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5211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硬盘发展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带领存储业正式步入TB时代。

这么多光环的笼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长久、艰辛的历程。

回首往事,在硬盘发展历程中,我们不得不提起IBM这个国际财团。

在整个硬盘技术更新的过程中,IBM的是功不可没的,几乎每一项革命性的硬盘技术都与IBM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并且,世界上第一块硬盘就是由IBM发明并制造的。

◎1956年9月,世界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350RAMAC问世

1956年9月著名的IBM的公司的一个工程小组将世界上首个“硬盘”展示给了大家,它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完整意义上的硬盘,它仅仅是一个磁盘储存系统,现在来看较为落后的机械组件,庞大的占地面积,不由让人胆寒。

他的名字叫做IBM350RAMAC(RandomAccessMethodofAccountingandControl)。

IBM350RAMAC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左边的那个机轨,中间的一个圆柱体容器,就是我们现在硬盘盘片的雏形。

他的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大家别看他个子比较大,以为容量就吓人,其实他不过才有5M的空间。

一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并且堆叠在一起,通过一个传动轴承是他可以顺利的工作(真想看看那个时候的电机有多大。

)盘片由一台电动机带动,只有一个磁头,磁头上下前后运动寻找要读写的磁道。

盘片上每平方英寸的数据密度只有2000bit,数据处理能力为1.1KB/s。

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推出之后便让人大为震惊,不光是因为他的技术理念,因为有了他才有了后来的温彻斯特,还有他的价格,当时推出的售价是35,000美元,平均每M要有7000美元的成本,想想现在我们真实太幸福了,每M连7分的成本都用不了。

◎1968年,推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

由于RAMAC庞大的体积及低效的性能,使用或者制造都非常不便,因此在1968年IBM公司又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

“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

“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

☆“温彻斯特”这个名字还有个小小的来历。

IBM3340拥有两个30MB的存储单元,而当时一种很有名的“温彻斯特来复枪”的口径和装药也恰好包含了两个数字“30”。

于是这种硬盘的内部代号就被定为“温彻斯特”。

◎1973年,第一台采用“温彻斯特”技术的硬盘面世

在此项温氏技术提出后的5年,即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IBM3340,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现在大家所用的硬盘大多是此技术的延伸。

IBM3340是现在硬盘的开端,因为磁头悬浮在盘片上方,所以镀磁的盘片在密封的硬盘里可以飞速的旋转,一个普通的硬盘磁头相对盘片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数百公里,同时有好几十公斤重。

此块硬盘容量是60M,而今天主流硬盘的容量大约是它的1000倍。

IBM当时在大型主机和IBM3340存储系统上配置了彩色面板。

这些硬盘的存储密度为每平方英寸1.7MB

◎20世纪80年代末,IBM公司发明了MR

1979年,薄膜磁头问世。

几年后IBM公司发明了MR磁阻,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数十倍。

◎1982年,日立推出了第一款容量超过1GB的硬盘

日立推出的第一款容量超过1GB的硬盘——1.2GB的H-8598,它由10张14英寸的盘片和2个读写磁头构成。

◎1991年,3.5英寸硬盘进入GB数量级

1991年IBM公司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得普通电脑用户使用的硬盘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我们使用的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现在有些用户使用得迈拓钻石十一代(DiamondMax80),它能提供高达80GB的容量,这些都是从那时的MR磁头技术开始得,当然这么高的容量最后还得归功于GMR(GaintMagnetoResistive,巨磁阻)磁头技术。

IBM0663-H12容量:

1004MB,采用SCIS接口

唯一能够对其构成威胁的就是IBM自己。

上图这个是IBM在硬盘存储容量刚刚突破1GB时的0663-H12SCSI硬盘,主要应用在高端服务器上。

◎1996年,昆腾与英特尔联合制定了UltraDMA33标准

这套标准将IDE的接口速度从16MBps提升到33MBps。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硬盘的接口速率要小于硬盘内部的数据传输速率,从某种程度而言,当时的IDE接口已经成为硬盘发展的瓶颈。

UDMA33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后,基于UDMA33,又出现了UDMA66、UDMA100以及谈不上普及的UDMA133。

同一时期里,对于90年代来说,几乎就是昆腾的天下,他的硬盘质量过关,性能稳定,技术更新快,是当时最成功的硬盘厂商之一。

然而,由于决策失误,以及对3.5寸硬盘的排斥,使其丧失了市场先机,从而走向了末路。

QuantumBigfoot大脚硬盘(2GB)

而这款容量为2G的QuantumBigfoot大脚硬盘,应该算得上是昆腾硬盘中的经典产品,同时也是昆腾征战市场主力军。

该硬盘的拥有3600转/分的转速,5.25英寸的盘片。

在昆腾如日中天的上世纪90年代。

Maxtor却在艰难度日,但是他却很好的把握住了3.25英寸硬盘的契机,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将昆腾远远抛在了自己身后,造就了迈拓现在的辉煌。

下面这款硬盘就是Maxtor40MB容量的8051A。

Maxtor8051A反面

Maxtor8051A电路板

从图中的电路板中我们明显感到,3.25英寸硬盘电路板中的芯片集成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款迈拓8051A事实上是被其收购的Miniscribe生产的,推算它的生产日期应该在1991年之后了。

该硬盘具备40MB容量,32KB缓存,以及28ms平均存取时间。

◎19世纪末20年代,硬盘发展迅速

1999年9月7日,Maxtor发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只有3.9ms,这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硬盘。

同时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15秒。

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SCSI及FibreChannel(光纤通道),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

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

捷豹"

)Cheetah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1年下半年Seagate在发布了BarracudaIV系列产品,这一系列产品采用了Seagate独有的FDB液态轴承马达,工作噪音非常小,时至今日仍然是最安静的硬盘之一。

也正是BarracudaIV的出现,逐步确立了Seagate在硬盘业界的领袖地位。

SATA接口

2003年,Seagate率先推出了Barracuda7200.7系列产品。

这一系列产品采用原生SATA控制芯片,结束了桥接SATA硬盘的历史。

从这一系列硬盘开始,采用SATA接口的硬盘开始支持SATA特有的技术—NCQ(原生命令队列)。

现在,Seagate已经率先推出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2.5英寸硬盘产品Momentus5400.3以及同样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Barracuda7200.10系列产品。

7200.10系列产品再次刷新了硬盘单碟容量的纪录,单碟容量达到180GB,这一系列的旗舰产品容量为750GB。

硬盘容量正在向TB级逼近,日立前不久也推出了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2.5英寸硬盘产品。

上面的硬盘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硬盘总是朝着容量更大、速度更多、运行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得,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

●日立、希捷1TB硬盘规格比较

◎现已发售,日立1TB硬盘HDS721010KLA330

目前日立1TB硬盘——HDS721010KLA330,已经在日本市场发售,折合人民币约为3280元。

日立的这一新硬盘的外形规格是3.5英寸,转速7200rpm,接口为PATA-133或SATA-3Gb,采用了垂直磁记录技术(PMR),不过它并不是4碟设计,而是采用了以前的5碟设计,单碟容量200GB,超过了希捷的7200.10/750GB的188GB单碟容量纪录,记录密度达148Gb/平方英寸。

过去从2MB的缓存配置升级到8MB都让人兴奋了差不多一年的情况下,如今日立更加以16MB直接到32MB的缓存升级进入普通民用桌面机用硬盘的领域。

◎迟迟未能发布,希捷之透露1TB硬盘规格

早在去年,希捷就已经开始规划1TB硬盘的发售,可是迟迟未能发布。

现在已经被日立占得先机。

据消息指出,希捷公司代表现在仍然拒绝给出1TBBarracuda7200.11的确切发布和上市日期,只是表示:

“我们已经在年初声明,我们会在下半年到来前推出1TB硬盘。

尽管希捷不肯透露其1TB硬盘的详情,西班牙语网站Chilehardware却搞到了一份规格,希捷1TB属于3.5寸硬盘,转速7200rpm,接口为SATA-3Gb,采用了垂直磁记录技术(PMR),不过它并不是5碟而是采用4碟设计,单碟容量250GB,缓存为16MB。

相比之下,日立的1TBDeskstar7K1000为五碟装,十个磁头。

因为碟片数量和磁头数量减少能够有效降低硬盘的发热量,同时硬盘出现故障的几率,也能降低成本,因此希捷四碟装,八个磁头就比较有优势。

但是缓存高达32MB的日立,高出希捷一倍,使其性能要比希捷高。

目前只有希捷1TB硬盘还没有正式发布,现在只是以现有资料做对比,不排除希捷发布时规格上会有所调整。

不管怎样,日立1TB的发布使其占得先机,也让消费者看到硬盘的发展。

现在1TB硬盘会给我们带来那些好处,或者方便呢?

1TB容量意味着什么?

可提高消费者在存储影像、图片、音乐以及其它重要数据的能力。

当我们拥有一块1TB硬盘时,实际又能用来做什么呢?

◎1TB容量是怎样的概念?

按照一般典型大小,1TB硬盘可以存储25万首MP3歌曲、358部电影、1000小时视频、333.3万张照片或者500多个游戏。

而对于300TB的硬盘,它足够将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装到你的电脑里,或者是将6133部50GB的蓝光光碟装入你的电脑中。

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玩家,那么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PS/PS2/PS3游戏都装入一块硬盘内,甚至还有剩余空间。

如此一来,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硬盘容量不足了,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存储各种数据资料。

现在普通的视频播放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视频的享受,HDTV高清晰度电视应运而生,主流家用显示器已经能够完美的播放。

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性能越来越强大,在电脑上也能轻松播放HDTV。

但是HDTV影片是非常占硬盘容量的,基本一部影片要8GB至22GB大小,对于硬盘容量太小的用户经常为了新出的电影,把自己想要收藏的电影删掉,因为没有容量了。

HDTV鬼面骑士

经典收藏:

黑客帝国

指环王

那么如果我们拥有1TB硬盘后,就不用担心容量不够用,又要删除电影的情况出现。

以8GB每部电影来换算,1TB硬盘可以装下128部。

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经典游戏是必须要收藏的,但是游戏需要的容量也不少哦。

就拿备受期待的DX10游戏大作Crysis(孤岛危机)来说,要求的容量最少是6GB。

再加上游戏压缩包,最少要占用10GB以上的容量。

可是如果拥有1TB硬盘的话,装下100个这样的游戏的不是问题。

下面来看看最新的Crysis截图,DX10的魅力果然令人大开眼界,大型游戏确实让玩家们欲罢不能。

大型的游戏,完美的画面,所带来的就是超大的硬盘占用量。

不管是对于HDTV爱好者还是游戏玩家,为自己电脑配备大容量内存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网络大量信息的增加,新技术,新游戏的不断推出,现有容量会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TB时代的到来正是为了容纳信息的不断膨胀。

根据以往情况分析,硬盘的储存密度每两年就增长一倍,目前正在以两年为一周期稳定地向上增长。

因此,现在1TB硬盘的诞生到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据希捷称:

“目前的MP3播放器其使用的1.8英寸硬盘最高容量才80GB,如果以每年40%的容量来递增,其需要到2014年才能突破1TB的容量限制;

而2.5英寸的硬盘目前容量最高300GB,但是其发展速度应该不足40%,因此预计要到2013年才能实现1TB的容量,也就是说等到2013年之后,世界才算是真正普及TB存储容量。

日立1TB硬盘目前上市价就要3280元,非常昂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格将会下降。

据业内人士估计,到2010年,我们只需支付不到400元的价格就能购买到存储容量为750GB到1TB的硬盘,到那个时候就再也不用为硬盘的容量而发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