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小品设计的规范尺寸.docx
《园林小品设计的规范尺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小品设计的规范尺寸.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小品设计的规范尺寸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一 园林栏杆
栏干在绿地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干,很具装饰意义,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栏干不是主要的园林景观构成,但是量大、长向的建筑小品,对园林的造价和景色有不少影响,要仔细斟酌推敲才能落笔生辉。
如李渔所言:
“窗栏之制,日异月新,皆从成法中变出,腐草为萤,实且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栏干的高度
低栏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精神、物质水平提高,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导向性栏干、生态型间隔。
切不要以栏干的高度来代替管理,使绿地空间截然被分开来。
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间的办法,达到分隔的目的时,少用栏干。
如用绿篱、水面、山石、自然地形变化等。
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明确边界,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外围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
●栏干的构图
栏干是一种长形的、连续的构筑物,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
栏干的构图要单元好看;更要整体美观,在长距离内连续的重复,产生韵律美感,因此某些具体的图案、标志,例如动物的形象、文字往往不如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给人感受强烈。
栏干的构图还要服从环境的要求。
例如桥栏,平曲桥的栏干有时仅是二道横线,与水的平桥造型呼应,而拱桥的栏干,是循着桥身呈拱形的。
栏干色彩的隐现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绝不可喧宾夺主。
栏干的构图除了美观,也和造价关系密切,要疏密相间、用料恰当,每单元节约一点,总体相当可观。
●栏干的设计要求
低栏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的,有时直杆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构造牢固,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中栏在须防钻的地方,净空不宜超过14厘米在不须防钻的地方,构图的优美是关键,但这不适于有危险、临空的地方,尤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中栏的上槛要考虑作为扶手使用,凭栏遥望,也是一种享受;高栏要防爬,因此下面不要有太多的横向杆件。
●栏干的用料
石、木、竹、砼、铁、钢、不锈钢都有,现最常用的是型钢与铸铁、铸铝的组合。
竹木栏干自然、质朴、价廉,但是使用期不长,如有强调这种意境的地方,真材实料要经防腐处理,或者采取"仿"真的办法。
砼栏干构件较为拙笨,使用不多;有时作栏干柱,但无论什么栏干,总离不了用砼作基础材料。
铸铁、铸铝可以做出各种花型构件;美观通透,缺点是性脆;断了不易修复,因此常常用型钢作为框架,取两者的优点而用之;还有一种锻铁制品;杆件的外型和截面可以有多种变化,做工也精致,优雅美观,只是价格不菲,可在局部或室内使用。
●栏干的构件
除了构图的需要,栏干杆件本身的选材、构造也很有考究。
一是要充分利用杆件的截面高度,提高强度又利于施工;二是杆件的形状要合理,例如二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杆件也最稳定,多几个曲折,就要放大杆件的尺寸,才能获得同样的强度;三是栏干受力传递的方向要直接明确。
只有了解一些力学知识,才能在设计中把艺术和技术统一起来,设计出好看、耐用又便宜的栏干来。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二 城市行道树坛
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推广条状行道树绿带。
上海的行道树绿带有几种形式:
1)四平路形式:
绿带宽1.2--2米,砌高0.3-0.4米,上设栏杆高0.4-1米。
这种形式的绿化效果最佳,只要有足够的宽度,建议优先选用。
两侧栏杆的设置和高度,可根据人、车流量来调整。
2)虹桥路形式:
绿带宽1-1.5米,车行道一侧设栏杆高约0.8米,种攀援植物。
这种形式适合于车流量大且快,人流量一般的地方。
3)淮海路形式:
绿带宽约1米,树坛向车行道一面倾斜。
这种形式占地较小,适于人流量大、街景要求高的地方。
以上这几种形式,都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创造行道树和林下灌木、地被生长的良好立地条件;
(2)变点为线、面,变单株为空间群体;减噪阻尘,分隔人、车行道;
(3)美化市容街景。
设计布置时,要事先了解地下管网情况,根据人车流量、人行道宽度的不同,选择不同断面式和栏杆的地位高度、泄水口,按沿途人行横道线、公建、商店等实际情况,划分断口。
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地下地上协调发展,市容美观,行人享受。
二、在人行道狭窄、人流量又大的地方,常用行道树透空盖板。
上海的行道树穴盖板有两种材料:
l、砼预制盖板。
常见有条形格栅,有四块合围成方形树穴的;也有利用植草砖铺砌的。
砼盖板要注意施工质量和防止车压而不致断裂、翘曲影响美观。
2.铸铁盖板。
有1.2、1.5米规格大小和圆、方外型,其花纹也不失为一种地面装饰。
盖板下常铺一层陶粒以利泄水。
三、行道树树坛。
根据行道树的规格,树坛略有大小,一般不小于1×1米。
树坛边缘常有侧石、单砖斜砌、砼预制板、初錾花岗岩条石,到现在的磨光花岗岩都有。
浦东中央大道的行道树坛侧石做圆弧断面,防止行人踏足,是细致的设计。
行道树树坛内种植现在已引起重视,有种高羊茅草、麦冬,整齐的黄杨绿篱等多种方式。
在人多的地方,也可在树坛四周砌挡土坪,做栏干,成为独立的树坛。
四、以上第2、3两种行道树绿带,在多排种植时,可组合成雄壮的树阵。
这在广场、干道经常可以见到。
第一种行道树绿带的引伸,是以曲线、折线组合成空间,形成大树绿地。
在有条件的地方,行道树绿带、树坛还可以和坐凳、园灯、广告栏等结合起来设计,更实用,更富人情味。
五、保护行道树的设施,主要有行道树桩。
上海用过的行道树桩有预制砼方桩、空心预应力圆桩、钢管桩;双挑和三角、四边木桩等;国外有钢围栏等。
过去还有纠偏的地桩,现在己不多见了。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三 园灯
白天,园林景观是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
夜晚,除月色外,园林景观则要由精心布置的照明来呈现。
月色如昼,夜色往往是美妙动人的。
宋代诗人苏轼写海棠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有了自然的月光,再加上高烛闪烁,园景更为多情。
近处灯光照耀下的花卉、树丛、人影、地面纹样,和远处的建筑、林冠天际线,所形成可见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和范围,与白天不同。
照明本身对园景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强烈、多彩的灯光会使整个环境热烈活泼起来,局部而又柔和的照明又会使人感到亲切而富有私密感,暖色光使人感到和睦温暖,冷色光使人清静生畏。
因此,可以说园灯的规划布点和选择设计,是糅合着光影艺术的第二次景观设计,而不局限"灯"的内容。
在白天,园灯是有装饰效果的建筑小品,在地形、道路、绿化的配合下,可以组成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园景。
夜晚,园灯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
沿园路布置,按照所在园林的特点,交通的要求,选择造型富于特色、照明效果好的柱子灯(庭园灯、道、路灯)或草坪灯。
定位时既要考虑夜晚的照明效果,也要考虑白天的园林景观,沿路连续布置。
一般柱子灯保持在25-30米,草坪灯6-10米的间距,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喷水池、雕像、入口、广场、花坛、亭台楼阁等局部、重点的照明,要创造不同的环境气氛,形成夜景中的高潮。
园林广场空间常用有足够高度和照度、装饰性强的柱子灯,广场地面可预埋地灯,树下预埋小型聚光灯;入口、雕像、亭台楼阁除了"张灯结彩",还常以大型聚光灯照射,游乐场所、商场以霓虹灯招徕顾客;喷水池有专用的水下灯;古典园林用宫灯、走马灯、孔明灯、石灯笼等。
其中一部分是固定设施,一部分是节假日临时设施,以达到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效果。
园林供电管网设计,要预留接线点,预留耗电量。
除了"点"、"线"上的灯,为了游人休憩和管理上的需要,绿地各处还要保持一定的照度,这是"面"上的照明。
间距因地形起伏的程度、树丛的疏密开朗有所不同。
作为估计大致每亩地1盏灯,达到朦胧的照度、约为道路上的1/5即可。
选择园灯,在重要近观的场所,造型可稍复杂、堂皇,并以多个组合灯头提高亮度及气势;在"面"上,造型宜简洁大方,配光曲线合理,以创造休憩环境并力求效率。
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米,正处于一般灌木之上、乔木之下的空间.广场、入口等处可稍高,7-11米。
足灯型(草坪灯、花坛灯)不耀眼、照射效果也好,但易损坏,多在宾馆房地产开发等专用绿地和公共绿地的封闭空间中使用,其灯具设计有模仿自然,也有简洁抽象的现代造型。
一般庭园柱子灯的构造,由灯头、灯干及灯座三部分组成。
园灯造型的美观,也是由这三部分比例匀称、色彩调和、富于独创来体现的。
过去往往线条较为繁复细腻,现在则强调朴素、大方、整体美,与环境相协调。
灯座。
灯干的下段,连接园灯的基础,地下电缆往往穿过基础接至灯座接线盒后,再沿灯柱上升至灯头。
单灯头时,灯座一般要预留20×15厘米的接线盒位置,因此灯座处的截面往往较粗大,因接近地面,造型也需较稳重。
灯柱。
灯干的上段,可选择钢筋混凝土、铸铁管、钢管、不锈钢、玻璃钢等多种材料。
中部穿行电线,外表有加工成各种线脚花纹的,也有上下不等截面的。
灯头。
灯头集中表现园灯的面貌和光色,有单灯头、多灯头,规则式、自然式多种多样的外形,和各种各样的灯泡。
选择时要讲究照明实效,防水防尘,灯头型式和灯色要符合总体设计要求。
目前灯具厂生产有多种庭园柱子灯、草坪灯供选用。
自行设计的灯头,要考虑到加工数量的限制,和今后养管所需零件的配套。
园灯的控制,有全园统一的,面积较大可分片控制,路灯往往交*分成2-3路控制。
控制室可设在办公(工具)室,也可设在园门值班室,根据园林体制和要求选择。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四 园林池岸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
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
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
(1)上海园林自然水体的边岸,多数是以石砌驳,以重力保持稳定,防止水土坍坡流失,对池岸基本要求是在外力作用下不推移、倾覆和破坏,因此河驳的设计要经土力计算。
在一般土质、地形条件下,小型河驳可参考图示构造设计,即以深度为准,基础宽度达到其0.45倍。
在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园,池河驳往往不砌出水面,而在水平面以下5~10厘米用乱石为材,其以上用景观石为料(湖石、英石、风化黄石、大型卵石等),以达到既节约又美观的目的。
此时切切注意图示景观石并非机械环绕水面一周,形同锁链,而是断断续续,忽隐忽现地摆布;在坡缓地方,让地面自然延伸入水,不失为一园林美景;在坡陡地方。
在边岸转折之处,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布置景观石,虽由人作,胜似天开,才是师匠杰作。
(2)最近有一种新的做法,是设计较平(达l/5-1/6)缓坡,在水位上下线上,或种植耐湿固土地被、水生植物,或布置砾砂卵石,意境来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此在市郊几个高尔夫球场可见。
事实上,上海市郊河川交错,只要内不行舟并不筑路,又有几处是石驳连绵?
因此这种设想,在市郊自然、生态绿地、公园可考虑,是上策。
即使岩坡有所冲刷坍落,池坡渐趋缓,水土趋平衡,也无大碍而显天然。
这里的关键,一是控制水位,勿使其上下有过大波动;二是在风口上(尤其上海的西北向),在突出的岸矶,在地形转陡处,都要有加固措施。
(3)除了石砌驳,还有竹木驳值得考虑。
以树干、毛竹为桩,夯于岸边及摆篱垒土成驳,价廉而富于田园风光。
为持久计,现有以钢砼为芯,外粉仿竹木者代替。
(4)与池岸相关者,常见仿自然瀑布溢水,自丘而下,由此产生一个设计水平面高出地下水位,且要在填(松)土上解决边岸池底渗漏水问题。
此时有几种方案可供参考:
一是于填土造丘之前,构造钢砼支承梁柱,填土后再筑池岸底板;二是已填土成丘者,无法再寻可*支承,可考虑由下而上按景观要求构造几个不同标高的开口砼水箱,相互铰接而于重叠处溢水。
通俗比喻,如几个菜碟相互上下搭接,而成水渠、瀑布。
三是待土质较稳之后,按造景要求绑扎钢筋、网片,喷灌水泥浆而成型,再加饰面材料。
四是于接触水体部分,叠置轻型石景,尽量减轻负荷(如GRC、钢丝网水泥塑石等),待成型,再喷灌铺砌防水材料(如自防水膨润土、泡沫填充料等),而于其他部分堆叠真实天然景观石,使之相互交错,真真假假,以假乱真。
五是以PVC、膨润土布等防水材料铺砌池边底板,再堆叠景观石。
此法在国外甚为流行,但价格较昂贵。
详见附图参考。
(5)从总体看,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池岸是自然,抑或是规则?
是隐是现?
有无栏干小径?
要看整体的地域位置、风格面貌而定。
一个园内不同区域,也可有不同的要求。
二是几种池岸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此岸近广场建筑而规则,彼岸近丘陵丛林而自然,也不失为一种变化和对比,注意点是交接如何过渡。
三是池岸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0.4~0.6米),面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
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四是水面使用功能的不同,如观赏鱼、植荷莲、划舟艇、显倒影、喷水、游泳、溜冰等,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相同,而影响池岸设计。
五是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五 园林围墙
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
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
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园路的铺装
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
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
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1)符合绿地生态要求。
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
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
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3)新建园林,尤其上海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4)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补充完善。
这种路面铺装适于分期建设,甚至临时放个过路沟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极容易不必如刚性路面那样开肠剖肚。
(5)园林绿地除建设期间外,园路车流频率不高,重型车也不多。
(6)是我国园林传统做法的继承和延伸。
(7)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1)广场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
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
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2)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
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
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
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
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
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
(3)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4)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
损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5)侧石问题。
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
笔者认为要依实而议定:
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边;
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
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
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6)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
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
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
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
如今拆房的旧砖瓦,何尝不是传统园路的好材料。
按虹桥花园使用情况,厚150毫米以上块石路面(通车),包含至铺砌完成,价150元/平方米以内,弹街石价100元/平方米以内(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垫层)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园路与种植
(1)与园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
中心绿岛、回车岛等;
行道树;
花钵、花树坛、树阵;
两侧绿化。
(2)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
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
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
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
在车行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
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3)要考虑把"绿"引伸到园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渗透,最为理想:
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
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
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
在园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4)园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
设计好的园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
尤其是山麓边坡外,园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
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园路单边式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5)城市道路的绿化,与道路的性质相关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观大道、步行街等,这是另一个题目的文章了。
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十一 园林水体
园林水体的用途
园林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笔者粗略归纳为以下十个方面:
1.园林水体景观。
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
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
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提供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中最值得回味的是品茗饮茶,开门七件事,最后一件就是茶。
由茶而引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的评价: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提供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范围很广泛,其中最主要是植物灌溉用水,其次是水产养殖用水,如养鱼、蚌等。
这两项内容同园林面貌和生产、经营是息息相关的。
5.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
如游泳、划船、溜冰、船模等。
如现在休闲的热点,如冲浪、漂流、水上乐园等。
6.提供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
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7.交通运输。
较大型水面,可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8.汇集、排泄天然雨水。
此项功能,在认真设计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相反,污水倒灌、淹苗,又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
9.防护、隔离。
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
引伸来说,水面创造了园林迂回曲折的线路。
隔岸相视,可望不可及也。
10.防灾用水。
救火、抗旱都离不开水。
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园林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园林景观的作用。
以下分别就水体景观的形成、工程设计、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景观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园林水体景观的形成
(1)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
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
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
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
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
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
一般来说。
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
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
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
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
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
例如刮了大风。
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
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
请读者注意。
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
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2)园林水体赖以依*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自然状态下的水体。
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人工状态下的水体。
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区别不同的水体,叫得出这种水体得名称,观鱼池、第一泉、彩色音乐喷泉……,但这是"说文解字"。
何况上面所举例子,也不是绝对的。
城市广场的喷水池是人工构筑的,但日内瓦的100米喷泉,却是在湖中的。
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置这个"盛器"。
却极易混淆,常有争论不休的时候,尤其是自然式园林中。
例如,一段在高级办公楼外的溪流,或一段在高层住宅区内的河水,究竟是做钢筋混凝土的底和驳,还是自然坡、泥底?
就会让开发商颇费周折。
过去有人在公园的自然河底铺砌混凝土板,以防众人践踏混水,作游泳池的构想。
最近有把某城市河流岸底封闭,以治理环境污染者,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但都不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3)笔者认为,有下面的几种情况,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值得特别注意。
水体的设计标高
当水体的设计标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标高甚多,而该处之土质疏松(砂质土)不易持水,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以保持水体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高,达到景观设计要求。
例如,新建的上海虹桥花园中的高水位水池。
而低水池是自然底的。
水体设计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须以过滤循环方式保持水质,或定期更换水体。
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
绝大部分的音乐喷泉、游泳池、水上世界是这样的。
水体外界的环境
水体附近若有地下车库、商场、复杂管网等地下构造物,有时甚至是水体就在地下室的上空,这时必须设计人工防水层,以减少水体渗漏对地下构造物的不利影响。
这是目前在城市广场经常遇到的情况。
凡是有这种情况的自然式河道、溪涧,宜做人工防水层。
其次,水体周围有建筑、道路、密集人群,或者土质不良,不能形成稳定的自然河坡,尤其是大水面、针对主导风向的河坡。
这时水体四周必须构筑人工驳岸,以防坍塌,以策安全。
上海城市和园林内的许多水体,就是这种情况。
但这时的河底究竟是自然仰是人工,还要看上面两点的要求,不能因由驳而底,一概而论。
上海是水网地区,但是极大部分河流是自然底,须注意到这一点。
从上面三点要求看,第一是强调水体的"量"。
保持设计标高,实际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涨落的影响。
第二是强调水体的"质"。
因此,这时人工环境的水体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
我想一个人工景观水体达到几千平方米已是非常大的了;如果再大达到几万平方米,实际上称得上一个"湖",何不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