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163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docx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u-64Na-23Cl-35.5Br-80

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

“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D.氯化铵和碳酸铵

【答案】A

【解析】“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这里用到的方法是蒸馏,可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的液态混合物。

4个选项中,只有丙烯酸甲酯和甲醇属于这类混合物,可以用蒸馏法分离,A正确,本题选A。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B.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C.烈性炸药硝化甘油是由甘油与硝酸反应制得,它属于酯类

D.合成纤维中吸湿性较好的是涤纶,俗称人造棉花。

【答案】C

【解析】分析: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C.甘油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形成酯类物质;D、涤纶中除存在两个端醇羟基外,并无其它极性基团,因而涤纶纤维亲水性极差。

详解: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最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选项A错误;B、油脂(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肥皂,选项B错误;C.甘油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得到硝化甘油,形成酯类物质,选项C正确;D、涤纶子中除存在两个端醇羟基外,并无其它极性基团,因而涤纶纤维亲水性极差,俗称“的确良”,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熟悉物质的组成、性质、环境保护等即可解答,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炔用I2或Na等做掺杂后可形成导电塑料,该导电塑料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B.天然橡胶、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是混合物,其中只有植物油能使溴水因反应褪色

C.有机玻璃是以有机物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合成A的一种途经是:

CH3C≡CH+CO+CH3OH,其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D.合成橡胶的单体之一是CH3-C≡C—CH3

【答案】C

【解析】分析:

A.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B、天然橡胶、植物油和裂化汽油均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C、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为百分之百;D、合成橡胶的单体是CH2=CH-CH=CH2和CH2=CHCN。

详解:

A.聚乙炔是一种导电聚合物,属于混合物,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沸点,选项A错误;B、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含有不饱和烃,均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B错误;C,反应物的所有原子均转化到生成物中,原子利用率高,符合绿色化学要求,选项C正确;D、合成橡胶的单体是CH2=CH-CH=CH2和CH2=CHCN,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实验室中以下物质的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向其中加入铁钉和少量硫酸

B.少量金属锂保存在煤油中

C.少量液溴可用水封存,防止溴挥发

D.浓硝酸用带玻璃塞的细口、棕色试剂瓶盛放,并贮存在阴凉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硫酸亚铁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的水解和被氧化,所以加入铁钉防止被氧化,加入硫酸防止水解,A正确;B.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应保存在石蜡油中,B错误;C.液溴易挥发,所以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C正确;D.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贮存在阴凉处,D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试剂的保存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试剂的保存方法,该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难度中等。

试剂瓶选用注意的四个要素:

(1)瓶口:

固体药品存放于广口瓶;液体药品存放于细口瓶。

(2)瓶质:

与玻璃强烈反应的试剂(如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装(氢氟酸装在塑料瓶中)。

(3)瓶塞:

强碱性溶液不可用玻璃塞试剂瓶盛装(用橡胶塞)

(4)瓶色:

见光易分解的试剂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某NaOH溶液的pH为8.2

B.将溴水分别加入乙醛和1-己烯中会出现不同现象,所以可以用溴水鉴别乙醛和1-己烯

C.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

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只有CHCl3

D.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铂丝,每次用完后要用稀硫酸洗涤并灼烧后再使用。

【答案】B

【解析】分析:

A、pH试纸比色卡上只有整数,没有小数;B、注意生成的1,2-二溴乙烷不溶于水而分层;C、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停在一步;D.做焰色反应实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盐酸洗涤。

详解:

A、pH试纸比色卡上只有整数,没有小数,所有用pH试纸测得某NaOH溶液的pH为8.2,记录错误,选项A错误;B、溴水加入1-己烯溴水褪色但由于生成1,2-二溴己烷而分层,溴水加入乙醛后溴水褪色但不分层,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

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HCl,选项C错误;D、做焰色反应实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盐酸洗涤,再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后再使用,选项D错误;答案选B。

6.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与对应图示正确的是()

图A图B图C图D

A.除去CO中的CO2B.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C.配制0.10mol·L-1NaOH溶液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CO2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O2+2NaOH=Na2CO3+H2O,CO与NaOH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CO2气体,正确;B.苯的密度比水小,与水互不相溶,碘中苯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与碘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苯萃取碘水中的I2;由于苯密度比水小,分出水层后的苯溶液应该从上口倒出;错误;C.配制0.10mol·L-1NaOH溶液应该先在烧杯中溶解物质,待溶液恢复至室温后再移液转移至容量瓶中,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溶质,错误;D.滴定管小刻度在上部,因此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1.80mL,错误。

考点:

考查有关实验的操作正误判断的知识。

7.下列实验装置(加热装置已略去)或操作合理的是()

A.吸收氨气并防倒吸

B.用SO2与Ba(NO3)2反应获得BaSO3沉淀

C.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D.验证HCl的溶解性

 

A.AB.BC.CD.D

【答案】D

【解析】分析:

A.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不能使水和气体分离;B.二氧化硫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C、蒸馏时应注意冷凝水的流向;D、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详解:

A.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不能使水和气体分离,则不能用于吸收氨气,可发生倒吸,选项A错误;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则SO2与Ba(NO3)2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无法获得亚硫酸钡,选项B错误;C.苯和溴苯的混合物,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图中蒸馏装置可分离,但冷凝水的方向不明,选项C错误;D、装置中HCl极易溶于水,滴入水后气球膨胀,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知识,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足量NaOH溶液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B.向甲酸和甲醛的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甲酸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

检验混合物中是否含有甲醛

C.向米汤中加入含碘的食盐,观察是否有颜色的变化:

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

D.用苯、溴水和铁粉制备溴苯,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CCl4,再通过AgNO3溶液,若出现淡黄色沉淀,则可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分析:

A.银镜实验在碱性条件下能检验淀粉是否水解;B.甲酸含有醛基,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碘单质遇到淀粉能变蓝色;D、用苯、液溴和铁粉制备溴苯。

详解:

A.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加入氢氧化钠至碱性,再通过淀粉进行检验淀粉是否水解,选项A正确;B.甲酸含有醛基,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直接检验,选项B错误;C、米汤中含有淀粉,而加碘盐中加的是碘酸钾,碘单质遇到淀粉能变蓝色,碘酸钾遇淀粉无现象,选项错误;D、用苯、液溴和铁粉制备溴苯,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有机物的检验、鉴别和分离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有机物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

9.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

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B.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C.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键线式的特点和碳原子的四价理论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7H20N4O6,故A错误;

B.因为该化合物中含有醇羟基,因此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B错误;

C.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苯环,因此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碳酸即

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故D正确。

【考点定位】官能团与性质。

【名师点睛】

10.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可以鉴别化合物X和Y

B.Y的苯环上的二氯取代物有8种同分异构体

C.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化合物X发生消去反应

D.X转化为Y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分析:

A.X中不含酚羟基、Y含有酚羟基;B.根据位置异构判断;C.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发生水解反应;D.X发生取代反应生成Y。

详解:

A.X中不含酚羟基、Y含有酚羟基,所以可以用氯化铁鉴别X和Y,选项A正确;B.由图可以看出,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1、2;1、6;1、5;2、6;1、3;1、4;1、7;1、8,共8种同分异构体,选项B正确;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应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选项C不正确;D.由官能团的变化可知,X发生取代反应生成Y,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酚的性质,注意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水解反应的条件区别,易错选项是B。

11.用括号中的试剂及相应操作除去下列各组中的少量杂质,最恰当的一组是()

A.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

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烧碱,分液)

C.乙酸(乙醇):

(金属钠,蒸馏)

D.溴苯(Br2)(NaOH溶液,分液)

【答案】D

【解析】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