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学方法探究.doc
《新课改下教学方法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教学方法探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年教师培养讲座】
教学方式及方法探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必须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实效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贯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教学理念,积极稳步的推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既要继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合理内核,又要切实加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最终实现“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转变”的目标,即一个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两个重点: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个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由“灌输式”转变为“启发探究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改革,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说是机遇,是因为我们赶上了新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说是挑战,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式下,要能够承担起教育改革的重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成为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
中国新教育风暴一书中谈到:
“一个特级教师,在新课程面前也会成为一个不合格的教师”。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都必须发生重大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不只是知识体系的变化,它是一场教育的变革和转型,涉及到的不仅是千家万户的利益,更是国家的未来,“今日之教育,就是中国之未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因此,在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中,教师起着关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变教育,先变教师,教师的思想观念不变,再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都是空谈。
作为教师,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那么,在新课程的改革中,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首先是转变教育观念,在新课程中,更多关注的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得到更好发展的问题,这一点老师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打开通往知识大门的指路人,教师的任务也不再只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是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一道交流,一道讨论,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学校自2010年10月以来,极力倡导“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为此专门举行过“学案导学”研讨课和召开“学案导学”研讨会,强调通过教师有效的“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各学科教师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已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一些不足,为确保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健康、持续发展,规范学案导学在“课前、课中、课后”各实施环节的操作,逐步探索出符合我校实情的优质、高效课堂,已拟定《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学案导学教学环节实施方案(试行)》。
但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学校的意图不是让老师们生搬“学案导学”模式,而是给老师们提供一种借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方法,目的在于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希望老师们勇于大胆尝试,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和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方法。
二、教学方法探究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的核心,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影响着教师的发展。
新课程为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特别是年轻教师,因为新课程对年轻教师来说不叫“新”,这里的“新”,是相对“老课程”、“旧方法”而言的,你们没有“老课程”、“旧方法”的束缚,踏上工作岗位后,直接接受的就是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不需要“转变”,因此,年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刻是大有作为的。
那么年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做什么呢?
那就是不仅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教法和学法,研究教法是为了研究学法,任何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都是通过具体的方法来实现的,我认为研究教学方法是一条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快车道(当然还有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大环境下,每位教师都在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年轻教师更应跟上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总结和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高效的教学方法。
古人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是指各科教学都不能违背的教学大法即教学原则。
如:
(1)系统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4)动态性原则;(5)应用性原则;(6)全体性原则;(7)区别性原则;(8)启发性原则;(9)自学性原则等;教无定法,是指教师个人风格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贵在得法,是指在不同的情景和背景下,选择恰当的方式或方法。
所以,请老师们要认真研读这“十二字”箴言。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这里的方式,具体的操作就是方法。
对教学方法的探究,一直都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世界教学方法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如:
前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德国根舍范例教学法,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自治教学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快乐教学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目标教学法即掌握学习法等,都注意了学生主体论,能力目标论,动态发展论,多渠道获得知识论。
我国北京朝阳区小学教师马芯兰的渗透教学法(即四性教学法),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三主四式原则),湖北武汉大学教授黎世法六课型教学法(即异步教学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自学辅导法",上海育才中学教师段力佩的八字教学法,江苏常州师范学校教师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上海青浦县数学教改小组的回授式教学法等,都在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体作用,基本原则都是启智导学,目的都是在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大多数都是教育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有很强的个性特征,不是任何人照搬就能运用的,但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特别是要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
讲授法、启发式等,在新课程教学中,也不能完全摒弃,毕竟传统教法传承了几千年,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应该继承其精髓部份,并引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加以发展和创新。
我们学校目前提倡的“学案导学”,它就是一种符合新课理念的教学模式,但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那么,如何学?
如何教?
每个老师的处理方式会有不同,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问题,也就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问题解决教学法”,其基本思想是,以问题引领学习,其核心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根本,通过问题解决,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目的。
(“问题解决教学法”已被市教育局立项作为市级研究课题)。
事实上,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哪种方法,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目的都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面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借鉴和帮助。
1、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2、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
(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3、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4、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
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5、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
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6、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7、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
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
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8、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9、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
10、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表现形式。
凡是先进的教学模式,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学生智能的主体。
11、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思维。
有了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知识都教给学生。
教知识总是有限,教思维是根本。
教师应当是手握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
12、教学效果决定于学生获得有效知识量,不决定于传授知识量,一个人智能高低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有效知识量和人的智慧成正比。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有效知识量。
13、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
(1)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2)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注意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适应;(5)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结合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14、提高教学效率的四个决定性因素:
(1)学生的心理素质;
(2)学生已有的基础;(3)教学内容的适度;(4)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15、差生的"差",一般都是平时学习负积累所造成。
课堂及时完成反馈矫正任务,及时克服学生学习负担是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