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8410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教案

8.红楼春趣

课题

红楼春趣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

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入

( 8)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红楼梦》插曲。

师生交流,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老师朗诵: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

是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呢?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片段,去了解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板书课题:

红楼春趣)学生齐读题目。

3.谈话激趣: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

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

课文讲述的就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

(板书:

放风筝)

4.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又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貌。

可以说,《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5.简介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新课

教学

( 29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教师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和同桌交流。

1.阅读要求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2.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文中登场人物的图片及简介。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1.

一语未了,……断了绳,拿下他来。

(1)从“众人吓了一跳”你感受到什么?

(从对众人的神态变化的描写中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2)“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

‘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丫鬟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借用人物语言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3)从“众丫鬟笑道:

‘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了绳,拿下他来。

’”一句中众丫鬟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很漂亮。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宝玉等听了,……我且拿起来。

(1)从宝玉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宝玉认出了树梢上的风筝是谁的。

(2)从紫鹃的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有。

(3)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3.

探春道:

“紫鹃也学小器了。

……咱们也放晦气。

(1)从探春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了解到放风筝放晦气是一种风俗。

(2)从黛玉的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所以提出放风筝放晦气。

(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注意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标一标、写一写。

2.小组交流,整理记录。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很欢乐。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一面拨起籰子来。

(指名朗读。

(2)感受到人们的和谐和快乐。

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指名朗读。

(3)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气氛,也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

宝琴笑道:

“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

“把昨儿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指名朗读。

(4)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小丫头惋惜的心情,探春的上解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

小丫头子去了半天,……便叫:

“放起来。

”(指名朗读。

(5)从宝玉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把风筝放了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而着急的心情;从宝玉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公子哥的形象。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

“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指名朗读。

(6)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

黛玉见风力紧了……“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指名朗读。

(8)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一会儿就不见了。

(指名朗读。

①“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

它的近义词有哪些?

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飘动。

它的近义词有飘飘洒洒、飘飘悠悠、摇摇荡荡、摇摇晃晃、飘飘忽忽、飘飘荡荡等。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其他词语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

)(板书:

姿态:

飘飘飖飖)

②“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

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鸡蛋”“黑星儿”描写了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的风筝的形状。

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变小、变模糊。

③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

(“一时”“展眼”、“再展眼”)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板书:

形状:

鸡蛋、黑星儿)

④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

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

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9)

众人仰面说道:

“有趣,有趣!

”(教师范读。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

从对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的快乐。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

(板书:

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

(1)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

“放起来。

”(读一读,感受贾宝玉的率直纯真。

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

“若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读一读,感受贾宝玉借助风筝表达的自己关爱女性的品质。

(2)

黛玉笑道:

“可是呢。

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黛玉见风力紧了……“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娇弱。

(3)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

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读一读,从小丫头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巴不得”和动作描写“手忙脚乱”中感受她们的快乐和活泼。

众人皆仰面说道:

“有趣,有趣。

”(读一读,感受众人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

(三)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了解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3 )分钟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板书:

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拓展延伸:

(1)提出要求:

下面是《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真可谓是妙笔生花,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彩,你能从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吗?

(2)学生阅读。

3.布置作业:

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

板书

内容

8.放风筝

贾宝玉姿态:

飘飘飖飖

林黛玉放风筝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丫头们形状:

鸡蛋、黑星儿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复习卷

(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iāohuǎnɡjìdiànchàyān

()烟撒()()()紫()红

二、在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1.他们俩躲在屏(bǐnɡpínɡ)风后面,敛声屏(bǐnɡpínɡ)气,生怕被人发现。

2.将(jiānɡjiànɡ)领将(jiānɡjiànɡ)

三、同音字填空。

iàn:

()制呈()()害()索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论……都……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不是……而是……

1.非洲的花()多,()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2.望着那个青里透红的苹果,战士们()不想吃,()不愿吃。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为陈述句)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

(修改病句)

六、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

《三国演义》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