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4550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不利因素12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12

(2)配套能力不强12

(3)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12

三、行业市场规模13

1、全球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13

2、亚太地区成为最重要的市场14

3、中国机器人市场大爆发14

四、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6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16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17

五、行业风险特征17

1、市场竞争导致行业利润下降的风险17

2、技术与人才缺失的风险18

3、原料价格波动风险18

六、行业竞争格局19

1、机器人19

2、伯朗特19

3、埃斯顿20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其能自动行工作,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

工业机器人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负责制定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并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现行工业机器人行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下的市场竞争体制,宏观调控归属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

2、行业管理协会

行业管理协会侧重于行业内部自律性管理,包括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中国锻压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

(1)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简称中通协,英文名称ChinaGeneralMachineryIndustryAssociation,英文缩写CGMA),是于1989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及民政部批准并注册登记成立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中通协的组织系以泵、风机、压缩机、阀门及管件、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真空获得及应用设备、过滤及分离机械、减变速机、干燥设备、气体净化设备、能量回收装备、冷却设备等通用机械行业和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企业为主,以及有关科研设计院所、工程和贸易公司、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等自愿参加组成的大型工业行业组织。

是上述通用机械行业在中国境内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2)中国锻压协会

中国锻压协会成立于1986年7月,是面向锻造、冲压和钣金制作行业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中国锻压协会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是锻造、冲压和钣金制作企业的行业组织。

(3)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于1961年11月27日,由全国从事自动化科学及相关技术的科研、教学、开发、生产和应用的个人和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具有学术性的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是发展我国自动化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3、相关法律及产业政策

(1)相关法律法规

(2)产业政策

目前涉及到该行业的主要产业政策有:

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将极端制造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列为先进制造技术。

②《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需要。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大政府对基础、前沿、公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培育有利于企业研发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④《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⑤《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提出四个具体发展目标,其中包括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

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专用装备,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感知、控制装置及其伺服、执行、传动零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成套系统集成能力,推进制造、使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支撑先进制造、国防、交通、能源、农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和升级。

⑦《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

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⑧《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

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规划》提出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目标:

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为完善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五项主要任务:

一是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

二是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三是强化产业基础能力;

四是着力推进应用示范;

五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⑩《“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

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全球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高,应用范围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人工成本的逐步上升,而机器人单体价格优势越发明显,使得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的高技术产业。

近几年,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为:

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

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

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

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宏观政策层面,国家频繁出台一系列规划政策力推国内机器人产业步入快车道,为本土机器人企业营造了良好氛围。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为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0%。

2016年机器人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0%。

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生产销售达22,257台,同比增长31.30%。

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未来3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00%以上的高速增长。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扶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科技部以及发改委所提出的多项产业政策对提升本行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市场开发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年11月,备受关注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

将工业机器人与智能产业做出完美的结合,将国家战略有效的实施,将社会监督管理全面对机器人本体生产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加以应用。

(2)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实现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优势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我国劳动力受到新生动力不足和老龄化的两面夹击,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2013年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46,431元。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我国低端制造业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

面对国内越发严重的“用工荒”情况,制造企业运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将是大势所趋。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价格呈下行趋势,因此,人工成本的上涨以及工业机器人使用成本降低,使得制造企业推进工业机器人的革命成为可能。

(3)制造业产业升级助推工业机器人发展

当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企业已经实现了精细化生产,从生产、检测到仓储、包装,全程采用自动化设备,以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多数仍处于自动化的早期阶段,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稳定性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随着未来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我国工业制造业也将朝着集约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对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亦将会逐步释放。

2、不利因素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储备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装备制造业原有的体制造成科研与生产脱节、制造与使用脱节的情况,加上利用外资的设备和技术产生的依赖效应,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2)配套能力不强

由于工业自动化行业要求的技术水平高,技术综合性较强,整体水平的提升需要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精密制造技术相对落后,整体配套能力不强,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制约了本行业的快速发展。

(3)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相对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品较单一、技术储备与上述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产品研发上投入较少,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能力较弱,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规模限制,国内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与国际大型企业相比竞争能力不强,承接大项目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

三、行业市场规模

工业机器人具有高效、可靠的优点,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是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世界工业发展进入到了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人类将迎来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将对家电、通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软件、互联网等传统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不亚于各地区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1、全球机器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据IFR统计数据,2005年到2015年期间,除了200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有明显下滑之外,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约24.75万台。

其中亚洲地区销量为14.40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2/3;

欧洲地区为5.00万台,其中东欧地区销量增速达到29.00%,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北美地区销量达到3.40万台,较2014年同比增长11.00%。

其中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是近年工业机器人技术、标准及市场发展较活跃的地区,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总销量占全球销量的3/4。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称未来工业机器人需求仍将加速增长,预计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将达到40.00万台。

2、亚太地区成为最重要的市场

根据IFR的统计,亚洲是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美洲(包括北美、南美)和欧洲。

2012年至2015年,亚洲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长达到15.00%,其中中国、韩国以及多数的东南亚国家是增长主力。

远高于美洲和非洲6.00%的增长速度。

2015年,亚太地区工业机器人销售超过14.00万台。

中国、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占亚洲地区总量的75.00%,四个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52.40%。

3、中国机器人市场大爆发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销售增长势头喜人。

根据IFR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3.66万台,全球占比20.52%,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销售国;

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60万台;

2015年受益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了稳定的增长,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6.60万台,全球占比26.66%,连续三年稳居全球销售国第一,截至2015年底,与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超过4,000家,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迅速增长,2015年,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20万台,同比增长34.00%,根据最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台,对应2016年至2020年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速28.00%。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机器人供应商进入市场,外资和中国本土机器人供应商之间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未来中国市场各种机器人的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国内机器人年安装量的稳步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从2008年的3.18万台增长至2015年的25.54万台左右。

四、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上游行业是伺服系统、减速器以及控制器等零部件制造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家电、汽车、食品饮料、军工、电子等行业。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上游行业主要是生产精密减速机、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的零部件。

国内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较弱,核心零部件都需要进口,导致成本优势不明显,从成本来看,超过50.00%的成本来自于伺服系统和减速器这两个关键零部件,这两个零部件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价格。

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中75.00%的精密减速器被日本的Nabtesco和HarmonicDrive两家垄断;

而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器基本被日本、德国、美国占领。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服务领域较广,所涉及的下游行业多为生产制造型企业,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

因此生产型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本行业的市场空间。

从下游行业应用来看,由于汽车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供应商较稳定,市场拓展空间有限,而一般工业出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和机器人单体价格下降及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其自动化改造需求旺盛,市场增量将从一般工业中突破。

五、行业风险特征

1、市场竞争导致行业利润下降的风险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国内企业对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成套装备需求不断增加,大量的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行业,2015年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达到4,000家,低端应用市场竞争尤其激烈,此外,还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以合资公司的形式间接进入我国市场,使国内机器人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因此,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局面可能导致行业毛利率下降。

2、技术与人才缺失的风险

工业机器人行业需要大批掌握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也需要具备丰富项目实施经验的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

伴随着自动化领域高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行业内企业对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从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来看,现有核心技术人员、技术骨干和关键管理人员较为稀缺,目前该行业众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研发的投入,但从整个行业看,工业机器人行业仍然存在技术与人才缺失的风险。

3、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工业机器人生产主要原材料包括自动焊机、电子器件、微处理器、机器人用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控制器、机加件、气动元器件、传感器、电池、单板机等。

行业中工业机器人生产原材料耗用成本一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80.00%以上,伺服系统和减速器这两个关键零部件占成本50.00%以上,原材料价格尤其是重要零部件的价格波动存在着给行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六、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现已成为了工业机器人销售量最多的国家,但是目前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较低,众多机器人市场都被ABB、安川、CUKA(库卡)、FANUC(发那科)等国外品牌所垄断。

我国主要工业机器人产品为中低端机器人本体,外资品牌的先发优势强劲,基本垄断了高端机器人的市场,导致我国大部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净利率较低。

从行业应用来看,汽车和家电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处于成长阶段,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目前国内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包括机器人、伯朗特、埃斯顿等。

1、机器人

新松机器人成立于2000年4月,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一家以机器人独有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上市企业。

在高端智能装备方面已形成智能物流、自动化成套装备、洁净装备、激光技术装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装备、能源装备、特种装备等产业群组化。

2、伯朗特

伯朗特成立于2008年5月,公司专业从事线性机械手及工业机器人生产,包括注塑机械手、压铸机械手、加工中心机械手、焊接机械手、冲压机械手、智能装备系统、控制系统软件集成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广服务。

公司有近十年的机械手销售经营管理经验,秉承日德技术生产理念,制造高质量、高精密、高速度的自动化机械手臂及周边自动化设备。

3、埃斯顿

埃斯顿创建于2002年2月,埃斯顿的经营范围为生产、开发、服务各类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控制、运动控制、驱动装置、计算机应用软件、伺服液压控制及系统集成;

销售自产产品。

目前不仅成为国内高端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领军企业之一,而且已在自身核心零部件优势基础上强势进入工业机器人产业,成为具有自主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机器人主力军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