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82099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6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1111文档格式.docx

,以东的180°

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

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

,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

W和160°

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20°

W以东到160°

E为东半球。

W以西到160°

E为西半球。

(切记:

--20°

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

160°

E——180°

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2)周期:

大约是24小时(3)产生的现象:

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一年。

(3)产生的现象:

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

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1、五带的划分:

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

~23.5°

S(23.5°

N)为热带;

23.5°

N~66.5°

N为北温带;

S~66.5°

S为南温带;

66.5°

N~90°

N为北寒带;

S~90°

S为南寒带。

 

3、特点: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

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W、160°

E组成的经线圈。

20°

E属于西半球(大于20°

W或大于160°

E)20°

E属于东半球(小于20°

W或小于160°

E)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

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

N--90°

N)、北温带(23.5°

N--66.5°

N)、热带(23.5°

N--23.5°

S)、南温带(23.5°

S--66.5°

S)、南寒带(66.5°

S--90°

S)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

--30°

中纬:

--60°

高纬:

--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

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

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

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

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

 1、地图的种类包括: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P7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P7-10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P7

 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P8

 5、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P14-15

  6、赤道就是0°

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

,分别用N和S表示。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

,分别用E和W表示。

P16-18

  7、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P16 8、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

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9、纬度范围:

30°

为低纬度;

60°

为中纬度;

90°

为高纬度。

P17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北半球季节划分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昼夜平分

3,4,5月春季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6,7,8月夏季

秋分

9月23日前后

9,10,11月秋季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12,1,2月冬季

 10、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P22

 1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1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3、四大洋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P25

 1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P24

 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P27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6、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

【地球和地图】:

★纬线和经线经度和纬度的比较表

纬线

经纬

形状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一样长

纬度

经度

范围

~90°

~180°

度数起点线

纬线)

本初子午线(0°

经线)

度数值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字母代号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赤道(南、北半球)

W,160°

E经线圈(东、西半球)

★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给出经纬度,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

如:

北纬20°

,西经40°

是指图1.1-9中的哪个点?

(答:

A,因为北纬度数一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点和赤道上的D点一定不符合北纬20°

这个条件;

而剩下的A、C点中,C点位于0°

经线上。

(2)报出地点,能说出该地的经纬度数。

图1.1-9中的B点的经纬度数是:

(20°

E,40°

S)

做题方法:

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1.横纬竖经2.向东度数增大的经度为东经,

向西度数增大的经度为西经,向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南纬。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1.定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

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地球的公转1.定义: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3.周期:

4.产生地理现象:

①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②昼夜长短变化③极昼极夜。

分析原因: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这一特点,是地球上存在四季的根本原因。

说明:

南半球季节变化与北半球相反,3、4、5月是南半球秋季,6、7、8月是南半球的冬季,9、10、11月是南半球春季,12、1、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

l月份当我们放寒假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放暑假,7月份当我们放暑假时,澳大利亚放寒假。

★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相同图幅的的地图,比例尺越大的,图的实际范围越小,地图的内容越详细。

【例】在比例尺为1:

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

实地距离=4cm×

10000000=40000000cm=400千米

注意:

实际距离单位是千米,由厘米换成千米,去掉5个0;

图上距离单位是厘米,由千米换成厘米,加上5个0。

(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

2.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如右图,AB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稠密的地方为陡坡,稀疏的地方为缓坡,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为山谷(河流发源于山谷处),向海拔低处凸起为山脊,若干条等高线重合处为 

(参见课本七上P25图2.13) 

考查或应用:

工程选址、旅游选线、判断河流,计算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等。

【海洋和陆地】:

★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口诀: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七大洲位置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南极洲;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南极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

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

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

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找相关地图记住)①亚欧两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③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④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⑤欧非两洲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运河名称

所属半球

大洲的分界线

沟通的海洋

苏伊士运河

东半球

亚洲,非洲

印度洋,大西洋

巴拿马运河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

★两个运河比较表

★四大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面积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洋是印度洋,轮廓呈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

【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

1.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2.海陆变迁的原因:

①地壳的变动。

②海平面的升降。

③人类活动。

3.海陆变迁的实例: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遗迹:

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解析: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由于地壳的变动;

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遗迹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

荷兰围海造陆说明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②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上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快与板快交界地带。

(板块交界地带是相对薄弱地带,地球内部能量最容易从这里释放,多火山、地震发生。

所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释下列现象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将会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③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

④东非大裂谷形成,不断扩大将会形成海洋---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张裂分离运动

【例】科考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为什么?

地下煤层是古代森林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多年以后形成的。

现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洲没有任何森林生存,却有丰富的煤矿。

只有一个可能,数年以前南极洲所处位置应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或热带,后来由于大陆漂移到达现在这个位置。

答案:

因为在很久以前南极洲曾位于温带或热带,只是后来的大陆漂移才来到南极地区。

【天气与气候】:

★天气;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冷热、风雨等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①短时间,多变。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气候:

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它是长时间的概念,并且是相对稳定的,他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要素。

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根据天气和气候特点,天气特点:

短时间,多变.气候特点:

长时间,稳定.)

举例:

①昆明四季如春(气候),②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③终年高温多雨(气候)

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天气) 

⑤明天大风降温(天气)

★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①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②气温日较差=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如图3.2-1最高气温约为30℃,最低气温约为24℃,则气温日较差是6℃,说明该地气温日变化不大。

2.气温年变化和气温年较差①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②气温年较差=一年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如图3.2-2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7℃,最低月平均气温为-5℃,则气温年较差为32℃,(注意:

27-(-5)=27+5=32),说明该地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大。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分布。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①低纬度(赤道)气温高,高纬度(两极)气温低,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因为由赤道向两极,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减少)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3.计算能力:

(理解)

某山半山腰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8.8℃,山顶的海拔是1520米,山顶气温应该是多少呢?

思路:

①求相对高度1520-720=800米 

②计算相差的度数800÷

100×

0.6=4.8℃ 

③计算山顶气温28.8-4.8=24℃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某地一年各月降水的多少,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降水的季节分配:

如上图:

一年内,有的地方(如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

而有的地方(如E地),各月降水量都很少;

有的地方(如B地),夏季多雨;

而有的地方(如D地)冬季多雨;

还有的地方(如C地)各月降水较均匀。

3.降水的分布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降水的分布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如下表:

地区

降水量

原因

影响因素

两极地区

少雨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降雨(雪)

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

多雨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

西岸少雨

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

海陆位置

东岸多雨

能明显的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中纬度地区

沿海多雨

受海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

内陆少雨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能力考查:

会根据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结合七年级上册P62-63图,重点是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组成气候的要素是气温和降水,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

②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

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纬度因素);

③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海陆因素)。

地形对气候影响的语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横断山区)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2、纬线:

定义:

特点:

①形状都是圆;

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重要纬线: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南回归线(23.5°

S)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23.5°

N)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南极圈(66.5°

S)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北极圈(66.5°

N)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4.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

①形状都是半圆;

②长度都相等;

③指示南北方向。

5、重要经线: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的0°

经线,20°

E组成的经线圈是地球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经纬网的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运动

旋转轴

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