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486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课时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D 解析:

图a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未发生改变,图b为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

图a中若交叉互换的片段上含有的是相同基因,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交叉互换和易位均可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3.(2018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

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

雄蜂是AD、Ad、aD、ad。

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AADd和adB.AaDd和aD

C.AaDd和ADD.Aadd和AD

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由子代雄蜂的基因型AD、Ad、aD、ad可推测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雌峰是由雄性的精子与雌蜂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据此推测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D。

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对应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AaBb,AAaBbb,Aaaa

B.AaaaBBbb,Aaa,AB

C.AAaaBbbb,AaaBBb,AaBb

D.AaaBbb,AAabbb,ABCD

B 解析:

根据染色体的情况可以判断,甲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乙生物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丙生物体细胞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

5.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低温处理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

B.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处理根尖可使染色体着色

C.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

D.低倍镜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

低温处理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

卡诺氏液固定后细胞已经死亡,C错误;

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故视野中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数未发生改变,D错误。

6.利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水稻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水稻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

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的植株。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占3/8或5/8

B.后一种方法突出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后一种方法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

D.两种方法最后得到的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A 解析:

DDTT×

ddtt→F1→F2,F2中重组类型占6/16=3/8,A错误;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肯定是纯种,B正确;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

两种方法最后得到的植株都是二倍体纯种ddTT,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D正确。

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B.若基因发生突变,则控制的性状一定改变

C.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D.染色体易位一般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影响较小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A正确;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等原因,当基因发生突变后,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B错误;

21三体综合征患者较正常人体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常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C错误;

染色体易位是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对个体影响较大,D错误。

8.(2019河北衡水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株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生物的变异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改变基因结构

D.基因重组过程中能产生新的基因

三倍体植株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传递给后代,可遗传的变异中,一般情况下,发生在配子中的变异能传递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变异不能传递给后代;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结构;

基因重组过程中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

9.如图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图a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

图b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或三倍体,B错误;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

图d代表的生物也可能是由雄配子发育而成的,D错误。

10.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致,C正确;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11.(2019安徽合肥检测)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因为该细胞存在于根尖中,所以不可能为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Ⅱ号染色体有3条,说明一定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基因突变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因为该部位不产生生殖细胞,故变异无法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12.(2019大连模拟)有一种三体玉米,染色体数为2n+1=21,其体细胞中5号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在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随机配对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另一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

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雄配子不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体的形成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

三体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有5号染色体____________条。

(2)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5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的配对状况,应选择处于减数________期的细胞。

若该三体的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个D基因(无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度异),则该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可能有________种。

(3)现用非糯性玉米(DDd)为父体,用非糯性玉米(Dd)为母体进行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其中非糯性玉米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染色体(数目)变异 6

(2)第一次分裂前(第一次分裂联会或第一次分裂四分体) 4

(3)非糯性玉米∶糯性玉米=5∶1 3∶5(或3/5)

13.(2019揭阳市二模)科研工作者利用某二倍体植物进行实验。

该植物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

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832株,绿株1株(绿株B)。

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又做了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一:

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若此假设成立,则图示杂交实验中,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

(2)假设二:

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D的片段缺失(注:

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

若此假设成立,则图示杂交实验中,绿株B能产生__________种配子,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发现一对染色体联会后出现右图所示的“拱形”结构,则它可能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选填“缺失”“重复”“易拉”“倒位”)类型。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若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即植株A的基因型为Dd,则有绿株B的基因型为dd,与纯合紫株C(基因型为DD)杂交,F1的基因型是Dd,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因此F2中紫株占3/4。

(2)若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D的片段缺失,缺失染色体用O表示,则绿株B的基因型为Od,可以产生两种配子;

其与纯合紫株C(基因型为DD)杂交,F1的基因型是Dd、DO,则F1自交得到的F2中,DD∶Dd∶dd∶OO∶DO=2∶2∶1∶1∶2,其中OO个体死亡,则F2中紫株占6/7。

(3)据图分析,一对染色体联会后出现右图所示的“拱形”结构,可能是上面一条染色体结构发生了重复,也可能是下面一条染色体结构发生了缺失。

(1)Dd 3/4 

(2)2 6/7 (3)缺失、重复

14.叶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伞花山羊草的染色体上携带抗性基因能抗叶锈病。

伞花山羊草不能和普通小麦进行杂交,只能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二粒小麦杂交。

这三种植物的染色体组成如下表所示:

植物种类

伞花山羊草

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染色体组成

2X=14

CC

4X=28

AABB

6X=42AABBDD

注:

X表示染色体组,每个字母表示一个(含有7条染色体的)染色体组。

为了将伞花山羊草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转入小麦,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1)杂种P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正常产生生殖细胞,因而高度不育。

用秋水仙素处理,使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2)杂种Q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因无法配对而随机地趋向某一极,这样形成的配子中,有的配子除了含有ABD组全部染色体以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

当这样的配子与普通小麦的配子融合后,能够产生多种类型的后代,选择其中具有抗性的后代——杂种R,必然含有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

(3)研究人员采用射线照射杂种R的花粉,目的是使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能________到小麦的染色体上。

将经照射诱变的花粉再授粉到经过________处理的普通小麦花上,选择抗叶锈病的子代普通小麦,经________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普通小麦。

(1)根据表中染色体组成可知,伞花山羊草与二粒小麦杂交后的染色体组成为ABC,没有同源染色体。

所以杂种P在减数分裂时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因而不能正常产生生殖细胞,因而高度不育。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能形成异源多倍体。

(2)杂种Q是异源多倍体AABBCC与普通小麦AABBDD杂交产生,其染色体组成为6X=42,AABBCD;

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C和D2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因无法配对而随机地趋向某一极,因而有的配子中可能含有ABD组全部染色体和C组染色体。

(3)用射线照射杂种R的花粉,可使携带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小麦的染色体上。

经照射诱变的花粉再授粉到经过去雄及套袋处理的普通小麦花上,选择抗叶锈病的子代普通小麦,经连续自交,可获得稳定遗传的抗叶锈病普通小麦。

(1)减数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联会 染色体加倍

(2)AABBCD 2 (几条)C组染色体

(3)易位(移接) 去雄(及套袋) 多代自交(或连续自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