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作业就业信息收集与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培训作业就业信息收集与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作业就业信息收集与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职择业不仅取决于体力和能力等诸多因素,而且也取决于就业信息。
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大量信息,他的择业视野就会广阔,就能比较稳妥的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主动权,不失良机的选择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如果视听闭塞、信息失灵,就会盲目的、糊涂的从事某种工作。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择业者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是择业的基础,是通往用人单位的桥梁,谁获得信息,就获得主动权;
谁失去信息,就失去主动权。
可以说,信息是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导入:
案例:
痛彻心扉的小赵
小赵是某重点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届毕业生,他来自安徽,毕业后想到上海工作。
大学四年,小赵专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年年获奖学金,并担任系学生会学习部部长。
凭着漂亮的简历和过硬的专业功底,小赵在求职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悬念,上海张江工业园区一家国内著名的商贸公司于当年5月份向他发出了录用通知函。
到公司报到后,老总对他非常器重,答应让他先实习三个月,每月1500元,实习期满后,工资每月4000元。
当年9月,小赵与公司签订了正式协议,老总还让他参加了一个重要的与国外的合作项目,这样一忙就到了12月底,他也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任务。
就在这时,一个他没有料到的情况发生了。
小赵从同学处得知,外地毕业生在上海就业需要办理“蓝表”审批手续,他这才模模糊糊想起学校还有一些手续,由于忙于公司的项目,一直拖延未办。
于是,他向公司请了半天假,急急忙忙赶回学校办理相关手续。
学校老师告诉他,按照当年的政策规定,进沪手续已经在10月底截止,也就是说,他再也不能通过毕业生留沪这条途径解决上海户口,而以后若想解决上海户口,就只能通过复杂的人才引进手续来办理了。
听老师这么一说,小赵后悔不已,痛彻心扉了!
通过以上案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掌握就业相关信息的重要性。
并提出问题:
大学生应该收集了解的就业信息包括哪些?
可让学生讨论发言,然后引入本次课:
一、收集什么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的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次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应主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的就业信息:
1.就业政策
第一,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
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能违背的。
第二,了解相关的就业法律法规。
了解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不仅可以取得合法权益,而且可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作为大学毕业生来说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就业法规、法令,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目前已出台和施行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合同法》等。
第三,地方的用人政策。
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对毕业生的引进、安排、使用、晋升、工资、待遇等制定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规定。
不少地区为了吸引人才,还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这是大学毕业生应该了解的。
第四、学校的有关规定。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学校一般会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制定若干补充规定,这也是毕业生应该了解和遵守的。
2.就业方法
第一,就业体制。
毕业生应该清楚毕业生的就业是由地方、学校哪个部门或哪个机构来负责管理指导,这样,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时,就可以随时向有关的机构咨询。
第二,就业程序。
什么时间开始和终止联系单位;
签订就业协议必须履行哪些手续;
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户口和档案将转到何处;
调整改派的程序和手续等等问题,毕业生都要搞清楚。
3.供求信息
第一,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方针、任务和发展战略,了解产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随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趋势;
了解职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该职业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总揽全局,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第二,当年毕业生总的供求形势,即:
与自己同时毕业的学生全国有多少,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多少,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或者两者基本平衡,哪些专业紧俏,哪些专业供大于求。
第三,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适用范围,对口单位的情况。
第四,同自己专业直接对口或相关的行业、部门和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五,用人单位的信息。
在大学生选择单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
对用人单位情况不甚了解,又没有一定的对比,于是在择业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只挑选大城市而不问用人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
盯着有“关系”的单位,企图靠“关系”得到提拔和重用,还有的只图单位名称好听就盲目拍板等等,这些都是片面的。
那么如何避免一些假象,做到对用人单位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关键在于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
一般来说,毕业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A、用人单位的准确全称;
B、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谁(指人事管理权限);
C、用人单位的联系办法:
如人事部门联系人、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
D、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
E、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使用意图、具体工作岗位;
F、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
G、用人单位的规模、发展前景、地理环境、经营范围和种类等等;
H、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奖金、住房等)。
对用人单位的信息掌握多一点,求职的选择机会就多一点,对招聘单位了解多一点,求职的成功希望则会多一点。
掌握和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量越大,判断准确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所以说,能否很好地收集、分析和活用用人单位信息,是对一个毕业生四年大学生活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
二、从哪获取就业信息?
收集就业信息不能只靠自己到处跑着找单位或发求职信,一般说来这种办法的成功率并不高。
要善于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
这些渠道和途径主要有:
1.通过学校就业主管部门获得信息
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就业信息具有准确、可靠、多样、具体的特点,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途径。
学校收集的信息都会及时传至各系(处),或发布在学校网页的就业信息栏中。
学生也可以就有关问题向就业中心进行咨询。
2.通过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获得信息
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人才服务机构,是沟通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专业机构。
毕业生可通过他们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才交流洽谈会、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活动获取需求信息,这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通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搜集。
这些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人事厅及各市的教育局、人事局。
这些部门和就业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辖区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咨询与服务。
来自这方面的信息也是真实可信的。
4.通过社会各级人才市场获得信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才市场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了,在那里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各类不同的机构和职位,而且还为你提供了一次极好的锻炼面试技能和增强面试中自信心的机会。
5.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信息
每年大学生毕业就业之际,报刊杂志上一般都会刊登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指导信息,信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当年大学生就业的需求情况。
在传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受到了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共同青睐,如《大学生就业》等每期都刊载有数量不等的招聘信息,除此以外,还辟出“择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专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
6.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得信息
在寻找就业信息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忘记了你周围的亲戚、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也许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些机会。
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他们认为这样录用进来的人比较可靠,如果你有这种机会最好不要放过。
从另一方面来讲,招聘单位每天收到数百封求职信函,而且这些求职信函在内容上并无太大的差别,所述的求职资格和工作能力也都相差无几,谁也不比谁更为突出。
那么招聘者面对如此众多的没有多大区别的陌生人,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分辨出究竟哪一个更强些,强多少?
所以,在求职中,能够让用人单位更多地注意你,就必须想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所以,在关键时候找个“关系”帮你推荐一下,也许是最为有效的。
当然,关系要靠自己去发掘,途径也应该正当,切不可不择手段。
一般可以为你提供信息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
(1)家长亲友
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主要来源于其个人的社会关系,相对固定,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同时,毕业生由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的个人差异。
对有些毕业生来说,家长亲友提供的职业信息是其主要的选择,对有些毕业生而言,则可能只是聊胜于无。
(2)学校的教师或导师
由于本专业的教师,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在与校外的研究所、企业、公司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和教学活动中,对一些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得比较详细。
(3)自己的校友
校友提供的职业信息的最大特点是比较接近本校、尤其是本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及其在具体行业中的实际工作、发展状况,近几年毕业的校友更有着对职业信息的获取、比较、选择、处理的经验和竞争择业的亲身体会,这比一般纯粹的职业信息更有参考、利用价值。
7.通过社会实践(或实习)过程获得信息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开发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信任,取得职业信息甚至直接谋得职业的大学生不乏其人。
因此,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能力的同时,要做一个收集职业信息的有心人。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一般比较对口,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在实习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
8.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
网络人才交流,最大的优势在于即使求职者身在异地也能获得大量招聘信息及就业机会。
网络人才交流,突破了人才信息与招聘信息沟通的种种限制,实现跨越时空界限、打破单向选择的传统人才交流格局。
这么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哪个渠道获取的最可靠,哪个最便捷,哪个成功率最高,让学生讨论一下!
从费用角度讲:
关注校内信息和网上招聘信息所需的费用最少,而参加社会上的人才招聘活动除了需要门票开支外,还需要做必要的文字材料准备和衣着准备。
求助于亲友虽然有时并不需要花费什么,但是感情投资却是相当的。
对学生而言,查看各类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并不需要太大的花费,而在报纸上刊登个人求职广告的开支却与借助中介机构持平甚至高于想象的费用。
从周期角度考察,不论何种途径都需要漫长的等待,但是相比较而言还是有所区别。
求助亲友花费的时间或许是最短的,而到刊登招聘广告的单位应聘,如果被选中,会通知你参加面试,到录用还要等待。
参加人才招聘会,尽管也有面试的成分,但是由于招聘活动的规模过大,竞争比较激烈,所以需要耐心的等待。
虽然说网络的发展缩短、缩小了人与人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在决定一个人是否被录用的事情上,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不会草率行事,面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等待的时间与参加人才招聘会时等待的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
同样,求职于中介机构,不论是登记本人信息还是查找单位信息,时效性都会打折扣。
对个人而言,花费力气最小的求职方式莫过于浏览网上信息,在网上不仅能迅速查阅到需求信息,而且能够了解到单位动态,从中掌握一个单位的发展前景,从而为就业决定奠定基础。
虽然关注校内的就业信息是每个毕业生的本分,但是还是有些毕业生过于迟钝,等、靠、要,对那些重要信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参加人才招聘会与找一家中介机构相比,一个好的中介机构似乎更难找些,参加招聘会更耗费心力和体力一些。
在困难的时候,家人和亲友的帮助会使大部分人很快地确定就业单位,然而针对性强的东西势必选择面窄,有时朋友好心推荐的单位并不见得让你满意。
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广告,大多数是针对社会上有一定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而给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机会比较少。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
毕业生在择业以前,必须要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但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更要弄明白自己能够干些什么,要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特点、性格特征、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等,在此基础上,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判断一下这条就业信息是否适合你。
(一)专业性
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在择业中比其他非专业人员更具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专业是否对口,往往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中的一个共同标准。
(二)兴趣爱好
近几年来,在毕业生择业中专业不对口现象越来越多,如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搞经营,汽车专业毕业生去干管理等等。
放弃专业固然可惜,但兴趣爱好是一个人工作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研究表明,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就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
不过记住,你在选择你爱好的职业前,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这里讲的能力是专业知识以外,如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等。
放弃了专业知识后,你面临的将是能力的竞争。
(三)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也与职业信息的选择有关。
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内向、好静不好动的人,面对两条就业信息,一个是需要办公室文员,一个是需要营销代表,那前者是你的选择。
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职业,毕业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来选择自己所适宜的就业信息。
另外,你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要求,如对用人单位性质的要求、对用人单位规模的要求、对地理位置的要求等等,在各种就业信息中选择出有利用价值的、适合你自己的信息。
四、如何利用就业信息?
在已经收集到的大量的就业信息中,由于信息的来源和获得的方式不尽相同,内容必然是杂乱的,有相互矛盾的,也难免有虚假不实的。
求职者可结合自怀的实际情况,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筛选、整理、鉴别,取其精华,使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自己择业服务。
在进行就业信息的筛选和处理的方法上可把握以下几点: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选择
把那些从“小道”得来或几经转达而未经证实的信息与有根有据的信息区别开来。
前者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后者则可以作为自己择业的参考依据。
当然,在对信息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来分析,看看自己与哪些信息更吻合,哪个单位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等。
(二)对有关信息按不同内容进行整理分类
就业信息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有的是关于就业方针、政策方面的信息,有的是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信息,有的是关于需要人员的素质要求方面的信息,等等。
(三)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分析就业信息有三层含义:
一是要识别真假,做可信程度的分析。
就业信息是否准确,是择业人员做出决断的关键环节。
信息不准,会给择业工作带来决策上的失误。
如:
海南建省前夕,内地得到海南特区需要大量人才的信息,于是许多大学生纷纷前往,掀起了“百万大军下海南”的高潮。
其实这种信息是不准确的。
因为海南建设伊始,许多工作还未开展,所需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专业上都是有限度的,由于信息不准确、不全面,大部分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一般来说,学校毕业生就业机构提供的信息可信度比较高,因为用人单位向学校提供的信息都有一定的程度。
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因为受时间性或广泛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核实,才能判断可信程度。
二是要进行效度分析,对信息的可用性进的鉴别,要看这条信息能否为我所用,比如:
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是否是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的、信息中所反映的对所需生源状况及人的素质要求等。
三是信息的内涵分析。
信息的内涵包括用人单位的性质、要求以及限定条件等。
(四)及时反馈
当你收集到一条或更多的信息后,一定要赶快分析处理并及时向信息发出者反馈信息。
只有及早准备,尽快出击,才能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
真可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就业信息对毕业生来说十分宝贵,当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后若能及时进行分析,则有助于在择业中做出正确选择。
总的来说,在做好信息准备的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信息的广度、效度和信度
广度是指扩大信息渠道,多方面多角度收集信息,增加信息量;
效度是指信息的各种要素是否齐备,尤其是时间上的要求及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要素是否清晰;
信度是指信息的可靠性。
一般说来,学校、系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信息信度较高;
家长和亲友提供的信息效度较高,而同学之间就业信息的交流则扩大了信息的广度。
(2)要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所谓内因,就是学生选择职业的自主性。
作家柳青曾经说过: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可以说,选择职业就是人生的紧要处之一,应当由学生自己决断。
因为大学毕业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判断的能力已基本形成,完全可以自主择业。
所谓外因,这里是指学校、家长、同学的帮助和影响。
在分析信息、拟定和选择职业目标时,多听取亲友、老师、同学的意见,可以使决策更加趋于正确和可行。
在处理二者关系上,大学毕业生既要防止“固执己见、盲目择业”的倾向,也要克服“人云亦云,依赖他人,缺乏主见”的倾向,力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择业目标。
(3)要做到果断、灵活
由于确定决策与实施决策的时间差,客观形势可能发生了变化,甚至变化很大,这就需要大学生果断、灵活的决断。
在这个阶段,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作用突出出来,而家长往往鞭长莫及。
例如,在一次北京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由于用人单位的需求变化,需要学生当场决断,及时签定协议书。
很多同学在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的帮助下,果断的决策,愉快的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协议。
也有不少同学犹豫不决,企盼征求远在他乡的父母的意见,结果失去了择业的良机。
五、小结及建议
信息时代,学会获得信息,准确判断信息,运用信息,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因而,希望大家能认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运用的重要性。
同时为能更好地做好信息的收集,给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选择一个好的电子邮箱,信息分类整理。
2、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每天上网检查邮箱,浏览就业信息量大的网页,保持信息更新。
3、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收集此方向的就业信息,分析整理,逐项对照,检查个人素质能力差距。
六、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并一开始就建立目录,随时对信息进行分类。
最好用计算机建立专门的电子资料。
2、找一个符合个人求职意向而且正在招聘新员工的用人单位,集中收集他的各方面信息,然后针对性的求职信。
写完之后,搁置几天或同学之间互相评阅,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对求职信进行反思。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