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265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心小学后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学校发展:

优美的育人环境,精深的特色彰显,丰富的内涵展示)为核心任务。

坚持以“完善内部管理、改善办学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研教改、加强安全管理、加强特色创新、加强村级校管理,不断落实教育民生”为工作重点。

坚持以“减负提质”、“领雁工程”为抓手,以德育工作为首位,积极开展“书香校园”、“阳光体育艺术大课间活动”“课程辅助活动”、“1+5”、科技“2+2”、“四城一奖”“中华魂”、“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经典国学诵读”、“少年向上“等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做到教师队伍有高素质,常规管理有新特色,校园环境有新气象,课标改革有新成效,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争取年度考核再创佳绩。

3、办学理念:

书润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奠基未来。

4、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

和谐,进取,自主,创新。

教风:

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学风:

立志,自强,诚信,博学。

5、办学目标

创建精致优美的校园,争创科学高效的管理,培养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培育阳光优质的学生,打造特色凸显的学校。

6、近阶段取得的成绩

在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内,菱角小学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1)、学校教育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中心校新装了会议室、

实验室、多媒体普及、校园文化建设正完善,校门外花台;

望坪村校校舍维修一新,室内外文化布置,绿化等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育人条件更好,育人氛围更浓。

(2)、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菱角小学校点比较分散,教师资源相对也不集中,这是菱角小学教育的特殊性,但全体教师能克服困难,承担其他学校所不能有的难度,加强了教学,加强了学生的辅导,每学期的考试名列同类学校的前列,抽考也能获同类学校的等级奖。

(3)、师生个性特长得到较大发展。

2014年内,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很大发展,教师论文在县教研室的论文评选中1人次获一等奖,4人次获二等奖。

18人次获三等奖,梅开琼老师获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单项一等奖,综合二等奖,汤红梅老师获数学赛课三等奖,英语说课二等奖,陈爱琼老师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刘远军的论文《浅谈班主任的创新能力》获北京科学研究所一等奖,谭艳的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高效阅读的能力》和谭晶锐的论文《浅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获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我校五年级学生胡早同学获重庆市2014“中华魂”青少年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向晨宇的《那盏灯点亮了我》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年一等奖。

学校组织参加了县小学生篮球运动会,作为唯一一个三类学校参加的篮球运动队,得到了县教委的充分肯定。

学校组织参加了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得到了同类学校第三名的好成绩。

(4)、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初步好评,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关心支持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环境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连年获教育主管部门年度考核同类学校等级奖,2013年获教学考核一等奖,综合考核二等奖,2014年度获教学考核三等奖,综合考核一等奖,附属幼儿园也连续两年获二等奖。

7、校点基本情况:

中心校:

教师27名(其中附属幼儿园教师3名);

小学教学班7个,小学生241名;

附属幼儿园2个教学班,幼儿学生65名。

望坪村校:

教师10名(其中幼儿班教师1名);

小学教学班6个,小学生96名;

幼儿班1个,幼儿学生24名。

逸夫村校:

教师9名,小学教学班6个,小学生73名。

红花村校:

教师4名,小学教学班4个,小学生54名。

三、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原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

●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业主对项目建设的主要意见及预期目标;

●国家和重庆市其它相关规定和要求。

四、编制内容

可行性研究范围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

《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名称

数据

总规划用地面积

2606

总建设用地面积

524.72

筑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639.97

其中计容面积

其中按功能划分

教师食堂及厨房

215.72(其中扩建100.47)

学生食堂

168.00

厕所

81.25

门卫

33.00

库房

75.00

校门

67

建筑密度

20.14%

容积率

0.25

建筑占地面积

绿地面积

912

绿地率

35.2%

停车位

11个

五、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平方米)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巫溪县概况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为重庆市东北大门长江支流大宁河的上游,东邻湖北省竹山、竹溪县及神农架,北接陕西省镇坪县。

辖区30个乡镇,384个村,全县总人口为536354人,其中农业人口467885万。

属国家扶贫重点县和三峡库区县之一,同属重庆市两翼区县之一。

全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占93%;

地形东、西、北高而中南部低,绝对高差2657.4米,一般相对高差1000米,属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

大宁河出境处祝家河海拔139.4米,为全县最低点,东部神农架原始森林山脉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为重庆市最高点。

县境地处中纬度,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湿适度,立体气候颇具特色。

重庆直辖以来,巫溪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8%。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7851万元,比上年增长5.6%;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0104万元,增长34.9%;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481万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8.0:

28.2:

43.8调整为25.2:

32.4:

42.4,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了4.2个百分点,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2.8、1.4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57.1%和34.6%,分别拉动GDP增长1.4、9.6和5.8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56元,比上年增长16.8%。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总量达到1718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占GDP的55.5%,比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

二、菱角镇简介

巫溪县辖镇。

清属通城里第五甲,民国属白赶乡,1953民主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菱角公社,1983年改菱角乡。

2015年乡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21公里。

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1.2万。

万(县)(巫)溪公路横贯乡境。

辖盘龙、麒麟、老林、九丘、鱼堰、菱角、石安、三乐、桂花、新民、望坪、红岭12个村委会。

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小麦、油菜子,特产柑橘、桐油、向日葵。

养殖以生猪、桑蚕、家禽为主。

三、巫溪县教育事业发展背景

2015年末,巫溪县有幼儿园40所(不含附属幼儿园),小学69所,普通中学19所(普通初中15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有幼儿园教职工469人,其中专任教师301人。

小学教职工2642人,其中专任教师2607人。

初中教职工1093人,其中专任教师1041人;

高中教职工808人,其中专任教师756人。

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到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小学生在校人数3.9万人。

地处渝陕鄂结合部的重庆市巫溪县,被称为“三峡生态明珠”,巫巴文化故乡,是中国雄鸡版图的“自然国心”。

而正是在这样一片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土地上,却是国家级贫困县的重庆市巫溪县,正用知识孕育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巫溪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大力加强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力推进了城乡及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始终牢记使命、恪尽职守,严谨治学、科学育人,极大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教育活力明显增强。

由于巫溪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各个学校都拥有这大量的留守儿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也是各个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正是在这样环境和背景下,巫溪县各个中小学都开展着各自独有的特色教学,力求让办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水平。

而为了让寄宿制学校学生们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在巫溪县教委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巫溪县各个学校都开展着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念。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的需要

加强中小学教育,对于进一步巩固我国"

普九"

成果,提高全面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我国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

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庆市作为西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理应在小学教育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根据市委、市府关于“在开发区和城镇建设中要坚持中小学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先建后撤”和“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及少年入学,维护社会稳定”的规定,巫溪县的教育发展绝不能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是解决该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的需要

巫溪县总面积为40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53.6万余人。

随着该片区高山移民,生态搬迁移民的不断加快,目前该片区内学生入学矛盾日益突出,群众反映十分激烈。

解决市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入学难”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

因此当地群众迫切要菱角中心小学校进行扩建,以满足当地内适龄儿童入学的要求。

及在校学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

三、是学校乃至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巫溪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庆市巫溪县菱角镇菱角中心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

但随着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镇菱角中心小学与兄弟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学硬件落后,生活配套设施落后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已迫在眉睫,这是学校乃至全县教育事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本迁建工程对推进科教兴县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缓解教育教学场地不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

经预测,2016年至2026年重庆市巫溪县菱角镇菱角中心小学校在校生将增至600人,而学校现有的建筑规模及配套设施已适应不了学校发展的要求,学校从整体上看显得拥挤而局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健康发展,让每个适龄学生均能顺利就学并接受良好的全面的教育,必须扩建学校建设场地,改善办学条件,以体现教育公平,这亦与人民群众的教育需

求相适应。

五、是保证师生正常工作学习的迫切需要

重庆市巫溪县菱角镇菱角中心小学校前身为清朝末年的私塾,岁月更迭,几经新建,于1991年命名为菱角乡中心小学校。

该校原有校舍4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由于历史原因,让学生运动场地及休息场地严重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

学校现状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1、中心校师生食堂共用,面积78平方米,因为整改成标准化学生食堂,把本来面积就不宽的地方改成了做饭间、粗加工间、细加工间、储藏间、饭堂等大小7个小间,师生几百人根本无法正常用餐,特别是下雨天,因没有遮雨处,学生打饭时,被淋得浑身透湿,已引起了家长的严重不满。

2、中心校的厕所原为旱厕,现虽已改成水厕,但因离厨房太近,师生吃饭时还是能隐隐闻到来自厕所的臭味。

3、中心校校园内及校园四周没有很好的排水设施,导致学校厕所和厨房的排水困难,从而导致学校的卫生较差,师生的生活条件极差。

4、校门处存有较大安全隐患。

进校门时由下往上,校门又太窄,上放学时,接学生的家长、放学的学生等车来人往,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5、教学楼、办公楼外墙太陈旧,门窗腐烂,外墙砖时有脱落,存有较大安全隐患。

6、学生活动场所太小,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学校操场本就很小,加之厕所建在操场的一端,教师的车辆停放等原因,学生的活动场所就更小,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7、校园文化建设太差,因为校舍的原因,因为环境的原因,因为资金的原因,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太差,文化氛围不浓。

因此此次改扩建建项目十分迫切,急需实施。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项目拟建设地址在重庆市巫溪县菱角镇新民村原校址东南侧。

二、气候及水文条件

(一)气候

项目所在地巫溪县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低山河谷年平均气温18℃左右;

山地年平均气温小于5℃。

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均温下降0.65℃。

气温最高在7、8月份,最低在1月份。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30-1950毫米之间。

降水量9月最多,1月最少。

低山河谷年均霜日11天,槽坝年均霜日40天,高山年均霜日大于100天。

低山区日照多年平均1589小时,中山区多年平均1568.7小时,高山区多年平均1378小时。

(二)水文条件

项目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山地类型。

三、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巫溪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内山大坡陡,立体地貌明显,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

项目地位于巫溪县西南部菱角镇,距县城21公里。

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为大同社区、新民村、石安村、鱼堰村、望乐村、盘龙村、菱角村、桂花村、红岭村、桐岭村、凉水村、四坪村、店子村、水田村、三坪村。

万(州)(巫)溪公路过境。

[[

(二)地质构造

项目地地质构造位于江北向斜北西翼,岩县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10º

<

15º

,区内及邻近无断层通过。

岩层中可见两组裂隙:

①47º

85º

,面平,微张,无充填,间距2.0m—3.0m;

②140º

80º

,闭合—微张,面粗糙,无充填,间距2.0m—2.5m。

(三)地层岩性

项目地上覆土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1)、残坡积层(Q4e1+d1);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

其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1)

素填土:

黄褐色,主要由砂岩、泥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组成。

主要为修建居民房时回填,稍密—中密,稍显。

回填时间5年—30年,主要分布于居民区,厚0.0m—5.0m。

②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1+d1)

粉质粘土:

黄褐色,软塑—可塑状,含少量砂、泥石角砾,厚度0.5m—3.00m。

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带。

③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基岩

泥岩:

紫红色,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

由粘土矿物组成,广泛颁布于评估区,系场地内主要岩性。

砂岩:

灰白色,细粒结构,巨厚层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次之为云母,钙质胶结,与泥岩呈不等厚状产出。

四、地震灾害

(一)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项目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二)地质灾害

项目地及邻近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宜于建设。

五、交通条件

项目所在地区为有6米宽水泥硬化道路直达校门,交通相对便捷。

六、公用工程条件

项目所在地区有较成熟的,水、电、通讯等公用设施齐备,接入方便,能满足项目建设与建设之需。

七、施工条件

施工所需水、电、道路条件能满足需要,施工场地基本满足需求,在拟定施工方案时注意与场地周边的衔接,充分利用场地内的空间,减少对周边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一、设计依据

(一)《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二)《中小学建设设计规范》

(三)相关政府文件

(四)相关的专业设计规范与法律法规

二、设计主导思想

规划设计旨在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工程达到功能组织合理、用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配套齐全等要求;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优秀舒适美观的校园环境,同时具有鲜明的儿童气息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设施。

2、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等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3、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人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四、扩建总平面设计

(一)扩建整体结构布局

本项目学生休息场地及停车区具有占地面积大,用地非常平整的特点,因此在山地城市中,尤其是地形复杂的地块中进行学校设计,休息场地及停车区的选址所涉及的重大环节。

并深刻的影响了场地的挖方和填方区。

根据现场地形和规划道路标高,学校用地自然的分为了A(学校新建休息场地及停车场)、B(原有教学区及运动场地)两个区域,A、B地块原始地貌相差约为3.5米左右。

A地块整体填高2米,而B地块保留原有标高,让A地块与B地块落差减小为1.5米。

设置梯步连接A、B地块作。

B地块作教学场地,原有教学楼高度按四层计算约为16米左右,应属于老旧建筑,基础薄弱,改扩建时不能扰动地基。

将A地块作为休息停车场地用地,A地块进行回填,减小地块落差,让B地块基础更为稳固。

B地块作为教学区,并与校外道路连接。

学校分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学生休息区、停车区,其中原教学核心区位于场地中央,拥有最佳的采光通风环境以及最小的噪音影响,以上各功能均由长梯相接,使各功能区域既相互独立,又可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二)道路交通组织

学校入口处分别有硬化道路出入口,轿车及消防车可到达区内任何一栋建筑。

考虑到用车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校园内机动车限速为5km/h,将噪音和污染降至最低,以满足车辆进出和消防扑救的要求。

(三)绿化系统

绿化设计结合地形、功能、生态与气候,形成中心绿化为中心绿核,以环形道路栽体的环形绿化带,各个功能区绿化相钳入关系。

用尽显绿化,以不裸露土为原则,将乔木、灌木、花卉、绿篱等要素有机组合,人工造景与自然趣味相结合,产生带状,庭院片状的景点,形成校园中富有特色的绿化环境。

(四)建筑面貌

1、菱角中心小学校用地紧张,内部高差大,如何利用限有条件并尽可能的将学校各种功能合理的放置其中,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设计中利用建筑间距和高差,利用地块自然落差,既节约资源又使空间错落有致,人车风流。

同时,可设置休闲花园,成为校园休闲绿地,让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在学校中漫步,就像在丰富而细腻的空间之中不断回转环绕,转眸之间,台阶处、平台处、庭院处、窗口处,都是师生交流的身影,这亦是我们创作者所期冀的建筑空间体验。

3、环境景观与建筑群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现代优雅的建筑形式与自然活泼的园林空间是最完美的结合。

本方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草地,树木花台,流水,喷泉水池和铺地以及道路、停车场等与室外建筑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副美丽的自然画卷。

总体布局符合消防、人防、环保、防灾、减灾等要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建筑设计

(一)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想贯穿每个设计环节,坚持对人的终极关怀。

2、满足人们在日益提高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在环境设计中力求富有创造、新意的场所。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一方面充分发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严格控制指标,创造了大量绿色空间。

(二)平面设计

1、建筑设置约20米宽的梯道连接教学区及休息区,满足师生休息活动的需求。

2、原有教学楼统一采为外廊式布置,所有教室均西向采光,较小的进深保证优良了的通风效果。

3、采取噪音层层设防,达到逐步衰减的效果,充分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祥和的学习环境。

5、绿色空间成为校园环境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入口处绿化带完成校外到校内空间过渡,同时也将生态观念引入校园。

绿化部置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三)立面设计

1、教师食堂:

2层,1楼层高4.0米、3.0米.

2、厕所:

1层,层高4.0米。

3、门卫室,库房:

1层,层高3.0米

六、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本工程遵循的现行结构设计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彻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203-201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11)

(4)《砼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

(6)《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13)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4)

(8)《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2)

2、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该项目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三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3、基本风压:

0.40kN/M2

4、荷载取值

教师食堂:

3.5KN/㎡

上人屋面:

2.0KN/㎡

不上人屋面:

0.5KN/㎡

(二)结构设计

1、基础形式

基础根据实地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