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97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

《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专版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文言虚词doc文档格式.docx

(9)主簿以授晖以:

介词,把

(10)晖顾召令史奉之之:

代词,代指“璧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选B B项,副词,将要;

连词,表转折,却。

A项,均为连词,于是、就。

C项,均为介词,因为。

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参考译文]

朱晖字文季,是南阳宛城人。

起初,光武帝与朱晖的父亲朱岑都在长安学习,有旧交。

等到光武帝即位后,探访朱岑,这时朱岑已死,于是召朱晖做郎官。

朱晖不久因病离职,毕业于太学。

后来朱晖做了郡吏,太守阮况曾经想买朱晖家的婢女,朱晖不答应。

等到阮况死了,朱晖就送厚礼到阮况的家。

有人讥讽他,朱晖说:

“从前阮府君有求于我,实在是怕用财物污辱了他。

”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听说后,提拔朱晖,对他十分礼遇尊崇。

正月初一,刘苍应当入贺。

按照旧例,少府给璧玉。

这时阴就担任府卿,(自认为)高贵并且骄横,官吏傲慢而不守法。

刘苍坐在朝堂之上,更漏将尽,而璧玉找不到,刘苍回头对佐治的官吏说:

“这件事怎么办?

”朱晖看见少府主簿手持璧玉,就去欺骗他道:

“我多次听说有璧玉却不曾见过,请给我看看。

”主簿把璧玉给朱晖,朱晖回头召令史把璧玉给刘苍送去。

主簿大吃一惊,连忙报告阴就。

阴就说:

“朱掾是个义士,不要再向他要回璧玉了。

”刘苍行礼已毕,对朱晖说:

“你是个属官,你自认为和蔺相如相比怎么样?

”皇上听说这件事称其勇敢,让朱晖担任卫士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骞,汉中人也。

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余岁。

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

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节选自《汉书·

张骞传》)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其头为饮器    以:

介词,用

(2)月氏遁而怨匈奴而:

连词,表递进

(3)无与共击之与:

介词,和,跟

(4)乃募能使者乃:

连词,于是,就

(5)汉何以得往使何:

代词,什么

(6)汉肯听我乎乎:

语气助词,吗

(7)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因:

副词,趁机

(8)问欲何之之:

动词,到

(9)而为匈奴所闭道所:

与“为”一起构成被动标志

“为……所”

(10)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1)大宛以为然以:

和后面“为”连用,认为

(12)立其夫人为王为:

动词,做

(13)既臣大夏而君之之:

代词,指代大夏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骞以郎应募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①而为匈奴所闭道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①为汉使月氏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立其夫人为王②城上有乌,齐师其遁

选C C项,均为介词,给,替。

A项,①介词,凭借;

②介词,按照。

B项,①连词,表转折,却;

②连词,表修饰,不译。

D项,①代词,他(大月氏王)的;

②副词,表推测、估计,大概。

张骞是汉中人。

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

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

月氏因此逃跑而且怨恨匈奴,但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攻打匈奴。

汉王朝正想发动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这些话,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

张骞凭借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

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

单于说:

“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

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

”(于是)扣留张骞十多年。

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

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属一起向月氏逃亡。

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

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却找不到机会。

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

张骞说:

“替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离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能用语言描述。

”大宛认为可以,就送张骞他们离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送到康居。

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

这时,原来的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

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

他们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

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

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要。

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

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①畀之。

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

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

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

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②,雍建疏言:

“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

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

且古者蒐苗狝狩③,各有其时。

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

”疏入,上甚怒,宣雍建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

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

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

且两藩并建,供亿维繁。

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甦息。

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

(选自《清史稿·

列传六十一》,有删节)

[注] ①肴馔:

祭祀的酒食。

②世祖:

清顺治帝。

南苑:

清皇家猎场。

③蒐苗狝狩:

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吏虑其逃,絷之官廨    之:

代词,他们

(2)语不逊,雍建笞之之:

代词,他,军吏

(3)昨因圣体违和因:

介词,因为

(4)乃回宫未几乃:

副词,才

(5)且古者蒐苗狝狩且:

连词,再说,况且

(6)设使兽起于前于:

(7)谕以阅兵习武之意以:

(8)请移一藩镇抚其地其:

代词,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①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②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C.①岂能无万一之虑②之二虫又何知

D.①且两藩并建②不出,火且尽

选B B项,均为助词,表判断,是。

A项,①连词,表目的,来;

②介词,表原因,因为。

C项,①助词,的;

②代词,这。

D项,①连词,表递进,况且;

②副词,将要。

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

顺治十二年考中进士,授官广东高要知县。

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

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

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祭祀的酒食送给民夫食用。

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杨雍建鞭打了他。

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奏疏推荐。

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奏疏谏言:

“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

(但是)才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

再说古时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各有规定的时间。

如果野兽突然出现,马受惊狂奔,惊了您的车驾,怎么能不考虑万一的情况呢?

”奏折呈入,皇上大怒,宣召杨雍建入朝觐见,告诉他自己狩猎是阅兵习武的用意。

杨雍建奏报回答不失常态,皇上的怒气才消解。

当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共同镇守广东,杨雍建上奏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

况且两藩王共同镇守,供应繁多。

现在四川、贵州安定了,希望调移一位藩王镇守安抚那里,让广东百姓休养生息。

皇上不久就命令耿继茂调出广东镇守福建,这是杨雍建引发的啊。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

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

山东群盗任凤亭等剽掠旁郡,扰及畿南。

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从。

十七年,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

疏言:

“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

然今天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

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

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居十年,三桂反。

尚书郝惟讷言:

“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

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

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不自顾。

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者!

亟宜优录。

”乃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

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

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狭,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

素蕴访知谷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

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

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

寻调湖广巡抚。

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

舒淑至武昌,素蕴适患暑疾,寻称病乞休。

上疑其托疾,夺官。

列传五十七》,有删节)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宜以言为事        以:

(2)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则:

连词,那么

(3)俾人人得展其才其:

代词,自己的

(4)尤端本澄源之要也之:

结构助词,的

(5)且为国直陈为:

介词,为了

(6)乃命发湖广军前乃:

(7)以原品用以:

介词,按照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然今天下所患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B.①实有大过人者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①乃按行山谷开饷道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选D 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A项,①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人或事物;

②名词,处所,地方。

B项,①代词,……的地方;

②助词,起提顿作用,不译。

C项,①连词,于是,就;

②副词,却,竟,反而。

杨素蕴,字筠湄,是陕西宜君人。

顺治九年考中进士,授官直隶东明知县。

山东境内以任凤亭等人为首的各路盗贼抢劫掠夺东明旁边的郡县,扰乱到直隶南部一带。

杨素蕴利用计谋诱使他们的头目投降,解散那些被胁迫跟随的人。

顺治十七年,杨素蕴以治绩卓著,授官四川道御史。

他上书说:

“我是言官,应当把向皇帝进言作为事务。

但是现在天下人所担忧的,正在于臣子们议论的多但做成事情的很少。

国家设立官职,分配职责,(如果)各官员都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平定天下就没有多余的事情。

(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

过了十年,吴三桂反叛。

尚书郝惟讷上书说:

“杨素蕴最先弹劾吴三桂,劝说皇帝应当防微杜渐。

在那时候吴三桂反叛的情状没有形成,似乎是杞人忧天。

但按照现在看来,那么杨素蕴的先见非常明达,而且他是为了国家勇于上书直言,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安危。

他刚直的性情及浩然正气,实在是有大大超过其他人的地方。

急切时应该优先录用他。

”皇帝下诏令按照原官品级录用他,派遣他到湖广前沿阵地。

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乱,策应吴三桂。

清军派用大量军队运输粮饷,从襄阳到房县、保康的路程险峻狭隘,船和车都无法通过,每年须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的丁夫运送,军饷常常苦于接济不上。

杨素蕴访察到谷城有条小溪,可使船只通过,于是就实地去察看,在山谷中开凿运粮道路,由此水上运输通达便利,节省丁夫十分之九,军队就再也不缺粮食了。

康熙二十六年,授官安徽巡抚。

适逢收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书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不久,调任湖广巡抚。

康熙二十八年,发生大旱,杨素蕴上书请求减免武昌等三十二州县的钱粮,皇帝派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人会同巡抚勘察灾情。

舒淑到达武昌时,杨素蕴正好中暑患病,不久就上书称病打算解任归乡。

皇帝怀疑他借病(不勘察灾情),就解除了他的官职。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

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

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焉:

语气助词

(2)乃上书切谏乃:

(3)元昌览书而遽止而:

连词,表承接

(4)希古迁为太子舍人为:

动词,成为

(5)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以:

介词,拿,用

与:

介词,跟,和

(6)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其:

代词,他们的

(7)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以:

(8)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以为:

动词,认为

(9)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者:

代词,……的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先自琅琊南度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①为江左冠族②公为我献之

C.①方庆随之卒业②蚓无爪牙之利

D.①首领纵暴者悉绳之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选A A项,均为代词,他的。

B项,①动词,表判断,是;

②介词,替,给。

C项,①代词,代“希古迁为太子舍人”这件事;

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D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②用于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

他的祖先从琅琊向南迁移,迁居到丹阳,是江左名门望族。

他的祖父跟随王褒向北迁移入关,才在咸阳安了家。

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李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王弘直)就上书提意见,情意恳切。

李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

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唐高宗永淳年间,王方庆连续升任至太仆少卿。

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

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拿珍珠之类的货物和中国做买卖。

旧都督路元睿贪污他们的货物,马来人带着刀具杀了路元睿。

王方庆在任几年,秋毫不犯。

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百姓有到官府诉冤的,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也未曾追查。

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当时人们认为从唐代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二、高考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0分)

幼主德祐中奏

文天祥

自古立国,一是以人心为本。

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

田单一日复七十余城,以人心固也。

元奸得罪于天下,天下怨愤郁抑,十有五年,遂使诸侯解体,强吾民北面而役之。

彼知归怨元奸,未尝归过朝廷也。

乃今三百余年,祖宗涵育之遗黎,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讴吟思汉,日徯王师。

所在义民抗敌者,大或数万,小亦数千,此拨乱反正之大机栝也。

然人心易得,其失亦易。

顷者朝廷弛公田,蠲常赋,宽商禁,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

天下诵之,以为快活条贯,人心顿苏,敌势顿沮。

我是以有独松关诸屯之捷。

通国上下,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今日收人心之具已尽举行。

而臣恤纬之忠,独以为未也。

草间豪杰,方且量朝廷之意向;

边头诸将,方且视庙堂之指授;

学校之聚议游谈,闾阎之道听途说,方且劘[注]执政之然否,追行事之得失。

于传有之:

得国常于斯,失国常于斯。

今上自宫闱与嗣皇起居,下自政府与公卿百执事,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则诸将莫不用命,英雄莫不归心。

以此众战,孰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而无推车必行之心,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宫中与府中不相闻,阃内与阃外不相应,赏罚混淆,正邪贸乱,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断制之义少,敌人以此轻中国,奸雄以此觇朝廷,而我之人民,将有甘心于敌人之庭而不悔者矣。

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

(有删改)

[注] 劘(mó

):

切磋,引申为直言劝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      荼毒:

毒害,残害

B.顷者朝廷弛公田弛:

放,放纵

C.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濯:

洗,洗除

D.以殄此患为主殄:

消灭

选B 根据“弛公田”分析,“弛”不可能为“放纵”的意思,联系语境,应为“放松,放宽”,与下文“宽商禁”的“宽”相对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选D 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却。

A项,连词,因为/介词,把。

B项,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被。

C项,副词,与“方”连用,表示正在/连词,况且。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天祥在文中提出自古立国以人心为本的观点,并且强调得人心容易,失人心也容易,值得上至国家、下至部门做管理的人借鉴思考。

B.文天祥认为只要顺应民心,团结抗敌,则胜利可待;

但同时又建议不可获小胜便以为无忧,而要整顿内弊,处置得宜,征服人心。

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C.本奏章理足言宜,析形势,论对策,大胆抨击朝廷赏罚混淆、正邪错乱、姑息牵制的弊端,颇显忠臣爱国之心。

D.本文的进言技巧值得借鉴,从兴国立意,紧扣皇帝的志趣所在;

肯定其曾有的作为,以取悦皇帝之心,为进言奠定基础;

以假设指其时弊,不直言说破,便于对方接受。

选C C项,“大胆抨击朝廷赏罚混淆、正邪错乱、姑息牵制的弊端”之说不当。

原文用的是假设语气,说法委婉,并无大胆抨击之说。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其 祸 可 胜 言 哉 裴 度 有 言 承 宗 敛 手 削 地 韩 弘 舆 疾 讨 贼 岂 朝 廷 之 力 能 制 其 死 命 哉 由 处 置 得 宜 能 服 其 心 耳

①从“哉”判定其后可断句,从“岂……哉”判定其前后可断句。

②从“裴度”“承宗”“韩弘”三个名词可以判定其前可断句。

③“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可凭借句式节构来判定它们的断句处。

答案:

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

(4分)

译文:

(2)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

(1)起用那些被贬谪抄家一直没有机会升迁的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浮艳的文风。

(2)公卿们怀着偷安为己(自我谋划、只顾自己)的私念,却没有同舟共济的志向。

自古以来建立国家,完全是把人心作为根本。

齐国一天之内丢失七十多座城,是因为人心涣散了;

田单一日之内收复七十多座城,是因为人心稳定了。

大奸臣(贾似道)得罪了天下人,使天下人怨愤、压抑了十五年,于是使诸侯瓦解,强迫我们的百姓臣服并接受他的奴役。

百姓只知道把怨气发泄到大奸臣身上,并没有归罪于朝廷。

至今三百年来,列祖列宗滋养哺育的百姓,无辜落在敌人手里遭受毒害,他们讴歌吟咏,思念着大宋王朝,每天都在苦苦等待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

各处抵抗敌人的义民武装力量大的有几万人,小的也有几千人,这是治理乱世、使之恢复正常的关键时刻。

然而人心容易得到,也很容易失去。

前不久朝廷放宽公田租税,减免日常赋役,放松商业禁令,起用那些被贬谪抄家一直没有机会升迁的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浮艳的文风。

天下赞扬这些措施,认为办事果断有条理,人心振奋起来了,敌人的攻势遭到破坏。

我们也有了独松关诸屯的捷报。

举国上下,都认为大奸臣留下的后患已经完全被洗除,如今收回人心的措施已经完全得到实施。

然而我有忧国忘家的忠诚,唯独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

那些民间豪杰,正在揣摩朝廷的意向;

那些戍边将领,正在观察朝廷的指挥;

学子们聚议游谈,百姓们街谈巷议,还在直言劝谏政治的好坏,究查做事的得失。

记载史实的古书上有这么一条:

得国取决于人心,失国也取决于人心。

现在上至皇太后与皇上,下至朝廷的大小官员,若都同心协力,以扑灭祸患为主,就不会发生将领不服从命令、英雄不归顺朝廷的事情。

用这样的人去作战,谁能抵挡?

让这样的人攻打城池,哪座城市不被攻下?

如果大臣有躲避嫌疑的形迹,而没有齐心协力、一同把事情办成的心,公卿们怀着偷安为己(自我谋划、只顾自己)的私念,却没有同舟共济的志向,皇室与相府没有联系,在朝廷的兵府与统兵在外的将帅不相配合,赏罚不清,正义的和邪恶的混乱,苟容取安、互相掣肘的意思多,奋发图强、果断决策的义举少,敌人就会因此轻视我们,奸臣也会因此窥伺朝廷大权,而我们的百姓中,将有甘愿接受敌人统治而不悔的人,这样的隐患怎能说得完啊!

裴度有过刚烈的誓言,王承宗就赶紧收手割让土地,韩弘带病征讨叛贼,难道朝廷的力量能够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