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格式要求Word下载.docx
《课题格式要求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格式要求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中的图、表等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表2、式(3)”等。
(三)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1.区分注释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中列表于文末;
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
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如档案资料,内部资料,引用党委政府文件如无文献来源的,视为引文注释。
2.注释放置于当前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标在所注对象的右上角,按顺序排序。
3.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用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2]、[3]……”,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依序标出序号。
标准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
(四)页码序号
页码标注由正文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可以标注在页眉或页脚的中间或右边。
封面、内容摘要、目录不编入页码。
各页页码应标注在相同位置。
三、课题中字体要求
封面题目:
小一号黑体;
正文题目:
小二号黑体;
摘要/前言:
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
一级标题:
三号黑体,二级标题:
小三号宋体,三级标题:
四号宋体;
正文:
四号宋体,行间距:
固定值20磅;
注释:
小五号宋体,参考文献:
五号宋体。
课题格式模本:
2008年贵阳市党校系统课题(小四号黑体)
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政策研究
——以行业协会、商会为视角
(小一号黑体)
“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政策研究——以行业协会、商会为视角”课题组
2008年9月(小三号黑体)
二0一0年三月(小三号黑体)
“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政策研究——以行业协会、商会为视角”
课题组成员名单
(三号黑体)
课题负责人:
×
(三号宋体)
课题组成员:
×
内容简介:
(小四号宋体)(400字以内)
(小四号宋体)(3—5个)
目录(小一号黑体)
一、标题(三号黑体)
(一)标题(小三号宋体)
1.标题(四号宋体)
二、标题(三号黑体)
三、标题(三号黑体)
四、标题(三号黑体)
五、标题(三号黑体)
(以下目录示例)
1.发展6
(以下正文示例)
—以行业协会、商会为视角
前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的新的阶段特征,在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的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就社会组织形式而言,其深刻变化在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社会组织被划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四种。
企业要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来进行生产,没有自主权;
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来运作,其体制机制和政府机关无异;
社会团体也基本是官办。
用政治学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来看,国家之外无社会生活,国家权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孔不入。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国有企业有了自主经营权,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
政府也不再对事业单位一味采取包办的方式,传统上由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等出现了民办形式。
至于社会团体,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淡化了官办的色彩。
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化、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使得各种形形色色名目繁多的新的社会组织形态不断出现。
改变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四位一体的局面。
面对深刻变化,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原先简单的社会结构复杂化,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
国家权力逐步从社会领域中的退出,又使得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失去效用,对社会领域的调控能力大大降低。
因此,对新出现的社会组织如何定位、如何规范、如何管理,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经过30年的实践,在管理上,形成了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为基本法规,以民政部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格局。
社会组织管理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
政府在管理中也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比较而言,现行法规和政府社会管理方式仍明显落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
就政府而言,传统行政管理的印记还比较浓厚;
就社会组织而言,官方色彩过浓、自主性不强、发挥作用有限、内部管理不规范都是问题所在。
因此,现阶段,政府如何完善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社会组织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对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中指出,“社会组织”要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定位,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功能。
政府要“坚持培育和管理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
”,因此,如何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是目前政府管理关注的问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在中国,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仅就社会团体来分,又分为专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联合性社团和行业性社团。
虽然总称为社会组织,有其共性之外又有其特殊性。
本课题不准备从宏观角度对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进行研究,而只是选取其中的行业协会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原因在于行业协会在社会组织中有较大的特殊性:
在各种社会团体中,行业协会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最为紧密,数量最多,发展较快。
我们拟通过对贵阳市行业协会的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点代面,用行业协会培育管理的政策来反映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政策。
一、行业协会研究综述—基于文献的分析
(一)研究现状概述
理论界对行业协会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近20年的发展。
行业协会研究已成为一个理论热点。
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趋势。
一是研究领域逐步深化和推进。
由对中国行业协会概述性的研究,如对行业协会的分类与界定、产生途径与方式、现状与职能、问题与发展方向等一般性的研究,逐步深入到行业协会的各个方面,如对行业协会内部处罚权的研究、行业协会内部治理问题的研究等等;
从研究的角度看,体现出多学科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研究,政治学着重从行业协会的发展变迁反映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行政学着重探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管理学对行业协会的内部治理问题尤为感兴趣,法学对行业协会目前的法律地位、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行业协会内部治理权的法律属性等都展开了探讨,经济学对行业协会在经济交往中的费用分析,尤其是在反倾销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颇多,历史学注重中国传统行会的分析。
上述研究不仅是单学科的纯粹研究,往往都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
从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实证研究越来越多。
尤其是关于某地、某个具体行业协会的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居多。
且成为目前行业协会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
(二)研究现状分析及结论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虽然目前对行业协会的研究比较深入,问题也比较细致,但是从政策培育支持角度来探讨行业协会的发展却鲜见,使得本课题借鉴的资料比较缺乏。
其次,在目前有关行业协会的实证研究中,绝大多数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事例,对于像贵州这样的西部不发达省份来说,其行业协会的发展状况具体如何,具体的研究也较少。
使得本课题缺少了一个对比的标准。
但是,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看,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是针对现实问题进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目前理论上对行业协会发展的困境、问题及解决思路,都能为本课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次,现有政策为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协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能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
鉴于上述两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本课题的主要思路为:
一是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以西方行业协会的发展为背景,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协会和政府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
二是探讨在中国目前的具体环境下,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模型的差距,通过差距的分析找出中国行业协会发展的问题,为政策取向提供依据;
三是贵阳市的调研分析可以从微观上为第二部分作一个实证的基础;
最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二、行业协会的一般理论模型
(一)市场体制下行业协会的必要性及功能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分工在市场领域细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可以说,只要有市场经济,企业之间只要有竞争,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行业协会。
这些行业协会的组成形式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东西”,[1]232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和宏观调控的政府中间为什么会出现行业协会?
二,行业协会在其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1.必要性。
对于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必要性,学者们基于研究学科和研究背景(中国或西方)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解释。
[2]一个通行的解释是以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为分析工具。
交易成本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指“交易成本是在产权(根据契约)被用于市场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时发生的。
首先,交易成本是“由信息搜寻(在做出决策之前找到足够数目的交易伙伴,弄清他们的地址、他们产品的设计、质量、可靠性以及大量其他相关的方面)成本构成,还有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
”行业协会“在本质上和企业是一样的,都是市场交易主体为减少交易成本而达成的契约安排。
”[3]秦晖等具体解释为,西方经济学中描述的自由竞争市场,乃是建立在不现实的微观基础之上的。
比如其假定企业在交易中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充分信息基础。
即甲、乙两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都能知道对方的真实信息,都是在诚信之基础上进行交易。
但实际上,在真实交易过程中,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发展初期买家与卖家那种固定交易模式(即买卖双方长期都与一个卖家或买家联系)往往会打破,交易双方面临的随时可能都是一个陌生的交易对手,充分了解对手信息显得越来越难;
其次,交易过程中双方往往都有欺骗的激励,卖者可能出售伪劣商品,买者也可能拖欠货款,结果导致双方无法获利。
因此,单个经济主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时,在正常的交易过程中,还要花额外的精力去应对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和信息,客观上加大了单个经济主体的交易成本,需要一个组织为其提供行业信息,以降低经济主体的交易成本。
从另一个成面看,对于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和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化解纠纷,降低风险。
但这种方式有其明显的缺点,因为市场交易讲求的是快捷和高效,选择法律途径往往会使当事人的交易成本提高。
起诉、开庭、审判、执行,一整套司法程序解决了纠纷的同时,也使企业耗上了过多的精力。
从企业本身来讲,是不希望耗在遥遥无期的诉讼程序中的。
他们希望用快速的方式解决纠纷,而不是在漫长的诉讼程序中等待消息。
因此,行业协会作为一种“减少交易成本的契约安排”,就在实践中应运而生。
相比起单个经济主体面对信息的不确定性而言,它有如下优势,一、信息库功能,当协会中的某一个买(卖)者准备与一个新的买(卖)者交易时,它可以从协会的信息库中查询该买卖者是否有不良前科。
二、协会可以利用其共同使用的外部资源,为本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提供预测,当然也可以为成员或成员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这些功能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信息在个体间传递的失真问题,从而节约协会成员和其潜在交易者的信息成本。
相比起法律而言,它具有如下优势,一、在交易行为监督上,交易人比法院更专业;
二,他们做出的决定比法院单纯责任决定更为精细,三,他们还会考虑到那些不宜传达给法院的商业信息。
[1]10-12因此,行业协会的出现是企业单个信息主体为减少交易成本的结果。
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发展。
行业协会是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发展。
法国是现代商会的发源地,1599年,法国马赛的商人们创立了最早的商会,并且在1655年获得了书面许可。
美国最早的商会是纽约商会,成立于1768年。
亚洲的日本,也在1878年成立了自己的商会。
这些现代商会,在“制定行业的经营规范,协助庭外调解企业间的矛盾纠纷,减少不道德的行为造成的风险,收集宏观经济和各个行业的信息,帮助企业家作出经营投资决策,降低信息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提供教育、培训、咨询等方面服务,帮助协调企业间和行业间的关系,呼吁保护民族工业抵制外来竞争,加强同政府谈判和施加影响的能力”[1]269方面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行业协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功能进入到一个更为复杂的宏观背景中,新的起点就是市场神话的破灭。
从西方正统经济学理论来看,自由竞争的市场才是最佳状态,才能最好的促进所有成员的利益。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政府扮演的仅仅是“守夜人”的角色,不干预经济活动,只是负责国家和公共安全;
企业在微观经济活动中通过相互竞争达到优胜劣汰。
这种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极大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一百多年后,进入低潮期。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彻底打破了市场崇拜的神话,与此同时,前苏联高度的计划体制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比强烈。
现实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市场的不足和国家干预的合理性。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使人们逐步接受了市场失灵的观点。
然而好景不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相继陷入“滞胀”的经济困境,凯恩斯主义无法作出解释,政府长期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也开始失灵。
而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体制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后,也暴露出其僵化和低效的致命缺点。
双重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各种学派粉墨登场。
以里根、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领导人顺应这种思潮,重新认识市场的作用,推行私有化,弱化政府干预。
人们对市场又开始抱有一种“万能”的心态。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俄罗斯及东欧各国解体后,在西方顶级经济学家的建议下,实施所谓“休克疗法”,不但没有使其摆脱计划体制下经济发展的困境,反而使其经济发展倒退回计划体制之前的水平。
而东南亚各国在“全球化、自由化”的呼声中,放松外汇管制,加速资本开放,弱化政府干预,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从亚洲蔓延至西欧、美洲等发达经济国家。
人们又不得不重新认识政府干预的作用。
[4]80-81
回顾上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交替上升,在一片争论声中进入21世纪,且是一场“没有结局的争论”。
[5]07也正是因为这个过程,“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应运而生。
人们普遍认识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都有其缺陷,单靠这两只手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显不足。
由此,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第三部门”横空出世,与政府和市场一道构成现代社会治理的主体。
“第三部门”理论也成为西方上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新兴理论,至今方兴未艾。
(以下示例图、表)
图1:
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的一般理论模型
表2:
贵阳市行业协会分布表
序号
行业
数量(单位:
家)
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3
2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
3
农、林、牧、渔业
9
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
5
住宿和餐饮业
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制造业
8
采矿业
批发和零售业
1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2
房地产业
建筑业
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合计:
76
参考文献:
[1]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理论与案例[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张冉.中国行业协会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7(05).
[3]行业协会的功能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EB/OL][2008-8-15]
[4]吕忠梅,陈虹.经济法原论[M].法律出版社,2007.
[5]谢明.公共政策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