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509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临考冲刺试题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  )。

A.校长

B.教导主任

C.政教主任

D.班主任

8.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因为学生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9.品德是(  )。

A.自然现象

B.生物现象

C.个体现象

D.社会现象

10.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11.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智力、能力和体力

C.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D.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

A.检查复习

B.组织教学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13.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B.劳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4.目标管理是一种以(  )为中心的管理。

A.上级管理

B.自我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6.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7.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

A.升华性问题

B.突出道德争端

C.澄清与总结

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18.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9.“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

A.前学校

B.前社会教育机构

C.学校

D.社会教育机构

E.高等学校

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华生

C.威尔逊

D.洛克

E.格塞尔

3.“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的特点是(  )。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

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

E.课程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4.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有(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理想人格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5.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  )。

A.教师的权威

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6.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  )。

A.必要的规章制度

B.正确的班级舆论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优良的班级传统

E.一定的活动节律

7.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教师的研究

D.对学校的研究

E.对学科的研究

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A.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C.班级组织的教育者

D.班级制度的执行者

E.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9.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A.层次性

B.综合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E.计划性

10.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E.制度成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学目标

2.人的发展

3.基础型课程

4.教学方法

5.研究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作用?

3.中学美育的要求是什么?

4.教科书有哪些作用?

五、论述题(共20分)

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

“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

2.C解析:

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3.B解析:

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

4.D解析:

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上。

5.B解析:

效度是指有效程度,一个测验若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则有效,否则无效。

6.D解析:

德育过程中既要给学生讲清道理,又要有纪律约束。

二者相辅相成才可得到好的效果。

7.D解析: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主帅,对教育对象来说,他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

8.D解析:

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

9.C解析:

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10.B解析:

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德信念,提升自身的过程,因此,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11.A解析: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12.B解析:

上课开始时为使学生做好各种准备而进行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

13.A解析:

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而且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因此,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14.B解析:

目标管理的理论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式管理方式转变为自控式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5.A解析:

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

16.C解析:

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

17.B解析:

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

(1)突出道德争端;

(2)询问“为什么”的问题;

(3)使情景复杂化。

18,D解析: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

19.B解析: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惯序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20.C解析:

德育目标不仅决定着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也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

高等学校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学校教育类型,所以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前四者。

2.ACE解析:

华生与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

3.ACD解析:

BE两项不符合题意。

4.ABDE解析:

制定者的哲学理论和理想人格是教育目的制定的主观依据。

5.CDE解析:

教师的权威、积极性和责任感对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影响,但并非是衡量指标。

6.ACE解析:

BD两项对正常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属于正常秩序的内容。

7.ABE解析:

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社会、学科的研究。

8.ABCE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从班集体的建立到教育引导到管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9.BCD解析:

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是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0.ABCD解析:

制度成分属组织文化的内容。

三、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人的发展是指人从生到死的一生中身心两方面发生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5.研究能力:

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四、简答题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反过来,教育对政治经济也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势必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类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这就必然依靠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国家各级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的学历层次和多方面的素养都将随之而提高,它意味着教育的影响力亦相对增强。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

学校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藉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很难想象在一个文盲充斥、迷信蔓延的国家里,会有清明民主的政治和较高的办事效率。

2.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的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1)学校教育对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作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的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

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要明显,更富有成效。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

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

现与发现。

在个性发展方面,学校教师和领导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这有助:

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

也有助于每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3.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1)提高学生感受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

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

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并使人格:

与性格得到陶冶。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

表达出来的能力。

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形成学生创一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4.教科书不同于一般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开,划分单元或章节。

它主要由目录、:

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教科书的作用: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

师讲授的内容;

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

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最大的作用。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3)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

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五、论述题

家长对老师说的这段话,虽然表明了家长对于老师和学校教育的信任,但却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

总体而言,它违背了以下现代教育思想: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为教育好下一代,仅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应当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且使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一股力量,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得以贯彻,培养目标得以实现①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

在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学校有条件、有责任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②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

这是因为:

第一,家庭教育仍然是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绝大多数儿童,从出生到六岁左右,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在生活上心理上对家庭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

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教育随时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儿童进入学校以后,接受学校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他们的成长,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

父母的教育仍然是对他们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同时,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家庭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不能代替的力量。

因此,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③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家庭、社会学校构成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它们以不同的空间和实践形式构成孩子们的整个生活,三者不仅要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衔接,而且要在教育方向上保持一致,因而,应增强社会各方面人士的责任感,积极提高家长素养,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力量协调统一,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材料中家长对老师这样说:

“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

”这说明该家长仅仅看到了学校教育的作用,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和学校就能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这是片面的。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①学校教育要贯彻这一原则,这是因为:

第一,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各具思想感情,学生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又意味着他具有自身独立的人格,他有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当得到正当的满足尊重,学生不同于其他的物品可以听任摆布,屈从于人。

第二,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学生的社会地位属学生权利问题。

由于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因此,他们的独立人格和独立地位常常被忽视,他们经常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

第三,敬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

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过程中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

教育是爱的共鸣,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会耳聪目明,思路敏捷,能发现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状态的种种因素,而机智地肯定之、鼓励之,或预防之、消除之;

能在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材料中汲取教育的营养,把握教育学生的良机。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关心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信任学生。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教育者在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正确合理和恰当。

第三,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培养好。

材料中的家长对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利尚缺乏正确的认识。

没有把学生作为具有个性和主体意识的个人看待,把他们看做管理的对象,尊重学生权利的意识淡漠。

要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应注意如下问题:

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

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