态经济的活力,一个城市它能力是不是强,看它的活力是不是高,就是它腹地自然资源的支撑能力和潜力,生态系统的成长和涵养能力,科技和人力资源的孵化和培育能力,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生态合理性,研究与开发服务和培训人员的比例,经济发展的密度、速度、多样性和稳定性,这是活力。
最后是社会参与能力和生态精神风尚,只有我们城市为公众参与所提供的机制、体制和平台的完善程度,公众关心和参与重大决策的意愿、知识和技能,社会自下而上监督渠道和全社会的精神风尚。
那么这一个总的评价问题,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一个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的一个复合生态系统,那么它复合的功效是什么呢,包括了经济生产的总值,GDP,GDP还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我们并不是说全部否定的,但是在衡量经济效果上还是可以的。
第二个但是要一个生态建设的指标,我们叫做生态建设总值EDP,还有一个社会发展总值SEP,那么生态建设的总值的话,我们用本地自然生态服务所提供的价值,本地人力生态建设,我们投入力量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缓冲外部生态破坏所增加的价值,破坏减灾防灾,花了多少,最后增加的价值,但是要减去本地由于人类的破坏,导致的这个水、土、气、生、渣、这些污染以及生态的退化所造成的损失,这个价值,最后就是生态建设的总值,社会发展总值,我们给它包括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类发展指数,HDR,包括健康程度,就是平均希望寿命,文化程度平均受教育年限,富足生活,人均收入这是UADP的这个指标。
第二是生态文化发展指数,就是刚才讲的生态认知、生态统筹、生态经济的活力和生态精神的风尚,这四个方面,这些加起来是社会发展的总值。
那么在承德的话,我们和承德市委市政府,主要去开展了承德生态文明建设的这种规划的研究,我们主要从安全生态、循环经济、和谐社会和特色文化这些来推进这个生态文明的建设,那么建设框架包括了文明的支撑体系,彰显体系、运作体系和保障体系。
那么最后的话,评价指标是,从文明的素质、生产行为、生活方式、文明效果这些来评价的。
那么这里结合我们也在杭州做了杭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规划到现在还没有评审出初稿出来,那么基本上是这么几个体系,文明的支撑体系,包括清洁的环境、充沛的资源、高的人口素质,持续的生态服务、灵敏的信息反馈。
那么另外的话,就是文明的彰显体系,以什么形式能让人感觉到你这个文明的物态是什么,包括生态的文脉、都市的景观、交通的网络和人居的环境。
还有就是运作体系,人们是怎么运作的,包括生产、消费、流动、管理这四个环节的运作。
还有就是保障体系,要从这个体制机制上解决,我们认知文明的问题、决策支持、社会参与、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行为规范,生态管理和生态消费的问题。
那么承德的这个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分成这六块就是三大快,就是文明的素质、文明的行为、文明的效果,素质包括人口的文明素质、行政管理水平,行为包括生态文明的程度和生活文明的方式,那么效果包括自然生态品质、社会生态关系,这是具体的一些,具体的指标,它有的指标,比如我们讲环境质量这个指标,我们不把环境,所有的环境要素全部都评价,而是考虑的改变,哪一块,比如承德,豪比是考虑是大气污染问题,那我就把大气污染作为它的改变,杭州灰霾的问题,或者是北京是水的短缺的问题,用改变来衡量它的环境的这个要素的这个,而不是把所有的东西加在一起,我们的目标就是指标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的好操作,有研究的指标和管理的指标,管理的指标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研究的指标在你可能得到数据的情况下,详细一点是有好处的。
那么中外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差异的时候,中国基本上是TOPDOWN,大家感觉中国很多城市非常强势的市委市政府只要明显到去强势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但是从自下而上是比较缺的,国外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但是自下而上是比较缺的,我们说这两种方式都有缺陷,怎么样把它结合起来,这是未来我们生态文明城市在国际上推行上需要做的。
所以在杭州的话,我们就提出了关键就是人能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区县、每一个部门都要为生态文明做出贡献,它并不是环保局的事,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协都要有事情可做,那么每一个事情都要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并且有具体的抓手,我们搞了一个10、20个抓手,包括向生态文明地图,就是发动每一个老百姓,每天都可以在网上点,哪一个觉得不高兴、不好,哪一个是好的,把好的、不好的都写上去,那么生态文明地图就动态的在上面评价,那个地方差,那个地方好。
那么对你这个地方的管理者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这一块的话,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这种交流的互动的这么一种过程。
另外的话,我们要从自下而上要创建一个个的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家庭、生态单位、生态小区,生态村镇这些,来整顿动员全社会,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这种结合起来推进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艰巨的过程是一场技术体制、文化领域的社会变革,需要我们去强化完善生态规划,合化整合生态资产,孵化诱导生态产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