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戈埃罗(巴西)
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
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
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
艺术特色: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8.《素芭》泰戈尔(印度)
(1)人物:
素芭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哑女。
她心灵纯净、感情细腻丰富、敏感而孤独。
她是人们议论的对象,是家庭的负担。
她只能与大自然、动物们亲近交流,没有理解她,没人真正关心她,最后被父母以欺骗的方式嫁到远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画眼睛”
9.《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日本)
清兵卫是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的鉴赏和收藏有着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单纯、可爱又不幸的少年形象。
(2)主题:
批判家长老师的武断专制、扼杀孩子个性的做法,提醒人们要尊重、爱护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艺术特色:
采用倒叙结构,设置悬念
10.《在桥边》伯尔(德国)
“我”是一个对单调、乏味工作不满,用乱数、不数、漏数方式来反抗,渴望美好生活的伤残军人。
揭示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缺乏精神关怀的问题,思考小人物的命运。
11.《牲畜林》卡尔维诺(意大利)
(1)作者以幽默、调侃、嘲讽的笔调来描写牲畜林中两场笑料百出的精彩追逐,尽情地嘲弄了丑与罪恶。
延迟的运用,使小说的结构重复递进,同时让动物一一出场,便于作者对德兵尽情戏耍。
12.《半张纸》斯特林堡(瑞典)
(1)塑造了一个生活认真,工作努力;
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
务实并懂得满足青年,虽然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遭遇丧妻夭子厄运,却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勇敢地直面,把爱和痛藏在心里,把它们作为生活对自己的恩馈的年轻房客形象。
A.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
B.构思巧妙:
以小见大,于方寸之间演示大千世界
13.《山羊兹拉特》辛格(美国)
这篇童话小说通过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作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与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
14.《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是一位境况不好却坚强自尊,内心悲伤、痛苦却处事不卑不亢、镇定从容,具有超越道德的伟大母爱的母亲形象。
(2)情节结构特色:
A.延迟法:
花大量文字描写坐火车、小镇风貌,就是不告诉读者这对母女此行的目的。
(设置悬念)
B.插叙:
因为小主的主题是表现“伟大的母爱”,儿子的遭遇是次要内容,所以用插叙,这样使情节更紧凑,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15.《沙之书》博尔赫斯(阿根庭)
(1)“沙之书”象征无限之物,如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已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魔力无穷的金钱、浩瀚的知识、无法挽回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等等。
象征手法、荒诞手法
16.《椅桶者》卡夫卡(奥在利)
(1)“煤桶骑士”是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小人物,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
为了避免借煤失败的难堪,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一个自悲、懦弱、封闭的人。
荒诞手法
二、了解八个单元的小说文体知识
第一单元话题:
叙述
1.
叙事角度
(1)全知视角: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
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
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
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
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第二单元话题:
场景
1.场景:
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
2.场景:
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
景物描写的作用)
(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
(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
(4)暗示背景
(5)推动情节发展
第三单元话题:
主题
1.母题:
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
2.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3.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
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等等。
4.考试中归纳主题往往用这样的句式:
通过……表现(反映、揭示、批判、赞美等)……
第四单元话题:
人物
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
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如素芭。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
分析技巧:
(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
(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
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
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概括技巧:
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合人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
第五单元话题:
情节
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的“摇摆”
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
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小说情节也追求“戏剧性”,最典型莫过于美国作家欧·
享利。
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
赏析:
这个情节可不可以去掉?
第六单元话题:
结构
1.小说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
情节结构和小说整体结构。
2.结构是一个“容器”
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延迟
小说情节结构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即“欲擒故纵”,“延迟”情节的进展,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同时使情节增加摇摆弧度,增强戏剧性效果,吸引读者。
4.高考中要求学会赏析小说结构的巧妙,常见的巧妙结构有:
(1)以小见大,如《病人》
(2)欧·
享利手法,如《最后的常春藤叶》
(3)倒叙,如《清兵卫与葫芦》
(4)延迟,如《牲畜林》
其他如线索安排、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等。
第七单元话题:
情感
1.文学是人学,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
2.“悲悯情怀”是最高尚的情感。
3.小说情感的处理
(1)节制胜于放纵:
让情感包裹在形象中
(2)情感表达讲究蓄势待发、引而不发、水到渠成。
4.情感表达风格:
(1)浪漫主义:
沸点写作
(2)现代主义:
零度写作
(3)现实主义:
有节制写作
第八单元话题:
虚构
1.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2.虚构要符合生活真实,要合情合理,但虚构的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
《沙之书》中那本有无数页面的“沙之书”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生活中存在象“沙之书”一样的事物,如无穷无尽的时间,我们面它,总会陷入无限恐慌之中,感叹“何时是个尽头”。
骑着煤桶飞翔着去买煤在生活中也是不存在,但生活中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困境,选择逃避、自闭,恨不得飞一样逃离。
外国小说欣赏专项复习
浙江2011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
考纲导航
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09浙江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精粹点睛
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
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及其效果
【命题形式】
【答题要领】
考点梳理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的特点:
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第二人称问题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考点纠错】
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应的表达效果。
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
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等等。
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2.把握场景的功能
【考点梳理】
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
①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
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②营造特定意境与渲染特定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生搬硬套场景功能;
作答时遗漏要点。
小说的描写了某某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
3.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
这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之为思想小说。
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事讲述的独特技巧。
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但凡优秀的小说,它的形象大于思想,它靠形象来揭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
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好的小说总是赋予读者丰富的解读空间,让读者见出其中复杂多义的世界。
从而充分展示其无穷魅力。
罗兰·
巴特说:
“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
”说的正是小说主题具有复杂多义的特点,这就使得小说主题具有丰富的探究性。
但是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并不是无边界的,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应该相对合理而不能离谱地误读。
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者读出的毕竟还应该是哈姆雷特。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没有对小说进行整体把握,只从局部某一点草率作答,导致片面理解甚至误解小说主题;
不联系文本具体分析,而是居高临下作架空分析;
对主题的分析不到位,不能自圆其说。
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
“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小说最忌讳主题鲜明,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
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
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
4.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
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
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
对人物的评价欠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了解情节运行方式和安排技巧
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
亨利式结尾”。
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
⑴注重节奏。
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
⑵突转:
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⑶悬念:
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⑷巧合:
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⑸串联:
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⑹并联:
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
对情节运行方式的判断不准;
不能辨识小说的情节安排技巧;
遗漏答题要点。
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
请简述其特点。
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
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
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6.掌握常见的几种小说结构模式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如《牲畜林》。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如《半张纸》。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如《墙上的斑点》。
对小说的几种结构模式特点辨识不清;
不能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小说作者是位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请简要分析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
对结构的分析先整体分析小说属于情节性小说、生活横断面式小说还是心理小说,从而辨识该小说属于何种结构模式,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文学是情感的产物。
无论何种文学样式,它在字里行间总是浸润着作者或浓或淡的情感,表达作者对世界的各式各样的情怀。
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的情感及其处理方式尤其独特的地方,它对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随着情节的发展自然展露,从而收到更深层次地打动人的效果。
小说的情感讲究酝酿,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
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
不能深入文本准确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对小说情感的处理方式把握不准;
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本具体说说它是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
小说里的人物具有高尚的情怀,请作具体分析。
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
具体的作答还须联系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
8.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虚构是小说的生命。
小说本身是一个独立自为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那个伸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
小说阅读的目的,不是试图去寻找一个事实,而是通过文字去体悟某种思想,感受流淌其中的情感,进而走进文学的精神世界。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一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
它来自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误把小说的故事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事实;
对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不甚了了。
不能很好把握小说虚构了什么、怎样虚构以及为何要这样虚构等问题。
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
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
小说《砷》的作答与纠错分析
12.小说第一段交代“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