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86894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深坑作业设空压机一台进行送风,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二)基础施工工艺及方法

施工测量放线

独基、条基沿边线周边用砌筑300mm高砖挡水、挡泥墙;

旋挖定位下护筒

土石方开挖,旋挖施工

轴线标高复核

取样、送检、验槽

基础钢筋砼施工、桩施工及墙柱、桩筋施工

场地周边及边坡上口周边的排水截水等排水设施施工

基础回填

轴线标高投测

基础结构验收

桩基检测验收

地梁及承台梁施工

±

0以下墙体施工

1、筏板基础、独基、条基:

1.1施工顺序:

按照施工总体部署,分段全面施工。

1.2安全防护:

结合工程特点及现场条件,本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周边安全防护方案如下:

1.2.1、条基、独立基础土石方施工的安全防护:

采用钢管、扣件及密目式安全网沿坑槽上口四周距开挖面1米设置1.2m高安全防护栏杆,并设置踢脚板。

如图所示:

坑槽成型后对超过2米的深基坑还要用钢管和竹跳板及九夹搭设水平防护进行封闭。

1.2.2、孔桩的安全防护。

1)挖孔桩或较深的独立基础四周采用钢管架栏护,顶设防护棚,井口周圈设挡水挡泥墙。

 

2)当为旋挖桩时和在车库基坑坎上四周均搭设1.2m高安全防护栏杆,并设置踢脚板。

1.3施工工艺及方法

1.3.1、独基、条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1.3.1.1、施工工艺流程

条基、独基:

定位放线→护圈、防护栏杆→土石方开挖→←护壁→验槽→摊座捡底→封底

1.3.1.2、基础土石方施工

1、开挖工作面确定:

地梁、承台梁:

每边从垫层外边加宽400mm开挖(预留置模及穿对拉螺杆工作面)。

条基:

嵌岩以上部分从墙外皮计算基顶设计地面标高深0.5m以内每边加宽400mm进行开挖,深0.5~1.5m时每边加宽700mm进行开挖,深1.5m以上每边加宽1000mm进行开挖(以满足置模及支撑墙模钢管脚手架工作面、作业人员安全避让空间),并在土方段作1:

0.5放坡(无条件放坡时应作钢筋混凝土护壁),石方段作1:

0.25放坡(如岩石强度较高且无裂隙时可不放坡);

嵌岩部分按设计尺寸开挖。

2、定位:

沿基坑开挖线周圈外300mm,用砖砌井圈,高出地面300mm的挡水定位圈,要求灰缝饱满,表面平整,并作25厚瓜米石面层;

并将十字轴线引测至井圈平面,以红漆画“▲”标识,并钉上水泥钉以便施工过程中挂线糊检查。

3、开挖:

为加快施工进度,基础土石方施工采用人工硬打、石材切割机、水钻相配合进行,φ65潜污泵边施工边排水。

其中挖孔桩土层地段,按设计作砼护壁,石方段不作护壁,原槽浇筑。

4、运输:

基础部分的垂直运输利用塔吊配合解决,挖出土方应运至基础施工范围以外临时堆放;

石方全部人工上车外运。

严禁堆放在基坑边缘。

5、检查验收:

基坑挖至设计深度后,组织业主、监理、地质、设计、质监等各方进行验底(事先取岩芯送检)。

基础深度必须满足“刚性角”及设计要求。

验槽合格后立即封底。

2、基础钢筋施工

2.1、施工工艺流程

熟图→料表制作→计划→原材料取样送检→焊接试件送检→下料制作→基础钢筋安装→插筋安装→隐蔽检查验收

2.2、施工要点

2.2.1、孔桩钢筋笼吊装就位加强措施:

钢筋笼骨架现场整体制作,除每隔2m设置加劲箍外,为防止吊装变形,应另增设“△”形Φ14@2000支撑或剪刀撑,焊接于加劲箍上,经检查合格方可吊装入

孔。

2.2.2、挖孔桩钢筋保护层固定措施:

保护层为50,钢筋笼周边用φ12-@800钢筋,焊于钢筋笼主筋上,确保保护层厚度于50mm,防止浇筑过程中变形、移位。

如下图:

挖孔桩桩芯砼的成型质量检测若采用预埋套管进行超声波检测。

则需在绑扎钢筋笼时每根钢筋笼要预埋三根同钢筋笼等长的直径¢50钢管,钢管要牢固绑扎在钢筋笼内侧并且间距均匀,下端要焊接封闭,上端做临时性封闭防止浇筑砼时砼流入管内。

待砼浇筑7天后即可进行检测。

挖孔桩桩芯砼的成型质量检测采用低应变动测,则不需预埋套管,只需在砼浇筑7天后,将桩顶表面浮浆剔除,并将测试点打磨平整即可。

3.2.3、双层基础钢筋安装措施

下层网片筋绑扎完后设Φ25马凳铁作为上层网片筋的支撑,间距按设计要求布置,上层网片钢筋绑扎完后,周边应用短钢筋Φ18L=300,间距1000将上网筋与周边岩壁撑死,保证上网筋不位移。

2.2.4、插筋安装

●双层基础钢筋的柱墙插筋安装如图所示

备注:

插筋同钢筋固定井字架点焊牢固。

●单层基础钢筋的柱墙插筋安装。

3、基础模板

3.1、施工工艺

熟图→绘制模板图→配模→放线→立模→校正→加固→检查验收

基础模板加固全部使用不取出的一次性对拉螺杆,确保基础在潮湿环境下的耐久性。

3.2、施工要点

1]、±

0以下地基础墙体模板按下图施工

2]、地梁、承台梁模板施工

4、基础砼浇筑

4.1、施工工艺流程

4.2、施工要点

本工程混凝土场内水平及垂直运输均采用拖泵输送,局部采用车泵,混凝土用原材料及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均应符合《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的规定。

为减低混凝土在输送泵管内的坍落度损失,在高温天气施工时应采取进行浇水降温或将输送泵管缠裹草袋等措施。

每班混凝土泵送之前应泵水通球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及输送管内无异物后泵送1m31:

2水泥沙浆润滑混凝土泵及输送管内壁,再开始泵送混凝土。

浇注工作结束后应将混凝土泵及输送管清洗干净。

输送管应由专业队伍进行布管、拆管,发生堵管时能迅速查出原因,迅速排除障碍。

浇筑混凝土时作业人员严禁站再输送管出料口附近,谨防高压混凝土喷射伤人。

浇筑工艺如下图:

4.2.1、独基浇筑

每浇筑30-50cm振捣一次。

砼应一次性浇筑至承台梁梁底以下900mm处留施工缝,中间不得留置施工缝。

4.2.2、旋挖桩采用水下砼、配合串筒进行浇筑。

按规范JGJ94—2008留足试件,一桩一组。

桩必须作超声波检测,试验合格以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2.3、挡墙±

0以下施工缝设橡胶止水带,如图:

(三)、回填土施工

a.土质要求:

可使用碎石类土、粘性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回填土应选取不含有机杂质粘土、淤泥等,回填土中,颗粒粒径不应大于200;

当为土料时,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含水量一般在19~23%最佳。

b.施工条件:

回填土施工必须在基梁、挡土墙等结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挡土墙外防水及保护层施工完毕后方能进入回填土工序施工;

回填前积水及有机质建筑垃圾应清理干净。

C.车库顶板上的回填土,从外运至渣场的土进行回运,车库顶板回填及挡墙周边回填若现场土方不够时,采用外借土回填。

d.挡土墙后的填土前应先作好保护层。

填土时应分层夯实,每层填土厚度≯300mm,夯实厚度约位250mm左右,采用蛙式打夯机打夯,每层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

e.填土按3%沉降量超填。

f.填方应结合地下沟道、管网施工进行,避免发生返工等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5.1控制网的布设

5.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从便于施测的角度出发,以建设单位给定的坐标控制桩作为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整体控制的依据;

以首级控制网为基础,按照本工程特点:

A4区纵向以1轴向东平移0.7米,

轴向西平移2米,横向以B轴向北平移2米,c轴向南平移1米,形成的网格作为A4区第二级平面控制网。

(见控制网附图);

A9区纵向取通轴1轴,横向取57#楼的A轴,形成的网格作为47#、57#、58#楼的第二级平面控制网。

纵向取通轴32轴,横向取56#楼的E轴,形成的网格作为48#、56#、59#楼的第二级平面控制网。

两者形成整体上对A9区的控制网(见控制网附图),第二级平面控制网为与建筑物矩形主轴线平行的矩形控制网,是细部测量的控制依据。

第二级平面控制网的桩点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布置。

第二级平面控制网的布置应处在施工影响区外,并订桩作为标记。

第二级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测角精度

量距精度

第二级控制网

10″

1/15000

5.1.2高程控制网布设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一个高程控制点作为本工程的首级高程控制网,在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二级高程控制网。

二级控制网由两个高程控制点构成。

两高程控制点直线间距不大于100m,±

0.000以上施工开始后要保证每个楼号外墙至少有一个二级控制网,且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施工影响。

二级高程控制网采用S3水准仪符合路线测量方式进行测设。

二级控制网测设精度

测量精度

备注

第二级高程控制网

n为测站数

5.1.3控制桩点的设定与保护

凡需要在施工阶段予以保留的控制桩、水准点,桩的形式均为截面50mm以上木桩顶订钢钉。

桩的埋深不小于800mm,桩周设C20cm的砼予以保护,桩头高出砼面的高度不大于5cm。

控制桩四周设钢管围栏,并设有醒目的标识,桩点附近不得堆压材料,防止控制桩被碾轧扰动。

各相应控制点间要保留畅捷的测量通道,确保视线的畅通。

5.2轴线的传递

5.2.1±

0.00以下施测时,采用经纬仪方向线法、正倒镜挑直线方法,将控制轴线投设到待测层,进行闭合调整后,方可进行细部测量。

5.2.2±

0.00以上施测时,轴线竖向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

在首层地面设置投测基点 

在首层地面钢筋绑扎施工时,在欲设置激光投测点的位置预埋100×

100mm铁板,铁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

激光投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流水段的划分,分别在布设激光投测点。

施工至首层平面时,对各主轴线桩点进行距离、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平面放线。

放线后,再将各激光投测点测定在预埋铁板上,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每层顶板应在各激光投测点相应的位置上预200×

200mm的接收孔。

投测时将激光铅直仪置于首层控制点上,在施工层用有机玻璃板贴纸接收。

每个点的投测均要用误差圆取圆心的方法确定投测点。

即:

每个点的投测应将仪器分别旋转90°

、180°

、270°

、360°

投测四个点,这四个点形成的误差圆取其圆心作为投测点。

每层投测完后均要进行闭合校核,确保投测无误,再放其它轴线及墙边线、柱边线。

(如下图)

5.2.3轴线竖向传递的精度:

3mm/层,15mm/总高。

5.3高程的竖向传递

5.3.1±

0.00以下高程传递采用水准仪+5m标尺进行传递。

0.00以下高程测设示意图

5.3.2±

0.00以上高程传递以首层的标准点位,沿建筑物的大角用钢尺铅直向上传递。

每个施测面至少由两个点同时向上传递,再对传递到待测层的两个高程校核调整后方可使用(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0.00以上高程测设示意图

5.3.3在各层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墙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竖向主筋上测设结构标高(500mm线),并用油漆标注,作为支模和浇注混凝土的依据。

在墙体、柱上弹距地面(建筑设计标高)的1m控制线作为上层楼板、梁以及装修施工时的标高依据,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

1mm。

在每层1m控制线位置标注建筑物的相对高程。

5.3.4高程传递的精度:

5.4细部放线

5.4.1楼层放线施测流程:

投设控制点到待测面→测设主控制线→测设控制线与轴线或次级控制线的交点→测设细部轴线或相应控制线→测设结构墙柱外廓等细部线→验线。

5.4.2细部放线按常规方法进行,精度要求详见《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中的相关规定。

5.4.3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要求劳务公司在细部放线时,剪力墙两边要有20公分的边线控制线,框架柱四周要有50公分的轴线控制线且要在柱四周的柱中地面上弹出中心轴线。

5.4.4主楼放线时东西、南北两条大轴线需用经纬仪布点,严禁使用施工线抻拉布布点。

5.4.5三级控制线要保证清晰可见,线条均匀,注意防止墨汁污染。

弹错的线要刮干净。

5.5建筑装饰施工测量

5.5.1建筑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室内外水平线测设每3米距离的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

3mm;

室外铅垂线、采用经纬仪投测两次结果较差应小于2mm。

室内铅垂线,可采用线锤、经纬仪等仪器,其相对投测。

5.5.2地面施工时,在建筑物四周墙面和柱子上测设出1米水平线,作为室内地面面层施工的标高控制线,并用水准仪检测基层标高。

5.5.3吊顶施工测量时,以1米线为依据,用钢尺量至吊顶设计标高,并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控制线。

对于装饰物比较复杂的吊顶,应在顶板上弹出十字分格线,十字线应将顶板均匀分格,以此为依据向四周扩展等距方格网来控制装饰物的位置。

5.5.4屋面测量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5.5.5测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并绘图记录;

建筑主体结构完工后,在有垂直龙骨的主要部位,用悬吊钢丝法沿墙面检测垂直度,并做好记录和绘制竖向剖面图。

安装时在门窗洞口四周弹外墙面控制线,在内外墙面弹1米水平控制线。

控制垂直龙骨可采用铅垂吊钢丝,所用线锤的重量和钢丝直径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幕墙分格轴线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分快内控制、分配、消除,不使其累积。

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其测量放线允许误差:

高差为±

3mm,埋件轴线为7mm。

5.5.6在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准,及时测量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定电梯井中心控制线。

5.5.7每层门套两边弹竖直线,并保证电梯门坎与门前地面水平度一致。

5.6管道安装测量

管道安装前,要检查穿墙、穿层洞口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进行管道安装测量工作。

5.7施工测量放线的复测预验收

质量检查员应对施工测量纪录的内容进行复测检查,施工测量放线自检完成后,关键部位由质量检查员报监理验收。

所有验线工作独立进行,方法和使用仪器有别于测量放线工作。

验线的部位主要是关键部位和最薄弱环节。

施工测量放线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8记录

对施测所需的各类数据及施测方法均要有详细的记录,要求做到原始有效,公正和连续,字迹工整,内容具有可追溯性。

第六章、变形监测

建筑物变形监测由业主委托有专业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施工方对此将进行帮助、协调并提供方便。

第七章、施测的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

7.1对于计算校核主要采取复算校核、几何条件校核、总和校核和变换法校核。

测设工作中采用复测校核、几何条件校核和变换测法三种方式进行校核。

7.2在定位测量时,经纬仪测角、设角必须采用测回法,严禁使用半测回;

全站仪测距取四次测量的平均值;

大尺量距应采用50N标准拉力,并加三差改正。

7.3使用激光铅直仪投设点位时,每个点要投四次,每次将仪器旋转90°

,取四点的中心为最终点位。

7.4定期对控制桩进行校测,并根据校测结果对控制桩的数据进行修正。

7.5对于控制桩及主要轴线应进行标识,以便于使用。

7.6为施测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如楼层施线前结构面上不得有明水,不得在施测区域内堆放物料。

施工时要对施工测量工序留有充分的工作时间。

7.7放线后在未得到相关各方的最终确认之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7.8为测量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

7.9仪器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确保仪器的精度满足施测要求。

7.10认真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

确保监理部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11施工测量放线的实施程序

7.11.1施工测量各项内容的实施应按照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遇到问题应及时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方案调整,补充或修改方案。

7.11.2施工测量中必须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即先测设精度较高的场地整体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局部建筑的定位、放线。

7.11.3施工测量前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设计图纸、文件、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7.11.4实测时应做好原始记录。

施工测量工作的各种纪录应真实、完整、正确、工整,妥善保存,对于需要归档的各种资料应按施工资料规程整理及保存。

7.11.5每次施工测量放线完成后,按施工资料规程要求,测量人员应及时填写各项施工测量纪录,并提请质量员进行复测。

第八章、测量成果保护措施

8.1与业主办理红线桩、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存入技术资料中。

8.2对移交的桩点用混凝土进行保护,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8.3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原始依据进行校核,校核内容包括:

红线数据校核,定位条件校核,红线桩校核,水准点校核。

8.4对测设完毕的各类桩点、线加以必要的保护。

8.5施测前要编写详细的技术交底。

第九章、安全注意事项

9.1施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

9.2严禁在工作中打闹取笑;

9.3严禁酒后疲劳作业;

9.4在高空作业时,应严格系好安全带;

9.5投测时,上下一致用对讲机随时联络,互相提醒,迅速,高效地完成投测;

9.6工作中应严格、认真、负责及时校核,避免因测量出现大误差影响施工质量、进度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9.7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各种测量设备及资料。

、施工测量部署

3.1施测原则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测量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2劳动力安排

现场配备放线员3名,配合人员6名,验线员3名。

3.3工作安排

本工程的控制测量由项目部负责;

细部施测工作由劳务分包方承担,项目部指派6名专业技术人员和配合劳务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测量检验由项目部技术部门及专业测量人员共同负责;

3.4施工顺序

平面控制网测设→高程控制网测设→工程细部测设→施工过程测量和控制→检验测量(验线)。

3.5主要施测方法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拟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

基础及地下楼层放线主要采取经纬仪方向线法进行测量放线;

0.000以上轴线传递拟采用激光铅直内控法。

高程控制拟采用S3水准仪;

高程传递拟S3水准仪+50米大尺进行传递。

第四章、施测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对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工程开工确保器具在受控状态下使用,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校验。

4.1.2熟悉图纸、了解建筑定位及楼层放线的相关要求,校核图纸中相关数据,掌握测量放线所需要的几何尺寸及相关数据。

在测量施工开始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设计图纸审核。

⑴总平面图的审核:

建设用地红线桩点(界址点)坐标与角度、距离是否对应;

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

建筑物的几何关系;

首层室内地坪设计高程、室外设计高程及有关坡度是否合理、对应。

⑵建筑施工图的校核:

建筑物各轴线的间距等几何关系;

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图的轴线尺寸;

各层标高(相对高程)与总平面图中相关部分是否对应。

⑶结构施工图的校核:

核对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如墙厚、柱断面、梁断面及跨度、楼板厚度等);

对照建筑图,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对应。

⑷安装施工图的校核:

对照建筑、结构施工图,核对有关的轴线、尺寸及标高是否对应;

核对设备基础、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尺寸、标高是否与土建图一致。

4.1.3向监理提供所用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证书。

4.1.4由技术负责人对测量放线工进行技术交底。

4.2现场准备

4.2.1交桩

进场后,会同监理单位与业主单位办理红线桩、控制桩的交接手续和测量资料交接工作。

建设单位已给定红线及红线桩点为测量施工时主要使用的控制桩点。

建设单位提供一个水准控制点,两个坐标控制点。

4.2.2原始测量资料校核

对甲方所提供的普通测量成果上高程控制点、坐标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方可作为本工程的高程、平面基准点。

为保证建筑物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坐标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外业校测,建设单位给定的坐标控制点数量两个。

校测桩点的允许误差,按地方规范要求执行,点位相对误差≤5cm。

经校核,如果红线桩点误差超过允许误差时,应及时分析出时那个或那几个红线桩点或数据存在问题。

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工程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驻现场代表人员,由其决定是否剔除误差较大的数据还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重新进行补测。

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建设单位提供一个水准点。

使用前用复核法进行校测,其允许闭和差为

mm(n为测站数)。

经校核若高程误差超出允许误差,应及时分析出是那些高程控制点误差较小,能够作为高程控制的起始点,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工程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驻现场代表人员,由其决定是否采用误差最小的点作为最后的高程控制桩点,或由城市规划部门重新进行补测,提高高程控制的起始精度。

起始数据校核完毕后,应及时将校核结果通知工程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驻现场代表人员,并与建设方办理红线桩、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

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4.3仪器准备

名称

精度

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