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学管理基本要求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学期教学管理基本要求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学期教学管理基本要求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抓准重点、难点。
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所评价。
笔记上有提问、复问要求与作业布置。
能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把教学内容作加工处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板书设计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良好水平
备课笔记内容可表明教者对教材已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组织、知识结构考虑精当,教学手段的采用、例题的安排运用自如。
不仅掌握学生一般情况,而且进一步对学习心理、兴趣有所了解,且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提出培养目标和逐步达标的措施。
教法灵活,能相机诱导,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重视习惯的培养和思维障碍的突破。
优秀水平
教者的思想感情,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堪称水乳交融。
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有明确的课题,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能力情况、兴趣特长等有自己的见解和教学记载。
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后记中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能作客观的分析评估,善于积累教研的第一手资料。
上课常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艺术,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地运用教学机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扎实地加强基础训练。
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
一、目的明确。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规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
每节课要按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二、讲授正确。
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
分析透彻,判断明确,结论确切。
三、重点突出。
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恰当地组织教材,在教学重点上下功夫,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精讲精练,防止主次不分的倾向。
四、语言生动。
用普通话讲课,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有抑扬顿挫,语言要鲜明生动,条理清楚,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启发诱导。
五、板书工整。
教师板书用字必须正确规范,文字排列清楚,力求体现讲课的重点和发展过程,便于学生思考和记录;
理科解题过程书写要完整,给学生以示范。
六、组织严密。
要精心设计每堂课,做到容量适当,难点分散,启发思维,引起高潮,有讲有练,扎实到位。
七、面向全体。
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课堂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口头回答、板书解题涉及的学生面要广,课堂练习要照应中下学生。
八、以身作则。
教师上课不迟到,不拖课,不提前下课,不擅自中途离开课堂,不随意调课、缺课,不讲与上课无关的话,不抢占自修课去上课。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看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
教学思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方向。
教师在课堂里的一切活动,都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的具体表现,总的说,看教学思想就是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四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教学大纲(课标,全面掌握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把握,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着手:
1、教书和育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是否注意摆正;
2、教和学的关系(平等、和谐、互动是否妥善安排;
3、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是否切实处理;
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习、实践、创造是否有机联系。
二、看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就是要看教风、教态、教学基本功。
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素养的把握,要重视教风,体现“严谨灵活”的原则。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考察教师的教学常规意识及其执行情况(包括复习、作业;
2、考察教师观察、分析、判断、概括、评价的准确性;
3、考察教师的听、说、读、写、激疑、演练、讲解、操作的基本功;
4、考察教师教育、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教学反应的机敏程度。
三、看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是《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在一堂课中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恰当,是否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益。
对该堂课教学目的性的把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考察它是否符合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
2、考察它是否体现了有关教材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并适合全体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各类学生均学有所得;
3、考察它除了能揭示有关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外,是否还兼顾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知或操作能力的形成;
4、考察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或创新能力的形成。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目的及要求的明确性,不仅应体现在教师是否有目的性揭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落点的选择和到位程度。
四、看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适当的组织方法和手段,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正确地掌握教学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并运用于实际。
老师要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有机地结合进行思想品德,审美修养及科学精神、科学品质方面的教育。
听课、评课时对教学内容的考察要把握准“两个系统”,即该课教学所描述的有关知识系统和全班各类学生对该知识系统所形成的认知或操作系统,注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学科问题的思维性以及它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从两个系统的起始状态和终结状态之间的差异看课堂教学容量是否适度;
2、从教材所描述的知识系统与课堂教学实际描述的知识系统的同化程度看课堂知识的传授是否科学、严密;
3、从两个系统由起始状态向终结状态演进的过程看重点的选择是否恰当,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力、有效;
4、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水平结构和操作水平结构看课堂教学的后效,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五、看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思路的凝固形式,反映教师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有条理,形象思维是否丰富、富有感染力,也反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结构应包括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教学方法应能充分体现对学科知识、对学生接受心理的适应性,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课堂结构和方法的考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整体结构是否完整,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能否共同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2、局部结构是否清晰,起落是否分明,线条是否简洁明快,转接是否自然流畅;
3、教材的处理是否巧妙,切点的选择、切入的角度、切口的开掘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教具或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体现鲜明的目的性,实施是否便捷有效。
六、看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不仅要看课堂气氛、双边活动,更要看发展,看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看教学密度,还要看学生负担、教学卫生。
听课和评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课堂气氛和双边活动。
看“四轻四重”(指“重自己、轻学生”,“重讲授、轻训练”,“重结论、轻过程”,“重答案、轻方法”的毛病纠正了没有。
2、发展和提高。
看各类学生的基础,总体目标达成情况和向课外延伸的限度。
3、教学密度。
看阶段目标达成情况和单位时间利用率。
4、教学卫生和学生负担。
看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和课堂负担总量。
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分析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引进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标准,但教师对学生在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基本态度方面的评估仍要注意合格率和优秀率。
作业布置及批改常规
教学工作不但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也包括课后作业部分。
不少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既要依靠课上的学习,也要依赖于学生课后的练习和作业,课上教学与课后练习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精心选择习题,认真编制练习。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1.设计练习、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
每一次练习、作业不仅要适应学科特色的总要求,而且要有具体到题目的个别要求,或用于巩固已学知识,或用于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或用于培养基本能力,或用于掌握基本概念,等等。
2.命题意图不仅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让学生了解,以增强练习及作业的效果。
二、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1.作业和练习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要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切实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设题。
2.习题要典型,有代表性。
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设立基本题、变式题、提高题、综合题等题型,各种题型要恰当安排比例;
还要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设置必做题、选做题、追加题、订正题等题类,以保证全体学生能按期完成本阶段学习任务,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又能使优等生、特长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要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操作性
1.为了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学科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智能,教师要在题型设计上下一点功夫,练习要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操作性,从而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获得良好的发展。
2.题型要灵活多变,既要有主观题,又要有客观题,并适当提高客观题的比例。
3.题目难度分布要合理,按“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要求,形成一定的梯度。
4.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布置一定量的实验、实习、操作性作业,或统计、设计、创作等全面锻炼学生能力的新型作业。
5.教师不仅要拓宽思路,先行“下水”,还要尽可能多、尽可能早地掌握国内外此类研究的新动态,引为己用,但必须杜绝照抄照搬的现象。
四、要有适当的作业量
1.作业、练习的“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应该是和谐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中不应对立起来或截然分开。
因此,应该通过上述提高“质”的手段,从根本上控制住有效作业量。
2.给学生留的作业过少或不留作业,就不易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复习和巩固的情况,也不易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作业过多搞“题海战术”,会使学生忙于完成作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入思考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和编制作业,既不多占用学生时间,又起到作业应有的作用。
3.一般要求:
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课外作业量平均每次不超过半小时;
物理、化学科课外作业量不超过20分钟;
次数为周课时减“一”,对语数外等每天达两个课时的,只计一次作业。
4.为了有效地控制作业量,各科作业还要体现一定的系统性,适度地控制和调节复现率和复现周期。
五、要有基本的规格要求
不同学科都要有体现本学科学科技能特点的基本规格要求,但每门学科都应要求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
步骤完整,行款规范,字迹工整,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要求学生的口头作业做到:
语音标准,口齿清楚,语言流畅,有条有理。
要求学生的操作性作业做到:
先想后做,合乎要领,有条不紊,动作协调。
六、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校正
批改作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校正,决不能只布置,不批改,或只批改,不讲评。
具体要求:
1.批改和评定
(1教师一律用红笔批改和评定等级,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特别好的用“优”评价。
(2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关键性错误要予以修正或以红线划出,并要求及时订正;
必要时加眉批或总批予以说明、指导。
(3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要再行批改;
未订正的作业要坚持要求订正;
必要时要面批。
2.分析和记录。
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或弥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因此,每做一次作业和练习都要进行一些情况分析和记录。
分析和记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达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情况及分析;
(2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学生作业的能力,从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和过程,追溯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轨迹,并认真地审视和实事求是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评讲和校正。
教师首先要通过评讲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肃、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或典型性错误,要及时评讲,并辅之以学法指导;
对于个别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要以面批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和谈话;
必要时,可适量追加同类作业,但不能为急于求成或惩罚学生而过分加重学生负担。
追加作业量每天不能超过半小时。
七、节假日、星期天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娱乐时间,适当布置作业。
课外辅导常规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
为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的不同需要,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和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教
师必须搞好课外辅导工作。
但是,教师只有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课外辅导才能发挥作用,不能将课外辅导变成课堂教学的补课。
一、组织课外辅导应遵循的原则:
1.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活动。
2.辅导目的要明确,准备要充分,要有计划地确定辅导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要加强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辅导。
4.启发学生自觉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辅导活动。
5.课外辅导的规模和形式应灵活,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课外辅导的主要内容:
1.疑难问题解答:
主要分析问题的所在,不应局限于就题论题,而应该就题论法。
2.课外作业指导:
启发学生思路、指点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注意作业的评述。
3.课外预习指导:
主要是使学生对将要讲授的新知识有初步了解,并逐步掌握自学方法。
4.课外阅读指导:
主要是拓宽学生视野,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5.专题学习指导:
主要是扩充知识领域,重点是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
以上辅导内容,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水平而定,对学习后进学生的辅导,应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
考试常规
考试是学校对学生学业检测的主要手段,也是对教学情况反馈评估的重要环节。
为发挥考试的功能,必须加强对考试的管理。
一、考试控制
1、每月以年级为单位统一举行一次月考、期末组织一次统考外,各主要科目可以适当组织进行单元测验,所以考试在学期初订入教学计划。
二、月考命题
2、各科备课组在统一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统一命题范围。
命题可采用“任课教师各人自编一份完整的试卷,年级备课组集体讨论命题;
不同年级备课组交叉命题;
综合科组织综合命题中心,或由教导处组织命题小组命题”的方法。
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均必须由学科组长审阅定稿,再交教导处批印。
试题打印后需经备课组长仔细校对方能付印。
3、命题过程中,教师需交叉演算解答试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命题的文字必须工整、规范。
4、命题尺度为7:
2:
1。
即难度(P:
得分率为0.99-0.70(平均0.85以上的试题占70%,难度为0.69-0.50(平均0.60以上的试题占20%,难度为0.49-0.30(平均0.40以上的试题占10%。
整卷难度适中,估计年级平均成绩在72-80分,避免难题(难度0.30以下、繁琐题、偏题、怪题。
三、制卷
5、试卷稿应在考试前三天交文印室。
6、打印试卷要求做到字迹清楚、规范,核对正确,交件及时。
7、分装试卷必须认真仔细,做到准确无误。
8、命题、制卷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对失密现象要严肃处理,追查责任。
四、阅卷登分
9、阅卷原则上不过夜,当天考试当天阅卷。
10、考试阅卷必须在教师办公室内进行,在备课组里流水作业,不得将试卷带回家中阅卷。
11、评分标准必须在命题时拟定,打印在试题上。
阅卷前,备课组应进一步统一试题分步计分标准。
复查时如发现评分有误,或有应该斟酌之处,必须经备课组见证或商量后更改,不得随意改动试卷得分。
12、阅卷后应及时登分。
五、质量分析
13、考试后,备课组必须在一周内做好质量分析。
14、考试质量分析应写成书面报告,包括:
试题分析;
成绩统计;
教学目标达标情况分析;
主要存在问题;
改进教学的措施。
附1:
考场规则
一、考生进入考场时,只准带必要的文具:
如钢笔、圆珠笔、圆规、三角板、橡皮等。
当堂考试学科的有关书籍、作业本,一律放到教室前,不得放在桌内,违者按夹带舞弊论处。
二、考生在每科考前15分钟进入考场,按规定入座,考试铃响后,才能开始答题。
三、考生迟到30分钟不得入场,考试30分钟后,才准交卷出场,考生中途不得随便出入,如需大小便,在征得监考老师同意后方可单独外出。
如果已有同学交卷,则只准交卷。
四、考生对试题有疑难时,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
如遇试卷分发错误和字迹模糊等问题(不涉及试题内容,可举手询问,监考人员当众解答。
五、考生答题时一律不准用铅笔和红色水笔书写(除作图用和标准化试题机读答卷纸须用2B铅笔外,字迹要工整、清楚,并要答在试卷规定空白处,违者试卷作无效卷论处。
六、考生除在试卷的规定处填写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学号外,不准在别处作任何无关答题的标记。
七、考生在考场内必须保持安静。
交卷后,不得观看旁人试卷,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张望、谈论,更不准返场。
八、考试终了时间一到,考生立即停止答卷,且必须按规定及时交卷;
监考离场后,再交的试卷无效。
九、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在考试中有窃卷、偷看、夹带、传递、抄袭、换卷、代考等舞弊行为的,教导处按实际情况对试卷作扣分或零分处理,学校视其情节作处分。
附2:
监考守则
一、监考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地做好考场的监督、检查工作,既要维护考场纪律,又要热情地关心考生,保证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二、监考教师在每科考前15分钟到教务处领取该科试卷,并检查试卷学科与数量、班级与考场是否符合实际,卷面是否清晰有误等问题,如有问题,应即向教导处汇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三、监考教师在分发试卷前,要检查学生人数与座位是否符合要求,课桌上下有无相关科目书籍,教室内有没有书写、张贴与所考学科相关的答题。
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规定,采取措施立即处理。
四、监考教师对试题的内容不作任何解释,但考生对试题印刷文字不清之处提出询问时,应予当众答复。
五、监考教师发现考生舞弊的,应如实填写考场记录,并向教导处汇报,按考场规则及时处理。
六、监考教师要爱护、关心学生,发现考生有病,应及时劝导考生去医务室治疗,对不
能坚持考试的,应说服考生停考。
七、监考教师在考场内要严肃认真,不准吸烟、阅读书报,不准备课、批改作业和当场阅卷,不准与场外人员闲谈,不准打瞌睡,考试未终,不得将范卷答案传给交卷学生。
八、考试时间终了前15分钟,监考教师可以提醒考生注意,终了时间一到,立即收卷,不准学生相互围观试卷。
仔细清点份数,认真填好考场记录,并立即送教导处或有关任课教师验收。
九、监考教师有权制止与本考场无关人员进入考场。
十、监考教师要认真执行考场规则,要模范地遵守考场纪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徇私舞弊。
监考教师严重失职、监守自盗、徇私舞弊者,要严肃处理。
附3:
考试命题和质量分析的具体要求
一、考试命题和质量分析要在《教学大纲》和《考纲》精神的指导下进行。
1.形成性测试
(1反馈性测试:
一般指单元目标测验或单元综合目标测验,必须注意教材对各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
(2阶段性测试:
一般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学年度考试,必须注意《大纲》(或《课程标准》对各学期、学年度的阶段性教学目标要求,尤其是重点目标的要求。
2.水平性测试:
一般指毕业考试和上级布置的省、市级会考,必须注意《大纲》对本学科教学的全面要求(知识的和能力的,注意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选拔性测试:
一般指高考及高考调研考试,除了要注意落实《大纲》和《考试说明》对本学科教学的全面要求之外,还应注意研究学科教学和考试的新动向,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卷,把握其命题意图、命题规律和未来趋向。
二、考试命题和质量分析要控制好以下四个参量:
效度、信度、难度、梯度,尤其是效度和信度,它们是考试目的性、科学性的体现。
1.效度,体现卷面情况与《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统一程度。
若教学目标落实较好,重点突出,分析试卷时能全面、具体掌握到学生对有关目标的达成情况,则效度较好;
反之,则效度较差。
2.信度,体现卷面情况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统一性程度。
若实际水平高的学生能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学生得低分,则信度较好;
反之,则信度较差。
3.梯度,体现试卷试题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各项具体要求的落实程度。
命题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实际,合理布局,一般应依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安排顺序。
非毕业年级试题按其综合性及思考性的程度,由低至高,在难度0.99-0.30区间,按7:
1的比例分布。
同时“7”中也要有梯度,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路,基本解法”的掌握。
毕业年级选拔性调研试题,目前可以在难度0.70-030区间,按3:
5:
2的比例分布。
4.难度,体现试卷试题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区分能力。
从理论上说,试题难度(P:
得分率0.6-0.4,其区分度较好;
但在实践中,一份试卷此类题过于集中会导致学生大面积不及格。
因此,必须按梯度要求布局,使反馈性测试的整卷难度控制在0.9左右,使阶段性测试的整卷难度控制在0.8左右;
使总结性测试的整卷难度控制在0.75左右。
选拔性考试,应视初中招生计划和高考动态而决定难度系数。
近几年高考调研考试一般控制在0.55-0.65区间。
5、科学。
在学科试卷中,有效控制非学科性、非思维性命题;
在综合试卷中,可以淡化学科界限,但仍必须体现有关学科检测要求。
试题中没有科学性、常识性错误。
6.规范。
题型必须规范化。
题干要简明、扼要、翔实、清楚易懂,没有语病;
提出答题
的要求要有明确的指令,不模棱两可,语意清楚,不误导解题思路;
题肢必须落点准确,各选言肢不交叉重复,设计干扰的角度要合乎学科要求,答案具有正确性、明确性,即使是多项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就其所含的学科意义来说,也应该是正确的、明确的。
7.到位。
要求做到“两个结构”(即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结构到位和“两个要求”(即大纲阶段性要求和学生适应性要求到位。
关键是试题落点的选择要准确有效,不枝不蔓。
8.严密。
选题克服随意性,布局克服片面性,基本目标的覆盖要合理、周详、有密度、不雷同;
重点教学目标要根据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权重拉开一定的层面,在不同的能力级上分别布点考查。
四、质量分析的操作性要求。
1.各备课组要严肃认真地结分、登分,及时将记分表缴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