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83561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

《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如何号脉Word格式.docx

●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

●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

●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

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

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

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影响因素多难于准确把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

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

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

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

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

●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

●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

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

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寸口诊法精巧还需四诊合参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

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

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

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

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

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

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

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

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洪脉、相兼脉等。

  1、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

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

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2、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

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3、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4、数脉:

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5、虚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虚证:

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实证:

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7、滑脉:

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8、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9、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

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10、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11、洪脉:

洪脉的脉体浮大,有如波涛般汹涌来势强而有力,之后就逐渐衰减,因此脉象在去时比来时显得势缓而力弱。

12、相兼脉:

两种以上单一脉相兼而同时出现的脉象。

 常见的相兼脉如下:

  浮紧脉:

主表寒或风寒痹症。

  浮缓脉:

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症。

  浮数脉:

主表热症。

  浮滑脉:

主风痰或表症夹痰。

  沉迟脉:

主里寒症。

  沉缓脉:

主气虚湿阻。

  程弦脉:

主肝气郁滞,或水饮内结。

  沉紧脉:

主里实寒。

  沉涩脉:

主气滞血瘀。

  弦紧脉:

主寒痛。

  滑数脉:

主痰热,或实热雍盛。

  沉细数脉:

主阴虚内热。

  弦滑数脉:

主肝火夹痰,或风阳上扰,痰火内蕴症。

相类脉:

1、散脉:

浮大无根(寸、关、尺都浮),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

元气耗散。

2、芤(kou)脉:

浮大中空,按之如葱管。

两边实中间空。

为失血过多。

(芤脉比散脉有力)。

3、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1、伏脉:

重按着骨,始可应指。

“推筋着骨始得。

见于邪闭、痛极。

2、牢脉:

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见于阴寒内盛。

脉率分类:

(一)迟脉:

一息脉动三~四至(1分钟<60次)。

寒证,或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1、缓脉:

一、可见正常人(脉来和缓);

二、气血不足。

(二)数(shuo)脉:

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

1、疾脉:

一息七八至以上(每分钟100次以上)。

主阳气亢盛。

脉宽分类:

(一)洪脉:

应指浮大有力,滔滔满指。

热甚。

1、大脉:

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

(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

脉大而数为邪实;

脉大而无力则为正虚。

2、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气血两虚。

四、脉长度分类:

(一)长脉:

应指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

主阳证、实证、热证。

(洪、长、大脉,热盛。

(二)短脉:

应指范围只出现在寸部或关部,尺脉常不显。

主气病。

妇女易得。

妇女以血为用,血的运行靠气推动,“气为血之帅”。

脉力度分类:

(一)虚脉:

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主虚证。

1、弱脉:

极软而沉细的脉,沉取方得,细而无力。

主久病体虚。

2、微脉:

按之欲绝,极细极软,若有若无。

主见阳气暴脱。

(二)实脉:

来盛去亦盛,脉来充盛有力。

(洪实脉。

主实证。

六、脉流利度分类:

(一)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滞、实热等。

(二)湿脉:

往来艰涩不畅,应指如“轻刀刮竹”。

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等。

脉紧张度分类:

(一)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痰饮、痛证。

1、紧脉:

脉形如牵绳转索,(紧张度、力度比弦脉高)。

主寒邪侵袭人体,(脉浮紧,风寒脉象;

浮数,风热脉象。

(二)濡脉:

浮而细软,应指少力,如絮浮水,轻手即得。

主诸虚,或湿困。

八、脉均匀度分类:

(一)结脉:

脉率比较缓慢,而有不规则的歇止。

“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结。

(二)代脉:

有规律的歇止脉。

“缓而时止,止有定数”,良久放还。

脏气衰微。

(三)促脉:

脉率软、速,兼有规律的歇止。

“速而时止,止无定数”。

阳盛实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