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526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学年高二生物线上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包括:

外植体应在酒精浸泡6-7s,再用无菌水清洗,A正确;

整个操作过程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同时每次使用后,对镊子等器械应进行火焰灼烧灭菌,B错误;

操作前手需用酒精消毒,C正确;

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D正确。

3.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易培养成功

B、给外植体消毒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

C、pH、温度、光照条件等对植物组织培养也特别重要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D

幼嫩组织细胞较成熟组织细胞的全能性高,因此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易培养成功,A正确;

植物组织培养时,给外植体消毒用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B正确;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pH、温度和适时的光照条件(脱分化避光,再分化需光),C正确;

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较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二者含量相当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D错误。

4.

4.下面对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浓度

B、一般来说选用单核期的花粉可提高诱导出花粉植株的成功率

C、选择花粉是否处于合适的发育期,常用醋酸洋红对花粉的细胞核进行染色

D、胚状体和愈伤组织都具有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

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A正确;

选用的材料合适与否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选用单核期的花粉可提高成功率,B正确;

选择花药时,确定花药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C正确;

胚状体具有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的,没有胚芽、胚轴和胚根等结构,D错误。

5.如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四倍体兰花叶片

愈伤组织

胚状体

兰花植株

A、通过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①②过程发生杂菌污染

B、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植株

C、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前提是①过程,体现在②③过程

D、需生长调节物质调控①②过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要求无菌无毒的环境,其中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处理,而培养基需灭菌处理,A正确;

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B错误;

高度分化的细胞首先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由于愈伤组织细胞没有分化,全能性较高,然后再分化过程就体现了愈伤组织的全能性,C正确;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来调控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正确。

6.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以下说法正确的( 

A、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

B、对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时采用醋酸洋红法

C、焙花青–铬矾法能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D、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染色过程完全一样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A错误;

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错误、C正确;

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染色过程不一样,D错误。

7.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B、平板划线法能用来测定土壤溶液中某活菌数目

C、培养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D、挑选菌种时可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除此之外,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A正确、B错误;

培养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时,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C正确;

寻找并挑选菌种时,应在适宜其生长定的环境中进行,如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进行,D正确。

8.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筛选分离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测定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量进行定量的测定,故B正确。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食性动物能消化纤维素是因为其自身消化器官能分泌纤维素酶

B、纤维素酶为复合酶,C1酶分解纤维素成纤维二糖后被Cx酶分解为葡萄糖

C、1个酶活力单位即:

25℃且其他条件最适,1h转化1mol底物所需的酶量

D、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

植食性动物不能产生纤维素酶,而是借助某些微生物分解纤维素形成葡萄糖后,将葡萄糖吸收利用,A错误;

纤维素酶为复合酶,C1酶和Cx酶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

1个酶活力单位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C错误;

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D正确。

10.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

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A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因为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A正确;

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0mg/mL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B错误;

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C错误;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D错误。

11.农田土壤的表层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高,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

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源 

④不加氮源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①项和②项,一般加入抗生素的培养基可以培养有相应抗性基因的工程菌,而正常情况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不加抗生素,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项和④项,分离筛选固氮菌关键在于培养基是否加入氮源,自生固氮菌有固氮功能,所以培养基中不需要加氮素,故③错误,④正确;

⑤项和⑥项,自生固氮菌是异养菌,需要加入葡萄糖,故⑤正确,⑥错误。

综上所述,因为②④⑤正确,①③⑥错误。

故选C。

12.下列对微生物进行选择培养或鉴定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从土壤中筛选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只有尿素一种碳源

B、在热电厂排污口周围的水体中容易筛选到嗜热菌

C、向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特定指示剂可以对筛选的菌落进行鉴定

D、筛选土壤中的真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

从土壤中筛选尿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只有尿素一种氮源,A错误;

筛选嗜热菌时需要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取样,故热电厂排污口周围的水体中容易筛选到嗜热菌,B正确;

对筛选的菌落进行鉴定时可以向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特定指示剂,C正确;

筛选土壤中的真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D正确。

13.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所有平板进行计数,以平均数为实验结果

C、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

108个

D、应该设置对照以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提高可信度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硝化细菌是自养菌,其碳源为二氧化碳,二者利用的碳源不同,A错误;

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舍去数据相差较大的数据,以平均数为实验结果,B错误;

对10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18、234、276,则该10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34+276)÷

0.1×

10×

106=2.55×

1010个,C错误;

分离微生物时,需要设置不接种的培养基与实验组一起培养做空白对照,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D正确。

14.在分解尿素菌的分离和鉴定中,对先后用到的两种培养基,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刚果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

B、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鉴别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

C、加入酚红指示剂作为鉴别培养基,加入唯一氮源作为选择培养基

D、加入刚果红指示剂作为选择培养基,加入唯一碳源作为鉴别培养基

尿素分解菌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其合成的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C正确。

15.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如果得到了3个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因此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A正确;

土壤中细菌总量高于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所以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B正确;

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C正确;

选择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D错误。

16.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

C、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制备104~106稀释倍数的土壤稀释液

D、用尿素为唯一氮源、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红

分解尿素的酶能将尿素分解成NH3和CO2,A错误;

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B正确;

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然后经过系列稀释,制备104~106土壤稀释液,C正确;

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可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是否出现红色来判断,D正确。

17.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先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再调整pH值

C、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正确划线稀释菌种后,盖上皿盖,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还需灭菌,因为接种环会沾有细菌,A错误;

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先调整pH值,再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B错误;

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还需盖上培养皿盖,防止空气中杂菌混入,C错误;

正确划线稀释菌种后,盖上皿盖,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正确。

18.急性肠胃火是由细菌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导致的,因此检验饮用水的细菌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如图表示检验微生物的简要步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1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可得到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

B、为了保证统计的菌落更加准确可靠,需要同时培养三个培养皿

C、培养基的配制需考虑微生物的适宜pH,应在灭菌后进行pH调整

D、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

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1中过程③所示为稀释涂布法,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是由该方法得到的是图D(平板划线法接种),A错误;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分别计数3次,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B正确;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溶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调pH,C错误;

伊红美蓝试剂的培养基属于鉴定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但不抑制杂菌的生长,D错误。

19.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该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

甲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

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粉状硫

10 

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

注:

“+”表示培养基中加入了这种物质,“–”表示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这种物质。

A、甲、乙、丙都是异养型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C、甲是异养型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型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型微生物、丙是异养型微生物

由图可知,培养基Ⅰ中缺少氮源,培养基Ⅱ中缺少碳源,培养基Ⅲ中具备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甲可以在缺少氮源的培养基中生存,乙可以在缺少碳源的培养基中生存,表明甲和乙分别可以自身合成相关物质来满足对氮源或碳源的需要,因此可知甲为固氮微生物,乙为自养微生物,丙需要外界提供碳源和氮源,无法自主合成,因此属于异养微生物,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20.下列关于统计菌落数目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

C、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D、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A错误;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会形成一个菌落,B正确;

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C正确;

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以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

21.在恒温箱培养微生物时,平板要倒置的原因是( 

A、利于通气

B、利于微生物的快速繁殖

C、防止杂菌污染

D、防止培养皿内冷却水流入培养基

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皿倒置,如果正放培养皿,则皿盖上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养基表面并且扩散开,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会导致菌落间相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甚至造成污染;

因此恒温培养时,培养皿必须倒置,主要是防止培养皿内冷却水流入培养基,D正确。

2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于培养基、培养器械的灭菌

B、既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也能杀死芽孢等休眠体

C、高压导致高温使微生物蛋白质和核酸变性,达到灭菌目的

D、高压蒸汽灭菌不适合固体培养基的灭菌,因为灭菌后,培养基变为液态

高压蒸气灭菌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也可用于培养器械的灭菌,A正确;

高压蒸气灭菌法不仅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也能杀死芽孢等休眠体,B正确;

高压蒸气灭菌法中高压产生高温,高温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达到灭菌目的,C正确;

髙压蒸气灭菌后,加入了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为液态,可用于制备平板,D错误。

23.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B、可利用液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A正确;

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B错误;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

24.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灭菌是指杀灭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等

C、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是金属器具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

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B正确;

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C正确;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D错误。

25.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C、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D、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密闭缺氧,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A错误;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氧气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但造成泡菜腐烂是因为其他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B错误;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氧气会促进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导致泡菜腐烂,C错误;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导致泡菜腐烂,D正确。

26.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B、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采用的是比色法,操作中加提取剂的作用是为了中和乳酸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错误;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采用的是比色法,操作中加提取剂的作用是为了增加亚硝酸盐的溶解度,B错误;

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C正确;

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也影响其含量,D错误。

27.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后期发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后期发酵中,腐乳风味的形成与蛋白质的降解密切相关

B、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C、盐的用量、酒的用量和种类、温度等均影响后期发酵

D、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情况不影响后期发酵过程

后期发酵风味的形成中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加入配料后生成腐乳的香气,B正确;

盐的用量适度,可以使得腐乳变硬,后期制作不会过早酥烂,而且抑制杂菌生长;

酒能抑制杂菌生长,而且使得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正确;

前期发酵过程中毛霉的生长情况可以形成腐乳的体,而且毛霉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有利于后期发酵,D错误。

28.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