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168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1、有利因素14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14

(2)市场需求不断增长15

(3)对高质量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16

2、不利因素17

(1)行业竞争日趋激烈17

(2)行业标准较低17

(3)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困难18

四、市场规模18

1、国内市场规模分析18

2、国际市场规模分析20

一、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农业部是国务院综合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垦、乡镇企业和饲料工业等产业的职能部门,又是农村经济宏观管理的协调部门,会同国家其他有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上述行业的协同有序发展。

行业的主要自律性组织主要有中国蔬菜协会和中国蔬菜流通协会。

中国蔬菜协会是民政部批准和登记、农业部业务主管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是由蔬菜生产、科研、种业、技术推广、蔬菜农资生产经营、蔬菜加工及配套产业链等领域的从业者和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是由中国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作为会员参与的国家一级行业性商会,其宗旨是协助政府对行业进行管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1)中央一号文件

2004年至2014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

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

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

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

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

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综合运用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等手段,合理确定不同农产品价格波动调控区间,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

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

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

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

(2)“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国务院2005年12月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指出: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国务院2012年1月发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出:

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品优势产区建设;

支持优势产区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

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园艺产业和畜禽水产业,提高大城市“菜篮子”产品的自给率。

(5)《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农业部2009年4月发布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指出:

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成本优势,强化各蔬菜重点产区的特色以及调剂全国市场供应、扩大出口贸易的功能,加大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

加强菜田基础设施和保护地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加强集约化育苗设施建设,提高优质种苗集中供应能力;

加强冷链设施建设,提高贮运保鲜能力;

加大先进实用蔬菜技术的集成、示范、培训力度,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

开发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并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开发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以及冷链贮运设备和技术,提高蔬菜的档次和保鲜能力,降低损耗,扩大蔬菜销售半径;

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组织培训农民,指导农民切实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和采后处理,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标准化;

建立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基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品检测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切实保障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安全;

加强蔬菜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研究与推广,促进蔬菜加工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6)《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2012年1月发布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促进生产流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

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信息监测体系建设,引导生产和流通;

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抑制市场和价格波动;

进一步加大蔬菜品种选育力度,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有机结合,加强种质资源创新,改进育种方法,培育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蔬菜优良品种;

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场建设,改善设施条件,规范操作技术,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把田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作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内容之一,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切实提高蔬菜商品质量、减少损耗;

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质量追溯、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处置体系,大力发展安全优质品牌产品,进一步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保障蔬菜消费安全。

二、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各类资源和要素在蔬菜产销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产量大幅增加,蔬菜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2000年至201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动情况如下:

如上图所示,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15,237千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20,353千公顷,增加了33.57%,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作物;

2007年至2012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每年以3.40%左右增长率逐年稳定增长;

我国蔬菜产量也逐年递增,从2001年48,422万吨增长至2013年73,512万吨,增加了51.81%。

我国传统蔬菜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以黄淮海、华东等地区为主。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和全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开通,并在在农业部编制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指导下,我国华南、西南、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产区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区也得到稳步发展,有效缓解了蔬菜供需矛盾,为保障全国蔬菜均衡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

此外,随着我国蔬菜产区、产量的不断提升,我国市场上供应的蔬菜品种也不断增多,逐步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年加强,净菜整理、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数量逐年增加,蔬菜质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蔬菜市场流通体系也不断完善。

自1984年山东寿光建立全国第一家蔬菜批发市场以来,蔬菜市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经营蔬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000余家,农贸市场2万余家,覆盖全国城乡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引导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12年1月发布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虽然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蔬菜产量、种植区域、蔬菜品种、产品质量、流通体系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1、蔬菜价格波动频繁

由于蔬菜生产需要一定生产周期,又具有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生产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等明显特点,这种特有的商品属性,决定了蔬菜在各地区市场上均衡化上市的难度较大,而全国范围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更增加了市场均衡化供应的难度,所以容易因供求关系不平衡而出现价格波动。

此外,蔬菜的种植、加工和运输等成本变动、极端天气的出现、各蔬菜市场信息不对称、运输系统不够完善等因素都会导致蔬菜市场因供求关系不平衡而出现价格波动。

所以,现阶段我国蔬菜价格波动频繁,各区域市场经常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而且经常同时出现蔬菜产区“卖难”和销区“买贵”的矛盾现象,既难以保障蔬菜供应,又给广大农户造成经济损失。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4年至2013年我国菜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的变动趋势如下:

根据商务部预报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1月至2014年7月,全国大白菜和茄子的批发价格变动情况如下:

2、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的蔬菜种植标准化程度较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达到绿色或有机种植标准的蔬菜产品更少。

而且蔬菜行业标准化管理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不够规范,农药使用不够科学,容易引起农残超标,行业整体产品质量不高,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近年来各种蔬菜水果农残检测超标的事件也层出不穷,甚至有消费者食用后中毒的事故。

蔬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现象,不仅影响到人民的基本生活品质,也限制了我国蔬菜行业的发展,妨碍了蔬菜产业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推广。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蔬菜行业的质量控制,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等方式,积极引导行业内的企业和农户严格执行标准化种植,提升我国蔬菜市场的整体产品质量水平。

3、蔬菜损耗率高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蔬菜产地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容易影响到蔬菜种植和流通,如菜地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排灌设施不足,致使露天蔬菜产量不稳,或者温室、大棚设施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容易受雨雪冰冻等灾害天气影响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蔬菜种植过程中成活率低、损耗率高。

生鲜蔬菜具有新鲜易腐等特点,我国现阶段蔬菜产区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存在新鲜蔬菜采摘后处理不及时、田头预冷技术不完善、冷链设施不健全、贮运设施设备落后、运输距离较长等问题,难以适应蔬菜新鲜易腐的特点,容易造成蔬菜采摘后损耗率较高的问题。

此外,我国目前缺乏统一协调的农产品信息管理机构或信息标准,农产品信息指标体系不健全,产销信息衔接不够及时,导致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种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部分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损耗量较大,给农民造成损失。

三、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为此制订了多项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如2004年至2014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2005年12月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务院2012年1月发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农业部2009年4月发布《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2012年1月发布《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

(2)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蔬菜的市场需求量也快速增长。

2000年至2013年我国人口数量变动趋势如下:

如上图所示,我国人口数量从2000年末的126,743万人增长至2013年末的136,072万人,增加了9,329万人,而且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数仍处于增长中。

人口数量的持续上升决定了我国蔬菜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长,从2000年末的45,906万人增长至2013年末的73,111万人,城镇人口和占总人口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而可以从事蔬菜种植的乡村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城镇化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减少使得蔬菜市场的消费人数进一步增长,导致我国的蔬菜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

(3)对高质量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也不断提升,国民消费从温饱型转入营养健康型,对安全、营养、健康蔬菜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2000年至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情况如下:

如上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快速增加,从2000年的6,280元增长至2013年的26,955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也从2000年的1,971元增长至2013年的6,312元。

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不仅增加了我国蔬菜的需求量,而且对蔬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等高品质的蔬菜需求逐年快速增长。

2、不利因素

(1)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蔬菜产业的市场前景持续看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对该行业的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此外,不少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等资金雄厚的企业,也通过直接投资或重组并购等方式进入蔬菜种植和加工行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蔬菜行业的市场竞争。

(2)行业标准较低

目前我国的蔬菜种植标准化程度较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达到绿色或有机种植标准的蔬菜产品更少,整个蔬菜行业的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外,蔬菜行业标准化管理整体水平不高,管理不够规范,导致行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市场上很多蔬菜产品各项指标并未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但却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导致消费者无法进行判断,从而使得蔬菜行业整体产品质量不高,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不仅可能危害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对我国蔬菜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目前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企业发展最大的障碍之一。

从事蔬菜种植和初加工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企业资金积累速度较慢,扩大规模容易碰到资金瓶颈。

中小型农业企业要做产业链延伸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快速实现产值规模扩大,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投入,而现阶段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较为困难,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严重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速度。

四、市场规模

1、国内市场规模分析

蔬菜不仅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而且还含有许多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蔬菜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等各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作用,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总数和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蔬菜的市场消费量逐年增长。

2000年至2013年我国人口总数和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动情况如下:

如上图所示,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人口总数和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促进了蔬菜消费者群体的增长。

2000年至2013年我国蔬菜销售情况如下:

注1: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2:

“蔬菜类成交额”2008年之前国家统计局无统计数据;

注3:

上图中“蔬菜类成交额”是指根据国家统计局“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分类情况”统计指标所统计的蔬菜类成交额,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是指年成交额在亿元及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

如上图所示,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保持较为稳定,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鲜菜数量在120千克/年左右波动,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蔬菜消费量在100千克/年左右波动。

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蔬菜消费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蔬菜类成交额从3,264亿元增加至5,92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08%。

而且上述蔬菜类成交额并不包括全国数量众多的亿元以下商品交易市场的蔬菜类成交额,所以我国2012年实际的蔬菜市场交易额超过6,000亿元。

因此,我国蔬菜市场容量规模巨大。

未来几年,我国蔬菜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主要因为:

我国人口总数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数量将会持续增加;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带动高价值、高质量的蔬菜产品需求量上升;

此外,人均蔬菜消费量也将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月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蔬菜消费目标将达到140千克。

2、国际市场规模分析

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进入21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

按照此增长幅度计算,年均增加蔬菜消费4,000多万吨,到2015年世界蔬菜总消费量将达到12.8亿吨。

农业部2009年4月发布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2004年以来,我国每年蔬菜出口金额均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出口数量超过470万吨,且逐年快速增加。

2004年至2012年我国蔬菜出口情况具体如下:

如上图所示,2004年至2012年,我国蔬菜出口金额从2,781百万美元(按2004年12月31日的汇率估算约为人民币230亿元)增加至7,559百万美元(按2012年12月31日的汇率估算约为人民币47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3.31%。

此外,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呈不断萎缩的趋势,不仅蔬菜产量需要依赖进口供应,蔬菜价格也明显高于我国,这为我国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未来蔬菜出口的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