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7982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1、设备成本降低,人力成本上升,工业自动化大势所趋13

2、国家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自动化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14

3、中德深化战略技术合作,掀起“工业4.0”新热潮14

4、精细化工行业的整合刺激了生产自动化的需求17

六、行业风险特征17

1、国际国内市场同时挤压,市场竞争加剧17

2.上游抗风险能力不足,下游易受政策调控影响18

3、人才培养难度大、技术创新依赖度高19

一、行业概况

1、行业介绍

工业自动化领域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

工业自动化装备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包含机械、电子、计算机甚至声、光、液等多个功能模块的综合性系统,又称为“智能装备”。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工业自动化本身的涵义也不断地演进。

在应用领域方面,从最开始的机械制造业,已经拓展到精细化工、电力、冶金、采掘、石化、造纸、医药等诸多行业;

在应用深度上,则由单台的自动化机械向着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

2、工业自动化在精细化工行业的运用

精细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现已形成了11个大类。

其中,农药、染料、涂料、试剂、感光材料、化学医药等行业有了相当发展规模。

当前,国内精细化工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大型精细化工企业比较少,未来精细化工行业走向集中将是一个趋势。

精细化工行业对技术要求较高,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配方、催化剂的选择及工艺装置的设计上。

生产装备的自动化集成将是精细化工行业工艺装置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极大提高精细化工品的生产效率,满足精细化工品的质量稳定,同时生产环节的数字化又能保证生产工艺的灵活性,为精细化工品的产品更新预留余地。

以涂料生产为例,工业自动化将原料的准备与进料、分散、研磨、调漆、物料输送、过滤、灌装、温度控制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起来,实现涂料的密闭、连续、高效、自动化生产。

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主要由监视屏、工控机、操作台、PLC系统、配电柜等组成,其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监视功能:

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物料流动情况能在屏幕上清楚地显示。

(2)配方管理功能:

技术配方储存在电脑里,在生产过程中,不同产品配料过程中的物料配比和投料顺序都是在配方中确定好的。

因此生产前系统需要先调用配方,自动计算和称量各种物料,保持配比的准确。

(3)自动配料计量:

配料是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之一,称为“咽喉”工序,配料工序质量对整个产品的质量举足轻重。

生产过程通过PLC控制气动球可实现按配方自动计量和自动投料,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4)搅拌速度控制:

通过PLC控制变频器控制搅拌速度,在配料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物料采用不通过的搅拌速度,确保搅拌均匀。

(5)现场调整控制:

可以根据产品生产要求添加小料,实现现场调整。

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如染料、涂料、农药、精细无机化工产品等工业基础较好,生产规模也较大,生产自动化基础较好,通常采用物联网式的规模性自动化器械。

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电子化学品、表面活性剂等仍较多采用少量的就地仪表和手工操作,但受益于其巨大的市场需求,生产流程自动化领域也将产生旺盛的需求。

有的精细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原料、中间品、成品具有毒性或腐蚀性,甚至存在易燃易爆等因素。

这对检测设备、执行机构、控制设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特殊的生产环境必须采用高要求、高标准(如防爆、防腐蚀等)的自动化设备,以及完善的控制方案和可靠的联锁程序,控制系统需要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甚至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以确保生产环境安全、可靠、稳定。

二、行业产业链分析

工业自动化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商,下游为应用行业。

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商根据分工细分,可分为软件提供商、硬件集成商或解决方案设计商等。

1、原材料供应商

指为自动化装备提供各类单体主设备、服务器、传感器、变频器、传动设备、上位机、下位机、仪器仪表等电子元器件,以及钣金结构件等基础材料的供应商。

2、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商

在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媒介作用,不仅将下游工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传达给上游的供应商,更重要的是在系统整合过程中融入高附加值的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以减少人力的操作并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及即时的信息回馈。

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商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典型的系统集成商是将设计、建造、安装和调试等环节综合在一起为客户建设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流水线。

非典型系统集成商擅长自动化技术应用及行业工艺,能够根据企业个性化生产需求,对其生产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或对其自动化设备提供维修维保服务等。

从业务性质上看,公司属于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集成商。

3、下游的应用行业即终端用户

是工业自动化的最终应用领域。

终端用户既包括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又包括食品、涂料、油墨、电力、冶金、采掘、石化、造纸等精细化工企业。

工业自动化终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类工业生产的中间品,也包括终端的大众消费品。

三、行业监管体系

工业自动化及自动化装备业涉及范围广、门类多、产品杂、技术性强,应用行业涵盖涂料、油墨、树脂、农药、食品、医药、添加剂等各个方面。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各分支机构主管工业化事务。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对各工业行业实行统筹管理。

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职责为:

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规章,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

监测分析工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

承担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

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推进工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高行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指导相关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政策的建议,衔接平衡区域性规划、各主要行业和部门的行业规划与专项规划;

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责任,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平衡和总体产业安全等重要问题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负责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监督执行全市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

由于工业行业分工较细,又各自独立,并无较为完整统一的行业监管体系,主要还是由各自的行业协会实行自律监督。

例如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有机硅专业委员会、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等。

这些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承担相应领域的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负责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和协调、行业自律管理、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以及分析行业形势、收集发布国内外市场动态等服务工作。

四、行业市场分析

1、全球自动化市场迎来新一轮暖流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

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

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机器视觉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

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

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全球自动化生产转型需求,极大的带动众多自动化装备市场的发展,在当前形势发展之下,全球或将引爆行业市场需求。

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全球工业自动化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亚非拉地区是主要的产品进口区域,也是全球工业自动化强国积极渗透的市场。

根据IMS研究部的相关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规模分别为1459亿美元、1598亿美元和1735亿美元。

2014年的全球营业收入预期将达到1853亿美元,较2013年再次增加7%,而2014年将是全球工业自动化设备行业步入繁荣的标志年份,预计全球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全球营业收入在2017年将达到2250亿美元。

2、中国产业转型挖掘巨大潜在市场

2011年我国代表工业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增速高达50.7%,已经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从与中国相邻的日本、韩国发展经验表明,在经济水平达到人均GDP为5000-7000美元这一阶段时,新装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量得到爆发式的增长。

而在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到机器人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时期。

未来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长动力将主要来源于中国经济转型,特别是工业转型升级,而不是宏观经济增长上。

“驱动力转变”将推动自动化行业深层次变革,带来“新需求和机会”。

与此同时,根据工信部规划,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比2010年降低21%左右。

节能政策拉动中国工业节能市场年平均增长20%左右。

工业自动化逐渐切入节能环保、新能源、企业管理等领域,并表现出与节能环保、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这种不可逆的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加快。

根据工控网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进入温和增长期,年增速在4.3%至5.1%区间,到2018年市场规模突破1800亿元。

3、工业自动化由“点”向“面”的延伸

工业自动化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是通过直销与分销途径销售产品,其中分销占比达到70%以上,未来这种模式将发生改变。

随着行业应用领域的拓展、产品线的不断延伸,工业自动化将表现出与节能环保、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凡是用到电的地方,均会出现工业自动化的身影。

这种变化同时给工业自动化赋予了新的概念,其传统的对成本与效率的渴望将随着客户的需求被改变,专机、系统集成等概念被提起。

这些产品本身的变化也会引导产品供应商商业模式的变化,“工业4.0”版的行业解决方案将帮助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并逐渐引导市场。

工业自动化产品能够提高效率、改善工艺,而单独的自动化模块采购成本占整个设备投资额却不高:

在重工业领域,其成本占比只占全部成本的1%-2%,决定了50%的产品性能;

在轻工业领域,其设备占比10%-20%,决定了80%的产品性能。

因此客户对自动化产品的价格并不敏感,而更关注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主打“工业4.0”的企业熟悉软硬件及控制、驱动、执行、反馈等操作,容易上下贯通,为客户提供贴身的解决方案。

在满足单一客户应用需求的同时,提供一套能够解决该行业共同问题的方案,并推广到全行业,行业解决方案是系统集成的延伸。

行业解决方案针对行业问题从设计、生产、施工、运行、售后提供通用解决方案,因此能够满足整个行业而不是单一企业的问题。

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自动化生产模式,应用范围更为广泛,成本更加可控,也缓解了OEM模式受经济政策波动较大的问题。

4、国内精细化工行业保持高速增长

作为公司当前业务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精细化工很大程度上是化学工业发展的趋势。

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分支,当今全球精细化工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近几年,我国精细化工产业亦保持高速增长,年增长率维持在24%~45%,超越化学原料与制品行业6~10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精细化率已达40%,但与北美、欧盟以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60%~70%的精细化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未来几年,国内新能源化学品、电子化学品、农药医药中间体、工程胶黏剂、环保材料等新兴领域的精细化工子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世界和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少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分离技术、绿色化学等,将和精细化工相融合。

精细化工为高新技术服务,高新技术又进一步改造精细化工,使精细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产品进一步高档化、精细化、复合化、功能化,往高新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五、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制造大国。

很多的工业行业,例如,消费品、药品、化工等等各个行业都离不开中国的制造,从目前的形势以及长远发展来看,我国的工业行业必将会迅速发展,并且大份额地占领了世界市场。

如此,就给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带来了很多的机遇。

除此之外,很多外国企业利用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密集的能源资源在我国很多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工厂。

在这其中尽管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和很多缺陷,但与此同时也能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设备成本降低,人力成本上升,工业自动化大势所趋

全球化市场导致竞争空前激烈,也促使我国的工业计算机和数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掌握了关键的技术,更关键的是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数控人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产业链,正在逐步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

在此大背景下,机器设备和计算机采购成本正显著减少,使中小微工业企业的自动化转型之路不再遥不可及。

此外,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这种劳动力人口的递减在本世纪以来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也意味着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各地最低工资的调整频率在不断加快,调整幅度也节节攀高,由此给企业带了前所未有的人力资源成本压力。

对工业企业而言,为员工支付工资和社保所得到的效益远不如进行技术革新来得更为直接。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工业自动化道路,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准,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也能得到质的提升。

因此,工业自动化将是今后支撑中国第二产业发展重要力量,是大势所趋。

2、国家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自动化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倒逼企业加快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工业企业通过大量运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占领行业制高点。

国家明确将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纳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在政策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可能将达到10万亿人民币。

此外,大量财政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向高新技术企业、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型企业倾斜,必然会导致粗放式的老旧工业企业积极投身转型,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活力被充分激活,扶持力度空前。

3、中德深化战略技术合作,掀起“工业4.0”新热潮

2014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安格拉·

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过程中共同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

共塑创新》中,明确将“工业4.0”列为两国未来合作项目。

“工业4.0”即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或自动化,被称为继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工业4.0”强调通过网络与信息物理生产系统的融合来改变当前的工业生产与服务模式实现工业自动化,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工业4.0”的基础是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

“工业4.0”时代的工业自动化,将在原有自动化技术和架构下,实现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让设备从传感器到因特网采用云计算通讯模式,达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生产模式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

在“工业4.0”蓝图中,连接一切的信息物理网络(CPS)是实现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的基础,CPS可以将系统资源、信息、物体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最终实现M2M,即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

从内容来看,“工业4.0”项目主要面向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工业4.0”首先要实现的便是工业生产的自动化。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双方在多方面多层次的范围上达成了广泛的共识,都表示要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打造高水平的合作共赢关系,要共塑面向未来的创新伙伴关系。

其中特别强调中德要加强双方技术合作,德国向中国出口更多的高技术产品,促进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由此掀起了中国“工业4.0”的热潮。

4、精细化工行业的整合刺激了生产自动化的需求

目前国内大型精细化工企业数量较少,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农药、染料、涂料、橡胶加工等传统精细化工行业却仍面临着“量有余而质不足”的困境,在精细化工核心领域中存在所占比例不大、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

随着市场进入者的增加,精细化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企业纷纷大量投资进行产能的扩张,扩大生产,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精细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逐渐体现在原料配方及生产流程中。

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与物理生产系统的融合,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产品产量及质量,节省能耗。

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工艺流程可以满足精细化工加工品种多、更新快、技术密集高的特点。

生产流程高性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及绿色化已成为当前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

六、行业风险特征

1、国际国内市场同时挤压,市场竞争加剧

工业自动化属综合学科产业,涉及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机电等诸多领域,资金和技术准入门槛较高。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自动化的高端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霸占,国内企业只能在鱼龙混杂的中低端市场艰难求生。

但近几年随着人才的日趋国际化,大量“海归”带着先进技术回国,涌现出了不少掌握尖端技术的企业。

但近几年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增加,也试图在广大的中低端市场分一杯羹,国内企业原有的成本和价格优势不断减弱,而原本质量和技术上的不足也越发凸显出来。

据中国工控网统计,国内自动化系统集成商超过2,000家,平均每家营业收入不到2,000万元,剔除各项成本和支出,利润空间很小。

若国内自动化企业的服务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提升,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2.上游抗风险能力不足,下游易受政策调控影响

工业自动化产品及系统集成应用广泛,基本涵盖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下游行业的虽然分散度高,但下游中的传统行业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动、信贷调控、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从而将间接影响自动化企业的经营业绩。

上游企业多为设备代工厂商,大多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为外国企业代工产品再出口,在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容易受到汇率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影响,且由于很多企业规模较小,对现金的流转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不高,一旦发生信贷紧缩,容易发生大面积倒闭,可能导致工业自动化集成企业采购成本增加,利润增长放缓。

3、人才培养难度大、技术创新依赖度高

工业自动化行业为知识密集型行业,不仅考验研发、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储备,还要求具有大量的行业实践经验。

此类高端人才非常稀缺。

综观各工业自动化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45岁至55岁年龄段,青年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人才的培养是本行业的一大难题。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相关应用理论不断发展,客户需求更加个性化,如果企业无法及时弥补技术力量上的不足,就无法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势必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长期发展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