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546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县位于云南省南部,XX市北部,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辖2镇13乡、163个村委会、5个社区,共有人口3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1%。

居住着哈尼、彝、拉祜、瑶、布朗等25个民族,其中哈尼族人口22万余人,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人均占有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墨江历史上曾名“恭顺”、“他郎”,作为云南历史上茶马贸易、饮马成炊的通关要隘,商贸极盛之地,墨江文化积淀极其丰富,自1984年发现马肺桥贝币,到近年来发现的新抚崖画群以及文武、碧溪新石器时代石器采集点推断,墨江人类活动的历史约有XX余年。

绚丽多彩的哈尼族文化、北回归线文化和双胞胎文化交相辉映,使墨江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近年来,为把墨江建设成为旅游者的乐园、投资者的天堂,在拉动墨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各方构建一个共赢的交流平台,让全国了解墨江,让世界了解墨江。

墨江县委、政府着力打造墨江“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三张亮丽名片,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强势培育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现就墨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如下:

  

(一)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情况。

  县城建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馆业务用房915平方米,达省三级馆标准,内设群文辅导组、调研编辑组、美术、书法、摄影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节庆管理服务中心5个组室。

图书馆馆舍面积1200平方米,藏书总量达7万余册,达国家三级馆标准,内设办公室、采编室、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放映室(报告厅)、地方文献(资料)室等8个部室。

乡镇建有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党员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15个、农民网络培训学校4个、“农家书屋”168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地100块、科技文化活动室263个。

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健全。

  

(二)文化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88家,其中:

歌舞娱乐场所14家,电子游艺场所1家、音响制品零售出租11家(县城6家、乡镇5家)、报刊经营单位6家、印刷经营单位23家(县城15家、乡镇8家)、网吧14家(县城10家、乡镇4家)、其他经营场所119家(棋牌室和台球室),XX年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额700万元,缴税150万元,解决就业近200余人,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始建于1993年,总投资约5000万元。

是集天文、地理、气候、植物等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民族文化、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是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属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墨江国际双胞文化园。

核心区建设用地95亩,以展示双胞文化和生殖文化为主体,主要由大门入口广场、双胞文化长廊、儿童游乐场、双胞井文化广场、阳文化广场、阴文化广场、求子殿、景观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组成。

预计投资2100余万元,目前已投入1548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

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

项目依托北回归线文化、双胞胎文化和哈尼民族风情,包括五星级酒店、生活居住区、综合娱乐区、双胞商业街、美食街、旅游购物城,以“喝阴阳水、吃阴阳饭、睡阴阳床、生双胞胎”为卖点,打造特色鲜明的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于一身的精品旅游区。

由金成集团云南汇达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预计总投资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亿元。

旅游购物城。

购物城是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10亩,由茶叶区、珠宝区、土特产区、餐厅区、停车场等组成,其中停车场可以同时容纳30辆以上旅游大巴车。

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于今年4月26日试营业。

碧溪古镇。

距县城9公里,核心区面积公顷,现有居民246户890人,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古镇以十字为街道,分为四个城区,曾建有城墙,有东、西、南、北四门,呈十字形结构。

镇内民居以四合院为主,有“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三房一照壁”、“跑马转角楼”以及“一颗印”等,雕花刻镂,造型庄重优美,并把防水、防旱、防盗的科学理念设计其中。

XX年至XX年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对古镇进行保护性修复,XX年李秀山、李光保、何延年、庾家故居等四家大院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墨江文庙。

始建于公元1821年(清朝道光元年),距今已有191年,占地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1994年县委、政府全面修复文庙,历过十年的维修,于XX年4月全面完成修复。

墨江文庙是滇南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处于昆曼国际大通道的特殊地理位置,是墨江县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四)旅游设施配套情况。

  住宿及餐饮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不同档次的大小宾馆189家,其中星级酒店7家,可同时接纳近4775人住宿;乡村农家乐200余户(含双龙和碧溪),可以品尝到独具特色的风味佳肴,有紫米宴、全笋宴、百花宴等营养丰富的宴席,有哈尼特色烧烤、凉拌等特色小吃,有水酥、泡皮、麻脆等传统菜肴,大量过境旅游团队进入墨江消费,其中碧溪丰盛园旅游接待餐厅,平均每日接待600人左右的游客就餐,最高接待日达40辆旅游车1600余人。

旅游商品开发情况。

根据游客喜好,以突出地方特色为重点,充分挖掘开发民间文艺、工艺产品等特色旅游纪念品,部分旅游纪念品已登记注册商标,并委托商家进行设计、制作和销售。

目前,已形成以购物城为龙头,县城土特产店、工艺品加工店相互补充的销售网络。

有多种旅游商品如双胞水、双胞玉、黑古陶等上市,其中双胞水已形成每小时生产48吨水的能力,其产品远销上海、珠海等省市。

  

(一)哈尼文化资源。

  墨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全县民族众多,主体民族突出,哈尼族12个支系中,居住在墨江的就有9个支系,占总人口的62%,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享有“哈尼之乡”的美名;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哈尼族民间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市级名录24项、县级名录29项,储备名录10项;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市级文化传承人11人;编制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墨江县民间故事》,《墨江县舞蹈集成》、《阿墨江增刊》(歌曲)、《双胞迷城:

墨江》、《哈尼文化丛书》(6本)、《墨江古籍普查名录》等书籍。

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大批哈尼族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曲,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不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资源。

  

(二)北回归线文化资源。

  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县城。

城内建有设计新颖、气势壮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融天文、地理、科普、园林、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园,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墨江的自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北回归线文化在这里集中展示,故有“回归之城”的美称。

  (三)双胞文化资源。

  神秘的北回归线穿境而过,不仅集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而且演变出很多奇特的现象,双胞胎现象就是墨江特有的一道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1000多对双胞胎,仅县城周边北回归线沿线就有600多对,城内建有全球唯一的国际双胞文化园、国际双胞第一镇。

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连续八年举办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双胞胎相约墨江聚会狂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素有“双胞之家”的美誉。

  (四)其他人文自然资源。

  境内还有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思茅、普洱通往昆明的茶马古道驿站之一金马通关,是西南物资交流的重要商道,被誉为“官商大道”,也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还有亚州最大的哈尼特色生态烧烤城——双龙烧烤城,领袖毛泽东、朱德题词的昆洛路上的历史名桥——忠爱桥,距今约XX年的新抚岩画,体验淘金乐趣的哈尼山寨——癸能淘金村等;连片近万亩、数量达6万余株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林;有千年杜鹃的忠爱桥大峡谷自然景观,绵延的哀牢山脉和纵横交错的“三江五河”,以及水电开发形成的库区高峡平湖、观峡云海,形成了绮丽迷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一)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哈尼民风民俗为看点、双胞胎为卖点,自XX年起以节庆品牌为依托,连续成功举办八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充分展示了墨江独特魅力,打造了墨江文化旅游品牌,XX年被人民网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庆品牌。

XX至XX年一至八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共有5640余对双胞胎参与节庆活动,旅游综合收入达万元。

XX年第八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13%,接待自驾车7140辆,星级酒店平均日床位出租率达%,旅游综合收入万元,同比增长%,招商引资协议签约亿元,有效提升了文化产品附加值,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推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不断发展。

  

(二)宣传推介不断深入,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

  通过与云南电视台《旅游新时空》栏目长期合作,建立“双胞之家”网站等,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营造文化旅游宣传声势;通过参加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文化旅游宣传周、旅游景区(线路)推介会、旅游洽谈会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黄金周等方式,进行多方位多渠道宣传墨江文化旅游产品,推介墨江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墨江国际双胞文化园、墨江国际双胞第一镇、旅游购物城、碧溪古镇等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日趋成熟,哈尼文化展示中心、新抚“岩画”旅游风景区、北回归线植物园、泗南江万亩桫椤林、忠爱桥大峡谷、墨江金矿-联珠风力电场工业旅游园区、中坤项目集团房车营地和古村落开发选址等后续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全县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商贸营销不断成熟、综合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消费不断增长,各项文化旅游综合指标明显增长,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1%,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XX年墨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已纳入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当中,作为全省30个文化旅游试点县之一和XX市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并列入全省旅游线路统筹的“昆曼国际旅游精品线路”中的旅游重要节点和发展区域。

  (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文化旅游市场业态基本形成

  XX年7月引进云南湄公河投资公司经营管理,将投入亿元,改造提升北回归线标志园为aaaa旅游景区。

目前,公司已完成投入430万元对部分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和配备景区电瓶车,投入200余万元完成对主标馆4d影院的改造,其它相关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双胞文化园于XX年6月正式开园,引进云南汇达置业有限公司在墨江设立双胞文化园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碧溪小镇引进香港城市经营研究院组建东方小镇投资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规划投资运营。

项目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概算投资亿元,“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规划把碧溪古镇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球首家以绘本为主题的国际性教育小镇。

引进康辉旅游公司经营旅游购物城,把墨江列入昆曼旅游线路上游客休息、观光、购物的重要节点,每天进入购物城的游客在800人左右,对墨江旅游业发展取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XX年10月黄金周期间每天有25辆以上旅游大巴车进入,最高峰时达到36辆旅游大巴车,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