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742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docx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

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基本程序

对化学事故实施处置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处置行动要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周密计划,科学实施。

处置中要加强个人防护,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进退得当的战术措施,把握全局,争取主动。

为保障求援行动有效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求援力量分成相应机构和作业小组,以分工负责、协作完成各项求援任务(具体机构和指挥系统见附录一)。

化学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为:

一、部署求援任务

接到报警后,应立即依据事故情况调集求援力量,携带专用器材,分配求援任务,下达求援指令,迅速赶事故现场。

这里应掌握的事故情况主要包括: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险品种类、数量;事故性质;危害范围等。

此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组织检查现有器材装备状态,发现问题尽快处理;

2、与事故单位保持联系,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

3、根据掌握的情况确定求援预案;

4、到达目的地后选取有利地形迅速设立现场指挥部;

5、立即将事故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

二、控制危险区域

对危险区实施控制主要是防止无关人员、车辆等误入而引起伤害。

实施要点:

(一)实施警戒。

在事故现场划分警戒区、轻危区和重危区,设置工戒线;一般情况下重危区为50米、轻危区为100米、警戒区为200米,对下风方向或泄漏量比较大时还要扩大警戒区,警戒区的划分如下图所示。

对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要严加控制,尤其是对进入重危区的人员要做好详细登记;在警戒边界要实施不间断检测,以确保警戒区的有效性。

用白灰沿警戒边界打上白线或用小黄旗、警示牌等醒目标志对危险边界作出明显标志,必要时应视情组织有关人员沿警戒边界进行巡逻。

(二)清除火源。

迅速熄灭警戒区内的所有明火,关闭电气设备,包括呼机、手机以及电话机等通信器材,车辆熄灭,给高温物体降温,并应注意摩擦、静电等潜在火源。

(三)维护秩序。

切实对危险区严加控制管理,以防人员、车辆误入危险区;在事故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设安全检查站,控制车辆和人员的进出,保证抢险救援车辆通行。

加强对重要目标和地段的警戒和巡逻,防止人为破坏,制造事端。

为更好地维护危险区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秩序,还应及时利用通告、广播等形式将事故的有关情况及处置措施向群众通报,通过宣传教育,稳定群众情绪,严防由于群众恐慌或各种谣传引起社会混乱。

三、侦察事故现场

化学事故发生后,应由侦检作业组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尽快侦察,对环境物质及时采样检测,以迅速了解事故性质、现场地形,掌握危险品类型、浓度、危害程度、危害人数,从而为救人方法和进攻路线的确定、防毒防爆防扩散措施的选取以及有效开展其他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要点:

(一)侦察程序

侦检应按照严格的程序实施,以确保侦检有效性。

(二)侦检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实施侦察前要根据已掌握的情况,采取可靠的防毒防爆措施。

进入烟雾大、光线差的事故现场时,应编成小组,携带防爆灯具、安全绳等必要器材,并相互约定好撤退等行动的有关信号。

2、侦察过程中,应与指挥部保持联系,及时反馈信息,特别是发现急需抢救的人员时,应立即通知指挥部调派力量抢救或直接施救。

3、采样检测可采取固定点和巡回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居民密集区和交通要道应作为检测的重点;检测工作应贯穿求援工作全过程,检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现场总指挥部。

4、侦检中应注意保存样品,以利于进一步验证和人为案件的侦破。

必要时应进行拍照、录相、但应注意防爆。

四、救援灾区人员

抢救危险区内人员由数人疏散组负责,这是救援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主要包括人员的疏散和伤亡人员的抢救。

实施要点:

(一)组织人员撤离。

对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应及时组织疏散至安全地带(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在污染严重方向;准备好进入危险区应携带的标志物(如小红旗)、扩音器以及强光手电等必要器材。

1、撤离准备。

救援人员首先应熟悉地形,明确撤离方向;准备好进入危险区应携带的标志物(如小红旗)、扩音器以及强光手电等必要器材。

2、组织指挥。

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后应立即通过敲门、呼叫等方式搜索受困人员。

人数较多、地形复杂时,则应充分发指挥事故单位原有组织机构的作用,尽快召集、组织所有被困人员。

3、积极防护。

撤离前应及时指导危险区的群众做好个人防护。

缺乏防护器材时,可就地取材,采用简易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如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袋套在头部,将衣服、毛巾等织物浸湿后捂住口鼻,同时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物把暴露的皮肤保护起来,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

对于一时无法撤出的群众可将密封性好、耐火等级高的房间设置为临时避难间,指导他们紧闭门窗,用湿布将门窗缝塞严,关闭空调等通风设备和熄灭火源,等待时机再作转移。

4、迅速撤离。

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合理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对粘有毒害性物品的人员要在警戒区出口处实施洗消,进入安全区后再作进一步的检查,造成伤害的要尽快进行救护。

(二)抢救伤亡人员。

具体实施中分三个步骤:

1、脱离险区。

救援中首先应根据灾前人员的分布情况和已经撤出人员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找和施救,然后再对危险区全面搜寻,确保将所有伤亡人员转至安全地带。

2现场急救。

即由医疗救护组实施紧急救护。

(1)清除口鼻内异物,让受害者呼吸新鲜空气,如果呼吸困难或已不能呼吸,则应在现场采取立即供氧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如果化学品是毒害品或具有较大的毒害性,则不能直接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应先清除毒害物,然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施救。

(2)及时脱去污染衣物,如果因接触液化气体已被冻住,则应采取解冻措施。

对脸部、眼睛和手脚等暴露部位用大量水冲洗15-30分钟,冲洗时先冲眼睛,并要将眼皮掰开。

(3)针对受害人员伤程度和中毒出现的症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

由于毒物的伤害,往往造成人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如呼吸衷竭、休克、肺水肿、急救肾功能衰竭、严重灼伤等,这就需要使用特效药对症治疗.

3、转院治疗。

对一些现场难以急救的重伤员,救护组要一边采取应急救护措施,一边组织转送到指定医院。

到医院后要尽可能说明中毒因并提供毒害物样品,以供检测确珍。

五、控制事故源头

控制或切断造成事故的危险源头要在事故单位的协助下,严格按照有关专家制定的方案进行。

实施要点:

(一)灭火。

即根据燃烧物的具体性质,选用合适的灭火剂扑救火灾。

灭火时消防车要注意远距离依靠,一般距危险源50-100米,最好在轻危区之外;对泄漏的压缩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若已形成稳定燃烧,一般不要急于灭火,而应首先用大量冷却容器及相邻的有关设施,在做好充分准备并确有把握处置事故的情况下再灭火。

灭火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果出现容器颤抖、通风孔发出尖叫以及火焰变亮耀眼等危险征兆时,指挥员应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必须迅速撤至安全区域。

(二)堵漏。

即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车上的器材和堵漏工具,灵活运用不同的堵漏方法(内封法、外封法、捆绑式、金属封堵截套管、堵漏枪、阀门工具组、高压堵漏工具箱、堵漏木锲、下水道阻流袋、双管式污油围栏等)对容器、管道实施堵漏,应立积极配合事故单位切断物品输送,关闭电源、气源。

泄漏物为液态且在向附近蔓延,尤其是在流向江河、湖泊时,应立即筑提或挖坑收容。

(三)稀释。

即采用喷射水或其它相应的惰性介质,使危险物品的浓度迅速降低,从而达到排险目的。

如对污染区喷洒水雾、加强通风,向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有限空间充入氮气等。

(四)输转。

对积聚在事故现场的化学危险品,应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对泄漏罐体中的液态危险品,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压差或用防爆输转泵抽转至槽车或其他指定的设备中,并尽快转移出危险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燃烧、爆炸或泄漏等事故的发生,防止事态扩大。

在控制事故源头的过程中,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必须视情佩戴空气呼吸器、穿避火服和防化服、扎紧裤口袖口等,对空气呼吸器的压力、进入人员的姓名和时间须有专人登记,必要时应对进入现场的人员用开花水流进行掩护,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六、洗消污染区域

为避免毒害物持续造成危害,应对化学事故现场的人员和物质进行及时的洗消。

洗消时应根据毒害物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体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洗消方法和洗消剂。

(一)洗消方法

化学洗消方法。

即通过化学药剂与毒害物直接起反应,使毒害物成分改变,成为无毒或低毒性物质。

通常将洗消药剂装载消防车水罐或专用的洗消器材装备中,在经加压喷洒洗消。

(1)中和。

如酸性毒物用碱性药剂洗消。

(2)水解。

如促进卤代烷、酯类等毒害性物质水解。

(3)氧化。

如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消毒;燃烧消毒。

2、物理洗消法。

通常有三种方式:

(1)、清洗。

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用汽油、酒精、煤油等溶剂浸泡,少量的也可用棉花、纱布等浸以相应的溶剂,将毒害物溶解檫除。

(2)吸附。

即利用吸附性较强的物质(如活性白土、活性炭、蛭石等)吸附泄漏物表面或过滤空气、水中的毒害物质,也可用棉花、纱布等浸以相应的溶剂,将毒害物溶解檫除。

(3)转移。

即通过铲除、切断或覆盖等手段将毒害物质移走或覆盖掉,减轻或消除毒害物的危害。

(二)对不同对象的洗消

1、人员的洗消。

在污染区边界处设若干个洗消点。

用水、肥皂水或其他洗消剂进行清洗或用毛巾檫拭等方法清除服装上的污染物。

洗消时产生的废弃物要妥善处理,防止污染扩散。

2、动物洗消。

对有重要的保留价值的珍稀动物要采取与人员一样的洗消方法,其他的牲畜一般进行宰杀深埋或焚烧处理。

3、地区(物品)洗消

(1)冲洗。

即用水或其他合适的洗消剂冲洗地面、建筑物以及设备表面,对价值大、易造成水渍损失的精密仪器,则应尽量分开檫洗。

(2)铲运。

即将危险品或被污染地面的表层土壤铲除并运走,有的也可采用垫铺清洁土壤的方法予以覆盖。

(3)聚合。

即向地面、路面和建筑物及设备表面喷洒快速凝聚剂,待其凝固成薄膜后,将凝固着有害物质的薄膜清除运走。

(三)洗消程序

对受害人员、污染品及参与处置的有关人员、器材实施洗消时,首先要根据污染程度及物品性质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程序实施。

(四)洗消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及状态选择洗消的方法。

如对毒性大且有较持久的油状液体毒物,一般应用氧化氯化洗消剂或碱性洗消剂,洗消后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冲洗;对气体毒害物,浓度较高时应喷洒一些洗消剂加速消毒,浓度低的不可做专门洗消,一般可暂时控制污染区,依靠自然条件如通风等使毒害物逸散消失。

2、根据污染物品、设施的性质及污染程度选择洗消的方法。

如对污染的水泥构件,可喷洒洗消剂进行洗消;对精密仪器、设备可用有机溶剂檫拭。

但无论使用那种洗消剂和洗消方法,都应遵循“既要消毒及时、彻底、有效,又要尽可能不损坏污染物品”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