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4445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经理人的谋略现代谋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当时戴高乐并非是政府中要员,但他获悉此事,并获知内阁部长已向内阁汇报了此事后,于27日下午12时30分,用含糊语气发表如下声明:

“我已于昨天开始采取必要的正常步骤,来建立一个能够确保国家统一和独立的共和政府,我希望驻在阿尔及利亚的陆海空三军做遵守纪律的模范,听从司令官萨朗将军、奥布瓦诺海军上将和儒奥将军的指挥。

我向这些领导人表明,我信任他们,并愿同他们立即取得联系……。

当在朝总理弗林姆兰看到戴高乐冒充政府领导人口气行使权力时,非常气愤,向总统科蒂建议,揭穿戴高乐的花招,但被总统劝阻。

5月28日弗林姆兰于绝望中向总统递交辞呈,戴高乐于58年6月被选为政府总理,授权组阁新政府。

在前一个例子中,双方都用“声东击西”、“攻其不备”等战略,使行为成功;

在后一例中,戴高乐利用现任总理不能行使或没有立即行使自己应当行使的职权之机,加上自己的影响力,使自己获得成功。

这说明,在任何行为中,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都应讲究策略,运用战术,并最大限度利用各方面于己有利的因素,方可获得成功。

从方法论上讲,这就是谋略思维方法。

谋略思维方法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们充分调动自己的优点和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利用各种谋略技术,形成一种旨在使自己达到某种目的的策略的思维过程。

谋略思维古已有之,只是做为一种理论化、初步体系化的思维方法,是较晚的事情。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交往的日益密切,经济、政诒、外交往来的频繁,个人的主动性、才能有机会充分显示,谋略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经常成功地运用于思维和实践之中。

□谋略思维方法的构成和实质

谋略思维方法同任何其他思维方法一样,是人们在思维创造和实际行动中的一种思维过程。

但是,谋略思维方法比起其他思维方法来,它具有更加强烈的动机和主动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具有更多的智慧因素。

这就决定了谋略思维方法由两种心理因素构成。

第一,谋略思维的合意性,即思维主体设计的自己的活动要能保证原来动机的实现,动机推动活动,活动反映和实现着动机。

谋略思维主体及谋略、策略的执行者的实践活动力求合乎运动的目的,并保证二者的一致。

如英军在马岛战争中的行动必须同军方的谋略保持一致,必须符合力争胜利的目的。

当然,实际行动与原来动机也有不一致的时候,从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

这主要是因为,或者人们在进行谋略思维时,没有能够认清自己和对方,以及各种客观条件,也没有很好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导致思维过程及思维结果不符合实际;

或者人们在运用谋略思维结果时,没有保证行动与原有动机相符。

第二,谋略思维的合理性,即谋略思维主体的意图符合于作用对象的发展规律。

合理,就是合乎规律,就是人的主观目的的合规律性。

人类无数的实践经验和事实表明,符合客观的谋略思维则导致行动成功,否则,招之失败。

例如,战争狂魔希特勒利用谋略思维方法,制定军事策略,出兵苏联,在苏联的东西线摆开战场,意在让苏联军队在东西战线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他忽视了事物的客观特点:

即对方疲于奔命之时,自己也在过长的战线上疲于作战,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冬季来临之前不能取得胜利,而德国人不适应严寒的气候,且冰天雪地使后方供应不能保证。

希特勒最终以失败告终,可谓“职明反被聪明误”。

合意性和合理性是一对矛盾,但谋略思维必须容纳这对矛盾。

没有合理性的合意性,是主观的心计和臆造,没有合意性的合理性,是机械的和缺乏创造性的。

因此,谋略思维既是心智的较量,又是创造性利用一切客观因素的比较,是认识、意志、思维等多种心理机能综合的产物。

谋略思维的实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的活动特点,分清客观事物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施计用策、实现主体活动的控制与优化。

具体地讲,它的实质表现为:

第一,它是建立在对方的失误,认识偏差、心理错觉、缺陷的基础上,是利用对方处于劣势之时。

而这些失误、偏差、错觉、缺陷是客体事物自身固有的或难以克服的。

第二,它利用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

趋利避害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规律,也可以说是人的天性。

谋略思维就是要利用对方在“利与害”选择上的心态,使其在对策和行为的选择上有利于思维主体。

第三,谋略思维顺应了事物发展和竞争的规律。

它以正确的认知活动为先导,遵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利用合适的氛围条件,非常自然地进行思维和实施,没有刻意之痕迹。

总之,谋略思维遵循认识的基本规则,吸取了决策科学、系统科学、预测科学等学科的某些原理。

它是思维科学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二、谋略思维起点

现代社会充满了强烈的挑战意识、竞争意识和未来色彩。

如日本和美国为了在经济实力上一显高低,在各方面展开竞争,甚至是对抗。

仅为了汽车的出口与进口,两国之间不知进行过多少次谈判,其目的均是为了本国的汽车业在世界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

再如体育赛事日渐增多,奥运会、锦标赛、世界杯赛、冬运会、大学生运动会以及各类公开赛……,比赛项目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每个队员、每个运动队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战,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集体、集团,因而个人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变为集团、政治实体之间的竞争。

世界的各个角度、方方面面都充满了竞争,竞争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然而,竞争不仅仅是客体实力的较量与抗衡。

浮于形式,直接接触,是东方“武夫”的表现,也是西方“牛仔”的做法。

如美国西部牛仔比枪法就是面对面,你瞄准我头部,我瞄准你的头部,谁的手快、眼快、枪法准,谁是幸存者,否则,就成为对手的枪下鬼。

真正的比赛、竞争是既需要雄厚的实力,又需要一定的智谋和战术。

因此,竞争必然带来谋略思维的大发展,而具备了谋略思维的个人、集团,凭借自己一定的实力,也一定能在竞争中获胜。

竞争和对抗就是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

□谋略起点:

竞争、对抗

从一般意义上讲,谋略思维就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人以及由这些个人组成的集团——相互之间的竞争、对抗以及此主体同其他自然物相互角逐、对抗中撞击出的火花,就是说,谋略思维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拼杀、对峙、冷战状态以及双方不接触性的决策变更、角逐、竞争、用人之道、斗智斗勇等状态,也指人与物之间的较量,人对物如何利用等状况。

当然,进行谋略思维的主体始终是人。

谋略思维的理论依据和客砚基础即矛盾及矛盾学说。

哲学史上不少伟大哲人都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复合体,矛盾和斗争普遍存在。

如黑格尔就说过,在世界的一切领域内,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行走的,海里游动的等。

离开了矛盾,事物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发展的内动力。

比如,日本和美国的汽车业,正是在不断的竞争中,从汽车的外形、颜色、功能、成本、价格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制造技术也不断创新。

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对抗也是如此。

没有冷战对峙,双方的军事力量不会如此强大,武器不会如此先进,冷战结束后,对武器主要是核武器的裁减、销毁也不会如此困难。

所以,有矛盾存在,就有竞争和对抗相随;

矛盾形式、种类的多样,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形式的多样性。

这里,不妨作一个大致的分类。

1.自然物同自然物之间的矛盾

这类矛盾存在于任何时代,包括人类社会出现之前。

它主要是指自然物内部的因素变动、自然物之间的作用、反应等。

这些情况都可导致自然物的生成、消灭或转化。

例如,石头长期置于野外,在太阳光、风雨等的作用下,会日渐风化,至消灭。

再有,地球的形成、火山的爆发,都是由于地球内部因素的冲撞、变动而造成的。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所以,对自然史的考察便于我们理解动物的发展史。

但是,这类矛盾中不存在谋略思维活动。

凡思维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大脑功能。

自然物与自然物不存在运用计谋、技巧、策略、把自己的对方消灭掉。

它们之间的生成变化纯粹是物质内部矛盾造成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发展过程。

因而谋略思维的本质特点,即志在战胜对方或获得主动权,在这类矛盾中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2.自然界的动物同自然界的动物之间的矛盾

这类矛盾,从矛盾的发展过程看,高于第一类矛盾。

所有动物拥有一个生存场所——自然界,拥有共同的食物来源——自然物,包括动物自身,因而,为了能够顺应自然,使自己的种不致于灭亡,就需要竞争、对抗。

进化论认为,动物界存在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规律。

某些哲学流派认为,动物界的这一规律同第一类矛盾一样,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然地发生作用的,这是对的,但有两点值得考虑:

其一,哲学各派都认为动物具有心理,但否认动物具有思维。

但现代科学通过实验和实地观察发现,动物也应具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它们相互之间可以以自己的语言,包括叫声、脸面表情、动作、气味等进行交流,互传信息。

尤其是,为了获得自己的食物、领地以及为了逃避自己天敌的追杀,它们也往往运用些小计谋,比如,“诱敌深入”、群起攻之、佯死、放哨等。

因此,动物之间互用计谋说明——也许是本能的、不自觉的,也许是有一定的自觉性,这类矛盾、对抗和竞争中存在着谋略思维。

其二,动物是否具有思维没有最后定论,但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具有心理,这是肯定的。

而动物心理是人的意识、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应具有思维、意识的萌芽因素。

从这点看,动物的谋略也应是人的谋略思维的低级形式。

所以,在考察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时,不能不考虑此环节。

当然,我们现在讲“谋略思维”都是以人的活动为背景地,尤其是本篇是论述“领导哲学及领导思维方法”,所以,动物间的谋略就不在此后的论述之列。

3.动物与自然界的矛盾

即动物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和繁荣,就需要同自然环境展开较量,以一些简捷、智慧的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类矛盾中的计谋同第二类矛盾基本相似,人们对它的看法以及本篇对它的态度,也与第二类矛盾相同,不再重复。

4.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自人类产生以来,这类矛盾一直存在。

人类最初是同自然界浑然一体的,自然界资源的丰盛之处,便是人类生存之地,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但人类的发展的前提之一,便是打破人与自然界的浑然统一状态,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支配自然,然而,自然界也有自己的特性和规律,人类的行为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所以,人类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如何与自然和谐地共处而不发生对抗。

如今,人类社会已获得空前发展,进步的科学技术几乎可以把人类带到宇宙的每一个地方,也几乎可以为人类制造出任何产品,以满足人的需要。

人类完全具备了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

然而,一旦当人类如此做了,人类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且不说自然是人类生活之场所,仅目前业已出现的生态失衡、环境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耕地减少、全球气温升高,等等,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因此,人类与自然物是一对矛盾体。

只要人类为了生存,还需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自然界的规律就对人类具有规范作用,因而人类就会不断地利用自己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力量以回应自然。

“智取”就离开不谋略思维。

5.人与人和社会的矛盾

这对矛盾是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最需要运用谋略思维的矛盾。

由于人都具有意识,能思维。

人在活动之前,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愿望和计划,都先将活动的结果观念地存贮在大脑中,如一栋大楼建成之前,它早已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里了。

而社会又与自然不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但社会又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象自然规律早已存在,而是在活动之中和活动结束之后。

这些就加剧了这类矛盾的复杂性。

社会的向前发展,给每个人、每个集团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与场所,也使每个人,每个集团处于竞争者的位置,对人的思维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现在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去谋职业,即应聘。

此时,每个应聘者都会采取某种办法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赢得主考官的信任,并击败其他应聘者,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其中“某种办法”就是谋略思维。

再例如,世界已从封闭状态走向了开放,各个不同利益、不同党派的集团之间都保持着联系和交往,然而,友好交往并不等于利益均分。

利益原则始终在背后支配着各集团之间交往。

这就是竞争和对抗(当然不是热战和冷战状态的军事对抗),所以,欧洲联盟各成员国之间时有争议,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也时有摩擦。

“争议”与“摩擦”的消除不是靠强权、不是靠武力,而是靠谋略,即各集团的领导层或最高哈佛经理通过谋略思维,制定出一系列合理、合意的策略,既保护本集团的利益不受损害,又促使其他集团欣然接受。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凡是有矛盾、对抗和竞争存在的地方,就有谋略思维存在。

因为,矛盾、对抗和竞争就是通过谋略得以解决的。

离开了矛盾、对抗和竞争,世界就不复存在,社会也不会发展;

而离开了谋略思维,矛盾、对抗和竞争得不到解决,世界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决斗场,你拚我杀,世界仍将不复存在。

所以说,谋略思维与竞争、矛盾同存在,是以竞争和矛盾为其逻辑起点的。

□竞争、对抗的特点

竞争和对抗作为谋略思维的逻辑起点,除了具备作为竞争一般和对抗一般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流变性。

谋略思维中竞争、对抗的流变性是指竞争和对抗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推移、谋略思维的实施,不断地发生变化,竞争和对抗双方由某方面的竞争、对抗可以转化另一方面的竞争、对抗,甚至竞争、对抗伙伴已在不断发生变化。

竞争、对抗的流变性是一种正常情况。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每一个事物在同不同事物发生联系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形成不同性质的关系。

比如,同是一个玻璃杯,如果把它用在化学实验室,那它就是化学器皿;

如果用它来喝水,那它就是一个茶杯;

如果用它装烟灰,那它就是一个烟灰缸;

如果用它伤人,那它就是一件凶器……同是一个杯子,在不同的场合,它表现出或具有了不同的属性。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物之间不断有新的关系出现。

这就决定了竞争、对抗也是不断变动的,不能只盯上某种关系不放。

例如,两个国家刚开始建立外交关系时,相互开放的领域很少,相互合作的方面也不多。

随着时间的流变,两国在众多的领域进行合作。

在某种意义上,两国间的合作就是竞争和对抗,就是各自利用谋略思维从对方身上获取利益。

因此,两国间合作领域的拓展,就是竞争和对抗形式的增多,由单纯的政治竞争到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竞争网络。

竞争和对抗的流变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演越烈,因为,在人类共同利益面前,如臭氧层问题,全球气温升高问题、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辑毒问题等,各集团基本上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利益面前及如何实施、维护共同利益问题,则存在着激烈竞争和对抗。

竞争的背后,就是各集团领导人对谋略思维的运用,是谋略思维的竞争和对抗。

(2)全面性。

谋略思维中的竞争与对抗的全面性,是指竞争和对抗在各个层面、各个问题上展开,既有集团与集团、集团与个人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对抗,又有经济、科技、人才、资源、民族独立等方面的竞争和对抗。

全面性的竞争和对抗在思维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比比皆是。

例如,在战争中,双方都想取得胜利,于是,一方面研制新型武器,并不时地制造一些有关新武器研制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消息,以给对方的军队和科研人员施加压力,影响其正常的活动安排。

当然,有些新型武器的研制在绝对秘密状况下进行,在投入战场使用时,对方不知为何物,无法应付,从而给对方以惊恐并沉重打击。

另一方面,通过空投传单,或有意让对方收听到自己的广播,以真真假假的消息,扰乱对方军心、民心,瓦解其士气。

这些,其实就是智力的较量,就是谋略方法的具体运用。

竞争和对抗之所以全面地表示在各个方面,但它其实质,主要在于人。

就是说,人生来就具有竞争和对抗意识。

既然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即任何活动都是由人发起的,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人,那么,它们就必须具有了竞争和对抗。

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圣经》中摘一个故事。

圣经上说,该隐和亚伯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种地,亚伯牧羊。

有一日,该隐将地里的出产物为供物献给上帝,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

上帝看中了亚伯的供物而看不中该隐的供物。

于是,该隐大怒,杀了自己的弟弟亚伯。

这就说明,从上帝造人之初,人类就存在竞争和对抗意识,只是该隐的谋略极其低劣罢了。

如今,人类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并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合作性的竞争与对抗,所以,也就有了政治竞争与对抗、军事竞争与对抗、经济竞争与对抗、外交竞争与对抗,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竞争与对抗。

竞争和对抗的全面性并不否认它的客观性,我们不能因为“全面性”,而主观地、随意地制造竞争和对抗,这样,只会破坏竞争和对抗的规则。

(3)利己性与排他性。

利己和排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利己必然排他,排他大都是为了利己。

两者合二为一。

现代的竞争和对抗(军事除外)都是合作式的对抗与竞争,即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又开展竞争,但利己性十分明显。

利己性,就是双方都不愿使对方成功,都希望牵制对方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简言之,双方都希望减少对方的利益,以增补自己的利益。

利己性之间竞争为何又是合作式的呢?

或者,合作式的竞争为何具有浓烈的利己性?

不妨分析一例。

美国和俄罗斯是两个竞争和对抗伙伴。

从冷战时期的美苏开始,直到今天美俄双方在裁减常规武器和销毁核武器,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上,竞争和对抗就没有停止过。

在关于联合国授权北约派兵进驻前南斯拉夫时,俄罗斯为了同北约一起指挥北约军队,其总统叶利钦竞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强烈的讲话,不允许美方单方面控制北约军队指挥权,做出不利于俄方以前的小兄弟的事情。

对抗不为不激烈。

然而,两国之间也有合作。

自俄罗斯开始实行经济私有化以来,经济状况一直不景气,其推进私有化的进程因经费而受阻,为此,美国给它提供了大批贷款,帮助其经济改革和复苏。

所以、美国同俄罗斯之间是合作与对抗的关系。

对抗自然是利己的,而合作也是为了利己。

其一,俄罗斯希望实行经济私有化,而美国也正希望俄罗斯这样做,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模式,把俄罗斯经济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轨道。

其二,如今的对抗不是战争年代的对抗,双方一触即发,拼个你死我活,而是惧怕两败俱伤。

各集团只是用对抗来牵制对方,消弱其影响力和国际威望,以保求自己的安全和影响与声望的扩展。

所以,美国的贷款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利己。

美国和俄罗斯的对抗也是为了利己。

(4)互利性。

谋略思维中的对抗与竞争的互利性,是指竞争双方总是处于相互牵制、相互利用之中,甲方提出一个措施,乙方立即会提出一个反措施;

甲方利用乙方的弱点和失误,乙方也利用甲方的弱点和失误,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让步,又都在一定程度获利。

互利性与利己性是相通的。

双方都抱着获利的目的出发,即都是利己的。

即然双方都是利己的,双方自然是互利的。

例如,1995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得知,朝鲜可能在生产核反应堆,便指责朝鲜违背《国际核不扩散条约》,并要求朝鲜接受国际原子能小组的检查。

对此,朝鲜立即作出反应,申称自己无意研制核武器,已有的反应堆是用于发电,即是民用的,为经济服务,并拒绝国际原子能小组的检查。

几次交涉未果,美国决定同韩国在接近朝鲜的地方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给朝鲜加压力,而朝鲜声明他们已做好同一切侵犯者作战的准备,并考虑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以回应美国。

在多方面的斡旋下,包括朝鲜的老朋友中国的斡旋,朝鲜愿意重新回到谈判桌,同美国进行谈判,最后达成这样的协议:

朝鲜废除核反应堆,建立轻水反应堆以发电,但废除核反应堆的经费及建立轻水反应堆的技术和原材料,包括轻水等,都由美国、日本、韩国等提供。

这种结局可以说是多方获利:

美国、日本、韩国惧怕朝鲜拥有核武器,从此对日、韩构成威胁,愿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朝鲜废除核反应堆;

而朝鲜则以此为条件,换得“免费”轻水反应堆。

其间所谓的军事演习、应战准备、退出“条约”都是双方为达到各自的目的而采用的谋略方法。

所以,当竞争、对抗双方公开进行较量、谈判,最终都会有条件地全部或部分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双方的得利不会是平等的,因为各自的自身条件及运用的谋略思维是不会相同的。

(5)策略性。

策略性就是对抗和竞争双方以一定的策略、方针去巧胜对方,其中包括施计、佯装等计谋。

但是,施计、佯装不是欺骗。

没有一定策略的对抗和竞争是难以取胜的,即使取胜也元气大伤,或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换得极小的利益。

战争最能说明这一点。

大家知道,战争的胜利,一是以实力作保证,二是以战略战术作补充。

没有战略、战术的战争只能是自杀性的攻击。

如二战后期,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的日本空军,以自杀性的攻击同美国进行空战。

最后,日本输得精光,而美国则赢得沉痛。

相反,海湾战争就是另一幅情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最为先进的武器,配合最为有效的战略、战术,以极小的伤亡代价,赢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

这是一场高科技的较量,也是战术的较量。

但这里的战术绝不等于欺骗。

因为,双方都想赢得胜利,都知道对方的目的,也都知道对方会运用战略、战术,只是不知道运用何种战略、战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而已,所以,它具有公开性,是公开中的隐秘。

欺骗,是施骗者一切都明白,而被骗者对真实一无所知。

如果说A国调谴大量兵力去B国,同B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在演习中,A国军队突然进攻B国,那么,这是欺骗,而不是战术和策略。

所以,策略性是竞争和对抗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进行谋略思维时必需考虑到的一个因素。

但千万不能以为策略就是欺诈。

如果两个总统侯选人在竞争中,不是以一定的策略赢得民心、击败对手,而是以欺诈骗取民心,那么,即使竞选成功,不出多日,他也会被人民赶下台。

□解决竞争和对抗的几种谋略思维方式

谋略思维中的竞争与对抗很少发展为公开的对立与冲突。

而是通过一定的计谋和平地得到解决。

这是解决竞争和对抗的最佳谋略思维方式。

具体地讲,此方式就是,竞争对方根据矛盾利益的大小、影响这些矛盾的关联因素,制定自己的策略、计谋,通过利益的转移或互换而求得和平地解决的思维过程。

在现代以“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下,这种方式是最为通用的方式。

例如,现代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每个国家既需要出口本国一些产品,也需要进口一些他国产品。

但这又并非简单的一出一进,因为这里涉及到许多问题,如关税问题、价格问题、外贸顺差和逆差问题、劳动力资源问题、对本国同行业的冲击问题,等等。

问题之多并致使国家间贸易萧条,相反,却异常活跃。

这就是各国领导层通过了解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