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774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精编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句中画横线的词依次是形容词、数量词。

B.“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句中的“那样”是副词,“意志”是名词。

C.“批评”“驾驶”“消灭”“愿意”都属于动词。

D.“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文学社活动。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还很健壮。

C.为了防止比赛怯场,老师专门到现场为大家鼓劲。

D.能否持之以恒和有的放矢,是学好书法的关键。

3.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B.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班长性格温和,总能够低眉顺眼地调和同学之间的矛盾。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

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双喜看上去才十二、三岁,一副善良、热情的样子。

C.“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5.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栈桥(jiàn)味同嚼蜡(jiáo)

B.佝偻(lóu)拮据(jù)面面相觑(qù)

C.枘凿(ruì)惘然(wǎng)一抔黄土(póu)

D.喑哑(yīn)扶掖(yē)廓然无累(lěi)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火车

许锋

①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

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

②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

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

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

③她可能一个人坐过。

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

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

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上。

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

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

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

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

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

④北京站更大,人更多。

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

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转手续到重新登上列车,需要时间,那个时间有多长,不清楚。

半天,8个小时,都有可能。

在这段同样漫长的时间里,母亲要让孩子们吃饱饭,要让孩子们别把屎尿丢在裤裆里,要看好行李,更重要的,要看好孩子。

孩子们很小,虽然不是非常调皮,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心虚,但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跑一跑,母亲就手足无措了。

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背着大包,牵着孩子,登上了新的列车。

⑤列车开往北大荒。

从首都到北大荒,同样是漫长的。

同样,只有一个座位,人很多,孩子们闹。

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么小的地方,如何睡得下三个人呢。

尤其母亲晕车,非常晕车,一晕就吐,一吐就浑身无力,脸色蜡黄,脑袋像一罐糨糊。

那时,她实在需要一张铺,哪怕睡那么一会会儿。

但是没有。

可她不敢对火车有丝毫的不满,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谨慎地回答着列车员的问题,她还不能因为分神而使孩子们受到伤害。

⑥穿过漫长的黑夜,列车到达终点。

足足一个礼拜的旅行,孩子们伸伸懒腰,就又有了精神。

但对于母亲来说,那是颠簸,所以,她笑得很疲惫。

⑦那时父亲在部队。

每年,母亲都要带着孩子们去部队探亲。

到了孩子们大一些时,母亲就不需要那么受苦了。

列车上的夜似乎只有铁轨的磨擦和撞击声,一点都不悦耳。

孩子们在噪音中酣然入睡。

大一点的孩子自己睡,母亲抱着小一点的挤在中铺。

大约是半夜吧,母亲听到了查票的声音。

她更紧地抱着孩子,几乎要将他裹进她的身体。

而且,尽可能地靠边,甚至,她用一条腿把他压在下面。

他就醒了。

他很压抑。

他在周围紧张的气氛中,终于知道,他如果要晚上睡在卧铺上,是需要补票的。

否则,就得回到硬座车厢去。

乘务员登在梯子上看看,没发现他,就下去了。

从年轻时开始坐火车,母亲大概也只钻过这一次空子。

微不足道的一次,却让她紧张与慌乱。

⑧后来,她老时,提起坐火车,她头皮都麻。

除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再坐火车的。

她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

⑨60岁时,她再一次上了车。

她带着三岁的孙子,就俩人。

这时的母亲已经浑身是病,高血压、心绞痛,都是要命的病。

她又没有手机。

这一次的旅行需要36个小时。

她是去另一座城市看望另一个孩子。

在她以往坐火车的经历中,这是最短的一次。

送她的孩子问,您行吗?

她笑笑,没问题。

孩子指着一大堆水果、罐头、面包说,一定要吃好。

⑩孩子要下车了。

孩子出了软卧包厢门,回头望母亲,母亲坐着,她的眼神有些复杂。

紧接着,她追到车厢门口,悄悄对孩子说,对面要是老太太就好了。

母亲的对面是个时髦的女孩。

母亲说,怕孙子捣蛋人家烦。

孩子笑笑,说,早前您带我们两个,现在只有一个,您看住不就行了。

母亲说,行了,你们走吧。

⑪另一个孩子焦急地等待了36个小时后,母亲乘坐的列车到站了。

孩子等旅客下得差不多了,进了车厢,拉开了包厢门,看见母亲正和孙子在上铺玩呢。

母亲呵呵笑道,如今火车就是不一样,没晕车。

细节是,在终点前的一个大站,母亲那个包厢的人都下车了。

整个一个包厢,就祖孙俩。

60岁的母亲抱着孙子上窜下跳。

⑫从20多岁开始坐火车,母亲终于彻底地“放肆”了一回。

6.通读全文,然后概括母亲“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的原因。

7.第①段中说“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请说说你对加点的词“也算是”的理解。

8.第11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凝练传神,请你赏析。

9.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拥有精神上的故乡吗

宋晖

①人生旅途,为什么会有人选择逃避,无疑是对“失败”存在忌惮。

人们教育小孩子的时候,常说“不要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其实,人生真的不是失败在起跑线上,而是失败在旅途中。

②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方看似无路可走,直到近处才发现原来可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于是智者会说“希望总在转角”。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发现我们真的进入死胡同,于是便顿首捶胸,自甘堕落,好像人生的全部意义均在于过往的那段路,殊不知,这时的你完全可以走回头路,“不会掉头的司机一定不是好司机”,“永远不回头”是要你有坚强的意志,而非倔强的内心,你要相信走回头路的时间一定比你第一次走要省时得多,也更“轻车熟路”,回到起点之后,你知道了此路不通的同时,也会看到成功之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你不试验,就永远不知此路不通。

③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被问到,“遇到困难,该怎么办”这类看上去需要回答的伪问题。

其实,你自己就能破解这个问题,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就会有答案,你需要的是一种胸怀,这种胸怀就是【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至于怎么能做到如此胸怀,恐怕至少要做到在欲望面前保持淡定。

这实际上是一种心态。

④做到“淡定”实属不易,它的前提就是安居乐业,“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当你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时,自然无法淡定。

所以,一切的坐而论道都要有物质前提。

可是,人的欲望又会随着“仓廪实,衣食足”而无止境地延伸,“贪得无厌”毫无疑问是要摒弃的,所以还要强调正确的义利观,懂得有舍有得。

孔子早就说过,【B】“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⑤但这不意味着为放弃找到了借口,人生在世总要如“飞鸿踏雪”留点儿痕迹,人不一定成就一番伟业,但也一定不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成功不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古人谈个恋爱还知道锲而不舍呢,《诗经·蒹葭》所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⑥面对困难,人容易脆弱,毕竟强大的内心不易养成。

可是,人若不坚强,则不如草芥。

无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必须懂得,明天的你会向今天的自己致谢,因为你未曾放弃,人生没有死胡同,你的意志来源你的内心。

⑦拥有精神上的故乡,你的内心才会强大。

摘自《搜狐新闻》有删改

10.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11.文中两处划线句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效果有什么异同?

12.结合全文,你认为要做到哪几点人的内心才会足够强大?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

抗生素双刃锋利,用还是不用?

抗生素在英文中叫做antibiotics,是指能够杀灭细菌的药物。

抗生素的功效是杀死细菌——虽然不同的抗生素对于不同的细菌攻击力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还是不加选择、对谁都有杀伤力的。

在宿主(即细菌寄生的人和动物)的体内,会有各种各样的细菌,无事,有一些甚至为宿主的健康做出一定贡献,被称为“益生菌”。

还有一些细菌则会生成危害宿主健康的物质,导致宿主生病甚至死亡,被称为“致病细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于致病细菌一直束手无策。

直到1928年,青霉素被发现,人类才能对细菌感染进行有效打击。

青霉素也就成了第一个商业化的抗生素,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其发现者亚历山大·弗莱明因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奖。

在颁奖典礼上,他警告世界“要警惕青霉素抗性细菌的出现”。

这个警告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耸人听闻。

细菌的世界是复杂的,其增殖速度快,演化变异的速度也就快。

对于一种抗生素,细菌种群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抵抗力,一旦遇上就只能“惨遭灭门”。

然而,如果有那么一些天赋禀异的个体具有“抗性基因”,就能在这种抗生素的扫荡中幸存下来。

再利用细菌本身快速增殖的能力,重新开枝散叶形成新的菌群。

新菌群中的个体都带有这个“抗性基因”,这种抗生素也就对它们无能为力。

这种新的细菌就被称为这种抗生素的“抗性细菌”。

当它们作恶的时候,人类想要再用这种抗生素去对付它们,也就会力不从心了。

更麻烦的事情还在于,这些抗性细菌并不愿意“固守家园”,而是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会寻求一切机会把它们的基因扩展到任何地方。

比如说,一个人的体内产生了抗性细菌,通过喷嚏、握手等等接触,它们也能进入到空气或者物体表面,再进入到其他人体内。

如果牲畜体内产生了抗性细菌,可能通过肉、蛋、奶进入人体,也可能通过粪便进入环境,再通过其他食物进入人体。

而且,细菌之间还可能发生基因漂移,它们的抗性基因也可能进入到其他细菌中,把其他细菌也变成抗性细菌。

简而言之,抗性细菌的产生,受害的不仅是产生抗性的那个人或那头动物,而是整个人类!

美国疾控中心估计,每年因抗生素抗性而得病的美国人至少有200万,其中死亡人数不少于23000人。

此外,人体消化道内还有一种叫做“艰难梭菌”的细菌,通常情况下受到其他细菌的压制。

如果其他细菌被抗生素大面积杀灭,它们就会兴盛起来,分泌毒素导致腹泻甚至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美国疾控中心估计,美国每年因为它们得病的人数在25万以上,其中死亡人数可达14000人。

抗生素抗性的后果很严重,但这并不是说人类就不应该使用抗生——比如,二战中如果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